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第27节

现在大明亡国的根源好像就剩下东林党了,这东林党怎么会导致大明衰亡呢?朱慈炅真的有点无法理解,孙承宗就是东林党的大佬,韩旷更是东林党的元老,甚至毕懋康和乔允升都是东林党人,这几个人怎么看都是清廉的典范,纯洁的楷模啊!如果东林党人都是这样的,那不要说亡国了,不中兴都是不可能的。

东林党人真的都很清纯吗?这个问题朱慈炅马上就能体会到了。

............

阉党即灭,普天同庆,大明朝野上下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渡过了春节,紧接着就进入了崇正元年(公元1628年),属于崇正皇帝朱慈炅的历史正式翻开了第一页。

曹冲六岁能称象,甘罗十二即拜相。孔融四岁具德行,周瑜七岁调兵令。华夏历史上有很多幼年时期即具有成年人思维的神童,朱慈炅现在假假也有六岁了,他决定不再装嫩,时不我待,再装下去指不定哪天大明就完蛋了,神童就神童,总比亡国之君好。

新年刚过,他便离开秦明月温暖的怀抱,走上振兴大明之路。

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军工厂,当然,这个军工厂不是生产刀剑的古代军工厂,而是生产枪炮的准现代军工厂,或者说近代军工厂。

在皇宫里面做点小实验,弄个钻床模型是没问题,要想生产出成套的武器,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建立军工体系,第一步就是要建一个准现代化的军工厂。

要建厂,首先当然是要选址,朱慈炅其实早已经选定了地址,那就是王恭厂。

前卷第一章就提到了天启大爆炸: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巳时,明京师北京城西南隅的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区域,发生了一场离奇的大爆炸。

为什么用离奇来形容这次大爆炸呢?先不说那“死、伤者皆裸体”,也不说那“五千斤的石狮震飞几里开外”。最离奇的是,京师城内东自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周围三、四里之内尽为齑粉,而爆炸中心的王恭厂却“不焚寸木,焚燎之迹全无”。也就是说爆炸中心的王恭厂没有一点事,连烟熏火燎的痕迹都没有。

王恭厂本来就是工部生产火药的地方,在这里建军工厂,生产和运输火药这块的钱就全省下来了。再说周围三、四里之内全部化为齑粉了,又因京城居民害怕那里再次发生大爆炸,所以王恭厂周围一直空着的,连拆迁都免了。

要在繁华的京城里面找一块几平公里的空地几乎是不可能的,兵工厂建在城外又有诸多不便,所以朱慈炅决定就是王恭厂了。

这军工厂的负责人朱慈炅也找好了,那就是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宋应星。

前文提到,这宋应星只是个举人,在明朝举人能当上正五品的高官那已经是极限了,再往上提,估计整个朝野都不会答应。还有很多进士才六七品呢,你想把个举人提到四品,那真是提都不要提这个话题,提出来就会被口水淹死。

这职位已经没法提了,也就是说宋应星的岗位已经固定了,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如此稳定的人员,估计也就这一位了,正好来负责军工厂的建设,可以从始至终一直负责着,要交给别人朱慈炅还真不放心。

于是朱慈炅一道圣旨,令宋应星将工部营缮清吏司衙门搬到王恭厂,同时下拨了一万两白银,让宋应星将京城里面的匠户全部抽调到王恭厂,先砌个三米高的围墙,将方圆三四里全围起来。然后,他将徐光启等一众亲信全部召集起来,开始规划工厂的布局。

朱慈炅前世就是大型军工厂的工艺工程师,一个军工厂应该有哪些车间他自然是知道的。问题那是前世,科技水平、生产模式跟明朝时期压根就不是一回事,要真把前世的军工厂布局照搬过来,那他就是脑袋进水了。

那这个布局到底要怎么规划呢?其实并不复杂,首先是厂区的道路,新军工厂的长宽都是三四里,朱慈炅干脆将其画成九宫格样式,两横两纵四条大道把新厂直接划成九块,正中心那块就是王恭厂。

工匠的住宿和饮食不能少,这明朝可没有公交车,如果让工匠在家里住宿,那一天的时间基本就消耗在上下班的路上了,这生活区必须占一块。

安全保障问题也要注意,干脆让秦拱明带一千神机营的精兵前去护卫,这军队驻扎区又占了一块。

实验也要有专门的地方,这生产的可都是枪炮,总不能在厂房里面试吧,这实验区又占了一块。

生产武器首先要有材料,这炼钢的小高炉必须有,当然,一个小高炉占不了多少地,但规模上来以后,一个小高炉肯定不够,这材料区又占了一块。

生产出来的武器不可能马上交付军队,总得有个保存的地方,这库房又占了一块。

加工金属制品没有说一开始就上床子的,总得先有个大概的外形才能加工,直接用铁水和钢水做东西那是神仙才能干的活,普通人加工东西一般都先铸造个大概的样子出来,然后再去加工,这翻砂铸造又占了一块。

