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9 第451节

  李和的话,让他们感觉又是一种看待历史的思路。

  永远不要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历史。

  “国弱华人能算人吗?李光耀先生,一国之首,他出国人家都说他是中国人?他也被看不起。一个chinese,翻译成华侨、华裔、中国人,就这么个意思没再有第二个英语单词能取代。”李和继续道,“我读过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文章,叫《白种人,上帝的骄傲》。我至今能背下那段话:那小西洋人本坐在我的对面;走近我时,突然将脸尽力地伸过来了,两只蓝眼睛大大地睁着,那好看的睫毛已看不见了;两颊的红也已褪了不少了。和平,秀美的脸一变而为粗俗,凶恶的脸了!他的眼睛里有话:‘咄!黄种人,黄种的支那人,你——你看吧!你配看我!”他已失了天真的稚气,脸上满布着横秋的老气了!我因此宁愿称他小西洋人’。”

  这一段话,下面的翻译没有翻译,因为在场的有白人。

  李和继续道,“我个人非常信服李光耀先生的一句话,他说,中国有自己5000年来的文化与历史,相信中央强大,国家才能安全。”

  “他还说,中国应有潜力继续维持8%上下的增长率15到20年,但前提是要顺利推动各种改革。他们是这样的一个泱泱大国,有绝对的信心,只要有朝一日重回正轨,登上世界首席之位是必然的趋势。李光耀先生的话,我都是坚信不疑的。”

  台下出现了热烈的掌声。

  只有史威廉、库托克包括伊万诺夫等人一脸迷茫,然后又看看李和旁边站着的拿着话筒的翻译,翻译还是一句话没说。

  “在这里,我感谢邵先生,感谢李先生、包先生,何先生、李光耀先生,同时感谢香港、新加坡、包括海峡的对岸,他们起码证明了一件事情,中华民族连绵不断的5000多年文明历史,培育出的华人特有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和传统,在世界各地都是通用的,只要自强不息就是有出路的。那么这一条是否适用于中国,在改革开放和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中国人这种精神素养能不能转化为强大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动力?”

  李和突然抬高声音道,“就我个人来说,我是非常有信心的,中国人可以加班加点、努力拼搏、勤奋好学地完成程式化的工作任务,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

  

571、工业

  

  “中国经济经历了近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许多发展奇迹。 x近年来,特别是八十年代末期以后,我国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增速放缓。从常识看,经历长期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预料之中的事情,经济运行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也是正常现象。但是,在一些西方分析人士看来,这是中国崩溃的前兆。”李和看了一眼台下周主任等人的脸上,见他在含笑点头,看来套路和主题思想都没错,因此继续道,“实际上,这些唱空中国的言论并没有什么事实依据,所谓的论据都不过是主观臆测或刻意歪曲,大多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冷战已经结束,苏联已经解体,但是冷战的思维还存在,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使得西方世界骨子里那种‘西方中心论’主导着其思维,当出现与其思维逻辑不符的客观事实时,就采取选择性失明。”

  对中国的第一轮唱衰源于1989年后,大致可称为“中国崩溃论”。中国经济过热,通胀高企,通胀率高达18%。财政、货币政策双紧,国家重点治理整顿“官倒”。

  而国际环境更加恶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多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倒下。美国等加紧对中国的遏制与渗透。在所谓“西风全面压倒东风”的大形势下,美国积极倡导“hsd共识”,整个西方世界洋溢着“历史终结”的判断,认为下一个崩溃的国家一定是中国。

  美国迫使其他国家接受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从而实现国家利益,它凭借自己超级大国的实力,用先进的科技和传媒手段有意识地向其他国家输出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并将“文化输出”战略作为其一项重要的对外方针。说的尊重多元文化和包容多元文化呢?

