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 第888节

与后世大城市里一过年就人口暴减的情况截然相反,86年因为民工潮规模很小,大城市都是到了过年的时候反而更加热闹,百货商店和电影院、庙会、夜市都是生意爆棚。因为过年时留在市里的人口丝毫没有减少,反而大家都空下来有时间买买买和玩。

当时或许只有特区和粤州两座城市,能享受“过年流出百万人口”的待遇,连京城和沪江都不行。

不过,虽然rén liú量方面很有优势,电影的宣传工作却几乎忽略不计。

顾骜和米娜都是看惯了美国那边铺天盖地的电影上映前宣发工作,所以乍一看国内引进之后,只是在影院门口贴贴海报、最多粉刷一个外立墙面广告,其余再无任何宣传手段时,都觉得心里微微有些不踏实。

哪有电影上映前完全不做广告的?

“唉,买断的电影就是这样你连人家的发行环节都介入不了,人家不宣传你也只能干着急。”拿到票后,米娜远远站在外面围观人群,不无担忧地吐槽了一句。

米娜当然是穿着很长的立领大风衣、把整个人包裹起来那种,还戴了帽子和墨镜。顾骜也是一样的打扮,这样微服体察民情就不怕被认出来了。

他们买的票也是比较后排的,而且y-i次忄买了一堆票,周围还有一圈保镖的位置,确保两人的安全。

面对米娜的吐槽,顾骜只能想措辞排遣:“虽然广告宣传工作是烂了点儿,但你想当年《少林寺》不也是这样毫无宣传就卖出了超高票房么。”

米娜不置可否地点点头:“话是这么说,但《少林寺》毕竟是6年前的电影,电视机普及量是个大问题。现在国内的电视机存量,起码比6年前多了三四倍,自从83年央视有春晚起,有电视的人家每年都多好几成。”

“你要对美国大片的质量和口口相传的口碑有信心嘛,走。”顾骜最后鼓舞了一下妹子,就此打住这个话题。

这还是顾骜第一次带米娜在钱塘这种小城市看电影,之前几年,尤其是在外交学院念书的时代,他们都是在京城看的电影。

所以小城市的设施,很快让习惯了京城小影厅乃至大学里放映室的米娜,大吃一惊。

剧院里最大的一间影厅,居然有两千个位置之多。

米娜惊讶地问:“怎么钱塘的影厅比京城的还大?我们去工人俱乐部之类的地方看电影时,也没那么大呀。”

顾骜却深知其中原委:“其实,越是二线城市,最大的剧院影厅越大,反而比京城还大真要到三线以下城市,反而会小起来。

因为制作拷贝也是要钱的呀,一个厅一台放映机就要占用一个拷贝。大城市当然希望一个拷贝一次放映就能卖好几千张票。京城是因为设施太完备,影院太多,所以摊薄了。”

这一点跟后世数码时代是截然不同的,数码时代电影的复制成本几乎为零,加密文件发过去就行了。又或者是后世电影票价贵了之后,制作一个胶片拷贝的成本摊下去忽略不计,那也就可以多弄小影厅、提升观影体验。

可86年还是几毛钱一张的电影票价,工业成本却反而比后世更高,拷贝的成本就得精打细算了。

顾骜带米娜来胜利剧院,这还不算钱塘当时最大的影厅呢一直到90年代初,省人民{和谐}大会堂的主会议厅,在没有会务任务的时候,都要兼做电影放映厅的生意,回收一些场地维护成本呢。那场子一个厅就能坐三四千人、还分上下两层楼,电影荧幕的大小更是比后世所有所谓的“巨幕”更加巨好多倍。

“难怪我没见过这么大的厅,原先不是在京城就是在外国,要不就是回我老家那种一个镇上同时几百号人看电影都凑不齐的。唉,出国这么些年,有点不接地气了。”米娜叹道。

顾骜他们来得还算比较早的,两人聊着聊着,就看到两千人的厅居然坐满了。

灯光暗了下来,影厅里居然还很嘈杂,所有人都在那儿高谈阔论、或预测剧情,貌似都没看电影,已经被“听说这是最近几年的美国大片”这个噱头给吸引到五体投地了。

正片还没开始之前,先播放了一分钟的“佳得乐”运动果汁饮料广告,也没有丝毫人反感,反而是在广告词里提到“历史悠久的美国名牌”时,觉得共鸣了一下,对那种喝了就象征有钱人的高端消费品艳羡不已。

