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第199节

不过现在并不是感怀的时候,既然那边能发过来这么多消息,那就证明这远距离通讯也没有问题了,他立刻下旨,让李明甫率武威军押着十万俘虏开始铺设京城到开封的电报线路,然后是开封到凤阳,然后是凤阳到金陵......。

总之,争取今年之内,把大明两京十三省首府之间的电报线路全部铺设好!

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车线路贯南北

随着大明的日益发展,朱慈炅要处理的事情也慢慢增多了,从过完年到现在他基本上就没什么空闲的时间,一天到晚到处都是事,忙的他晕头转向,这会儿他终于体会到了当皇帝的辛苦了,管理大明这样一个超级大国还真是累啊。

话说他不是有一个御用批奏折机器吗,这奏折都不用批了,他还叫累,那他以前的皇帝岂不全是累死的!

奏折他是不用批阅了,但是大明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各种事情多如牛毛,有很多事他不去亲自处理都不行。

像卖给欧陆的第二批军火,他不发话谁敢发啊,所以还没过完年他就得安排工部正月十六之前准备好发往欧陆的军火,还要安排南洋水师前往欧陆送货。

这军火刚发出去他又要安排西北大开发的事情,本来他去是最好的,因为西北的开发不光是地方上的事情,还得指挥三十万预备军团参与,这事一般人还真干不了。

但是,他要亲自去西北的话,其他地方的发展又要停滞了,想来想去,他只得任命陈子龙为三省总督,主管陕西、山西、河南三省军政事务,这是对陈子龙的考验,也是对西北各级军政官员的考验,如果什么事情都要他亲自驾临才办的好,那他这皇帝真会累死,这次他就是想看看,一个钦命的总督指不指挥的动西北所有官吏,如果指挥不动,那就不好意思了,谁不听话,他就砍谁!

安排完西北的事情,他还要安排孙传庭率秦军押着将近二十万俘虏开始挖京开线的路基,按年前的计划,他本来是要直接修通京城到南直隶的铁路,但这会儿却只能先修通京城到开封的铁路了,因为人员实在不够了。他在计划修建铁路之前,可没想到会要扩建京城,这会儿大半的劳力都在西城区忙活呢,还要分人去铺设电报网络,这铁路就只能先修一半了。

刚安排完这些机械厂又建成了,翻地龙也造出来了,他又得亲自去观摩指导一番,然后又是会试,会试刚办完水泥又造出来了,他还得教人怎么用水泥,这水泥的问题刚教完殿试又开始了,等殿试忙完,电缆厂又投产了,他又得主持电报通讯的测试和电报网络的铺设,等电报的事情忙完,朱慈炅想着总算可以喘口气了,结果又有件更重要的事情来了。

因为钢铁厂又投产了,钢铁厂投产就意味着可以大量生产轨钢了,京城到开封的铁路终于可以开始铺设了,孙传庭已经率着秦军押着二十万俘虏挖了将近两个月了,京开线的路基早就挖好了,这会儿他正协助工部的官员在修筑沿线的铁路桥呢。

要说这造桥技术,明朝时期已经相当先进了,等闲百来米长的大桥都难不住工部的桥梁专家,但这次却是把这帮桥梁专家给难住了。其他小河道倒好说,有了超大的水泥墩子,三下两下就修过去了,但是京开线可是要跨越黄河的,几里宽的河道,这桥修起来难度可想而知,要没水泥和钢筋,工部的桥梁专家压根试都不敢去试。

还好现在正是枯水期,黄河的水流量并不大,很多地方都露出了河心的沙洲,只要找个沙洲比较密集的河段把桥墩架上去,其他问题就好办了。

此时,开封以北两百多里处,黄河中段,有将近三十万人正如同蚂蚁般的搬动硕大的拱形钢筋连接体,数十个十多米高的巨型桥墩宛如擎天玉柱般矗立在河道中间,靠近一处沙洲的桥墩处还停着数艘大型福船,看那架势,这些人竟然是要把硕大的拱形钢筋连接体抬上那大福船!

尽管天气还有点冷,但所有人都光这脚丫子在河道里的沙滩上忙碌着,有的人甚至全身都浸泡在水中,他们仿佛已不知寒冷为何物。

福船近处的沙洲上,还有一群官员打扮的人正围在一起讨论,他们同样也光着脚丫子站在那里,看他们满脸潮红的样子,这天哪里是冷,分明是热吗!

其实天气还是有点冷的,他们之所以满脸潮红都是兴奋的,这些正是负责建设黄河大桥的工部官员和桥梁专家,桥墩一立起来这天堑就等于被攻克了,他们能不兴奋吗!

