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大帅 第88节

王振宇看着几个高矮不一的洋人走进来,也是有些好奇,到不是没见过洋人,而是好奇自己的岳父用了什么办法,居然能把这些洋人拐到湘西这么一个穷乡僻壤来。

叶祖文到是不慌不忙,开始逐一给自己的女婿介绍跟随自己进来的这些人。

他首先指着一个个子偏小,看起来却十分精明的洋人道:“这位是比利时国华比银行的商务代表弗兰基先生。”

王振宇十分大方的和这位面带微笑的弗兰基先生握手。

叶祖文有指着一个身材高大,有些符合后世北欧人标准的洋人道:“这位是德意志帝国礼和洋行汉口公司的经理汉斯先生。”

最后一个中等身材的洋人年纪有些偏大,据说是卢森堡国驻汉口的领事兼阿尔贝德钢铁与设备公司的商务代办菲利克斯。

王振宇一阵眩晕,卢森堡不愧是袖珍国啊,一个人还可以多重身份的。

至于其后的三个中国人,可就很有来头了,这是王振宇结拜大哥刘鸿生推荐的三个据说很懂金融的专家。

陈辉祖,字光甫,31岁,江苏镇江人,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商学院,1909年毕业后即回国。办南洋劝业会初露才华,被江苏巡抚程德全任为江苏银行总经理。由于自己的改革主张不能实现,毅然辞职。目前待业在家,不过王振宇却知道这个人,毕竟是上海商业银行的创始人,二三十年代和虞大老板一起领军江浙财团的中国摩根。没想到居然会放弃在上海优渥的生活跑到湘西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来了,刘鸿生这个结拜大哥到底用了什么手段。

有了陈光甫这个大鳄顶在前面。

后面的张嘉璈张公权和宋汉章的出现就没什么让人惊讶的了,王振宇甚至有点怀疑,影响了民国政治走向的江浙财团的三个干将跑到自己这里来了,江浙财团还能发展成后世那样的庞然大物吗?

这三位确实是真心来投效的,这个过程也没有王振宇想的那么复杂。最早叶祖文就有开银行的打算,但是被王振宇否决了,王振宇的计划是先办航运公司。但是刘鸿生却已经开始替叶祖文留心这方面的人才了,别看眼前这三位在民国金融业界声名显赫,但是在清末民初都还不是什么角色。有些名气的陈光甫从程德全那里辞职后一直是个无业游民,蹲在家里吃老本来的,所幸家底还算雄厚,一时吃不光;张公权和宋汉章还是大清帝国银行的小职员,因为政权更替的缘故,历史上欣赏他们的人还没上位;三人均和刘鸿生相识,刘鸿生在接到叶祖文关于湘西大开发介绍的信件后,添油加醋的把湘西大开发的价值吹嘘了一遍。而且擅自替自己的三弟许诺了三人有股份可拿,这个承诺最终让三个雄心未泯的年轻银行家,选择放弃了竞争激烈的上海,下定了闯荡湘西的决心。

不过王振宇要知道这些需要等以后了,因为老丈人叶祖文已经在向王振宇解释为什么会有三个洋人出现在这里。

历史已经走到了1912年的8月,南京留守府名下的军队基本上都裁撤完毕了,可袁世凯同学的善后大借款因为洋人狮子大开口,条件不断加码,依然没能顺利办下来。在后世很多人看来就无法理解了,袁世凯不知道换个人借啊,为什么非借这五家的不可呢?

到不是袁世凯吃了回扣非找五国银行团(美国已经退出)借钱不可,实在是五国银行团够无耻,够不要脸。而他们无耻和不要脸的根源来自于本国驻华公使馆的支持,这个支持是什么呢?哈哈,就是你袁世凯同学如果不找五国银行团贷款,那么偶们就不承认你这个政府是中国之合法政府。可笑不,历史就是这么真实。要在后世看来,不承认就不承认了,谁稀罕你承认了。当时的国人还真的是很稀罕的,至少袁世凯是不得不稀罕的。因为这些该死的洋鬼子一天不承认你这个政府的合法性,那么当时在中央(注意,不是中国)税收占据大头的两项,盐税和海关税你就一分钱都拿不到。

为什么呢?这是当年西太后非常勇敢的对八大列强宣战的恶果,辛丑战败之后。这位号称中国最了不起的领导核心喊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各国之欢心的口号。

结果《辛丑条约》第一款就白纸黑字的写着:清政府赔款各国(共11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982,238,150两(九亿八千二百二十三万八千一百五十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这个担保的实际操作,就是这些税虽然还是你的,但是由洋大人代你收了。

末了,到了财政结算日,你还了洋大人的钱,洋大人就放款子给你。。。

现在好了,大清没了。这一年七八千万的税款都压在了洋大人的手里,而且洋大人也公开的说了,我不赖账,问题是,你们谁有这个资格来和我结这笔款子。

这个资格也是要花钱买的,善后大借款名义上是袁世凯去借钱,实际呢?是洋人逼着袁世凯借钱,这就是真实的历史,绝对无耻下流的空前绝后。

在今天看来,这个善后大借款里面有个非常好笑的关系。

第一, 袁世凯拿不到税款,所以没钱。

第二, 洋人要求袁世凯接受不平等的条件向自己借钱。

第三, 袁世凯不愿意借这个硬塞给自己的贷款,毕竟他不是小学毕业的工农干部,基本的常识还是有的。

第四, 洋人说你不借,我就不给你税款。

第五, 袁世凯拿不到税款,还是没钱。

历史上善后大借款最后谈成是在1913年,最后谈成的结果放在任何一个时代看,都是十分的苛刻的: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2.5亿银元),年息5厘,期限47年;债券9折出售,八四实收,扣除6%的佣金,净收入2100万英镑。借款指定用途,扣除偿还到期的庚子赔款和各种外债、遣散各省军队、抵充政府行政费外,仅余760万英镑,而到期归还本息竟达6789万英镑。借款以中国盐税、海关税及直隶、山东、河南、江苏四省所指定的中央政府税项为担保。