顾骜也不得不在内心感慨,这个时代的文化自信度确实是低。

单说文化自信度,这时的70后年轻人,可能还真不如后世00后的天不怕地不怕熊孩子。

至少00后熊孩子成长的环境,中国人好歹普遍有几个臭钱了,腰板就硬了。

钱壮穷人胆。

不过,既然暂时还改变不了什么,顾骜能做的,只是把国民的这种崇拜产生的商业价值,吸到自己身上,免得让真洋人占走了便宜。

反正总要被人占便宜的,那就便宜我好了。

“噔噔噔~噔噔~”恢弘低沉、回响深远的电子乐响起时,所有人都被震了一下,然后所有窃窃私语一下子停了。

“哗……这……这音乐就太有未来感了。”

“高科技呦。”

“到底是美国大片。”

第603章 强势露脸

顾骜还是低估了这个时代人们对美国大片的免疫抗性。

他知道这部片子在86年就进入内地,肯定会掀起一股好评的狂潮。

但在他的设想里,那种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怕因此错过精彩剧情的患得患失状态,怎么也得到人机激烈qiāng战的戏码的时候,才会出现。

谁知,仅仅是一个开场音乐,和开场的前缀,就已经让观众们赞叹不已。

而第一个**,仅仅在正片开始后30秒就出现了。

“牛氓!”

“嘶……”

“卧槽!好壮!”

原来,仅仅是施瓦辛格穿越过来的那一刻,那赤身露体的状态、以及只露菊不露正面的浑身bào zhà张力腱子肉、45度斜的肩膀三角肌,就已经让场内占总观众数将近一半的女顾客们,此起彼伏地“牛氓”尖叫起来。

一片嘘声和捂脸声没错,连捂脸都有声音,因为大家捂得很生硬,跟扇自己耳光差不多响亮。一来是因为捂的时候太激动了,二来也是唯恐身边的人黑暗中没听见她捂脸了。

不过所有女性观众都几乎不约而同地在捂脸时岔开了手指,只是摆个姿态而已。

这么肌肉的一米九世界级壮汉,哪个女人不想看啊。

有些闷骚的、有点见识、知道片子背景的女观众,内心忍不住想:听说是好多次健美世界冠军,果然名不虚传……

观众里面,大约也有一成的人,是提前知道制片背景和剧情的。他们或是极少数自家买得起录像机、又或者是有渠道去录像厅看过盗版的英文原版资源{80年代的盗版当然没人做汉化}。

更多则是向有录像机的亲戚朋友提前做功课打听来的,真买得起录像机的家庭,86年肯定是远远没有一成的。

而在女人们纷纷捂脸的时候,这些观众自然要跳出来卖弄,压制别人的一惊一乍,以显示“哥早就知道剧情”、“美国片就是这么拍的,别大惊小怪,这是艺术”,顺便维护一下影院的安静。

被鄙视了的人很快借坡下驴,不再出声,自发地安静看戏,唯恐错过了台词。

而仅仅这一个镜头,带来的冲击力就还不止“世界健美冠军的果体”这一个看点,阿诺最后站在山顶公园俯瞰洛杉矶凌晨两点钟夜景的那个全景,更是让其他关注点的观众,以近乎膜拜的姿态,感慨了一下洛杉矶的“繁华大都市”水准。

这一点,哪怕是同期上映的《第一滴血》也没有的效果,毕竟《第一滴血》的故事背景发生在蒙大拿小镇上,是美国的乡下,无非是丛林求生和荒野qiāng战好看,却没有大都市戏的热闹。

而对于80年代中期的中国人而言,通过电影哪怕是看看美国都会的繁华,本身都已经是一种享受了虽然这种享受,美国和曰本观众根本毫无感觉,因为他们见多了。

首节上一节888/11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