其中有个桥梁专家望着巨大的桥墩感叹道:”真不敢相信啊,我们竟然做到了,在黄河上面修大桥,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有个工部官员立马遥拍朱慈炅的马屁道:”要不是皇上想出了这神奇的水泥,我们还真拿这黄河天堑没一点办法。“

另一个工部官员立马接力道:”是啊,是啊,皇上真是英明神武,水泥这么神奇的东西都能想的出来。“

这时,另一个桥梁专家却是惊喜的喊道:”抬过去了,抬过去了,他们已经把桥拱的钢筋龙骨抬到大福船旁边了,徐大人你去指挥他们用吊葫芦把钢筋龙骨调到船上去啊。“

那个徐大人闻言,立马向大福船方向跑去,这时又一个桥梁专家眺望着一个桥墩的顶端,担心的道:“不知道这么高能不能吊上去啊,要是钢链断了就麻烦了。”

这时那刚拍马屁的工部官员立马装逼道:”放心吧,别看着钢筋龙骨大,其实并没多重,撑死也就一千来斤,我在王恭厂的时候可是指挥人吊过两三千斤重的炮管,连吊了十多个,一点问题都没有。“

......

四月初,开封传来消息,黄河大桥修建成功了!

朱慈炅闻讯高兴的差点跳起来,嘴里不停的嘟囔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变通途啊,黄河大桥都修成了,长江大桥还会远吗,朕要将铁路修到大明的每个角落,朕要......。“

他还没高兴两天,陈子龙却是来奏折催促了,这播种的时间眼看着就要到了,翻地龙怎么还没到啊,就算到了开封也不够啊,陕西怎么办,山西怎么办?

怎么办,自然是修铁路拉过去啊,朱慈炅一咬牙,直接令孙传庭马上率秦军押着二十万俘虏修筑开封通往西安的铁路,又令秦拱明率定辽军押着二十万俘虏去修筑太原到开封的铁路,至于西城区的建设,反正主体都完工了,剩下的事情就让工部招几万民工去做吧。

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区焕新春

河南开封府外的一处小山坡上,新任三省总督陈子龙背着双手静静的望着远方,在他的前面是一望无际的田野,或者现在应该说是荒野,因为现在整个田野上看不到一点绿意,土地全部都干裂开了。

陈子龙静立了很久才叹了口气,收回目光,他明白皇上的急切心情,就他眼前这片平原几乎和辽河平原差不多大,但是,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这片田野几乎颗粒无收,还有晋中平原,还有黄土高原,同样如此,这可是大明将近三四成的土地,荒废这些年,已经严重拖累了大明的发展,如果继续荒废下去,将对大明的崛起造成巨大的阻力。

皇上派他来就是要改变西北的现状,在旱区播种比较耐旱的农作物,让这片土地不再荒废下去。

远处一条三人宽的河渠正在加紧施工,预备兵团的新兵们已经连续奋战将近两个月了,但是,他们从来没喊过累,也从来没拖过进度,因为这片土地就是他们的故土,而且这片土地皇上已经全部交给三省的屯卫来打理了,挖通河渠受益的全是他们的亲人,所以他们没有一句怨言,拼命的挖,拼命的挖,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短短两个月内三省的河渠竟然都挖的差不多了!

但是,陈子龙还在等,作为农业方面的专家,他当然知道最适合播种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但是,旱区的播种不能用常规的农时来衡量,农作物的生长是需要适宜的温度,但是更需要水。如果温度不适宜最多就是发育不良,收成少一点,如果没有水,农作物更本就没法生存,还谈什么收成。

挖通河渠只能解决农作物发育期和成熟期的灌溉问题,在幼苗期任何农作物都需要大量的水,光靠这点小河渠是不够的,除非把河渠挖的像黄河那样宽!

河渠自然不可能挖的跟黄河一样宽,那样的话就叫运河了,而不是灌溉渠,要把三省遍布田间的河渠全挖成运河,就算是大明举国上下所有人都跑来挖恐怕都得挖几年,所以,他只能等。

以他这几年的观察,他知道在春夏之交,西北旱区会有一次比较大的降水,雨水将断断续续的小半个月左右,降雨过后,河水将变得充盈,土地也将变得湿润,完全不用灌溉就能让一些比较耐旱的农作物渡过幼苗期,降雨过后的一个多月内是全年唯一适宜播种的时间,因为再往后就是炎炎盛夏了,土地里的水分将很快被蒸发掉,到了秋天,土地又将干的重新炸裂开来!

