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流浪地球我造太空电梯很合理吧 第69节

万一失败了,高达11000米的【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所需要耗费的海量资源可就白白浪费了。谁也负担不起这样的责任。

“其实,倒也不是非要和电影中的参数一样。

毕竟咱们又不是真的要把地球给推出太阳系。。”

看着原本面色凝重的张炳坤院士等人望向自己,刘浪嘴角微微上扬。

“差不多,三千米的高度就行了。

到时候配合上拍摄角度,方式,呈现出来的画面效果和11000米的高度也不会差多少。。。”

“三千米的话,工程难度要简单太多,似乎,也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

刘浪的‘妥协’让张炳坤,石磊对视一眼,纷纷松了口气。

张炳坤院士作为国内核物理专业巨佬,曾经参与过不少大型工程项目。

按照他的粗略估计,如果说11000米的【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工程难度是1000的话,3000米的【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难度恐怕只有个位数,甚至是1这么夸张。

“而且我想好了,拍摄基地可以放在西北地区的浪浪山附近,板块支架足够坚固。

周边人烟稀少,方便实行军管,正好符合进行相关的保密工作。

而且浪浪山高度正好是2800多米,将山体挖空,加固山体,用山体充当【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的外壳。

这样还能省下80%的基础建筑材料。

并且有了山体外壳的防护,这座【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内部的【重核聚变反应堆】,也能处在足以应付核打击的防护之中!”

刘浪划拉着触控显示屏,将自己早就规划好的设计向张炳坤,石磊二人解释起来。

“你小子不会早就准备好了吧?

其实3000米的【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才是你真正准备实施的?”

石磊听得眼皮一跳,总感觉这一切都是刘浪早就计划好了的。

刘浪听后腼腆一笑,也没多做辩解。

如果说一开始他就提出建造个高达3000米的【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张炳坤和石磊肯定接受不了。

但如果先说一下11000米的【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计划,被拒绝后,再勉为其难地把真正准备实施的3000米【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计划说出。

这时候已经拒绝过刘浪一次的他们,肯定会认真思考一下。

相比于11000米的工程难度,虽然3000米工程难度也不算小,但似乎勉强也能够接受了。

张炳坤院士就是这样,仔细思考一番,发现刘浪的计划已经很周到了。

再加上他自己也十分看好,期待这项【重核聚变反应堆】科研工程。

“我会亲自向上层领导说明情况,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一到两周内就可以进行工程行动!”

张炳坤向着刘浪郑重说道,刘浪的计划可行性很高,他准备尽快将这项科研项目推进到项目实施阶段。

“好的,我也会联系剧组,到时候一定配合你们行动!”

得到对方的承诺后,刘浪也兴奋不已。

他期待许久的《流浪地球2》项目终于要开始进入筹备阶段了。

有了第一部的经验,到时候作为重要电影道具的【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由官方负责建造。

有了这层关系,各种工程车辆,机械,人员想要借来协助电影拍摄肯定也是一句话的事。

甚至像第一部那样借来主战部队的军械,战士协助拍摄,安全局主管石磊肯定会帮自己协调好。

有了这些纪律严明,态度认真,还不收片酬的群演,真正的军事装备参与拍摄。

《流浪地球2》的影片质量毫无疑问会延续第一部的辉煌。

这才是刘浪主动向官方公布【重核聚变】项目的重要原因。

各种部队,官方的羊毛他已经薅习惯了,如果拍摄《流浪地球2》没有这些帮助,他还真有些不适应。

别的不说,光是建造【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的成本,刘浪刚赚的23亿全部投入进去都搞不定。

一旁的石磊看着刘浪兴奋的模样,一时间感到费解不已。

他见过太多为名的,为利的,哪怕是为了美女的也能说得过去。

但像刘浪这样完全不鸟更符合他发展前途的科研道路,一心为了拍电影的,他还真是头一次见。

‘或许真的是热爱吧。’

第112章 3000亿的实验论证

张炳坤院士领导的核物理论证组在得到确切的答案后,很快便返回了科学院。

在安全局主管石磊的亲自协调下,科学院内开展了一项保密层级前所未有的内部讨论会。

参与这项讨论会的,几乎全是院士,准院士级别的科学院大佬,他们之中,随便一个人都是国内乃至国际上某项前沿科技的领军者。

可以这么说,如果现在有一发巡航导弹在这间会议室内爆炸,在场的500多名科研人员全部报销的话。

那么龙国的科技水平几乎要当场倒退至少20年。

这也是为什么安全局主管石磊要亲自带队守候在会议室周边,确保这场绝密级别的会议不会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

“头儿,他们在里面吵吵嚷嚷什么呢?

这些院士,准院士大小在国内也是个人物了。怎么还跟一群菜市场大妈一样。。”

听到部下口中的嘟囔,石磊没好气地瞪了对方一眼。

“你小子懂个屁,知道这些科学院大佬在聊什么么?

