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不明白的是,居于同时代同样是表露社会现状的《阿甘正传》跟国产片比起来,完全是两种感觉。
表达人性和社会现实的这些国产影片描述的中国给人一种距离感、陌生感和差异感。极具“乡土”风情的电影虽然成功的给外国人留下了印象,可留下的却全都是贫困落后的印象。
李和也不介意他们去揭露所谓的家丑,把藏着五千年的文化自卑都漏出来,毕竟他不是讳疾忌医的人。
可是在这个改革开放的大时代,中国企业或者中国人要走出去做生意,真正的中国电影应该是极具中国精神的,就必须有一个正面的形象。
何况,已经有很多人在拍这种片子,他就没有必要随大流同样去领战忽局的工资。
有时候他不得不承认,香港电影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传递,比内地片要强上不少档次。
黄金年代里成功的香港电影人使用电影这一现代的艺术形式,再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下众多角度的价值观,而成龙、李连杰、李小龙这些人有意或者无意的进行了国家公关,算是对中国对外宣传做出了贡献。
在文化领域,这是一场国与国的攻坚战,奈何中国一直是战五渣水平,被虐的不要不要的。中国直到奥运会以后,才开始真正刻意的花大笔钱搞宣传片,搞国家形象公关。
所以他宁愿去学郭小四同学拍一些名牌崇拜,纸醉金迷,灯壁辉煌,混血大模、狗血眼泪、华服和高跷的浮夸片。
国家形象要是对了,作为个人可以自由自在的泰国抢大虾,卢浮宫外洗脚,华尔街外骑金色铜牛,香港地铁里面吃零食,到处大声的趾高气扬的说话。
人家还得夸你随性,热情,不拘小节!
苏明见李和有点心动,便加紧道,“我自己也算过,如果投给一些导演,票房绝对不会差,最关键的是我还可以自己生产碟片,这也是利润的一大进项。”
在以往的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保障下,摄制组最不用担心的就是投资,只有有了拍摄权,投资就会下来,然后从制作到发行都是国家承包,赚钱不赚钱,创作人员就很少关心了,只要有名气就行。
到处在改革,电影市场也不例外。
中国体制改革始于农村,其法宝是承包制,“一包就灵”,其他行业纷纷仿效,电影系统也是随波逐流。
国家与电影制片厂之间的利润承包是大承包,制片与摄影组之间的承包是小承包。
但是承包制在电影系统起不了什么大作用,效益还是有限,国营制片厂是投一部赔一部。
这些年大制片厂越来越难混,开始卖厂标,大多属于变相的独立制片,投资的资金大部分都是属于私企和个人。
暗中买卖厂标虽然违法,可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关键一点是独立制片有钱赚,各方利益都能照顾的到。
所以这种现状给了苏明机会,做了这么多年的磁带行业,对于电影行业他也不算是陌生了,让他有点跃跃欲试,。
“一部片子大概要多少钱?”李和想了想还是这样问道。
苏明道,“大概要100万左右。”
李和笑着道,“这么点钱?你自己投资得了呗,还来拉我凑什么热闹。”
“我想做大一点,往正规化上做,一年怎么样也要投七八部片子吧。”苏明对目前的生活很自足,可是不代表他是甘心的。付彪、潘松、平松这些人有李和的帮衬,这些年的身价都是奋起直追,要把他比下去了!
所以他越发明白,他要是想做大,还是需要李和。
李和问,“你让我投多少钱?”
苏明一听,顿时眉开眼笑了起来,左右环顾了一下,笑着道,“哥,你投二千万吧,我也投二千万,咱们成立一个电影公司,一个人占一半份子吧。”
李和道,“我投四千万占五成,但是我有一个要求。”
苏明疑惑的道,“哥,你说这话是寒碜我呢!你的话我一定听!苏明要求不要求的!”
李和摆摆手,道,“咱们俩感情归感情,但是生意一定是归生意。我没有让你赔钱的道理。”
“怎么会赔钱呢!这你得信我!”
