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9 第40节

  住在这些房产里的住户都是受政策保护的,虽然房主有产权,但是房主依然不能以任何形式来赶他们走,只有当他们自愿搬出或者有了别的住房时,才可以把原来的房子腾出来,还给房主而且在他们居住的时间里,只会以以确定的公租房的房租来支付,这么大的面积,一个月才收十几块钱,房主肯定不乐意。

  但凡是有人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他会轻易搬出去吗?

  就算他们想搬走,也得有房子搬啊。

  住在这里的人大多都是平民老百姓,想等着他们靠工资攒够了买房钱,那你就等吧,你而且最好立一份遗嘱,让孙子接着等,你和你儿子恐怕是看不见这一天了。

  李和无奈,看来什么年头买房子都不是容易的事。

  他现在也是管不了那么多,先把产权买过来再说。

  跟在老头在院子里转了一圈,这座宅子的占地面积很大,粗略数数,左左右右至少住了二十几人户人家。

  宅子原本是好好的两进院子,但是到处是私搭乱建,有空的地都给占了,只剩下一条窄窄的过道。

  过道里还摆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许多人家也就直接在过道里生炉子做饭。

  快到中午,有人在门口做饭,见老头子进来并不打招呼,低头摆弄炉灶,人走过去后,一个老太婆冲老头子身后狠狠地啐了一口。

  李和见老头子神色坦然,自己也装作没看见,绕过那妇女身边。

  “我也住这里”,老头子带着李和进了宅子的最里面,倚两面墙搭建的一间屋子,屋子不大,也只有十来个平方。

  屋里前后都没有窗户,两面都是墙壁。光线并不好,老头子关上门,打开了灯,然后一下子钻入了床底下,摸摸索索的掀开了地上的一块砖,从里面拿出来一个小木盒子。

  “这是房契。”老头子递过来一张纸。

  李和接过来仔细查看,房间位置面积都对的上,看到公章的的钢印,彻底放了心。

  刚才深怕老头子再把解放前的作废房契拿出来逗他玩。

  “李师傅,您究竟要多少钱才肯卖?要是你有心,你就说个实在价”。

  李师傅笑道:“我家父亲买的时候,可是花了三千大洋。”

  何芳一直跟在后面没说话,这时候插话道“师傅,你这个院子里住着的可没一个善茬啊”

  李和看了一眼李老头,李老头笑着道,“你这小姑娘,等我把话说完行不行。我这房子虽然现在看着乱,可以后政策说不定怎么变化呢,这些乱七八糟的人早晚统统撵滚蛋。我是年龄大了,想去拿着钱重新置间屋子,安静过个日子,受不起这种折腾了。你们真有心思要,我给你们算便宜一点还不成嘛”。

  李和琢磨这老头的话是对的,也不遮掩了,“大爷,你开个价吧,要是合适,明天我们就去办过户手续”。

  李老头子凑近李和耳边,低声道:“2000块!我要2000块!”

  李和暗暗松了一口气,仍做出思考状假意犹豫半天,最后才郑重点点头:“行!就依你,2000块。”

  “你真拿得出来?”李老头面露惊喜。

  李和好笑的点点头,”大爷,我可不是跟你开玩笑,就是这个价,我同意了,你看什么时候可以办理过户“。

  “等节后房管所上班就可以,咱俩去过户“.

  李和笑着应了好,跟李老头约好时间就告辞离开。

  

78、买房记

  

  李和这几天一直挂念着那套房子,好不容易挨到初五房管局上班,就要急吼吼的去找李老头。

  何芳道,“你也真是个没出息的,没见过着急给人送钱的,那房子破破烂烂不说,你买来什么用?何况没长脚,又不会跑“

  “没见识就少说话,十年以后,不,十年内就让你大吃一惊”,李和给了何芳一个鄙视的眼神,“在家呆着吧,中午我回来吃饭。”

  出了太阳,暖洋洋的,路面的雪化开了不少,李和就装好钱和户口本,带上手套,骑上自行车匆匆往李老头那边赶去。

  李老头早就等的心急,见李和果然如约前来,忙开了门放人进来。

  待李和进了屋,把报纸裹好的钱递给李老头,李老头把屋里门插好,昏黄的灯光下,打开报纸,抓了一把里面的大团结,举在眼前细细的看,又细细的数了下。

  一会高兴,一会忧伤,有点变幻莫测。

  “李师傅?”李和出声提醒。

  李老头回过神来,立马露出笑脸:“成了!马上我们就去过契,等我搬走,就给你钥匙!”