  那是不可能的。

  不和我一样,那就是错误路线,绝对是邪恶国家,绝对是异端。

  东欧、西亚、北非,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转型成功,甚至造成了部分国家长期经济低迷,政局动荡、社会失序。而中国在抵御遏制西方意识形态的进程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实现了国家崛起。

  “总的看,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李和总算在这个方面定了最后的调子,祖国的前途是光明的,中国人的前途是光明的。

  “建国以后,在我看来有三项最伟大的成就,第一个就是原子弹和氢弹的成功,成为全世界第五个核强国,我们一直是核强国。”李和又想到了胡援朝,他的专注与努力,李和是拍马都赶不上的,一代代人军工人的努力,才使得中国成为核强国。而像印度这种国家顶多算是事实上的核国家,与核大国和核强国都是不沾边的,“同时,发展核能又必须面临强大的国际压力,没能耐的,分分钟钟被屠城灭国!按最近十年间的事情来说,1981年,以色列轰炸了伊拉克尚未运转的核反应堆,伊拉克核计划胎死腹中。1991年,多国部队彻底摧毁了伊拉克一切核生化设施,伊拉克拥有核生化武器的可能性被彻底抹平。任何一个政权,它都需要在国际关系中有两种考虑:一是要能生存下来,二是能够发展自己。但是,对中国来说,如果对外没有威慑力,我们今天就没有这样平稳的发展环境。在中国拥有氢弹的第四年,日苯的田中角荣心不甘情不愿的开始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没多久,尼克松同志接着访华,这从另一方面来说,有实力才有外交。”

  第一个掌声不知道是最先鼓掌的!

  雷声震动!

  他们听过太多的空话!太多的无意义的政治官话!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可以把一个大格局的事情说的这么通俗!

  许多人不明不白的又觉得学了东西!

  “谢谢,谢谢大家。”李和待掌声稍歇之后,继续道,“第二件毫无疑问那就是改革开放,做改革开放的决定是容易,但是选择改革开放的时机是不容易的,国内稳定的环境和国际产业分工的转移,这两项缺一不可,那么各位同仁,接下来如何做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责任。有人说,做劳动密集型企业能有什么出息?这两年随着国内出口的增大,许多纺织鞋类产品在世界各地大行其道,但是因为质量问题,口碑很差,有识之士就说,我们要做品牌,要做行销,去年的时候,国家也提出了要‘以质量取胜’的口号,可许多人明白,要是关注质量容易,但是成本上去了,哪怕质量比发达国家好,消费者也不会认可。”

  李和又看了看台下,见大家都在认真听,又继续道,“我一直秉承的一个观点就是近十年,我们始终关注的应该是产品价格,以成本取胜!回想近一个世纪,英美法日对中国的倾销,是以产品质量取胜吗?不是!我承认许多方面有科技产品的优势,但是在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上,都是以现代大工业的规模优势取胜的!在建国之前,所以说那是一穷二白,那是没错的!如果旧中国不是一穷二白,八国联军能浩浩荡荡进bj?如果旧中国不是一穷二白,中国政府会在巴黎和会上有那样耻辱的外交失败?如果旧中国不是一穷二白,东北三省会变成满洲国?如果旧中国不是一穷二白,日苯敢全面侵华?如果旧中国不是一穷二白,中国人还会被看不起?吹捧晚晴、北洋、民国时的那点工业亦或是旧sh的繁华都是毫无意义的,历史不会说谎,大家都心知肚明。有工业不代表就是工业化了。工业化是个漫长的进程,旧中国所谓的工厂,基本都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轻工业,并且生产力也很低。拿火柴厂水泥厂这些来说工业化,实在是拿不出手。说能造飞机大炮,内行人晓得,那是笑话。除了纺织和面粉,我国是没有任何一项产业能形成产业规模的,然后实现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的!还是完全的手工作坊阶段!”

  他越说越有点激动,越说越有点胸闷。他要那些果粉的脸!

  台下又出现了激烈的掌声,这次的掌声更加的响亮!

  是啊!

