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红日一号
第一批进驻泰蒙基地的五千人,是从各地各部队优中选优选拔出来的,智囊团依照苏寻的情报,设立了更适合新环境的编制。
末世来临之后,这支队伍中诞生出的幸存者们,将会更名为拓荒兵团,以承担开拓危险区,救援受困群众,以及进行基地的保卫警戒等任务。
这个名字还是参考了苏寻提出的一些意见,在更遥远的未来,包括国外的许多基地终于有余力向外探索时,他们的队伍就被称为拓荒者或开拓者。
苏寻也曾经是开拓者中的一员,各大基地之间的联系,亦或者一些小基地的迁徙,很多时候都是在这些他们的努力下完成的。
倒不如说,就是这些人在一片黑暗的末世中为人类文明不断开拓出安全的疆域。
当然,如今这个阶段来临的将会更早,规模将会更大,在苏寻的努力下,他们会有更多的人手投入到这项工作中,甚至如果有余力,他们还将参与基地内的一部分生产工作。
在泰蒙基地,这些人将由同样在幸存者名单中,并且指挥了基地改造建设的秦昌领导,后续其中出现的超凡者们,则统一接受苏寻指挥。
“秦同志,以后咱们两个要好好合作了。”苏寻笑着与秦昌握了握手,此人年约五十了,个子不高但身强体壮,一身肌肉鼓鼓囊囊,像石头一样把衣服撑了起来。
前世的秦昌并不在这一带活动,苏寻只知道他是个从普通人一步步走进超凡的存在,对其了解不算很多。
但能做到这一步,并且还在超凡之路上前进了相当远的一段距离,也足够证明他毅力和信念之坚定了。
在工作时,秦昌是个相当严肃的人,苏寻也不与他多寒暄:“走,去看看我们的基地车,未来我们有很多战术都需要围绕这东西展开,先提前熟悉一下。”
两人来到一处地上停车场,两个庞然大物正停放在这里,苏寻曾要求工厂根据不同需求制造一些简配版、规格更小一号的基地车,而泰蒙基地作为区域枢纽,分配了两辆没有削减过的版本。
这两辆基地车的成品与苏寻曾看到的样车没有太大差别,但货真价实的厚重装甲让整辆车都显得更加雄浑厚重。
二十米长,七米宽,高也差不多七米的车,凑近时会让人感觉像接近了一座山。
正有不少人围着两辆车交流讨论,是随车而来的工程师和司机,这些人将驻扎在基地内,每个配备这种车的地方都会有至少五十人的储备,以确保车辆在末世后可以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入目所及,每个人身边几乎都跟着一个徒弟,这些工程师正努力将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传授给他们。
说到底,除了苏寻名单上的那些人,谁也不敢打包票说自己不会死,甚至死亡其实是一件相当大概率的事,苏寻不知道这些人曾做过怎样的心理斗争,但目前来看他们已经接受了这个现实。
把知识扩散给更多人,就是这种情况下一种迫于无奈的保险办法。
见两位首长走过来,不少人站定敬礼,苏寻和秦昌挥了挥手,让他们不必理会自己两人,他们绕到一边观摩这两辆也可以说是这两艘陆地巡洋舰。
军绿色的车身上已经喷涂了一些图案,由于车身面积够大,图案也有不少,大都是一些前人的人像或剪影,也有红旗等徽记。
连秦昌站在这两辆庞然大物下的时候都难免目露震撼,他之前并没有参与这方面的工作,如今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东西,他问道:“这个车有名字吗?我是说专门的名字。”
苏寻轻抚车身,面露感慨:“我们叫这个型号红日,这是逐日计划最具象化的成果之一,我们期盼着被困在废土中的幸存者们看到它的时候就像看到驱散黑暗的红日,为他们带来温暖和希望。”
“每辆车或许都会有单独的名字,但现在我们还没有取,分配给我们的是最先生产出来的两辆,暂时称呼为红日一号和红日二号。”
秦昌点点头,提议道:“二号之后的名字可以待定,一号就叫做红日一号吧,我看这名字也挺好。”
苏寻拍手道:“可以。”
“走,上去看看,研究一下具体的战法!”
