我一个二级文明有二向箔很合理吧 第144节

吕永昌也明白了沈思文的意思。

只不过……

“咳咳,沈教授,我觉得你对我的意思有一点误解。”

吕永昌轻轻咳嗽了几声,有些尴尬地说道:“也怪我当初没有讲清楚。”

“我们目前的需求,并不是那种完全实现自给自足的生态星舰。”

“所谓的生物圈技术,只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星舰内部的环境,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看着沈思文迷茫的眼神,吕永昌沉思片刻,继续解释起来。

“打个比方。”

“虽然目前大多数人类都被送入了冬眠舱内。”

“但在星际航行中,总有人需要醒着。”

“除了必要的舰队状态监控,还有一些基础研究也不能中断。”

“到时候,我们会制造一些容纳数万人同时生存的星舰。”

“对这种生存类星舰内部环境实现长时间的控制,就是我们需要的技术。”

“这么说,你能明白吗?”

沈思文恍然大悟!

他的眼角猛地抽搐了几下。

鬼知道这段时间他为了制造一个完美的生物圈,花费了多少心血!

别的不说,至少他的头发起码掉了一大半。

“如果吕教授您的要求只有这个,那生物圈项目可以宣布成功了。”沈思文一脸哀怨地说道,“如果只是控制星舰内的生存环境,只要有一定的设备,对于现在的零来说,不值一提。”

毕竟,去除了成千上百种不同的生物后,即便混沌系统,也变得简单起来。

“咳!”吕永昌再次尴尬地挠了挠头,他也发现自己这事做的不地道。

这就相当于,他只想吃一口白米饭,却让厨师做了一桌满汉全席一样。

……

参观了一番沈思文和团队的研究成果后,吕永昌眼神微微一动。

“对了,如果把这套生态系统搬到火星去,可以维持住吗?”

沈思文愣了愣神:“当然可以,只需要等比例建造各种设施,引进相同比例的生物种群就可以了。”

“……如果再加上5亿人类呢?”

沈思文:“……”

看着沈思文脸上吃屎的表情,吕永昌一脸遗憾地摇了摇头。

“可惜了……”

沈思文神色微微一动:“教授,您是准备带人类移民火星?”

吕永昌点了点头:“地球表面马上就不适合住人了。”

“原先储备的矿产资源,在完成逃亡计划后也消耗地差不多了。”

“接下来,我们需要在太阳氦闪发生前获取尽可能多的资源以便应对未来的星际航行。”

“火星,是一个不错的跳板。”

沈思文眉头紧蹙,仿佛在心里盘算着什么。

良久,他一脸犹豫地开口道:“教授,如果只是建造供人类居住的火星城,或许,我们的算法可以做到。”

“不过,到时候可能会需要输入大量的资源来维持它的运行。”

听到这话的吕永昌眼前猛地一亮。

输入大量资源?

这根本算不了什么!

工业合成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技术已经很完善了,即便没有农作物和牲畜,人类也可以在完善的工业体系下生存。

只不过,生活质量会有少许的下降罢了。

想到这边,吕永昌嘴角泛起了一抹淡淡的笑意。

他伸出手,用力拍了拍面前沈思文的肩膀。

“沈教授,这项任务就交给你了!”

沈思文:“???”

似乎是怕沈思文理解错了意思,吕永昌再次详细地解释了一番:“我需要你设计一个足以容纳5亿人生活的火星城,资源消耗不是问题,重点是要确保内部环境的稳定!”

“我会安排其他科研人员来协助你,三个月内,我要看到完整的设计方案。”

“六个月后,人类会全面撤离地球,我们需要给火星城的建设留一点时间。”

第172章 逃亡“前夕”

面对吕永昌的要求,沈思文眼角再度抽了抽。

5亿人共同生活的火星城……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儿!

不说别的,就光说前米国的火星舱。

只容纳了三名航天员,在火星上呆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按照吕永昌的说法,五亿人将会在火星城内生活数年时间。

纵然有外界物资的输入,但想要稳定一个承载五亿人的火星城,这项工程的难度还是极高的。

但……任务都已经下来了,难道他还能拒绝吗?

沈思文无声地叹了口气,下意识伸手摸了摸自己头顶所剩无几的头发,低声道:“教授,我尽量。”

“只是……还有一件事需要向您做个申请。”

“你说。”吕永昌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开口回应道。

“教授,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启动基因保存计划了。”沈思文神色严肃地说道。

“不仅仅是可供食用的牲畜,还有许多必要的动植物基因,甚至还有不少微生物种群。”

“这些生物对于我们以后的移民和改造星球计划,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吕永昌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说的有道理。

人类可以进入冬眠舱开始星际航行,这些动植物,总不能安排几个冬眠舱吧?

活体运输,消耗极大,风险极高。

因此,运输基因成了最好的选择。

只需要保证有充足的基因样本,在科技水平达标后,他们完全可以在抵达适宜居住的星球后重新再造一个“地球”。

“好。”吕永昌沉声道,“这几天你列一份生物清单给我,我会安排人去负责的。”

……

2033.1

几个月时间一晃而过。

在零的控制下,【巴别塔】和【建木】早已完工。

视角挪到距离地表9.1万公里处。

此时的地球已经不复原本的蔚蓝模样。

整个星球表面都被浓密的白色云层覆盖。

这是因为太阳内部反应日益剧烈,地球表面温度上升,海水大量蒸发导致的。

而在这如同棉花糖一般浓厚的白色云层中,赫然穿出两条细长的丝带!

丝带绵延整整9.1万公里,与太空中两座庞大无比的银白色圆盘相连。

这便是近一年来人类最后的科技结晶。

太空港。

每座太空港直径10千米,拥有4个“港口”。

而在这些港口周围,一艘艘长达800米的星舰静静地停在空旷的太空中。

它们,便是肩负人类逃亡计划的鸾鸟Ⅰ型星舰。

数十台氦三聚变反应堆为其提供了充足的能源,而在最新型霍尔推进器的推动下,鸾鸟Ⅰ型星舰最高可以达到200km/s的速度。

……

青藏高原。

虽然全球平均气温在这半年内不断升高,两极冰川基本消融殆尽。

但作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因为地势原因,不仅没有受到海水的侵蚀,甚至气温比低海拔地区还要低上不少。

可即便如此,此时此刻,处于冬季的青藏高原温度也达到了10摄氏度左右。

这比以往的正常温度足足高了二十摄氏度左右!

再加上日益增多的降水,此时的青藏高原俨然一副江南水乡的模样。

郁郁葱葱的牧草和灌木丛随处可见。

唯一可惜的就是,原本高原上特有的那些动植物,因为这急剧变化的环境,也迅速消失了踪迹。

太空电梯【建木】,便坐落于青藏高原的一处海拔较高的区域。

因为青藏高原地质脆弱,为了打下这个地基,当初可是费了不少事。

一片新建造不久的建筑群静静地坐落在太空电梯地基附近。

因为环境逐渐恶化,人联第一实验室不得不搬迁到了青藏高原区域。

此时此刻,整个地球上只剩下了几百万清醒人口,为了节省资源,除去逃亡计划的38亿人,地球上剩下的五亿人,也都进入了冬眠舱。

只有等到吕永昌他们离开地球,抵达火星的那一刻,这五亿人才会被再次唤醒。

这五亿人中,除了科研工作者,大部分都是星舰驾驶员和各类工人。

届时,他们不仅要负责推动基础科学的进步,还要在整个太阳系中尽可能地获取星际航行所需要的资源!

……

吕永昌站在办公室窗边,默默地看着窗外的景色。

满眼生机。

首节上一节144/64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