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第398节

就这样,一列列装满定辽军将士和俘虏的列车依次开出车站,而秦拱明、侯拱极和祖大弼则坐在站台上早已备好的书桌前,将手下送过来的交接文书仔细核对之后一一签好,这可涉及到二十万俘虏,中间如果出了差错,对不上人数,那麻烦就大了。

三十万人的转运那可不是什么小事,好在兵部调集的货运专列足够多,而且基本都是满载粮草过来,空车回去,火车倒是够用,只是基本全是货车,大家都只能坐车厢地板上,这对常年在外征战的将士来说倒也不算什么,至于俘虏,那就更没话说了。

这次给定辽军安排的货运专列是整整一百辆二十节车厢的新型货车,平均每节车厢也就五十名定辽军将士和一百名俘虏,地方倒是宽敞的很,要知道就算是客车一节车厢也能塞下将进两百多人,货车硬塞的话,一节车厢塞三百人都不是问题。

忙碌了大概两个多时辰,一百辆货车终于全部出站了,秦拱明立马辞别侯拱极和祖大弼,带着亲卫登上了唯一的一辆客车,跟在大队货车后面,往京城赶去。

从雷姆城到京城,大概三千多里,为了节省时间,运输部早早就将沿线的民用列车调整班次,让出铁路,让专列优先通过,兵部也安排各地都指挥使司早早将饭菜开水准备好,一待专列经过,便飞快的送上车去,这样就避免了定辽军下车埋锅做饭的麻烦,要知道,货车上可是没法做饭的。

就这样,经过六天六夜不停的运行,专列终于陆续抵达京城,而此时,禁卫军第一军团主将,忠贞侯秦良玉早就领着小侄子秦卫明等在京城西边的大型中转站里了,连皇后秦明月都带着大皇子朱和堭在东厂高手的护卫下,坐着轿子秘密赶来看自己的大哥了。

久别的亲人重逢,自然有一番热闹,在这里就略过不表了。

定辽军既已押着俘虏回京,京城西北陆军训练基地终于可以开建了,还有与之一起的陆军军官学院,也将同时开工,后面兵部又将有什么安排呢?本章完,请看下章分解。

第十七卷 第四十九章 屯卫大迁移

朱慈炅一个人静静的坐在乾清宫的御书房中,内心有点空虚,也有点隐隐的担忧,因为皇后秦明月带着大皇子朱和堭去城西的车站看望秦拱明去了,这是他这个宝贝儿子第一次出宫,说不担心那是假的。

好在皇后秦明月本身就是个高手,还带了一堆曹化淳专门培训的太监,又有忠贞侯秦良玉陪同,安全问题倒不用太操心,只是儿子第一次离开自己出门,心里总难免牵肠挂肚。

正当他坐那里胡思乱想的时候,曹化淳躬身走进来,拱手道:”皇上,兵部尚书孙元化求见。“

正好,找点事分散一下精力,朱慈炅闻言坐直身子,朗声道:”宣“

对于这些亲信中的亲信他还是很满意的,工作能力强不说,还通晓自己的喜好,他们都知道自己不喜欢趋炎附势之徒,所以,秦拱明进京,本来可去可不去的孙元化和毕懋康在知道秦良玉要去之后,都选择了不去。

这样做才是对的,要是一个二等军团将领率军来京,又是禁卫军统帅、又是内阁次辅工部尚书、又是兵部尚书,一大堆人前去迎接,那就有点过于隆重了,不但耽误正事,还会让人看不过眼,有一个一品大员作为代表足矣。

孙元化很快就进来了,君臣见礼之后,他便从怀里掏出一沓子公文,恭敬的递给朱慈炅。

朱慈炅原本以为这是陆军军官学院的具体规划呢,毕竟秦拱明率定辽军押着二十万俘虏过来了,京城西北那块的建设马上就可以开工了,但,他拿过来一看,却是屯卫大迁移的计划。

其实屯卫大迁移的提议在年初的时候孙元化就已经提出来了,当时朱慈炅也十分赞同,只是孙元化这段时间一直很忙,忙完粮草调拨,又立马开始忙装甲战车设计的事情,直到前段时间装甲战车设计了,样品也做出来了,他才有空来考虑屯卫迁移的计划。

