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真想走出困境,不能正面找财经学者和投资大师反驳顾骜,你要拖着顾骜的话再往前多走一步,扩大打击面你要确保因为顾骜的话受损的那部分华尔街利益,远远大于华尔街可操作的可能获益的总空间,自然会有人封杀他了。”
王列毕竟36岁的年纪,社会阅历还远不如老爹丰富。
虽然不至于停留在“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的幼稚阶段,可听了老爹的话之后,他依然觉得情感上难以接受。
难道这个世界没有真理的么?至少在商业和投资领域没有真理的么?对错这种客观标,是就看你帮衬的钱和得罪的钱的比例就能决定的?
王安看儿子面有难色,并未马上反应,就知道他肯定是心里不服。
知子莫若父。
王安微微把语气提得更加严厉:“你难道还不服么?还不快去!顾骜要大放厥词,就顺着他扩大打击面!我们这些封闭式系统的电脑公司不好过,硬碟公司不好过,这怎么够?要让整个科技行业大多数分支都不好过!”
王列气息为之一窒:“是,我这就去安排媒体朋友。”
“等等!回来。”王安似乎又想到了什么,“找人盯着点儿乔布斯,还有dore的老,他们应该也都被顾骜的大放厥词挤兑得不好过。看看他们是什么反应,有时候活儿就该大家分摊着做,不能让我们一家出力。
如果他们肯出力,那就直接让他们出力,如果他们没反应,那你就托那些平时跟苹果关也不错的科技媒体来发声,咱可以出公关媒体的钱,但是这个人得让乔布斯去得罪。”
“可顾骜恨的是我。乔布斯又没得罪他,就算苹果这次被波及了,也只是被殃及池鱼的吧?”王列不确定地碎碎念。
王安有些狐疑:“乔布斯没得罪他?你就得罪他了不成?我们跟顾骜有什么过节?又没有,不过是去年一些产业战略座谈会上,一些观点之争而已。他现在对个人电脑行业整体撕开一个口子,明显是他想进军这个领域,是纯商业行为,跟谁得罪他有什么关?”
王列差点儿脱口而出,但最后还是憋住了。
他也不想让病重的父亲知道,顾骜只是有些争风吃醋的得罪。
这种脑补没有证据,别说出来了吧。
……
王安的预计果然与事实差距不远,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即使重病养病期间,目光依然敏锐。
在王安电脑被股价折磨的时候,苹果公司也因为资本市场的表现,颇有些不好受。
历史上,1986年的时候,乔布斯就应该已经因为与ib-微软联盟的对抗表现不佳,而被苹果的董事会扫地出门了。
不过,如今因为顾骜跟王安的交战搅局,局势稍微有些变化,苹果公司的那群短视的董事会,也看不清楚未来趋势,暂时按兵不动,所以乔布斯还没被赶走去好莱坞投资动画片。
暂时,乔布斯还得乖乖留在苹果,正面应对挑战。
4月份以来,因为顾骜的唱衰,苹果公司的股价跟王安电脑差不多,陆陆续续累计下跌了将近两成。
不过好在苹果并没有跟王安那样经历赶走创始人团队、回购公司股票的资金缺口,所以股权质押比例不高。
股价跌一点只是暂时的名义财富缩水了,却没有爆仓的风险。
乔布斯本人的脾气是有点暴君二愣子的,他也看了顾骜的着作,觉得顾骜说的道理都是对的,所以哪怕苹果股价跌了他也懒得反驳。
不过他背后那群董事会成员就受不了了,为此又跟乔布斯大吵了一架。
毕竟乔布斯不在乎公司股价,那是因为他压根儿没打算卖过股票套现。而那些董事会里的投机客可是经常要出货操作的,他们能不关心么。
大吵之后的结果,是苹果董事会某些成员,瞒着乔布斯私下联络外部媒体资源,开始反驳顾骜造势。
以至于后来乔布斯自己都没搞明白,那些帮他说话的人到底是他自己公司的董事安排的,还是王安或者别的什么人安排的,整体一笔糊涂账。
……
王安安排的媒体活动了起来,苹果董事会里那些背着乔布斯私自组织反击的董事也活动了起来。
双方的招数还都差不多,都是想把顾骜那套理论扩大化,捧杀。
正所谓真理再多往前一步,就是荒谬。再正确的理论,那也是有适用围的,如果过度吹捧其一贯正确、无论什么客观环境都普遍适用,那肯定是要出问题的。
一时之间,美国投资界、产业界、科技界,《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的名字,知名度泛滥到了连证交所门口卖茶叶蛋的大妈都能叨哔两句的程度。
书的销售量更是屡次突破原先预估的曲线,再创新高,眼看一个月之内就有可能破100万。似乎你在纽约或者旧金山工作,你办公桌上不摆一本《创新者的窘境》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人类。
这个热度就有点夸张了。
从标普到其他好多投资评级机构,都纷纷把纳斯达克上那些科技股的预估价位调低。到4月下旬的一天,纳斯达克的整个大盘指数居然出现了小幅的下跌回调要知道这可是87年2季度的美股大牛市过程中,能让纳斯达克大盘整体单日小跌也是很不容易的。
当然了,作为传统企业的纽交所股票大盘还是涨势很好的,道琼斯指数也是非常健康,受到波及的只有纳斯达克,说明被怀疑的集中在科技股。
这样一来,华尔街那些愤怒的喷顾骜哗众取宠的声音,也就掩饰不住了。
他们可以在顾骜说出实话、捧微软压王安的时候看戏捞钱,但不会看着纳斯达克整体出问题虽然理论上,美国的金融衍生品那么多,哪怕是做空某个股指也一样能赚钱,但毕竟这种招数的适用面要狭窄很多。
能赚eazy oney的时候谁会去赚难的呢。
为了面对这些乱流,顾骜也不得不再参加一些节目,澄清一下自己的立场。
他接受了《华尔街日报》的一次访谈,并且《华尔街日报》方面还请了一些名校教授们,来跟顾骜切磋互动。
……
“顾先生,你好,我是《华尔街日报》的编辑埃德蒙戴斯蒙德,很高兴有机会访您。这两位是普林斯顿大学商学院的丹尼尔卡尼曼教授,和芝加哥大学经济学院的理查德泰勒教授。
我们注意到您近期发表的一些言论,造成了科技股股市的小小波动,我想你一定有很多想说的吧。”访一开始,华尔街日报的人就开门见山。
顾骜也不客气:“很高兴认识你们,埃德蒙,正如你所言,我觉得市场有些过度反应了,这是一种‘羊群效应’,更重要的是他们误读了我的意思,把调低估值的打击面扩大化了。
当然,这也怪我的着作里对于适用围说得不够详细,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只是说了我的观点适用于哪些行业,而没有说它不适用于哪些行业。解读的人不该自己无限类推。”
“那么,请您说说你觉得类推的限制边界应该在哪里?”
重回80当大佬
重回80当大佬
第679章 众人狂热的时候我冷静
面对华尔街日报编辑的拷问,顾骜有理有据地分析
“众所周知,真理往前多跨一步,就会成为荒谬,任何理论都有它的适用围。 我写创新者的窘境的时候,固然是结合了我比较熟悉的几个行业来分析,可惜很多读者把它推而广之到了适用于整个科技产业,这是不对的。
颠式创新要想适用,最大的瓶颈就在于这个新兴行业的覆盖围。我们得预期,如果一项产品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或者易用性和适用性大幅度提高后,未来其在全球的市场规模,能比目前的状态有量级上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