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道,“到香河的只有一路车,我们到县里还是要转到镇上,一样的。”
李和道,“等今年赚着钱了,你们自己也买车。”
“行”,方向笑着应了,不管是拉货送货还是业务需要,买一张车是势在必行了。
李和把方向和杨富贵送走,嫌弃天热,在饭店喝了好几壶茶都不解渴。
人就好像被关在火炉子一样,出不得气,他把衬衫扣子解开了,整个人靠在电风扇边上,方便散热。
陈大地又拿了一把电风扇给他,“两台是不是能好点”。
他也不停的揩头上的汗珠子。
李和摆摆手,“走了,越待着越热。”
出门后,太阳挂的老高,能要把人烤熟了,他穿着的塑料拖鞋都烫的发软了。
他已经放假好几天了,都是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
回到家发现门是开着的,原来是老四回来了。屋子里电扇开的嗡嗡响,老四整个人光着脚丫子蹲在椅子上,拿着勺子挖西瓜吃,见李和回来,把勺子递给他,“可甜啦。”
“不吃。西瓜哪里来的?”
李和很少买零食和水果,除非人家送上一点他才会吃上一点,这个西瓜肯定不是他买的。依照老四花钱的精细程度,她也是不可能买的,这一点她完全遗传了王玉兰的性子。
“那个开普桑的家伙送过来的,叫什么松的。我没好意思要,他放下东西就走了。”
李和的朋友太多,老四并不是完全记得住。
“平松吧,他留着的,你就吃吧。你午饭吃了吗?”
“吃了,冯老奶和冯蕊在那也卖凉皮,我就顺路跟她们打个招呼,她们非要请我吃凉皮,吃多了,其他的就不想再吃了。”
老四说话还不忘把西瓜子吐到篓子里,“你下次不要去学校找我了,同学们都说我男朋友长的也太难看了,搞的我好没面子。”
“搞的我喜欢去找你似得。我问你,你什么时候回老家?”
他要去香港,还是不放心老四一个人留在这里。
“我不回,回去好无聊的,你每年不都是不回吗?”,老四习惯了这里,明显也不怎么愿意回老家。在城市里太自由了,她不喜欢回老家受到束缚。在城里各人各家关门过各自的日子,可以不必知道对面的邻居姓什么,这种感觉太棒了。在老家呢,她出个门都要遇到七大姑八大姨,一天就要打上好几个招呼,穿个衣服有出格,人家背地里还要埋汰她呢。
“我马上就要出趟远门,你一个人能行?”
“我不是孩子了,有什么不放心的。你要是实在不放心,我把李秋红喊过来陪我也行,哪怕冯蕊都行。”老四了解李和,只要有理,软话都不必说,也不必求。
李和道,“行,那就留着吧。抽屉里给你放了钱,要用自己拿。”
他知道说多了也是白说,老四受王玉兰的毒太深,在钱财上跟他算计的很清楚。李和想“富养女”都养不起来,不过还是很欣慰老四这种态度。他是拥有不少钱,但是他不会为老四营造奢侈的生活,为她将来的生活制定标准线,只会尽可能的在她的教育上加大投入,这也是他将来对待自己孩子的态度。
231、南飞
“富养女穷养儿”这话本来就是父权社会的霸道逻辑,男孩要“穷”养:吃苦受罪,历尽沧桑,日后方能有所作为有担当;女孩要“富”养:生活精致、无忧无虑,优越的生活就像一针强劲的免疫针,使她以后会对抗诱惑,明辨真伪,成为知情识趣优雅美丽的女子。粗看起来是对的,细想起来就是有问题的。
这句话完全误解了金钱在孩子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金钱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不是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四道,“那我给李秋红打电话。”
把西瓜吃完,也不怕热,穿上拖鞋腾腾的去打公话了。
李和找来小威,见他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直接给踢了一脚,“这死样子给谁看?不高兴就立马走人。”
小威见李和发毛了,立马换了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了,“哥,哥,我这是憋的慌了,你说我天天这么闲着没事干啊。”
“电器店里你就不能去帮帮忙?”。
小威道,“那哥俩那么能干,哪里需要我插得上手。再说,卖电器我也不喜欢,还不如我开台球室呢。”
李和冷笑道,“我估计你这辈子也就这么点出息了。”
小威嘿嘿笑道,“我有没有出息,不全指着哥你嘛!”
