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 第643节

于副局听了大惊:“他们钱来路正不正?你别怕,哦,我也不是让你别怕,要是检举有功,会为你保密,还给你奖励的,要乖乖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整治啊。”

供销社店员鼻孔出气冷笑,不过随即眼神一撇:“同志,你想多了呐,老陈是裁了编制后变成万元户的,你自己问他好了。”

原来,是有一个左邻右舍进店买东西,人家恰好是万元户。

于光荣不信,出示了证件开始盘问:“姓名,年龄,职业!”

老陈一愣,乖乖回答:“陈二蛋,43,打铁的嗯,其实是铸铜铸铝的,说太细你也不懂。”

“听说你是万元户,钱怎么来的?能带我们去你家看看么?最近外宾较多,省里下排查失业人员动向,你最好配合。”

80年代可没什么明执法,为了任务,对于可疑人员是让你说啥看啥得看啥,没有隐私。

陈二蛋居然不生气,还颇有几分显摆之心:“行啊。”

然后带着于光荣回到家庭作坊。

警方的人看了一眼幽暗屋子里的设备:“这是做啥的?不是说,诸县是为了专项整治、防止污染,停了炼铜的厂子么?”

陈二蛋解释:“铜铁都是现成买来的,浇铸加工造型,不是从矿石冶炼,不污染咱现在是搞加工。”

警员拿起一些成品看了看,都是些仿古兵器为主。

当然还有些稀罕玩意儿,暂时不认识。

最晃眼的是还有亮闪闪的古代盔甲,全套的,看着很威风。

“做这些能半年做成万元户?卖给谁呢?”

“卖给兰亭影城那边的影视公司啊,他们下图样,定做的款式,香江人出手阔,一件赚不少工钱呢。”

“这么多看去很贵的盔甲,人家电影公司都舍得出钱造?我看电影那些宋朝的兵将都穿红的帆布衣服、戴个范阳笠好了。”于光荣亲口点评。

他提到的,显然是从最近的82版邵氏《天龙》/电影版《射雕》得来的印象。这些东西如今没有正式引进内地,但作为省城公安部门的领导,他肯定可以看到搜缴回来的非法入境录像带。

“呦,你倒还有见识,这两件最好的却是不是直接给电影公司的,是先给宋六陵博物馆的。有大老板愿意出钱,我问那么清楚干嘛。”

半小时前发错了……现在偷偷改回来……

刚才那章其实应该是明天早的第一章……但愿没太多人起床早花现……

昨天高速被人追尾了,车尾灯全烂了,后天之前还要修完车才能老家。尽量正常更新吧,唉。

第385章 别的地方做不到不代表这里做不到

于光荣怀着满腹狐疑,排查了两个镇子,七八个点。

最后不得不承认,地方上的治安和失业情况,跟他坐在钱塘办公室里脑补出来的“基层形势”大不相同。

太安居乐业了,有点不正常。

83年,别的地方到处都是车匪路霸、嗷嗷汹汹的失业人马。

就算收敛点儿,上路不直接抢的。那至少也是路边开个小饭馆,强制吃饭,而且卖得很贵这种业态因为比较收敛,而且多披了一层合法经营的皮,在国内生命力非常顽强,几乎持续了20年。

在内陆某些比较深入偏远的省份,甚至过了2000年,都有这种情况大客车司机高速上开着开着拐下去,找个黑暗角落的不起眼小店停下。

也不抢你,只是冷言冷语全体吃饭!再往前几小时车程内都没有可以吃饭的点了!然后一个盖浇饭卖你百八十块,甚至视环境求救难度再加价。

从这个角度来说,后来普及的高速服务区卖饭虽然贵,却避免了外地人被地头蛇法外盘剥。何况,把有点势力能闹腾的地头蛇招安洗白、安置到服务区也要成本,先富起来的人稍微出点血就出点血吧,至少市场环境好了。

中国人自古有“穷家富路”的观念,在那些一辈子没出去过的人眼里,“能出远门做生意的人”就是相对有钱的原罪者了。

可是,在诸县和山阴,于光荣看到失业工人因为给香江老板生产兵器盔甲,一条巷子里的住户半年出了七个万元户。

后来还看到了被关停印染厂的失业工人,改行生产古装戏服、或者是抗战时期的日军军装,也成了万元户。

听说他是省里来回访的,那些离开体制的小工头还拿他当视察领导当天中午,于光荣和几个弟兄,就被一户颇想显摆的山阴个体户缠住了,非要“警民一家”请他们吃个便饭。

那个体户还跟他炫耀,说最近兰亭影城正在拍的那部戏,那个香江男主角演咸丰皇帝的龙袍,就是他厂子供的。

香江老板很阔气,为了皇帝那几身衣服给了他两万港币,花了七八个裁缝师傅刺绣师傅几个月才做出来。

根据纪律,于光荣当然拒绝了留饭的邀请。

何况他也不稀罕,这段时间跟着顾骜出任务,伙食比这儿更好呢。

不过他还是趁机观察了一下个体户的伙食。

那户开古装小作坊的个体户,在毫无提前准备的情况下,家常便饭就摆出了汽锅鸡和卤猪肘。

给手下雇佣的工人们吃的稍微差点儿,但也有青鱼鲞管够,蔬菜饭食就更是敞开了供应。

唯一的辛苦是要长时间加班,劳动条件明显不如八小时一到就散伙的国企。

好几个他踩点的新生作坊门口,还挂着招工的招牌,显然是如果有人愿意干,还能扩大生产这招牌是给他最震撼的。

因为如今这街面,家里有积蓄、能吃好喝好,还不是最难的。

最难的是经常能有招工机会。

大城市里,国企的招工通知但凡能在居委会的公告栏里贴超过半天,那这座城市的就业率就能算全国形势前20的了。

正常情况下是贴个半小时就没了。

“全民办集体”地位捞一些,在京城、沪江这些市民身份尊贵的城市,可能能挂两三天。但是在小地方,庶民拉得下脸面,那也是挂不超过一天的。

于光荣多方印证暗访,从群众口中得知那些道具厂和服装定制厂的招工幌子是长期挂着的。

一开始他不信,后来明白了国企招工,如今重视培训,你只要是个人,学历或者别的硬杠子到了,岗位技能可以招进去慢慢培训。

但是这些个体户,对手艺要求很高。

比如只会做中山装的老裁缝,哪怕你经验很丰富,但不能直接上手给别人赚钱,那对方就不要你,你自己慢慢学会了再来吧。

这种毫无人情的高标准严要求,才让招工招了那么久都招不满。

首节上一节643/11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