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第54节

于是,在众人目瞪口呆中,朱慈炅点了一大桌子糕点,这糕点做的倒是精美,但问题这东西能当饭吃吗?在座的一众男子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都充满了淡淡的忧桑,只有秦明月看着一桌子糕点露出了跃跃欲试的表情。

还好,这一桌子糕点朱慈炅并不是点给他们吃的,我们的小皇帝等东西上的差不多了,直接撵人道:“你们这什么表情,我又不是请你们吃的,明月留下,其他人到旁桌去自己点。”

众人如蒙大赦,纷纷起身坐到邻桌去了,只有秦明月露出了幸福的微笑,真是抿嘴一笑百媚生,玉面赛过百花盛。朱慈炅痴痴的看了一会儿才想起正事,他赶紧把口水一擦,从椅子上蹦下来,径直向郑森走去。

朱慈炅来到郑森跟前,拱手一礼道:“郑公子,冒昧了,在这醉仙楼难得碰到一个同龄人,我一见郑公子便感觉甚是投缘,郑公子若不嫌弃,不如移驾到我那边坐坐。”

郑森正感觉无聊呢,家里让他来金陵见见世面,跟随他的都是些大人,没有一个小朋友,跟他们能有什么共同语言,一天到晚无聊死了。现在突然跑过来一个跟他年纪相仿的小朋友找他玩,他的内心是愿意的,却也没有自作主张,而是看向身边一位老年文士。

这老年文士可能是他的教书先生,看他满脸期盼倒也不敢太违背他的意愿,郑芝龙让他们带着郑森来金陵本来就是为了见见世面,结交一下南都的权贵的,这能上得了醉仙楼二楼的都不是一般人物,自然不是一般人物。老头看了看朱慈炅桌上也就个绝色少女,倒没什么危险,于是他微微点了点头。

郑森见老头同意了,兴奋的从椅子上蹦下来,完成任务般的拱手道:“这位兄台有理了,郑某此次前来金陵正是想结识一下南都的俊杰,既然兄台相邀,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说罢,便径直跑向朱慈炅那桌,把朱慈炅惊的目瞪口呆,这家伙,猛一听他说话还以为是个饱读诗书的骚年呢,搞半天就是个调皮的小孩子,刚才那段他大概是当课文在背吧!

那老头听到郑森说出来的话,那叫一个骄傲啊,摇头晃脑的好不得意,但一看郑森的行动,他立马羞的满脸通红,他尴尬的对朱慈炅拱手道:“让这位公子见笑了,我们公子就是有点性急,呵呵,性急。”

朱慈炅倒是无所谓,天真无邪总比城府深厚要好,他拱手回礼道:“不当紧,我就是喜欢郑公子这种率直的朋友,诸位慢用,我先过去了。”

说罢,转身就跑,把老头这桌人看的也是目瞪口呆,这两个小家伙还真是投缘啊,都是一样的性急!

朱慈炅当然没这么性急,他只是学这郑森的样子装小孩罢了,毕竟小朋友之间才有共同语言,如果表现的太过成熟,估计郑森就不会把他当朋友了。

他这一招果然奏效,郑森见他跟自己一样跑过来,不由倍感亲切,毫不见外的道:“还不知道这位哥哥和这位姐姐高姓大名呢,我叫郑森,小名福松,你们叫我小松鼠就行了,不要公子公子的叫,怪别扭的。”

秦明月自从跟了朱慈炅之后,倒是越来越喜欢小朋友了,他见郑森这可爱的样子,不禁站起身来,亲切的把他抱上椅子,微笑道:“呵呵,好可爱的小松鼠啊,姐姐姓秦叫,秦明月。”

这秦明月的美貌已经到了老少通杀的程度,郑森虽然才五六岁,但也被她的美貌给惊道了,不由脱口道:“明月姐姐好漂亮啊,就跟仙女一样。这位哥哥呢,你叫什么?”