这份计划做的十分详细,一开篇孙元化就将大明所有都指挥使司、卫所、千户所全部列举了出来,光是这一项就有十来页,朱慈炅是看的眼睛都花了,这么多卫所、千户所他也记不住,只能飞快的扫过去,翻到这一项的最后,他终于看到一个总的统计数额,大明现在竟然有都指挥使司42个,卫所351个,千户所两千五百余个,军户数达到的恐怖的280多万!

这个貌似比立朝之初洪武年间还要多,因为那个时候大明的总兵力才270多万,为什么会多出十来万呢,这些主要还是郑芝龙那些投诚而来的手下,人家都是大明海军正规军团的将士了,总不可能不给他们军籍吧。

面对如此多的军户数量,朱慈炅真是头都大了,这要一一去统计、部署、调动,得费多大劲啊!

好在,这事情并不需要他做,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就是干这个的,而且现在五军都督府只剩些名誉头衔,实际事物其实都已经归拢到兵部来了。

这次,孙元化不但做出了屯卫大迁移的计划,还对各地都司、卫所、千户所的管理提出了规范化的建议。

他建议,除了锦衣卫保持下属17个卫所不变,其他都指挥使司都统一下辖五个卫所,这样算下来,大明现有的四十多个行省和直隶府就只需要驻扎两百多个卫所,其他的都可以迁往西伯利亚;

他还建议,将原来的守御千户所和土司千户所全部合并成正规的卫所,每个卫所下辖五个千户所,这样算下来,大明的卫所就达到了将近五百个;

他还建议,恢复卫所的操练,每年在农闲时节,所有卫所必须组织手下屯卫操练一个月,以保证明军的兵源质量;

这些建议都说到朱慈炅的心坎里去了,他自然不会反对,他甚至又想站起来拍着孙元化的肩膀大赞一番,但是,这个计划最关键的部分,屯卫大迁移的具体规划还没看呢,他只能耐着性子往后翻去。

按孙元化前面的建议,屯卫整编之后,大明的卫所总数将接近五百个,而各省都指挥使司所需的卫所却只需要两百多个,也就是说剩下的两百多个都可以迁往西伯利亚。

这个迁移自然不能乱迁,屯卫可不是光屯那里休息,他们还要结婚生子,还得种田吃饭,有的军户家里老少三代加起来足有十多人,所以,要迁移屯卫,首先必须给他们解决吃住的问题,屯卫可是没有粮饷的,你不给他们耕地,他们非饿死不可。

按孙元化的计划,第一批将迁移一百多万军户前往西伯利亚高原,而那里耕地并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还是山地和林地,当然如果纯算耕地面积,那也是相当恐怖的,只是那边并封期长,一年只有五六个月适合耕种,收成自然不能和大明内陆相比。

根据这一情况,孙元化建议,分给屯卫的用地应该分为三类,那就是耕地、草地和林地,而且面积必须翻倍。

像耕地,一般屯卫每户都是五十亩左右,要到了西伯利亚,五十亩一家人根本吃不饱,最少要一百亩,所以,孙元化建议,迁往西伯利亚的屯卫如果分配耕地,最少每户要翻五倍,分配两百五十亩;

还有草地和林地,那只能靠养殖和打猎过活,所需要的地域就更广了,对于这类卫所,孙元化建议,面积最少要扩大百倍,也就是说,每户最少要分配五百亩,这样算下来,每个千户所也就五六万亩,不到五十平方公里的面积,一千户,五六千人,真不算多。

朱慈炅对这份屯卫大迁移计划自然是满意之极,他看完之后,好好的赞赏了孙元化一番,又令曹化淳马上拟旨,就按孙元化建议的内容,令各省都指挥使司立刻开始整编,按兵部要求,同时结合军户意见,将多余的卫所全部整编出来,准备接受兵部的调遣,迁往西伯利亚。