两人登上红日一号基地车,里面的结构和苏寻曾经参观过的样车没有太大区别,最多算是一些小调整,因此这次轮到他给秦昌介绍。
“总之,这是一个集医疗、维修、防御为一体的移动综合补给中心,在向废土推进时,可以在战场上成为我方的可靠依托。”
“借助基地车的工作站,可以对附近的装甲车辆进行比较充分的保养和维修。”
“以此为核心,搭配坦克、装甲车、步兵,可以组建一个一百人规模的开拓队伍。”
顺着车厢内的楼梯走到车顶,这里不但可以作为一个比较安全的望平台,甚至还安置了四个遥控武器站,以重机枪为主要武器,配备有榴弹发射器,既可以为战场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还有一定程度上的防空能力。
武器站采用简单可靠的电机驱动,并不担心在末世中无法使用。
“我记得我们基地四周也架设了哨戒机枪?”
“算不上真正的哨戒机枪,只是人可以在安全的堡垒内操控罢了,这种东西在人与人的战争中派不上用场,但用来防御丧尸是完全足够了。”
秦昌回答着苏寻的问题,心中也思索着苏寻提出的作战模式。
“难怪有人会把这种车称呼为陆地巡洋舰,这样的编组方式就像一个挪到地上的舰队,一个以巡洋舰为核心的地上战斗群!”
苏寻点头道:“其实这么说的话叫巡洋舰还不太合适呢,这应该是个补给舰,如果里面住满了超凡者,那说这是个陆地航母也可以。”
秦昌摇头失笑。
也正如哨戒机枪一样,这种过于庞大的单位出现在人类战场上,怕不是只有挨炸的份儿,随便哪个老乡扛着筒子就能给它送走,可丧尸别说体系作战,连地雷都不会埋。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这种庞大的基地车都会成为拓荒兵团一件相当核心的重装备,直到出现能摧毁它的高阶超凡生物。
第46章 真的有补贴吗?
2*30年6月6日,倒计时9天。
天气,阴。
新甫市。
李老汉家的房子就在李家村村口上,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农正或蹲或坐,聚在这里唠嗑。
稍年轻一点的,如今都参加了民兵拉练,现在还留在这里的就是真的身体顶不住了的。
东拉西扯中,李老汉看了眼天上灰蒙蒙的阴云,忍不住叹气。
这些年的气候实在有些反常,在李老汉记忆中的几十年前,端午过后的日子里总会有大晴天,但最近天气预报却显示阴雨天居多。
这令不少人忧心,如今已经到了冬小麦的收获季,收下来的麦子需要充足的阳光晾晒。
“老李,你家麦子什么时候收?”
“再等等吧……”
“还等?”
“等啊,不然收回来没法晒,要是赶上雨天,堆一块发潮发热,今年这麦子可就废了。”
老李的话引得不少人长吁短叹。
“不管怎么样,我家明天是打算收了,老支书不是说十号之前必须收下来么,到时候再一块想办法。”
“能找着人吗?找谁收啊。”
这话也把几个老头问住了,都现在这个年代了自然不会有人再拿镰刀去割麦子了,但收割机总归也是要人开的,现在这个情况连开收割机的人都找不到。
说话间,有人看见远处开了一辆小面包过来。
“哎,那不是你家娃的车吗?他不是去当民兵,咋回来了?”
李老汉伸长脖子看了一眼,他年纪有些大了,眼前模模糊糊看不真切。
“可能是吧,没跟我说啊?”
同村老王摸了摸自己铮亮的光头:“别是吃不住训练的苦,跑回来了吧?”
李老汉的脸当场就拉下来了,有人听不下去帮他反驳:“怎么说话的,老李家孩子一向老实,哪能当逃兵?”
老王笑呵呵的,也没当回事,就看着那面包车开到了近前。
车上下来的却不止李老汉的儿子,同行者还有个军官模样的人以及几个战士,一群人一起走到这些村里老汉的跟前。
他们下意识站了起来,李老汉有些拘谨地看着这些人,向自己儿子问道:“这是咋回事?有什么事吗?”