“不,不是。我是说如果按照我的要求拍,有可能会赔钱。但是我拍电影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
“不赚钱?”苏明更加的不理解了。
投资不赚钱,那是为了什么啊!
“这么说吧,不管你拍什么片子,是喜剧、动作、科幻,还是恐怖、动画、惊悚、犯罪、冒险,都是只有一个要求,高仿美国片去,按照美国片的元素去拍。”李和也说不好美国价值观这种东西,但是已经决定把山寨事业进行到底了。
当然,电影依靠山寨不一定能成功,比如《泰坦尼克号》要是中国人自己拍,有可能拍成《绿茶婊出轨记》或者《骗婚记》,《廊桥遗梦》也有可能拍成潘金莲的翻版。
中国观众能接受这种电影,只是因为男女主角是外国人,他们包容性的当做了文化差异,认为是国外的罗曼蒂克,但是这种剧情要是发生在中国,绝对是千夫所指。
所以山寨美国电影扑街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而且很多美国大片,也没法山寨,按照中国目前的电影技术,五毛钱的特效都玩不好。
不过,他还是决定玩一玩,只是因为,他赔得起,玩得起。
苏明惊悚道,“美国片里面的镜头也太那个了吧?”
美国电影里面男女关系的混乱程度,还是让他有点不习惯。
“高仿,不是抄袭!懂不懂?是结合中国国情和特色去拍,剧本导演、演员不都还是国产的吗?我是让你总结美国片里面的核心价值观元素,按照这个套路学习,不是抄袭美国片的剧情。”李和随口解释道,“你要是不懂,改天找个懂的人来,我来跟他谈。”
483、钝刀
苏明跟李和聊了一会,差不多明白了意思,不过李和的话他也只能听一部分,他可没李和这么财大气粗,年纪轻轻的就有一身横练的筋骨,拿钱不当钱。
他的钱才是真正的血汗钱。
投电影虽然算不上豪赌,可也是高风险,一夜暴富和血本无归同等存在。
他不得不谨慎。也没留中午饭,直接就走了。
晚上的时候,李和夫妻俩的运动刚做完,外面传来了孩子响亮的哭声。
不过肯定不是李览的,李览正和何老太太睡在前院,哭声传不了这么远。
李和把要跟着过去的何芳按下,“我过去看看,你先睡,你明天还要上班,不用等我。”
进了王玉兰老俩口的屋子,杨淮正在嚎啕大哭。
王玉兰一边哄一边埋怨,“俄的小祖宗嘞,来了这么早时间也没闹,怎么今天闹了。”
李和问,“他这怎么了,大半夜的哭上了?”
王玉兰无奈何的说,“他说要回家,这个时候谁能送他回家,下午还高兴着,到晚上就变脸了。”
“阿要回家找阿妈。”杨淮还在继续哭。
刚来那会的新鲜感过了,想家想妈妈几乎是一瞬间的事情,说爆发出来就爆发出来。
“行了,别哭了,明天给你妈打电话,行不行?”眼见李柯和李沛也有受感染的趋势,李和赶紧跟着哄起杨淮,要是三个孩子一起闹起来,那才叫麻烦。
杨淮扯着嗓子道,“阿现在就要回家!”
李和给他拍拍背,“来的时候不是答应舅舅的吗?说听话的,怎么现在要回家了?咱们明天一定给妈妈打电话好不好,现在睡觉吧。”
杨淮继续抽噎。
王玉兰道,“你跟姥姥不是一样吗,姥姥带你去上学呢。”
“我就是要妈妈!”杨淮还是只有这么一句。
李兆坤对李和道,“给他娘打电话,别哭坏了嗓子。”
“好吧。”仔细看看,杨淮的眼眶都哭肿了。李和怕小孩子哭的伤了,也不管现在几点钟了,直接拨通了杨学文家的电话。
李梅两口子半夜睡得也不安稳,小丫头尿床了,正忙着擦席子呢。
刚把抹布扭干净,晾晒好,就听见了床头的电话响。
李梅还在好奇是谁的电话,刚接上电话,话筒里的哭声就让她揪了心,她自己儿子的声音,她能听不出来吗?