同时,他还下旨,令户部立刻派出官员前往西伯利亚,丈量土地,统计人口,规划区域,将原来的游牧民所需的河谷草地划出来,其他的,全部留下来,准备分给屯卫。

其实,西伯利亚汗国人口并不多,而且大部分都集中在西伯利亚平原,在西伯利亚高原游牧的部落,总人口也就几十万,那么广袤的区域,迁移一百多万户屯卫过去一点压力都没有,甚至还有大部分地方还是空着的。

随着屯卫的迁移,西伯利亚的常驻人口结构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以前,整个西伯利亚汗国人口都只有两百多万,而这次计划迁过去的屯卫就有两百多万户,一千多万人口!

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开发(上)

壮阔的西伯利亚高原上,一条铁路横贯中央,这条铁路足有数千里长,从奴儿干都司的满泾卫一直延伸到叶泥河流域的通古斯城,逶拖蜿蜒,仿佛一条巨龙盘旋在雪域高原。

随着西域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接通,东南两路明军的物资输送都转移到行程更短的西域铁路,西伯利亚铁路上奔驰的列车变的慢慢稀少,有时候甚至几天都看不到一辆,好像要被废弃的样子。

但是,这天,西伯利亚铁路又焕发出勃勃生机,又有上百列火车散布在几千里长的铁路线上,远远看去,就像一头头奔驰的钢铁巨兽,奔驰在西伯利亚高原上。

难道西域铁路转运不及,兵部又重启了西伯利亚铁路,其实不然,如果靠近点看,这上百列火车都是客车,而不是货车,很明显,这里面装的不可能是东路大军的粮草和辎重。

客车装的肯定是人,而且这么大规模的调动,很有可能是明军将士,不过,大明的正规军团几乎都已经调上了前线,而一百多列客车少说也能装载三四十万大军,这里面是正规军团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客车里面自然不是大明的正规军团,如果再靠近点看,就能发现,车厢里面的确有身穿崇正装的明军将士,但是,更多的却是老人、妇女和小孩。

这些人正是大明兵部屯卫迁移计划中调往西伯利亚的第一批屯卫军户,别看这上百辆火车浩浩荡荡的吓死个人,其实,这一趟总共才运送了十万军户,军户数量是不多,人数却是不少,每个军户家里少说也有四五口人,这十万军户男女老少全算上最少也是四五十万人!

故土难离,这话不但指的是难舍的故乡情节,也隐含着拖家带口,背井离乡的艰难,谁家里没点家当,要全带上又背不动,不带上又可惜了,所以才难。

不过,这次由于是兵部统一组织的调动,他们倒不用心疼家当,凡是能带上的都可以塞进火车,带不走的兵部也有补偿。

所以,每列火车虽然只装载了一个千户所的军户,里面却是塞的满满当当的,人就不说了,女人、老人和小孩都占不了多少地方,主要还是这些人的家当,什么锅碗瓢盆,被子衣服甚至是衣柜,还有鸡鸭甚至是牛羊,整个车厢里面乱的啊,简直无法形容。

其中一列火车上,骆宗山坐在靠窗的位置上,享受着外面的凉风,惬意的看着外面的风景,心里美滋滋的。

他本来是陕西行都司肃州卫底下一个卫所的百户,这次兵部号召屯卫迁移到北方的西伯汗国去,他是第一个响应的,不但自己报了名,还动员手下一百多个军户全部报了名。

他们原来所处的地方本来就是比较干旱的荒漠,再加上这十多年来旱灾闹的厉害,收成都不够他们自己吃的,要不是朝廷每个月按时发来粮食,他们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

他想着反正再差的地方也不可能比肃州卫差了,所以,啥优惠政策都没打听,直接就报了名。

没想到,兵部的调令一下来,他竟然被提拔为西伯卫第一百零一千户所的千户!

或许这是对他积极响应兵部调令的奖励吧,他摸着自己身上崭新的崇正装,心里别提多美了。

首节上一节398/48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