当然,他不但在等降雨,还在等翻地龙,好在京城到开封的铁路已经进入最后的铺设阶段了,差不多再过十来天就能全线通车了,到时候翻地龙就能通过火车迅速晕运开封,再从开封慢慢开往河南各地。只是开封到西安和太原的铁路才刚刚开建,虽然每边都有将近三十万人在拼命施工,但能不能赶在降雨结束之前完工,这个谁也说不准,到时候只能修到哪算哪儿了,起码沿线的翻地龙还能保证运到。

陈子龙感叹了一阵便漫步往山下走去,因为就快临近中午了,他如果不赶到开挖河渠的工地去,今天的中饭就没着落了,他身后一队锦衣卫高手默默的散布开来,将他前后左右都护的严严实实......。

五月初,期盼已久的甘露终于降临西北,而此时京开铁路早已通车,一车车翻地龙不断从京城运过来,此时开封城外已经变成了一片钢铁森林,这些当然不是给河南用的,河南的翻地龙早就运到了,现在正在开往各府各州各县的路上呢,这些全是给陕西和山西准备的。

开封到太原的铁路修建的比较顺利,此时已接近完工了,但是开封到西安的铁路却遇到了麻烦,因为潼关附近的地形太复杂了,就算工部不停的搭建铁路桥,也没法越过去,因为铁路不同于公路,不能在群山间扭来扭去,也不能高高低低起伏不定,不然火车根本就开不过去。

由于时间紧迫,开挖隧道已经来不及了,工部只能让孙传庭先押走俘虏从官道越过群山,直接去修到西安剩下的那截铁路,至于这山到底怎么办,那就只能把消息传回京城,看京城那边有没有什么办法了。

朱慈炅收到消息,急的不行,他连忙令工部赶工制造了一大批比大腿还粗的炸药管,他这是准备去吧山都炸开!

黑火药制造的炸药管威力并不是很大,就算做大腿那么粗也赶不上后世的TNT炸药,但是,工部却从许多民间采石场请来了很多炸山老手,在他们的指导下,竟然真的把那几座拦路的大山炸出了足够的缺口,铁路这才顺利的修到了西安。

短暂的雨季过后,旱区的土地终于变的湿润了,西北各地仿佛突然活过来了一般,到处都是翻地龙的闷吼,到处都是农民耕作的身影,两三百万青壮劳力,再加上老女老幼,总共也就五六百万人,去耕种两三亿亩土地,要是换以前,绝对会有人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跑到朱慈炅跟前骂道:”你这个煞笔,会不会种地,不会种地就不要瞎指挥!“

但是现在,估计没人会想着去骂皇上了,翻地龙翻起地来那叫一个神啊,突突突开过去,地就翻好了,而且还能日夜不停可劲的翻,一台翻地龙十二个时辰最少能翻一百亩地!

工部到底做了多少台翻地龙呢?这个恐怕毕懋康都算不清了,反正王恭厂都停工了,一万多人全跑去机械厂去帮忙去了,再加上新招的一万多人,总共将近三万人,日夜不停,加班加点的做,做好了就往西北发,京开线、西开线、开原线就没停过,一天到晚都能看到装满翻地龙的火车在铁路上奔驰。

经过一个多月的辛勤劳作,西北的土地上终于重新洒满了希望的种子,此时已是初夏,陈子龙又来到那处小山坡上,眺望远方,眼前的景色与两个月前已经大不相同,田野里再也没有干裂的痕迹,所有土地都被翻的蓬松无比,有些先期种下去的种子已经冒出了细细的绿芽,一阵清风拂过,传来都是泥土的气息,那满眼淡淡的绿意,宛如初春。

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辽东沃土遭偷袭

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十四子,文武双全,聪慧异常,他本来是最有机会继承汗位的,因为他的生母是当时的大妃阿巴亥,地位就相当于大明的皇后,而他的两个兄弟阿济格和多铎,一个猛猛的,一个萌萌的,都不是当大汗的料,所以很多族人都认为他将是未来的大汗。

奈何他的父汗在他十五岁的时候就死了,他生母也被逼殉葬了,所以汗位最后被比他更聪明的八哥皇太极夺去了。

当不成主子那就只能老老实实当小弟了,好在他这位八哥不是太凶残,没把他们兄弟全部咔嚓了,而且建朝称帝之后,还封他为和硕睿亲王,貌似很不错的样子。

当人小弟自然就得给人跑腿干活,就算贵为和硕睿亲王也得跑腿干活,这不,他八哥又给了他一个任务,一个危险的任务。

首节上一节199/48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