  李和说透了许多人许久没有看明白的问题!

  ps:推荐《重启2006》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572、结束

  

  “我们目前为什么就具备改革开放的条件?为什么有自信就一定能成为西方产业转移的基地?大家务必要了解一件事情,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具备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是一个能够自我维持,自我复制,自我升级的工业体系!”不是因为改革开放大陆的生产力才产生了飞跃,而是大陆生产力飞跃的一切因素都准备好,改革开放只是个导火索。 x李和丝毫不介意已经再次跑开话题,在他的心里,他要是不把这些说出来,好像他的心里会愧疚似得。

  台下的人,特别是内地来的,似有顿悟。

  “所以这个意义就不必须说了。还有一点,我觉得咱们这个文化属性很重要,好的特质不能遗传给下一代,这种特质传递得益于文化和社会阶级。数亿的受教育程度低的中国人几乎不会说任何普通话,但没有人质疑他们的中国性......”

  “开放以后,大家的优越感和低劣感在整个文化中被更微妙地传达。这个是有根据的问题。老实说,我看到的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将美国视为唯一的竞争者,虽然大家都承认日苯比我们强,英法比我们强,科技实力、工业实力都比我们强,但是很少人说我们将来要像日苯一样,像英法一样,我们听的最多是将来发展成美国那样,我们追赶的标杆是第一。这个嘴上说不行,其实心里还是不服气的。我再说一个观点,我想何先生应该是最认同的,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痴迷于赌博的赌徒,在冒险中寻求机会,无论那些机会多么天马行空。因此,有实力,有雄心,在国际舞台上,我们完全可以争一争。”

  台下的人再次被李和的话逗笑了,在场的许多内地来的生出一股别样的骄傲与自傲!

  是啊,老子敢赌!

  敢冒险!

  敢拼!

  许多人又都把目光转向一直在一旁默不作声的何赌王。

  何赌王笑着点点头,“那是自然。”

  “第三个伟大的成就其实就是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李和终于引申到了这场所谓的欢迎词的重点了,他的本意上是想随便糊弄几句的,但是认真一想来,这次来的人又有几个是真心来给他贺喜的呢?

  各怀心事罢了,他既然已经走上前台,也不可能随便几句话就能糊弄的了。与其后面麻烦,他还不如索性把他的立场和底牌亮一亮。

  他还有一个重要的心思,他要把他知道的,他坚信的东西一起传达给别人,而不管别人信不信。

  好像他就有责任和义务需要这样做一样。

  “一国两制的提出和确立,是人类历史上的创举。”李和把一直端在手里的白酒一口灌完,然后递给旁边的一个服务员,道了声谢,又继续道,“但是香港的问题其实最终是要交给香港人民自己去解决,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写在基本法里的。这个政策五十年不变,五十年之后还会不变。我想说的还是经济话题,大家关心的还是将来的经济走向?何先生,包先生、李先生,邵先生应该很清楚,香港经济的成功是源于什么?众所周知,解放前,中国和国外的窗口是浦江,整个长江流域,就是一个大大的弓箭,箭头就是sh。香港就是一个军事港口,没啥价值。直到战后,一大批内地工业资本来到香港,在香港投资办厂,香港工业化开始起步。假如不是美国的对内地封锁禁运,香港在自由状态下无法与内陆竞争。当然,历史没有假如。我必须实事求是的说,一旦内地经济崛起,香港的跨境加工贸易体系很难转型,最终只会剩下金融房地产化的产业和日趋单一的经济结构。反观类似地位的新加坡,虽然以贸易为主,因为周边缺少竞争,将来完全有可能仍然能保留住核心的加工业。所有即使以后以成衣、电子、玩具为主的香港工业衰落,那不是因为中央政府的原因,而是市场竞争的完全结果。可是,毋庸置疑,它是好是坏,都极有可能把内地当作对立面,进行导向型攻击。”

  台下的人听的明白,又不是太明白,只有少数的人听的频频点头。

  “但是,我对香港经济也是非常有信心的。”李和实际上是没有信心的,天知道香港以后除了金融、地产、旅游、零售,还能剩下什么,当然这不是香港经济会倒退,而是经济稳定,很难有爆发性增长,不过话他得去圆,“虽然会面临来自内地的竞争,但是不必有担心,从短期看,香港经济受外围影响会产生一定波动。从长远看,香港经济走势会总体向好。我认为,香港经济发展的最大机遇来自内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这样一个重大战略转变。香港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服务祖国发展大局中谋求自身的更大发展。”

  “.......”