  李和心里终于放下一块大石头。

  四城区的房管所是一套老旧的二层楼,明显的苏式风格,解放初期,中国建筑设计队伍还未真正成长起来,在这个百废待兴之际,模仿苏联模式的做法在建筑界表现得比较明显,这段时期中国大地上留下了大量的苏式建筑。

  典型苏式建筑有两大特点,一是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高两边低,主楼高耸,回廊宽缓伸展;二是有三段式结构,三段指是檐部、墙身、勒脚三个部分。

  这些建筑有苏联专家设计或参与设计的,如苏联援建的工厂,也有中国建筑师仿造苏联风格设计建设的,包括筒子楼式的宿舍和许多机关大楼。

  苏式建筑就是这样一个特殊年代和风格的“红色建筑”的代表。

  李老头轻车熟路,显然不是来过这里一次。

  李和跟在后面,两人停在二楼的一间办公室门口。

  李老头敲门,得到里面回应后推门进去。

  “将干事,我来办理房屋手续。”李老头满脸堆笑道。

  屋子里有张办公桌,墙角放着搭着一个文件柜,里面塞的满满当当。

  墙面上俵了几张画框和为人民服务的标语,一个三十左右的男人坐在桌子后面,端着搪瓷茶缸。

  男人抬头看了眼李老头,眉头拧成疙瘩,明显的早已李老头列入不受欢迎人物,不答话,低头假装看文件。

  李老头装作不在意,自来熟般拉着李和走到桌子跟前,把房契摊开放到桌上:“将干事,我要过户房子,劳烦您给办理下手续。”

  将干事终于放下了文件,冷冷扫了眼房契,鼻孔里阴阳怪气的哼两句:“哼!我还以为你李舒白思想觉悟上来了,要把房子捐献给国家呢,原来是要卖掉!”

  李老头波澜不惊,脸上明显闪出一丝怒气,但是依然勉强挂着笑,道:“家里值钱的,该捐物都捐了,光南河沿大街的商铺我就捐了四间吧,现在这套房子也是国家看我困难,按政策发还给我的,怎么处理,我也是按照国家政策来的。”

  李和心里听到也是一惊,南河沿大街的商铺,不就是靠近王府井的位置吗?

  这李老头祖上果然是阔气豪门啊,人不可貌相。

  将干事冷冷地瞥了他一眼,鼻子里又发出一声冷哼,那嘲讽的意味很明显,黄斑的牙齿有些扭曲,貌似不经意般问道:“你们什么关系?”

  “他来我们那边打听房子,刚好我就有意卖,这就合计上了”李老头淡定的说道。

  “你要买房子?”将干事用一副倨傲的态度看着李和。

  李和把户口本放到桌子上,“是的,你看看,这是我的户口本”

  蒋干事随意的翻了一下户口本,尤其是上面的贫农成分,仔细盯了好几眼,“你这是集体户口?”

  李和又从衣领口袋拿出学生证,“这是我的学生证,户口档案都在学校,你们可以随时去查”

  档案是一件很严肃的东西。

  它是一个人生平的写照,读书的情况,工作的情况,党组织关系的一些情况都会在档案里以文件的形式保存,直到去世。

  将干事看到学生证,立马收起了倨傲的态度,虽然自己的职务是干事,可是在职称上和大学生的干部就挂不上勾了,何况人家京大的学生出来参加工作就能把自己甩出十几条街,笑着道,”原来是咱们的大学生,哎呀,早说吗,何必这么麻烦,我立马给你写手续“

  李和便也不再计较,一副笑脸和气的说:“那真是太感谢了,麻烦您赶快给办下手续,待会儿我还要急着回去吃饭呢,回去晚了,家里该等急了,呵呵……”

  将干事上下打量李和好几眼,他也不是个眼皮子浅的,不想莫名其妙的得罪人,一旦人家走上工作岗位,指不准就是自己麻烦,不敢太刁难,笑呵呵的开始翻找档案抄写过户手续。

  前几年,他农村的老婆带着几个孩子过来投奔,废了好大的劲才也弄不上户口。

  结果人家一个大学生,毫不费力的就得了京城的户口,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李老头的房子他不是没有羡慕过,两进大院子,500多平,以前的玉器瓷器,墙上的名家字画,红木的家具,真丝刺绣的帐幔,水晶灯,黄金水笼头……还有各种各样他叫不出名字的洋玩意儿。

  当然查抄的时候,也不是没有可惜过,可是最终抵不过嫉妒心,就是不能让这种资本人家好过。

  想起那时候,自己简直是犹如到了梦境,不,做梦也梦不到这么多从没见过的东西,当时的情景至今都记得一清二楚!