是关于重核聚变和氘-氚聚变的争论,这次会议讨论的结果,是能够影响未来数十年国策的重要会议。

进一步影响咱们国家未来在国际上地位的变动。。。”

听着身后会议室内隐隐传出的争论声,石磊言之凿凿地对部下说道。

“哇,头儿,你怎么懂这么多?

这些玩意不应该是技术部那群书呆子才听得懂的么?

那什么核聚变之类的东西,听起来好复杂。”

“哼哼,你当我这个主管是白当的?

都说了让你们多学点东西,充实充实自己,提升提升学历。

真以为当个安全局外勤就只需要掌握格斗,枪械这些杀人的技能就行了?”

“头儿,我寻思我本科学历也不低了啊,当初您招我进安全局的时候,也没说要懂什么核聚变这玩意啊。。”

手下嘴里小声不服气地嘟囔了两句。

然而听到这话,石磊却是脸色一滞。

“本科?你小子16岁就特招入伍了,哪来的本科学历?!”

“头儿,当初拿了集体一等功,安排我进军校进修的啊,毕业后就给了我本科学历。

我寻思着也没啥用处,毕竟碰上那些境外间谍,杀手什么的,人家可不会因为我是个本科就投降了,还得是匕首和枪管用。。”

听着手下的话,石磊张了张口,想说什么又忍了下来,瞪了手下一眼后,这才悻悻离开。

“我反对!

为了论证个实验,竟然要这么大动干戈?

如果实验失败了,这么笔庞大的资金不是都白费了么?”

“就是,起码得等论证实验成功之后再行动吧?”

“我不说多,这3000亿,只要给我们基因生物和细胞生物部门一半的资金,最多两年就能给出个院士级别的科研成果出来!”

“你张炳坤今天不说出个所以然来,我是不会签字的。

你们核物理研究组搞可控核聚变也不是一年两年了,谁不知道这玩意短时间内出不了成果?”

会议厅内,听着‘同事’们的反对声,张炳坤院士头疼不已。

尽管他作为一名院士,国内核物理研究方向的领军人物,科研地位和受重视程度极高。

但此刻会议室内出声反对的几个‘老家伙’的来头同样不小,也是科学院内名声赫赫的几个科研巨头,国内多个尖端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

他们的话语能量一点也不逊色于自己。

自己已经说服官方,批下了先期2000亿,后期1000亿,总计高达3000亿的专项资金,用于论证【重核聚变反应堆】这一科研项目。

然而涉及资金规模庞大,自己还得说服科学院里的这些同行签字同意,至少得有一半以上的人同意,这一科研项目的论证才能正式开展。

如果说【重核聚变反应堆】已经经过了实验论证,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那么别说是3000亿,就算再翻一倍,在场的科研大佬们也没有拒绝的可能。

毕竟可控核聚变的前景,大家心里都清楚。

但眼下这个【重核聚变】项目才刚刚通过理论认证,而且相比于氘-氚聚变难度更高。

搞科研的就没有不缺资金的,在场的科学院大佬们宁愿上面拨款的这3000亿用在其他更容易出成果的项目上,也好过花在【重核聚变】这种不靠谱的项目。

“我来说句公道话吧。

3000亿确实太多了,老张,咱们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实验论证的话也用不了这么多资金。

不过既然理论认证通过了,如果可控核聚变真的能成,那自然再好不过了,大家也没必要这样苛刻。

这样大家各退一步吧。。”

这时候,一个保温杯里泡人参的老院士抱着杯子出来‘和稀泥’。

张炳坤扭头一看,正是应用化学部的于泽华老院士。

作为科学院的院士,包括张炳坤,于泽华等一众资深院士之间,原本并没有什么高低从属之分。

如果非要说谁的名声更响,更能服众的话,还得看各自所属研究组做出来的科研成果而定。

自从接收了刘浪提供的‘碳纳米管材料工业化量产技术’后,于泽华领导的应用化学部高分子材料研究组在科学院内可以说是名声大振。

短短半年来,各种碳纳米管材料军用设备应用方案在他们的努力下,已经日趋成熟。

要不了多久,碳纳米管材料就能下放到民用材料领域。

届时必定会在国内乃至整个世界上引发极大的轰动,世界材料行业将要迎来翻天覆地的变革。

正是在‘碳纳米管材料工业化量产技术’的加持下,应用化学部在科学院内的话语权隐隐中已经跃居第一。

所以于泽华老院士才有资格在一众科学院资深院士面前当调解人。

“老于,你还记得刘浪么?”

听到张炳坤的话,于泽华当下一愣。

“当然记得,咱们化学部的‘碳纳米管材料工业化量产技术’就是他提供的。

小伙子天赋惊人,是个大材,只可惜好像他志不在科研道路。

原本我还指望领他进科学院呢。。”

首节上一节69/1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