李和道,“我要出去一趟远门,家里帮我照看好,出了一点事情,我回来剥你皮,我不是开玩笑的。”
“我知道了,谁敢惹老四,我也扒他皮”。
李和拍拍他肩膀,“不怕惹不起谁,不开眼的你先揍了,回来我来处理。不过还是那句话,不准无事生非。”
在他的不知不觉中,他居然有底气说这种话了。
她见到常静,又交代了几句,“麻烦帮我看着点。”
常静笑着道,“你要是真不放心,我搬过去陪她住几天,你家那么大的面积,她一个人住确实渗人的慌。”
“是有点。”李和一个人在里住都感觉荒凉空荡荡的,更别说老四一个女孩子了。
把老四安排好,李和才算没有了后顾之忧。
卢波开车把李和等人送到了机场,对平松道,“这次你先去探路,下次我也去资本主义的地盘上撒泡尿。”
平松道,“下次带你去。”
李和提着行李,让平松扶着李爱军登机,人有点多,李爱军的拐杖施展不开,只得让平松扶着了。
飞机起飞了,李爱军说,“这要从窗户口扔炸弹下去,还不是一飞一大片,胳膊大腿肠子该分家的分家。”
李和道,“你说的是战斗机,战斗机有挂炸弹的地方。”
“嗨,我就是这么一说。”
下了飞机已经是下午四点钟了,李和带着李爱军守着出口,平松出去找前来接机的苏明和二彪。
一溜排的五辆黑色的轿车停在出口,引得不少人注目。
从车上下来的居然是于德华,大步上前的握住李和的手,“早就盼着你过来了。”
又对李爱军伸出手道,“爱军兄弟,好久不见了。
李爱军也笑着握了握手,“我是来取经学习的,不吝赐教。”
于德华笑着指着李和对李爱军道,“我就知道,不能跟他在一起呆的时间太长,要不也就变得文绉绉的了。还不吝赐教?兄弟,我是了解你的,总共就识得那么几框字。”
李爱军哈哈大笑,“行,来了只谈喝酒,不谈话,这样行了吧。”
苏明和二彪跟平松说完话才凑到李和跟前,李和问,“车哪里来的?”
苏明笑着道,“我买了一辆,剩下都是老于公司的车。”
于德华笑着道,“进了香港,什么样的好车都有,任你选任你挑,我带你去看一圈?”
“不用了,我先带我们到住的地方吧”,李和对车也不感兴趣。
能让他感兴趣的事情还是太少了。
这一次苏明很识趣的坐在了副驾驶上,让李和开车。
李和道,“你自己开吧,你现在都是熟练了。”
苏明笑笑就上了驾驶位。
到了深圳,发生了分歧,于德华要安排到酒店,苏明觉得让李和他们自己住在家里自在。
李和道,“就在苏明这住吧,老大地方了,还怕没地方住。累了,不想折腾了。”
北方容易早秋,在南方不注意都不知道秋天长什么样子,一直都会是个漫长的夏季。
深圳的天气也是异常的湿热,让他浑身都感觉喘不过气,恨不得找个冰箱躲着了。
于德华道,“我在饭店已经订好了位置,歇歇就过去吧。”
“不去了,晚上先凑合吃吧。”李和光着膀子,脱得只剩下裤衩子了,他可不想没事找事再穿上衣服进饭店装大爷。
苏明得了这话,安排厨房的人烧饭烧菜,之前苏明厨房收留的那个瘦弱的小姑娘已经长成脸上有肉的大姑娘了。
按照李和的要求,上的都是一些凉菜,拌莴笋,拌黄瓜,花生米之类,然后一人面前放了几瓶啤酒就开始喝了起来。
于德华对李和这种性子已经早就有了免疫,只是道,“沈道如那个烂仔要来,我没让他来。”
李和没接话,只是跟苏明碰了一杯酒,道了一句,“辛苦。”
苏明对于德华道,“你又喊他烂仔,他听见了又不高兴。”
“我要他高兴做咩。”
李和还是没说话,跟旁边的二彪碰了一杯酒。
于德华道,“会展中心的事情僵住了,投资方又找了一家德国的公司,不过德国公司不同意扩大面积,他们要缩减投资规模。”
李和道,“尽量吧。如果场地不扩大,我们做这个投资就没有意义,我们退出来就是了。”
“那我们新盖的商场,你去不去看了?”
“装修好了?”
“快了吧”。
“那就不去了。”一片荒地里的几栋楼有什么看头,李和没兴趣。
饭后,李和倒是随着苏明看了看他所谓的磁带厂,他开辟了好几十个家庭作坊单位,这一片都成了他的包工。
简直是大人小孩齐上阵,甚至还有不少抱着饭碗在录制磁带的。
李和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反正质量过得去就行。
232、真实
李和这一次来深圳跟上次来的时候又是不一样的感受,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深圳一点也不为过。
他站在深圳国贸底下,也确确实实的知道了什么叫深圳速度。国贸大厦在1985年底完工,高160米,共53层,此时是全国最高建筑。国贸大厦仅用14个月竣工,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建成,这在此时是绝无仅有,创造了建筑史上的新记录。
于德华道,“咱们上去坐坐?”
李和道,“不进去了。”
于德华指着远处的一栋楼说,“那个是咱自己的商场,我计划年底营业”
18层的商场也算是大手笔了,可是跟旁边的国贸一比,就不够看了。
“等时机一到,继续买地”。
他记得今年年底,深圳率先放开土地市场,土地拍卖“第一槌”引发新中国土地使用制度的“第一场革命”。
不搞几块地王下来,他都对不起自己。
第二天一早,几个人就驱车从罗湖口岸进香港。
“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
这几个醒目的大字还停留在在罗湖口岸的墙上。
车子驶入中环,于德华早已安排好酒店,李和等人进了房间,洗了澡换了一身衣服。
李爱军道,“房间够大,四五个人都能挤挤睡,开那么多房干嘛,不是浪费吗?要不咱退掉两间吧。”
于德华道,“别这样啊,全算我的帐,你用不着心疼。”
李爱军无奈的道,“那我就不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