  “香港的未来还要依靠大陆,依靠内地广阔的腹地,这是香港的发展之本。香港市场小,而内地有巨大市场。内地为香港提供资金和人才的出路,也为香港的经济转型提供契机。香港企业要敢于变腹地为福地,转变香港产业链不完整的劣势,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制造业迁入内地,利用内地的低成本提高香港工业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目前许多制造业的港商已经在这么做。”

  “而且香港的金融、专业服务是内地目前没法与之相比的,这是优势,非常强的优势,且人才专业化、国际化,有规范的市场制度、完善的司法体系、先进的商业基础设施、公正透明的监管体系,以及较低的税率环境,优势十分明显。我今天敢对各位夸下海口:你的心有大多,你的市场能拓展多大。”

  李超人、李兆基、包船王等人含笑点头。

  “当然,我这些话我也不光是针对商界,也是针对各位在场的演艺人员说的。”李和继续笑着道,“随着两地交流的越来越多,各位也会在有机会内地拍出更多优秀的好片子。”

  不过许多演员对这话没有什么反应,甚至有点嗤之以鼻。

  内地一个一线演员的片酬连一个香港的龙套都不如,谈何发展?

  李和没去追究这些人的想法,他不想与他们解释和辩解,因为他该说的都说了,他尽了他的责任。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他偶尔就会感到很骄傲。

  “谢谢各位听我说了这么多的废话。”李和笑着道,“今天是小女的满月酒,说这么多可能有点不合时宜,但是在坐的各位是商界居多,所谓在商言商,还是想与各位多探讨,多合作机会。再次感谢各位的光临!非常感谢!”

  接着爆发出来了热烈的掌声。

  李和浅浅的朝台下鞠了一躬后就走下了舞台。

  音乐再次响起。

  所谓的宴会现在才真正开始。

  李和从服务员手里接过装满啤酒的杯子,朝着身边围过来的人挨个低着杯口碰了一下,以示谢意。

  “李先生,你说的非常好。”一个个子不高,精神气派的老头同李和举杯。这个老头一过来,围着李和身边的人许多人都自觉的走开了。

  “谢谢戴先生。”李和记得这个是证交所主席戴全,元朗区议会主席,正儿八经的元朗一霸,号称元朗大地主,一直在旁边谈笑风生的喇叭全看到他跟老鼠见到猫一个样。

  戴全笑着道,“李先生,有机会请你喝个茶,请务必赏光。”

  “客气了,戴先生,改天我请你。”李和同他再次碰杯道,“请多关照。”

  “我可关照不起。”戴全爽朗笑着道,“还是请李先生多多关照我才是。”

  ps:抱歉,抱歉,因为家里有点事情耽误住,连请假都没有。活着不易,希望大家理解一下。如果还有不抛弃不放弃的,请用真爱给老帽个票。。。笑着哭。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603、二李

  

  “戴先生,再敬你一杯。 x”李和没有耐心和人多寒暄,此时恰好沈道如过来同戴全敬酒。对于沈道如,戴全是再熟悉不过的,两个人交情看着是不错的,在整倒林一南的事件中,有戴全一半的功劳。

  两个人聊的甚欢,李和刚好借故走人。

  他看到了一直等在一旁的周主任,笑着道,“抱歉,周主任,胡说了一把。”

  “讲的非常好,我已经让秘书整理了一下,作为我们开会学习的文件,你的这种觉悟,一般人可是比不了。”周主任朗声一笑,朝着旁边的一个老头子道,“咱们可都得认真向李和同志学习。”