她慌忙问,“咋了,咋了?”
李和拿着大哥大道,“没大事,就是杨淮想家了,半夜在这闹,你自己哄哄。”
杨淮两只手抱着大哥大,用含糊不清的声音对着李梅倾诉。
电话的两头,一个哭,一个哄,一个口干舌燥,一个听不进。
李梅两口子轮番接电话,轮换着开解。
最后杨木匠老俩口都听见了动静,也焦心的接起了电话,对着大重孙子自然是一番许诺。
聊着聊着,没了声音。李和试了回拨,原来是大哥大欠费了。
他又赶紧回堂屋回拨了固定电话。
这样又开始继续聊上了。
王玉兰心疼的道,“这电话费真贵。”
“不用,随便他们聊吧,聊到什么时候算什么时候。”李和无所谓的道,只要能哄好这孩子,聊天明年也不是问题。
一直折腾到凌晨三点多种,杨淮才耷拉着眼皮子挂了电话,被王玉兰抱在怀里,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早上起来的时候,杨淮照样起来的很早,扒了一碗稀饭,吃了两个咸鸭蛋,跟着李沛几个孩子疯跑。
看着他高高兴兴的样子,所有人都跟着送了一口气。
只是当天的晚上,临睡觉的时候,又哭了起来。
然后继续打电话,李梅一家子老少齐上阵跟着继续哄。
又是跟前晚一样的睡着了。
李和学聪明了,吃完早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电信局,在所有人目瞪口呆的眼神中,一次性充了五万块钱的话费,这样不至于怕电话欠费停机了。
令人庆幸的是,杨淮也只是闹几天,就消停了下来,好像根本忘记要回家这回事。
丁世平和平松送来了熊海洲的消息,泛海集团拿到了菊花胡同的改造工程。
平松道,“我们跟着去投标了,哪怕是价格比泛海低了五成,算是赔本标,也没拿下。”
“不怪你。”李和气的把桌子砸的咣咣响,他还是低估了熊海洲的能量。有些事情不是钱多就能任性的。
丁世平出主意道,“要不在拆迁上给他找点麻烦?我有办法让他一年半载都拆不了!”
李和摇摇头,“这是政府工程,要是真这样做了,那是给谁难堪呢?”
平松和丁世平沉默不语。
李和继续道,“他那家商场怎么样?”
熊海洲拿下罗培的商场以后,正在进行装修,准备重新营业。
平松这次却信心十足的道,“这个你放心,只要是跟咱们合作的厂商,我保证他都都拿不到货!我跟卢波做了这些年的批发,不是白混的。光是小威的电器店就能把他脖子卡的死死的。”
他们这些人早些年就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二道贩子,现在就更不必说了,卢波光百货商场就已经开了四家。还没有厂商敢得罪他们这些渠道商,这年头是真正意义的渠道称王。
哪怕这些厂商敢牺牲华北市场,但是他们没有胆量敢说不在乎南方市场。
南方市场有苏明、于德华、沈道如等人的贸易公司,渠道比北方更加的强劲。
再进一步来说,于德华是轻工业联合会的会长,更没几家厂商敢轻易交恶,因为出口得靠着人家呢。
甚至面对黄炳新这样的企业钱袋子,也没几家厂子敢不给面子。
“那就继续吧。”既然做不到快刀斩乱麻,那就钝刀割肉吧,只要能让对方痛就好,李和又对丁世平道,“跟平松去办手续,过几天跟我去香港。”
他要把几个孩子送到香港去。
要不是何芳反对,他都想把李览也带到香港去。
何芳已经给李览在棉花胡同幼儿园报了名,对于名校的教育资源,她是非常的执着。甚至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是非名校不上,上什么学校都已经规划好了,还与李和展开了讨论,所有的学校都做了比较,好像他儿子天生就应该上这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