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 第260节

妹子们再次被刷新了三观:原来自己吃喝也是为国创汇啊……

顾骜带着萧穗,通过了检查人员的盘问,跟港方的其他随员一起,远远跟着人流移动。

果然运气不可能每次都站在他这一边,所以什么意外都没有发生,也没有解释的机会。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兆龙饭店”四个毛笔字,被题写了出来。

这也算见证了历史吧。

(本来想制造点意外偶遇的表现机会,不过还是被制止了。不能和过高级别的人产生直接指点江山的互动,大家旁观历史好。

可能因此导致前某些铺垫变得有点多余,只能求大家理解这种题材的难处,当主角已经被当面嘉奖过了,自己脑补那些台词吧。)

第86章 桃李满天下

两天后,外滩,一座露天的咖啡茶座。

顾骜和萧穗,站在江边,裹着大风衣,迎着冬日午后的阳光,看眼前一群制片厂的工作人员,在那儿按照港方的要求忙碌。

“干杯!”包船王与邵爵士也是最后一次贪婪地饱看外滩美景,然后与顾骜等人一起举杯,也算是告别。

他们都是大人物,在香江的生意日理万机,不可能在内地待太久。如今距离过年还有一周多,是时候回去了。

前天伟人提完词后,昨天包船王的1000万美金就到账了,然后地方上也是马力全开,把选址的论证工作表决通过了就按去年下半年,国家侨-办廖主任选的“国内首批八家星级涉外宾馆”选址,把原定给沪江华亭酒店的地皮,优先拿给了“兆龙饭店”。

然后今天一大早,包船王和他的老父亲就去了“兆龙饭店”的选址,搞了个剪红绸带的仪式,要人们各自为新酒店铲了一锹奠基土,算是开工仪式。随后各路随行人员也都铲了,连顾骜都凑热闹铲了一锹,跟植树节活动氛围差不多。

奠基仪式完了之后,他们就该走了,所以才来外滩看最后一眼,顺便稍微围观下《沪江滩》的拍摄。

顾骜亲眼看到邵爵士和包船王都真情流露,擦拭了一下眼泪。

很多人觉得港商对内地没有归属感,还老是拿“当时是我们需要钱,所以我们有求于港商,对方不可能那么客气”说事儿,觉得他们如此上赶着送钱见伟人不合理这其实是刻板印象的一刀切。

任何群体都是要实事求是具体分析的。

首先,老一辈的港商,多数还是有点家国情怀,一直把自己当成中国人。尤其是明州系和汕州系又明显不一样。李家诚这些汕州系,地方注意稍微重些,至少觉得自己是“会说粤语的南方人”。而邵爵士、包船王这些明州系,则更侧重自己是“中国人”这个大概念。

因为沪江滩本来就是他们年轻时青春热血过的奋斗场所,是生意做到三十岁、倭寇入侵了,他们才背井离乡逃去香江。

同样的道理,在湾湾同胞身上也是适用的,第一辈逃过去住眷村的,当然都觉得自己是中国人。

即使后世湾湾有些数典忘祖之辈,那也是本地化繁殖了好几代之后的事儿。如果因为这些人的言行就一刀切地敌视湾湾同胞,无疑会伤了眷村客们的感情。

中国人并不都是会功夫的,德国人也不都是严谨到刷牙杯摆放角度都不许错的,法国人也不都是会在课堂上舌吻的,只能说刻板印象害死人呐。

“小顾,这里就交给你了,有什么问题,随时给阿华打电话。”

“邵爵士您放心,一路走好。”

……

送走了两位大亨后,旁边隔了几桌的位置上,萧穗那几个女同学,才满眼崇敬地走过来。

她们很庆幸能有机会如今近距离接触香江大亨拍电视剧、开开眼界。更庆幸能亲眼远远地围观大亨,内心都对萧穗很是感激。

顾骜刚才那种谈笑风生的优雅风度,更是让人心驰神往。

法式的高档风衣,冬季遮风的礼帽,即使许wén qiáng这个角色还未深入人心,也很容易让女生把他当成佐罗或者高仓健的化身。

女生中年级最高的李怡然资格比较老,胆子也大些,当下帮学妹们开口:

“顾同学,前天你说可以让大家推荐亲戚朋友家上过镜的小孩儿跑龙套,今天方便看看么?她们人都在外面等着呢,有特地从外地赶来的。”

顾骜回过神来,云淡风轻地一笑:“当然可以,我跟穗子一起看,她是编剧,比较了解人设么。怎么,李学姐家也有朋友要演戏?”