同时还附带了一堆特别条款:今后未经银行团允许,不得向他国借债;由外国人参加盐税征收,在审计处设华、洋稽核员,凡关于借款款项之领款单须有华、洋稽核员会同审核,签押后方可提款;中国政府在北京设立盐务署,由中国总办1员、洋人会办1员主管;各产盐区设稽核分所,设中国经理、洋人协理各一员,共同担负征收存储盐务收入之责任:人员的任免,由华洋总办、会办会同定夺;盐区之盐纳税后,须经华洋经理、协理会同签字后方可放行;盐务进款存于指定银行,非有总办、会办会同签字的凭证不得提用。

这样的条件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商业贷款范围,完全就是一个新的不平等战败条约。

其实袁世凯也不是傻子,他也不想当卖国贼。看到这些个条款,他心里就发懵,于是他选择偷偷找别家借钱,这其中就有华比银行。

据说,时任财政总长熊希龄拿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你老袁为什么要拿税款,不就是因为没钱吗?你要是有钱了,还急着要这税款吗?不急着要这税款,你还在乎列强承不承认吗?

对啊,所以老袁立刻让熊希龄去找华比银行谈借款。

第103章 大开发(二)

1912年1月24日,一些被排挤在六国银行团之外的英法比国银行组成了一个国际财团,以比利时的华比银行为代表,开始秘密和北洋政府进行接触并就贷款事宜进行谈判。

相对与咄咄逼人的五国银行团,这个华比银行的条件就已经不是用温和可以形容了,简直就是温柔。合同规定借款利息五厘,九七扣,签订合同十五天后付款;中国以通常岁入以及京张铁路的净利和财产为此项借款的担保,并同意给该财团以出借一千万英镑的优先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指明借款用途。那还有什么可犹豫的,果断签,这一借款史称比国借款。

3月14日,双方签约,第一笔款子约100万英镑即可到账。消息传出,立刻引起了五国银行团的不满,他们立刻指责袁世凯不守信用,各国公使也向袁世凯施压。最终4月29日,袁世凯不得不退还了比国借款,继续向五国银行团借钱。

于是人类历史上最强买强卖的一笔银行业务诞生了,五国银行团也因为自己的骄横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请大家记住他们的名字:英国汇丰银行、法国东方汇理、德国德华银行、俄国华俄道胜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

而华比银行最终没能和北洋政府建立业务关系,一千万英镑的贷款额度依旧躺在这个银行的账本上。弗兰基先生希望能把这笔钱借出去,而叶祖文回到汉口后到处宣传王振宇的湘西大开发计划也引起了弗兰基的注意,他约了礼和洋行汉口分公司的经理的汉斯,以及卢森堡的菲利克斯,一起拜会了叶祖文,并且明确的希望能了解湘西大开发计划的详细情况,如果可能,希望能为这个项目贷款和招商。

这方面比利时以前和大清的湖广总督张之洞有过合作,当初全长1200多公里的卢汉铁路就是比利时人出资承建的。

卢森堡也是一样,汉阳钢铁厂的总工程师就是卢森堡人吕贝尔。

至于德国礼和洋行,很多中国的桥梁和铁路建设都有他们的影子。不过最著名的还是青岛的建设,这家洋行出力最多。王振宇一听到这个礼和洋行的大名,就立刻来了兴趣,自己正打算在安江建设整个湘西的首府呢,缺的就是有这方面经验的人才和公司,这不,自己送上门来了。。。

作为熟知历史的未来人,王振宇在割据一方,发展力量的初始也曾考虑过引进外资的问题。这不单单是个资金的问题,还有技术的问题在内。

这个时代的中国,虽然经过了洋务运动数十年的努力,建立了一定的工业基础,但是这种基础是单薄的。相当于后世中国足球不去搞基础性建设,不去搞管理制度改革,而是满足于选拔几十个苗子搞一个留洋队一般。洋务运动就是一个以不触动大清根本制度为标准的中国足球式的改革运动,这样一棵根基不正,目标不明的树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长出什么好果子。

结果几十年过去了,洋务运动虽然开了几朵鲜红的花儿,却依然改变不了中国的一片苍茫。

相比之下,王振宇的控制范围虽然局限于湘西一地,这个地方的经济,文化,交通放眼全国都是很垃圾的。但是就统治基础而言,却是领先于这个时代的。

一个政权崩溃的前兆,就是权力和利益被高度集中。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实在的高级动物,当你一家垄断了全部的好处,别人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自身的境遇,却只能为你的幸福增砖添瓦的时候。大家就会做出两个选择,第一是沉默,第二是爆发。

很多人会疑问,没有第三个选择吗?有的,不过只有一个人会选择第三个选择,无私奉献的雷锋。

为什么后世的中国足球搞不上去?就是因为一切都被小圈子化了。

管理权力始终被掌握在足协及其上级部门体育总局手里,而足球投资方除了出钱就不被允许有任何发言权;

球员和教练的选用始终在管理部门手里,而他们选用人员的标准就只有一条,论关系的远近亲疏;

联赛的分红也永远是管理部门拿大头,当然这也是他们死抓着管理权不放的原因;

至于这个行业投资人的利益,那就用一句英语就概括了:whocareyou?谁管你?

首节上一节88/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