李志伟笑道:“没事爸,这是我们排长,咱们不是一直愁着收麦子的事吗,我们师里说可以帮忙协调一下,我这不带着人来统计一下各个村有多少麦子要收。”
“哦哦哦领导好领导好,领导你辛苦了,我家孩子没给你们添麻烦吧?”
“诶,大爷别这么喊,我年纪和你儿子差不多大,叫我小张就行。”
排长笑呵呵的,很是亲切,他问道:“大爷,咱村里大概有多少地你知道吗,我们记一下,差不多今下午就有人来帮你们收掉了。”
李老汉皱着眉头:“领导啊,我知道你们这也是好心,但现在其实收粮不是大问题,主要还是晒粮比较困难,现在这个天气……”
“没事大爷,这个不用担心,师里找了几个工厂,有大型烘干机,从田里收回来到入库都不用过夜。”
几个老汉对视了一眼,大为惊奇。
“那得收多少钱呢?”
“国家有补贴,不收钱,但现在有一个要求,收上去的麦子要马上磨成面粉,然后给你们各家保存。”
排长对几位老农解释道:“这个保存需要至少放十天,十天之后才可以对外出售,如果卖不出去,师里可以出钱保底。”
“当然,磨成面粉和来回路费也是不收钱的,你们如果有需要的话,还可以帮忙压一部分面条,不过这个额度有限。”
“还有……”
几个老汉听这姓张的排长讲了一会儿,很是惊异,条件这么好,各家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老王厚着脸挤上来:“领导领导,先帮我记上,我家有五亩地的麦子,咱这个面条能压多少?”
“不急不急,面条一家二十斤,来记一下名字和联系方式,下午就有车来帮你们收了。”
“我这里有一些票,你们要收好,我们压的面条多,到时候都是统一送过来的,你们拿这个票来换,别弄丢了啊,弄丢了麻烦,还要补。”
排长解释的功夫,李志伟已经去找了村里的老支书,把这消息通过广播报了出去,不出片刻,这村口上就排起了长队,几个战士从面包车上抬了桌子和板凳下来,登记了各家的情况。
“等车队来的时候,你们记得要找人来给他们带路,别把谁家的落下,如果落下了就打这个电话……”
登记结束,眼见几个战士收拾东西要上车,李老汉从屋里端了一大盆桑葚出来,往排长手上送。
“领导尝尝桑果吧,这两天正是吃这个的时候,甜着哩!”
“哎不了不了,我们赶着去下个村呢,大爷您留着自己吃多好。”
“领导你不知道,这东西一到时候就多的吃不完,拿点吧!”
眼见对方实在不接,李老汉转向自家儿子:“来志伟你拿着!”
“别了爸,部队有纪律,真不能拿!”
“你不是民兵嘛。”
“民兵也是兵!”李志伟关上了车门,见几个战友都已经上车,踩上油门开了出去。
“爸我们走了哈,你自己吃吧!”
“唉,都是好娃娃。”李老汉端着盆往回走,蹲在一旁的老王与他打了个对眼,对方讪笑了两声,李老汉也不搭理他,只自顾自回了屋。
车上,一帮当兵的正在互相打趣。
“哎我说排长,听说那几个工厂是你开的啊?你这免费给用烘干机,不得亏不少?”
“亏什么亏,国家有补贴。”张伟浑不在意地摇摇头:“而且又不止我一家,我那点规模才多大,大头还是粮储集团做的。”
“有补贴也得亏不少吧,排长你这次确实仗义。”
“都一样,集体需要车,你拿车出来,集体需要工厂,我拿工厂出来,都是做贡献而已。”
“要不说排长觉悟高呢。”几个战士嘻嘻哈哈地:“刚来就能当排长,估计再过两天就是连长了。”
“那是人家有能力,团长不是说了吗,张伟同志统筹能力强,个人觉悟高,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可以加加担子!”
张伟翻了个白眼,一脚蹬了过去:“还是对你们几个太客气了,一天天的瞎起哄。”
在不知道多少如此这般的笑闹声之后,无数收割机在统一指挥下快速活跃在了华北大地上,亦有无数烘干机昼夜轰鸣,就在这无数人的努力之下,数以千万吨的新粮被抢收入库,又迅速分发至每一户农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