  现在每天下班回到自家的小破屋子,看老婆粗壮的腰身举着锅勺做饭,几个孩子哭的哭闹的闹,别说清净了,家里就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每当他想起当年的场景总是后悔万分,要是当时自己思想再进步一点,也许分配给他的就是那间屋子。

  跟农村老家的婆娘断了关系,娶个城里的年轻女学生,住在那间房子里,日子该有多舒心?

  现在那么好的房子,居然让十几家破落户给占去了,想想心都不干。

  将干事魂不守舍慢腾腾的终于办好了手续。

  李和接过来仔细看过,确认无误,点头笑道:“谢了,将干事。”

  借着握手的机会,朝将干事手心里塞了5块钱,双方会心一笑。

  将干事更加热情了,觉得也不坏,“为人民服务嘛,李同学,以后有困难可以直接来找我”

  李和从房间出来又去旁边财务按面积交了3块钱房产权税费,拿到了正式房契,这办事效率,李和真的是说不出的满意,这5块钱花的值。

  刚才的那一幕当然逃不出李老头的眼睛,“你这小伙子,瞧不出还是个大学生,有出息,不过你还是太惯着这帮人了”

  李和得意的扬扬手里的房契,“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从来都不算问题”

  李老头哎的一声,叹了口气。

  

79、房客

  

  四合院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影壁墙和垂花门。

  影壁墙是四合院大门内外的重要装饰壁面,主要作用在于遮挡大门内外杂乱呆板的墙面和景物,美化大门的出人口,人们进出宅门时,迎面看到的首先是叠砌考究、雕饰精美的墙面。

  垂花门就是古时候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里面的二门。

  房子一般分成正房、厢房、倒座等。规划很整齐。

  四合院建筑,“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起,形成—个口字形,可如今的京城里四合院已经难现口字形的原貌了。

  这座几乎可以用“残旧”来形容的四合院,雕梁的红漆暗暗,瓦上探出青草。

  随着住的人越来越多,院内住房越盖越多,房子越来越不成样子。

  慢慢的就没了“形儿”,先有一家在空地上搭了一间临时住房,不久又有几家跟来凑热闹,慢慢地就形成了院子。

  私搭乱建的小棚占满了院落,两手伸直就可以碰到相邻的建筑,那些遥远年代所积蓄的气息渐行渐远,。

  门口位置搭建的小棚是各家的厨房,仅能容下一人,连转身都很困难。

  两侧厢房也都建了小棚,唯独没有小棚的是正房,因为实在是没地儿建了。

  可是连正房都被住户强行分成了两户。

  屋顶上,一只眼睛蓝绿相间的波斯猫跳来跳去,如履平地。

  李和伸开手臂就能摸到仅靠两侧厢房的小棚,除了来回走动,小棚已将四合院占据得没有任何余地。

  四合院变成大杂院,李和心里不禁一阵可惜。

  “你在这等会,我去挨家喊人,以后你也算认识了,租子每个月他们是交给房管局的,需要你每个月再去房管局领租子”李老头让李和在水槽的空旷地等下,就沿着前后,开始挨家喊人,敲门“出来下,有事通知”

  院子枣树底下,女孩子跳橡皮筋踢毽子,男孩子弹玻璃球或拍画纸,大家一起捉迷藏,玩的不亦乐乎,李和看的会心一笑。

  院子里又看了一圈,越看越觉得划算。

  四城区基本就是在二环以内,这个不是人为规定的,而是因为当初修建二环路的时候就是沿着过去的护城河修的。

  京城是有城墙的,城墙里面是就是内城,出了城墙就是城外了,你别看现在什么中关村、使馆区、建国门外、CBD都是繁华地带,那在当初都是城外的荒地或者坟场。

  其实你只要听听这些地方的名字就知道它们当初是个啥情况,中关村那就是个村,原本应该叫中官村,这个中官就是太监的别称,那个地方当初就是皇城里的那些太监们退休之后的一个养老院。

首节上一节40/10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