  “周主任你太过奖了。”李和笑着道,“我只是把个人的一点体悟说出来。”

  “这位是香港光大集团的主席王光英先生。”周主任见李和对着旁边的老头子在瞧,就笑着道,“王先生同时也是全国工商联执委会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名誉会长、会长。”

  他一口气说了一长串。

  “啊!久仰!久仰!其实我刚才已经与王先生已经见过了。”李和故作惊诧,“只是没想到王先生也会给这么给面子,肯屈就前来。”

  他对眼前的人不算陌生,因为人家的亲爹的名号很响亮,王槐青做过段祺瑞政府的代理农商总长,一个女儿一个儿子都很了不起。

  他对光大的老底也是很清楚,光大集团很特别,有两个总部,一个是中国光大,一个是香港光大,互不隶属,至于是什么性质的企业,他说不上来。早期任务是专门为国内国有企业引进二手设备服务,现在已经拥有中国光大银行,中国光大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光大对外贸易总公司,光大地产,光是直属公司就有十几家,投资参股的企业也不下一百家,实力不容小觑。

  “年轻就是好。”王光英笑着和李和握了握手。

  周主任之后又挨个介绍了中银集团、华润集团、招商局、光大公司和经济导报社的几位,李和一个个再次握手,虽然之前于德华已经介绍的清楚。

  李和一个也不敢轻心,眼前的这些人至少都副部级级别出来做企业的。

  “我们马上在香港有一个‘中国开放城市投资洽谈会’,是在坐的几位一起举办的,也诚心相邀李先生能一起参加。”说话的是华润的的董事长沈觉人。

  “谢谢,到时候金鹿集团、远大集团、远大投资集团、通商金融集团、都会准时参加。”对于中国外贸业的太上皇,李和还是很给面子的。

  从五十年代开始到七十年代末期,华润一直是中国各进出口公司在香港的总代理,划归中央贸易部管理,货真价实的外贸业老大。

  他之所以没有提地大集团合宝马汽车集团是因为他很清楚这次投资会是为了助推外贸的,想吸引的是外资是为了保持外汇平衡,真的再重新建厂或者合资,除非技术特别先进,对促进国内生产起重大作用,不然在项目合同中都有规定其产品内销比例,这个是有限制的。

  “多谢你支持我们的工作。”沈觉人又同李和举杯。

  李和在这里谈了一会,找到了在和包船王等人聊天的邵逸夫,笑着道,“敬各位一杯。”

  “李先生的讲话真的是醍醐灌顶。”邵逸夫笑着道,“个人对你深表钦佩。”

  “邵先生真的是羞煞我了,拾人牙慧而已。”如果是别人夸李和还能笑着受了,可是眼前这位,李和表示分不清人家话里的真假。

  “李先生的话更坚定了我对香港未来的信心。”李超人也同李和碰杯,“我从50年开始做塑胶厂,57年卖塑胶花,才算有点所得,凭着的优势是什么呢?物美价廉!那时候香港涌进来很多人,大家都急着找工作补贴家用,工薪很低,但是到七十年代,劳工薪资太高,我就放弃了,如李先生所说,不一样了。不是行市不好,是未来在变。”

  “李先生,据我所知和黄最近五年在香港的投资,特别是地产、码头业这块的幅度可是越来越大?”

  李和不受这个捧。

  如果对香港经济没有信心,怎么可能还在继续做这种大规模的投资!

  李和的话说完,众人又是哈哈大笑。

  李超人笑着道,“那也没法跟李先生比,李先生旗下的远大集团这不是才刚刚以1.26亿英镑收购了英国的劳埃德大厦?远大这两年的地产业务可谓是发展迅猛。”

  “二位李先生都好犀利的。”邵逸夫打断互相吹捧的两个人,他正想往下面说,包船王却抢先道,“你们几位都是谦虚谨慎的典范啊!”

  众人又是一番大笑。

首节上一节451/10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