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万吨的战列舰啊,如果拿去给圣诞特快用掉实在是心疼,哪怕摆在大湾当摆设都好。
当然这玩意弄回来肯定得通报一声,还不如提前给老张一个惊喜(吓)。
在确认唐文没有开玩笑后,老张火速要到了汉诺威的基础数据慢慢研究,而唐文终于是应付了过去。
之后登陆BBS扫了一眼网站后台,发帖数量正在大爆发。
而这都是因为消息鱼龙混杂,顺序大概是:
“Times:本子驱逐舰与鸡巡洋舰作战并同归于尽”
“太阳报:自5月击落友军军机后,又击沉一艘友军主力战舰!”
“每日新闻:外务省发言人就误击事件致歉,并表示没有开战想法”
“彭博社:多个地区进入紧急状态,鸡官方正在积极调查”
“巴黎日报:科尔贝尔号为掩护带英军舰战沉,600名舰员全部牺牲”
“ABC:本子就误击事件再次致歉,并持续热线沟通,要求海上自卫队停止一切训练活动回港”
一连串的消息传过来,大众了解的就是本子驱逐舰真“误击”了一条巡洋舰,并且前几个月还击落了一架飞机,有前科。
至于科尔贝尔号已经退役、以及联合舰队、炮战等信息虽然也被报道出来,但别说大众,就连很多官员也不清楚里面的门道,只抓住了“重点”就慌慌张张地做出回应。
进入后现代,一条导弹驱逐舰/巡洋舰的造价可不便宜,地位堪比以前的航母或者战列舰,损失一条都是极为肉痛。
到处都有专家和官员出来发言,各种消息满天飞,很快就淹没了泰晤士报的初始报道。
而洞察细节的人不是埋头寻找真相,就是没有发声渠道,根本无法传达理智的信号。
一会有高卢斗士喊出来要复仇,嚷嚷着血债血偿,据说已经联系到了沉没的舰员遗孀,即将组织游行。
一会儿有自称参战水兵爆料,敌人来自于几十年前,沉没的是四十年前的科尔贝尔号,联合舰队穿越时空鲨过来了。
也有附近的海盗群体找到媒体,称那里现在全都是军舰和飞机,什么本子大战法鸡是混淆视听,真实目的为进攻富饶安宁的索马里做掩护。
再过一会儿,租下真科尔贝尔号的民间组织辟谣说巡洋舰没有沉没,还好好的在波尔多港口停着,一切都是带英的阴谋。
各种乱七八糟的信息一齐涌入,在没有抖音拍现场怪的时代,人们只能靠猜测和公众人物的话判断发生了什么。
而在唐文登陆BBS时,上面最火热的观点居然是世界大战又要开打了。
这下就连唐文也坐不住了,总算理解老张为什么破防。
别说网友,就连很多情报机构也在焦头烂额!
事发时是老米的半夜,老爷们半夜爬起来紧急下令,让亚丁湾周围一切飞机和战舰赶到现场,然后使劲打电话问情况,下面的探员则忙着到处打探消息。
苏伊士运河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航道,几乎以一己之力联通了欧洲和世界,事发地点过于敏感,很难不认为这其中是否有针对运河的阴谋。
一旦运河堵塞,不知道多少商船会延期,影响多少公司的股价,甚至给一大片地区带来物资紧缺。
一提到运河,这下不止是参与了战斗的欧洲,全世界都坐不住了,飞机、舰船、潜艇都开始计划紧急调动。
而完全懵掉的当事人本子,也顺带承受了巨大压力,首脑来不及听取下面的报告,犯了和外务省一样的错误,第二次对外道歉。
这之后从带英传来的详细战报分析才传了回来,自卫队清点了所有军舰,发现一个不少,没有一条靠近过亚丁湾。
科尔贝尔号?那不是都退役五年在海边卖门票嘛!
等这份内容被委屈巴巴地呈到上层,连续道歉的首脑才傻了眼:
科尔贝尔号在养老没沉,己方战舰也都点过名没少,那刚刚道歉了什么?
外务省这才开始辟谣,但在已经发酵起来汹涌的舆论面前是那么无力。
甚至媒体都开始鄙夷,你都道歉两次了还能反悔?
晚上十一点,唐文一刻不停地刷着BBS,还登了几个国外网站,目瞪口呆地看着事情朝未曾设想的方向演化。
他的本意是制造一起神秘事件,所有人都忙着去解密,而不是像现在一样阴谋论横飞、各种低级错误频出。
甚至根据目前的新闻,参战的混编舰队被紧急撤离到最近的基地,没人去管海中的残骸。
至于他认为应该马上披露出来的战场画面,也是一张图都没有流传出。
世界果然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罪魁祸首放心地关掉电脑,安然睡觉。
……
“很落后的工艺,我是说,现代海军早就淘汰了这种配方。”
从伦敦飞来的舰炮专家站在拖船船顶,正好够到了南安普敦号舰首中弹的位置。
作战的四条舰艇在猛烈的攻势下都挨了炮弹,但效果几乎等同于流弹,没有造成实质的伤害。
被拉到最近的港口后,就有专家尝试对弹药进行鉴定。
舰炮专家是专门请来的退休老人,水平可能不是最顶尖,但拥有很丰富的经验在他的壮年时代接触过的全都是二战弹药,各国的配方在他看来都有独特的气息,很容易发现。
“我有80%的把握确定这是来自于旧IJN的100毫米炮弹,他们在后期广泛应用,说不定还是库存的老货。”
在专家旁边,是赶来的多方联合调查组,听到判断后表示认可,然后给出了一张照片,是正在开火的秋月号。
“是秋月!”
