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天中心的氛围还算平静,一切计划皆有序进行,何平离开之后,总指挥的确收到了相关命令,要求尽快制定在天人员的返程计划。
“我们还有多少人在天上?”
“月球三个,空间站四个。”
“着陆场最近的天气预报呢?拿过来我再看看。”
正在进行的几项航天任务被汇总过来,总指挥仔细查看了各个计划内容,又看了一眼最近规划中的发射任务。
“登月任务按原计划进行,育苗任务马上中断,明天乘坐返回舱准备降落,至于生理实验这一部分……需要他们在天上再等几天,去告知他们,要相信地面,我们会在下一次返回窗口前做好准备。”
“尽快对返回舱进行检查!”
骤然变动的计划让整个指挥中心忙碌起来,但由于各种意外情况都有充足预案,所以只能说忙中有序。
总指挥揉了揉额角,关心了一下同行的情况:“西边还有多少宇航员滞留在太空?”
“四个。”
“他们打算怎么处理?”
一直跟在一旁的助理沉默了一下,半晌才开口道:“他们那边认为天文灾难中外太空反而更安全,不但不准备把那几人接回来,还有富豪想坐火箭上去,甚至有人想进我们的空间站。”
“?”
“外交方面把消息拦住了,目前还在交涉当中。”
总指挥摇了摇头,没再理会这些消息。
很快,另一个紧急情况也让他顾不得这些。
“一号飞船返回舱出现故障!连接段卡死,无法与空间站脱离!”
总指挥将无关思绪抛之脑后,快步上前询问:“能进行修复吗?”
负责递送消息的是个年轻姑娘,此刻看着有点着急:“正在尝试!但……短期内修复可能不大!”
意外才是航天任务的常态,最近几个项目的顺利除了离不开全体航天人的努力之外,运气也占了其中一部分。
总指挥表情镇定,沉着地下达指令:“让几位同志稳住情绪,一组先乘坐二号返回舱着陆,二组原地等待,我们会尽快发射备份飞船!”
在两百公里高空的空间站,四名航天员倒是没有太多焦虑。
“好了,你们尽快准备吧,我们俩本来也是要在这里多等几天的,正好你们任务中断,这样我们可以在这多帮你们观察一段时间。”
明天返程,并不是说明天才开始进入返回舱,返回舱脱离空间站后还要先回到原轨道,进行一段时间的绕轨飞行以锁定合适的降落窗口。
时间其实很紧迫,即将返程的两人拥抱了一下需要留守的两位航天员。
“再坚持几天,我俩在家等你们。”
……
相关消息很快也同步到了滨海基地,逐日项目办公室中。
“关于北美认为在太空可以避免灾变影响这件事,你怎么看?”
这倒是把苏寻问住了。
大灵力环带也就是罡风层,它会将所有妄图突破大气层的物质撕碎,前世末世刚发生的那几年,谁也不知道罡风之上的外太空到底发生了什么。
至于高阶超凡者有能力穿过罡风层的时候,那些太空站之类的存在早就坠落了,大概率是消失在了罡风里。
不过能不能免受灾变影响不知道,上去肯定是下不来了,即使这些人能免于丧尸化,也没法在罡风肆虐的条件下返回地面。
邵学真认真地点了点头:“那这样的话,我们就同意这些富豪上空间站。”
“啊?为什么?”
“反正已经是失去价值的资源,倒不如趁现在拿出来做个交易。”
“让这些人出钱发射火箭,坐着返回舱上去换咱们的人下来,他们爱在上面就在上面。”
“这……挺好。”
一群资本家拿着钞票抢购把自己送往墓地的车票连车都是自己花钱买的,想想苏寻就觉得好笑。
倘若留在地上侥幸活过丧尸化,这些人估计还能活下来,这去了罡风层之外,那真是必死无疑了。
“嗯,只出钱不行,想要拿到上我们空间站的机会,还得让他们出一些我们未来需要的物资和技术!”
看到自家也这么流氓,苏寻感觉相当放心。
“等下给我看看那帮富豪的名单,我找找有没有认识的,优先给他们送上去。”
一老一少对视一眼,流露出惺惺相惜的神色。
第17章 怎么什么储备都有啊?
倒计时二十八天。
2*30年5月18日。
天气,阴。
苏寻的末世求生手册已经完成了初稿,与此同时根据他之前提出的需求,专门用来盛放这本生存手册的箱子已经设计成功并投入生产。
有人将样品带到了办公室,苏寻亲自过去看了一眼。
“其实是个很简单的构造。”
负责这方面的办公室成员为苏寻解释道:“我们认为苏顾问所提及的灵力冲击属于一种大范围高强度的脉冲辐射,与EMP电磁脉冲有一定的相似性。”
“现在只要保证这个箱子在正常状态下保持关闭状态,受到高强度辐射损毁后闭锁结构失效并自动打开,就可以保证箱子里的东西只会在大灾变之后被人拿到。”
苏寻点了点头,认可了对方的思路。
不过把灵力冲击理解成电磁脉冲其实有一定问题,它对电子产品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主要还是它对现有的电磁环境会造成巨大干扰。
只有较精密的电子产品才有被损毁的风险主要是芯片,一般的东西还是能顺利熬过去。
这个思路是可行的,只是方法或许应该调整。
“这样,给它加一个通讯模块,我们借用全国范围内的基地通信设备向这个箱子发送一个信号,信号中断则箱子打开。”
后续手册的分发肯定不能全都指望这个箱子,或许还需要其它办法,但使用它,可以比较放心的提前将这些资料散布到更广大的基层去。
“唉,可惜大灾变发生之后很难再进行空投,否则会省力很多。”
“苏顾问,我认为如果在生存基地配备一些航电改造程度低的直升机,是可以对基地周边地区进行辐射的。”
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不,飞机的问题不单单在于航电和飞控系统的受损以及高空罡风的影响,还有一个问题在于,人类的飞行器很难对抗变异动物,虽然这些变异兽撞到飞行器上自己也可能会死,但飞行员肯定也活不下来。”
提出看法的人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之后一拍手:“苏顾问,你觉得用无人飞艇怎么样?”