朱慈炅自然不能把自己的名字说出来,一般老百姓,甚至是王公贵族都有重名的可能性,唯有皇帝的名字是独一无二的,谁敢跟当今皇上起一样的名字啊,那不找死吗!这真名一说出来可就露馅了,他又不能随便起个名字糊弄郑森,这以后还指望着郑成功帮他建立无敌舰队呢。

怎么办呢?朱慈炅眼珠子一转,含含糊糊的道:“我姓朱,家里排行老三,你叫我三哥就行了。”

郑森倒没纠结这个,他天真的问道:“三哥你知道金陵城里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这下可把朱慈炅难住了,他虽然知道小孩子喜欢玩玩具、喜欢看动画片、喜欢听故事,但这小孩子喜欢到什么地方玩他还真不知道,于是他反问道:“那你一般在什么地方玩?”

郑森闻言,无限怀念道:“我在平户老家的时候喜欢和家臣家的小朋友去海边砌沙堡、打水仗,但现在他们都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不能陪我玩了。”

平户,尼玛,那可是远在东瀛,当然不能过来陪你玩啦,这金陵也不在海边啊,于是朱慈炅启动原计划,诱导道:“我也才来金陵,不知道什么地方好玩,不如我给你讲故事吧。”

郑森自然是鼓掌叫好,于是朱慈炅开始背小学课本,什么《曹冲称象》啊、《孔融让梨》啊、《塞翁失马》啊、《司马光砸缸》啊......讲的绘声绘色。

郑森听的津津有味,这里有神仙般的姐姐服侍他**美的糕点,又有神奇的三哥给他将小朋友的故事,他都有点乐不思蜀了,什么老师,护卫都被他丢到爪哇国去了,他只感觉这三哥简直就是他亲哥,这明月姐姐比他亲姐姐还亲!

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达后人

缘分是个很微妙的东西,如果有缘,哪怕是在茫茫人海中擦肩而过,本来素不相识的两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至交好友;如果无缘,哪怕是天天都见面,两个人都不会产生一点交集。

当然,这里说的是纯友情而不是爱情,纯粹的友情就是要看缘分,至于爱情,那东西太复杂,我们不做讨论。

像朱慈炅和郑森之间的这段友情,一开始的时候朱慈炅认为是自己去刻意结识郑森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和郑森还真有点臭味相投。他很喜欢带着郑森到处乱逛,有个小弟的感觉就是那么爽。郑森也很喜欢跟着朱慈炅到处乱逛,有个大哥哥带着他玩,他自然开心的不得了。

就这样,大明当今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小朋友黏糊到了一起,朱慈炅已经逐渐习惯了郑森的存在,如果郑森不在身边,他总会感觉少了点什么东西。郑森更是把朱慈炅当成了自己的亲哥,早上一起床就跑过来找朱慈炅玩,一直要玩到晚上快睡觉了才回去,等到第二天早上起来再继续!

秦明月也越来越喜欢郑森了,倒不是说她不喜欢朱慈炅,毕竟朝夕相处了几年了,她已经把朱慈炅当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但朱慈炅毕竟是当今皇上,两个人再熟秦明月也免不了对他带有敬畏之情。郑森就不一样了,他的父亲郑芝龙现在是个总兵,正好跟秦明月已故的父亲是一个职位,对这个小弟弟,她是一点压力都没有,不管是做姐姐还是做保姆她都做的不亦乐乎。

正当三人的友情不断酝酿之时,一个搅屎棍出现了。

这天晚上戌时,三人正在醉仙楼吃着糕点聊着天,一个肥头大耳的猪哥跑过来,对着郑森拱手道:“郑公子,好久不见啊。”

郑森这会儿眼里只有三哥和明月姐姐,哪里还记得这肥仔是谁,他本待随便敷衍两句打发人家走的,但抬头一看,他脸瞬间就拉下来了。

原来这肥仔正目光炙热的盯着秦明月,满脸淫笑呢!