白发老专家一眼就认了出来,胶卷相机拍摄的照片非常清晰,而且是彩色,标志性的四座炮塔太好辨认了。
“那么,这很可能确实是一起特殊事件。”
同样年纪不小的法鸡调查员喃费尔南多喃了一句,眼睛晦涩莫名。
他还有个身份,科尔贝尔号第二任舰长,58年就在科尔贝尔号上当水手。
虽然事发突然,但留下的影像资料不少,他一眼就认出了那是科尔贝尔,而且是第一次接触时的样子。
炮塔的开火频率、转速、电子设备布局也几乎完全相同。
科尔贝尔号只建过一艘,而且就在波尔多的港口里,那么这一艘是哪里来的?
“我想,我们需要去打捞残骸。”
旁边的调查员赞同这个想法,只是有人问道:
“那艘潜艇呢?要不要也调查,我推测他应该是想通过苏伊士运河,没准还能堵住。”
“我认为这是个巧合。”
费尔南多摇头说:
“出现潜艇太正常了,而且它的指挥官肯定早就返航,不会自投罗网。”
“现在,我只想知道那一艘科尔贝尔来自哪里。”
第215章 造舰之耻?
唐文安稳地睡了一个好觉,但除他以外全世界都在红着眼发神经。
本来只是重要航运节点的亚丁湾涌入巨量船只和飞机,吓得海盗都不敢出门,连夜上岸当良民。
国内不知道老张的信息报上去没有,倒是符合惯例地表示严重关切,然后静待调查结果。
当然现在国内的手也伸不出去,想去看热闹也没有能力。
等唐文一觉醒来,手机里全是未接电话,用了一个早上来应付大佬们。
除了亚丁湾的海战,十万吨超级战列舰也备受关注。
不需要其他任何理由,十万吨三个字就够了。
唐文将汉诺威的主炮和尺寸告诉了老张,然后按他的要求睡觉前往某个IP扫了一份汉诺威的总体设计图传真。
然后唐文就被狠狠的批判了。
……
达利安造船厂。
大和号的改造工程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谭青和本子专家团就在船坞边搭了几间板房。
本来这只是作为午休使用,但现在大家几乎都直接住在了这里。
而在二楼的房间里,谭青对着打印出来的图纸破口大骂:
“海军之耻,造舰之耻,设计师要么是什么也不懂的艺术生,要么就该拖出去炮决!炮决!”
而在他的旁边,朱子平也是双眼通红,牙恨得直痒痒。
一切的源头,都因为这张图纸。
在老张说盖金很可能会有一条十万吨战列舰后,谭青和朱子平就睡不着了。
两人窝在板房里烤着炉子,等传真的时候讨论会是什么设计。
可以确定的是483毫米主炮和9.8万吨满载排水量,说一句十万吨战舰不过分。
谭青想着既然是19寸舰炮,炮管重量说不定都超过了200吨,炮塔质量巨大,三联装比较稳定,写下了3座3联装、203毫米重型副炮的方案。
但朱子平却不同意,认为十万吨排水量的舰体非常宽裕,唰唰画了前二后二、4座4联装的布局,还有余地布置500毫米重型装甲。
然后等他们看到传真打印出来的图纸,全都眼前一黑。
标志性的棺材盒子双联装炮塔,一看就是汉斯的杰作。
4座双联装?
480毫米装甲?
350米长的超级战列舰就装了区区8门50倍径炮?
“十万吨?就大和的舰体我都能塞下8门483!这个双联装炮塔比大和的三联装还大,炮塔内需要那么多的空间?”
“中部两座烟囱布置那么远意义何在,就为了塞下两座水上飞机弹射器?白白浪费15米长度,排水量不要钱啊!”
“这个布局连533毫米巨炮都能装了,为什么会弄483上去?”
“9.8万吨?浪费的排水量至少就有两万吨啊!”
被汉斯造船设计师气晕.JPG
两人对着图纸一阵**赞美,不明白怎么会有这种奇葩存在。
鸟语花香一阵输出,吵到了在外面散步的掘川直,便问是怎么回事。
于是谭青便带着这张图纸走了出来,掘川老登过来一看便笑了出来:
“这样的设计倒很符合汉斯,他们的H计划一言概之,就是俾斯麦放大,俾斯麦再放大,俾斯麦超级放大哈哈!”
掘川直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还以为是不知道哪里翻出来的汉斯旧案。
因为一战战败的压制,汉斯本就不宽裕的造舰设计能力更加拉胯,5万吨的俾斯麦就安装了区区4座双联装8门380毫米炮。
而同样4座双联装8门381毫米主炮的带英女王级战列舰,只有区区3.6万吨排水量。
要知道,女王级战列舰的设计可比俾斯麦早了二十多年!
而战争末期的衣阿华级战列舰,比俾斯麦还要窄一些,排水量只大几千吨,却装下了三座三联装9门406毫米炮。
所以汉斯浪费吨位是老传统,已经成了经典刻板印象,掘川直毫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