“飞艇?”
“是的,结构简单,载重量大,成本也低,我们可以将其在大灾变前升空,上面安装类似这个箱子上的结构,一旦大灾变开始就自动向下空投物资!”
说起这话,那人眼神越来越亮:“即使相关结构失效了也没事,当飞艇升高到罡风层,不会像飞机一样整个解体,它的浮力结构会率先被摧毁,下方的吊篮会坠落,我们只需要确保它坠落的时候可以把里面的物资抛洒出来就行了!”
“如果以这种思路的话,我们甚至不需要真正的飞艇,用热气球也可以做到!”
苏寻有点目瞪口呆,自己这帮同事真是一个比一个有才,短短片刻就想出方案解决了自己一直困扰的问题。
“飞艇和热气球制造起来也并不简单吧?”
“没事。”那人浑不在意地摆摆手,“飞艇这些年用的不多,但我们一直有技术储备,至于热气球,东盟可是生产热气球的行家。”
“这东西又不复杂,只要进行一些简单的改造就可以马上投入生产,苏顾问如果觉得这个方案可行,我马上把它整理出来提交给生产那边的同志,论证通过之后早日投入生产!”
“我没问题。”苏寻点了点头,看着对方离去的背影,心中感叹。
这就是集体的力量,一个人的能力终有极限,倘若让苏寻自己面对末世,他恐怕拼尽全力也救不下几个人。
现在呢?一个问题出现,很快就有新的想法被提出,转头这个想法就获得了落实,最迟不过两个小时之后,相关的图纸就会出现在生产车间。
在这个庞大的工业国全力以赴的支持下,夸父计划顺利被推进下去,末世是一堵横亘在全人类面前的绝壁高墙,而历史的车轮正要将这面墙撞出一个豁口,一条生路。
像这样的计划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被提出,当天下午,又有人带着另一件制品来到了逐日项目办公室。
“这就是……基于常温超导体制造的通讯设备?怎么会这么大?”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差不多有电脑机箱那么大的机器,外表看上去有点像老式收音机,上面还带有旋钮和小碗似的天线这压根不像是2*30年的造物,要说1930倒是还有几分可能。
带它来的是个穿着白大褂的圆脸姑娘,年纪看上去比姜怡还小一些,她拍了拍这笨重的机器,解释道:“虽然根据资料来看超导体可以解决灵力干扰的问题,但毕竟现在没有这个条件进行验证,谁都没法保证它不会出现问题。。”
“加上我们也是第一次用这种材料制造通信设备,所有设计都是从头再来的,在尽量避免使用芯片的情况下,我们运用了一些比较特别的技术。”
这姑娘掏出一个螺丝刀,动作娴熟地拆开眼前的机器,里面的构造让办公室不少人都陷入懵圈。
只见这设备里用的并不是常见的电路板或者说也是电路板,但却是可以称之为古老的表现形式。
那是数不清的金属丝线密密麻麻交织起来的产物,这压根不像一个电子产品,反而像是一件针织品。
“……你们从哪把这种技术挖出来的?”
“这可是我们设计院的技术储备!”圆脸姑娘用相当骄傲的语气说着这句话,同时将盖子扣了回去。
“这东西保证可靠,只要不暴力拆毁里面的结构,用上一两百年不成问题。”
“所有超导丝线都有绝缘涂层,不怕火烧不怕水泡,也不怕落灰,我们的原型机在实验中以开盖的形式埋进土里,挖出来之后沸水煮了两小时,依然能正常使用在水里正常使用。”
乖乖,这机器是造了多大的孽……真不至于两百年的保质期,两百年后灵能通讯都早点出来了。
“你们还真是什么技术储备都有啊……”
“那当然!”
小姑娘得意的拍了拍自己的胸口,而后又道:“这个东西接下来会进行批量制造,由于超导材料产能有限,目前只能主要配给给各城市新建的避难所,无法大规模流通到民间。”
“另外,我们根据您给的参数计算,认为它在末世环境中收发信息的距离会比较有限,这方面我们会继续尝试改进。”
“至于适用于大型基地的大功率收发设备,目前还在设计中,但最迟也会在本月结束前完成。”
“行。”这帮队友格外让自己省心,苏寻也没什么要多说的。
倒不如说过于省心了,各种指标都往死里堆,不得不说这也是东盟做事的风格。
目送这姑娘拖着机器离开,姜怡递过来一杯热水。
苏寻喝了一口,就听对方翻开日程表说道:“苏顾问,明天您需要到滨海市的三个避难所试点工程进行查验和指导,如果这些工程没问题,接下来就会以此为模板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苏寻点头答应,委托对方帮自己收拾出门需要携带的物品,并协调安全部门准备好防卫工作。
第18章 我也叫苏寻
如今关于苏寻的安全问题,自然已经是整个夸父计划的重中之重,这也就导致他很少有机会外出。
来到滨海基地后,这还是他第一次出门。
18号阴了整天,夜间下过一场大雨后,今天倒是阳光明媚,甚至有些炙热。
两个年轻人来到苏寻面前,三人大眼瞪小眼。
三人不但身高体态几乎一致,连容貌上也大差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