李怡然淡然解释:“哪有,她们不好意思问么,我帮她们问。”

学法律的果然脸皮还是比搞文学的要稍微厚一点点,不怕抛头露面。

萧穗笑着从姐妹们手上接过了几页履历,上面还有孩子们的黑白照片,顾骜也一起看了起来。

居然还被顾骜看到了两个后世记得起名字的演员,让他稍稍有些意外。

不过随后,他就意识到这是正常概率。

早在十几年前,耶鲁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就证明了,在通讯网络发达到如今这种形态的前提下,地球上每个人通过六个关系人,都能联系到另一个毫不相干的人,这就是著名的“六度分隔理论”。

所以,并不是萧穗那些校友们家里演员多,或者别的什么巧合。

完全只是因为机会抢手,萧穗提前提出了“上过镜的优先”,所以同学们都是动用了好几层社会关系,都还有人来蹭人情。

比如,顾骜手头拿着一份名叫“俞惊鸿”的小萝莉简历,那是一个才虚岁10岁的小姑娘,还是钱塘人,算是顾骜老乡。看到这个名字,顾骜就想起前世看《小李飞刀》时那个惊鸿仙子的造型。

她已经是萧穗室友俞芬早已出了五服的远房堂姐妹,而且条件绝对符合人家一年多之前,就已经在峨眉电影制片厂的一部电影里演过角色了。还不是跑龙套,是有名有姓有台词的童星角色。

也不知道怎么托关系托到这儿来的,身在钱塘都要赶来沪江找机会。

只能说港商的“带台词30块钱一天”薪酬太诱人。

还有一份名叫“章敏”的简历,是个13岁的小姑娘。顾骜刚看到时还以为看错了,因为这分明就是那个后来跟周星星、李联杰在《苏乞儿》、《倚天屠龙记》上合作过的“魔教妖女专业户”,而顾骜一直以为那个演员是土生土长的香江人。

如今看了简历,才知道原来人家是沪江人,本该在这两年香江“抵垒政策”取缔前夜移民过去的。

{注:“抵垒政策”是香江70年代起为了吸引廉价劳动力而放开的一项政策,也就是内地人只要成功踏上香江的土地,就能拿到居留证。这也是当时淘港潮的政策前提。

这项政策要执行到81年,因为人口暴涨,香江zhèng fǔ扛不住了,才正式取缔。在前期,逃过去的大多数是内地这边赤贫无产,活不下去的。但是在听说取缔风声后,有一批本来在内地还有点产业的大城市观望市民,也怕错过末班车,没多想就逃过去了。}

“看上去条件都还不错啊,安排两个有台词的角色吧。”顾骜与萧穗商议道。

萧穗翻了翻剧本,随口安排:“要不就这样吧许wén qiáng第一次跟冯程程约会去吃早茶的时候,有个跟着父亲一起再茶馆里卖唱的小姑娘。这个段子是显示冯程程善心的,小姑娘也有一些台词,让俞惊鸿演吧。

还有开篇有个跟丁力一起通风报信卖水果的小姑娘,被人牵连了,让章敏去,她年纪大些,拍外景吃得起苦。而且这个年纪有点姿色,被混街面的人轻薄才合理,让丁力去救她,然后因此惹事上身,牵出后面撞到许wén qiáng的段子。”

看她轻车熟路的样子,终于是彻底熟悉编剧这个活儿了,对每一个角色的人设非常了解。

其余龙套也各有安排,只不过没台词。

首节上一节260/11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