明朝这会儿制造枪炮主要还是以手工锻打为主,再加上很多外形不规则的零件也不可能在机床上加工,这手工锻打又占了一块。

最后就剩下一块了,不用想了,机床还没地方摆呢,这最后一块自然是准现代化的机床加工车间。

朱慈炅毕竟不是真正的神灵转世,不可能什么都懂,要说他真正懂得也就是小高炉炼钢和准现代化的机床加工车间,其他什么翻砂铸造、手工锻打、火药生产他还没徐光启和宋应星他们懂得多呢,还有其他什么住宿、饮食、驻军他更是一窍不通。

所以,这军工厂也不能什么事情都由他一个人来规划,一众亲信还必须参与进来。一个占地几平方公里的军工厂也不是一两天能规划出来的,众人也不急,毕竟那十多里长的围墙也不是一两天能砌好的。

大家就着草图各抒己见,规划方案一步步的趋向完美,一张张正式的建筑图逐渐出炉。

随着规划的逐步完善,朱慈炅内心也越来越激动,这大明的军工体系马上就要迈出最关键的一步了,这一步跨出,大明中兴有望。

这一步真的就这么容易跨出去吗?

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

京城二月天还很冷,特别是晚上,基本是零度以下,但毕懋康却感觉浑身上下热血沸腾。商议了将近半个月,新军工厂规划终于完成了,皇上特别高兴,请所有亲信大吃了一顿。各种山珍海味轮流摆上来,就算他已经官至尚书也没吃到过几样,还有贡酒,那醇厚的味道,根本不是外面的水酒可以比拟的。

美酒虽好,毕懋康也不敢喝太多,要是在皇上面前失态了,那他这尚书怕就悬了。

他带着微醺的酒意回到府邸,正要趁兴再小酌几杯,管家却来报,礼部左侍郎钱谦益钱大人已经在客厅等候多时了。

这钱谦益以前与他并不熟,只是大家都是东林党人,偶尔见过几面而已。但是,自从自己当上工部尚书以后钱谦益突然就变的热情了,时不时就要过府拜访一番,与他聊聊诗词书画,一来二去跟他也就熟了。

没想到今天钱谦益又过来了,只是皇上宴请,他晚回来了一个多时辰,倒是让人家久等了。

正所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毕懋康正好感觉喝的还不够过瘾,这钱谦益来的正好,可与之共谋一醉。

他立刻让管家去准备酒席,自己则摇头晃脑的向客厅走去。

两人相见,自是一番客套,这客套完了酒菜也摆上来了。毕懋康正在兴头上,频频举杯,大有把自己灌醉的架势。

钱谦益表面上豪气干云,来着不惧,暗地里却偷奸耍滑,那喝酒的架势好像比毕懋康还猛,但真正喝进嘴里的却没有多少,倒是有一大半被撒到衣服上去了,反正衣服又喝不醉,多撒点也没什么。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钱谦益见毕懋康已经喝得差不多了,便假装无意间问道:“毕大人,听说你们工部营缮清吏司衙门都搬到王恭厂去了,而且还把王恭厂四周都用围墙围起来了,这是想干嘛啊?”

这话正问到毕懋康的痒处了,还能干嘛,建军工厂呗。

这军工厂要是建起来,再加上皇上神仙下凡的本事,必定能做出远超弓箭的枪炮,有了这些枪炮,大明必定能横扫天下。这可都是在他当工部尚书的时候做出来的政绩啊,到那时,入阁已经不算什么了,他毕懋康必定名垂青史。读书人拼死拼活不就是为了名利,这利之一字他倒不是很看重,唯独对这名情有独钟,名垂青史啊,那是读书人的最高荣耀了。

想到得意处,他不禁大笑道:“哈哈哈哈,不是我们想干嘛,而是皇上想研制新火器,这王恭厂就是新火器研制之所。”

钱谦益闻言,心中一动,继续问道:“这研制新火器怕要花不少银子吧?”

毕懋康不疑有他,继续得意的道:“那当然,光砌围墙就花了一万两,要把新厂全建起来,最少得上百万两。”

钱谦益假装羡慕道:“一百万两!皇上可真是舍得啊,如此巨大的工程,建起来怕是要比皇宫都大吧。”

毕懋康闻言更得意了,摇头晃脑的道:“那是当然,这新厂方圆三四里呢,足有半个皇城大。”

钱谦益眼珠子一转,继续用羡慕的口吻道:“这么大的工程,必将载入史册啊!可惜我无缘参与,不然也能青史留名了。毕大人你可是工部尚书,这次必将名垂青史,恭喜,恭喜。”

毕懋康被这一记马屁拍的眼睛都笑得眯起来了,表面上假假的谦虚道:“不敢当,不敢当。”心里却已经乐开了花。

钱谦益突然又问道:“对了,我们徐大人这次怕是出力不少吧?”

毕懋康已经喝的云里雾里了,脱口答道:“那是自然,徐大人精通西学,有很多厂房都是他设计的。”

首节上一节27/48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