郑森还没有开口呵斥,这家伙却是忍耐不住急吼吼的道:“这小姑娘长的真不错啊,正好这两天我府里的通房丫头病了,郑公子不如卖给我吧。”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

郑森气得从椅子上跳下来,指着他的鼻子就要开骂,却被旁边桌上窜过来的老头一把给拦住了。

秦明月俏脸一寒,手往腰间一握,就待拔剑去捅死这个不知死活的东西,却发现自己竟然没带宝剑。

朱慈炅则是直接一拍桌子,大喝道:“来人。”

旁桌的骆养性、秦翼明、秦拱明、史可法刷的一下就冲过来了,他正要下令将这不长眼睛的死胖子拖出去砍了,骆养性却是急忙凑上来附耳道:“这就是魏国公世子徐文爵。”

原来这就是金陵城里的土皇帝,江南士大夫集团的靠山,开国大将徐达的后人,魏国公徐弘基之子徐文爵!南京城的城防其实一直是徐家在负责的,赵之龙只是徐家的一条狗而已,真正在南京作威作福的就是徐弘基和徐文爵父子,现在徐弘基已经是老弱病残了,徐文爵正在逐渐接班。

一听说是这货,朱慈炅犹豫了,倒不是说他怕了徐文爵,而是过几天就是花魁大会了,他和骆养性策划了这么久,就是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金陵城里的江南士大夫集团的头头脑脑一网打尽,现在就爆发,岂不是将全盘计划都打乱了。

徐文爵以为他们是摄于自己的威名不敢发作呢,不由得意的道:“一个婢女而已,没必要这么激动吧,看在郑公子的面子上,我出一千两。”

郑森这下更忍不了了,他不顾老书生的阻拦,指着徐文爵的鼻子大骂道:“你才是婢女呢,你全家都是婢女,我出一万两买你全家所有婢女。”

那老书生见事已至此,只得无奈的摇头叹息道:“世子殿下,我们家公子可能忘了你是谁了,还望海涵。”

他倒不怕徐文爵敢把郑森怎么样,别看郑芝龙才是一个小小的总兵,在这东南地面上还真没人敢得罪他,徐文爵也不敢,他撑死也就五万守军,郑芝龙那可有十多万海盗,拼起命来两个徐文爵都不够看。

徐文爵自然是不敢和郑森翻脸,他就当郑森在给他提建议呢,马上改口道:“郑公子说一万两,那就一万两吧,怎么样,一万两卖一个婢女,你已经赚大发了,识相的就乖乖把婢女卖给我。”

他一直以为朱慈炅是仗着郑森在后面撑腰才敢跟他死扛呢,所以他压根就没把朱慈炅当回事。

朱慈炅当然不用郑森给他撑腰,他之所以犹豫不决只是不想打草惊蛇而已,徐文爵这副嘴脸他真是看着就来气,但现在实在是不适合动手,他只得无奈的低喝一声:“滚。”

哎呀哈,这小子,竟然敢叫我滚!徐文爵脸上也有点挂不住了,他不再嬉皮笑脸,而是满脸严肃的呵斥道:“你是谁家小孩,这么没礼貌,今天我要不是看郑公子的面子,容得你在此张狂吗?”

朱慈炅这个气啊,我要不是不想打草惊蛇,容得你在此张狂吗?

这个时候,那老书生又跑出来做和事佬了,他拱手对徐文爵道:“世子殿下,这位公子姓朱,是我们公子的好朋友。”

他特意加重了朱字的发音,这意思徐文爵自然是能听明白的。

要换做是平时,一个朱姓王侯他还真不放在眼里,但现在皇上正在凤阳府祭祖呢,金陵城里到处都是锦衣卫,他正好又把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罩着的日兴隆商号给封了,如果再得罪一位小王爷,骆养性绝对以此为借口,在皇上面前告他黑状,到时候那小皇帝一旦发起飙来,这日兴隆商号不但要拱手还给骆养性,可能还得赔偿骆养性的损失。

那可是上千万两的出入,为了个婢女实在是不值得,他思虑再三之后,又换了个脸色,打了个哈哈,腆着脸道:“哎呀,原来是位小王爷,失礼了,失礼了,不知者不怪啊,你们这顿算我的,就当是我赔罪了,你们慢用,徐某告辞。”

首节上一节54/48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