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第97节

朱慈炅一挥手,示意他没关系,然后又继续对孙元化道:“初阳,我们现在能造五二零式榴弹炮或者六一八式榴弹炮吗?”

孙元化面露难色道:“这个,造是都能造,但成功率太低了,六一八式榴弹炮微臣估计能强点,但五十门里面最多能有十门合格的,五二零式榴弹炮估计成功率更低,这两种炮微臣都试过了,太重了,浇筑的时候稍不注意就废了。”

朱慈炅一咬牙,拍板道:“能成就好,不行再多招点人,就做六一八式榴弹炮榴弹炮吧,做两百门,三一七式,四一七式和五一八式也每样做两百门。在家里多费点事没关系,如果火炮太少,怕是压不住建奴的凶性。建奴一向凶残无比,发起狠来一个个都是不要命的主,如果不用火炮把他们压住,前方将士的伤亡就惨重了。”

孙元化闻言,郑重的点头道:“请皇上放心,就算五十门里面只能成几门,微臣也会按时把火炮全做出来。”

第六卷 第三章 报导跟上

要说朱慈炅的亲信里面谁最忙,不是徐光启、毕懋康、孙元化等一众文臣里的大佬,也不是秦良玉、卢象升、孙传庭等一众武将中的翘楚,而是名不见经传的通政使司左通正吴梅村。

自从听了皇上的点子在各部衙门征稿以后,他就没过过一天清闲日子,每天总有看不完的文章等着他。现在他是站也看、坐也看、走也看,吃饭也看、出恭也看、甚至躺床上了还要看,第二天爬起来继续看!

没办法,投稿的人越来越多了,据下面的人汇报,现在每天收到的稿件已经超过五千份了!大家要奇怪了,京城里的官员大大小小全算上最多也就两千出头吧,怎么会出现五千多份稿件呢?

有一天写几份的,但这种人不多,毕竟他们都是衙门里的官员,再闲也不会闲到一天到晚什么事都没有。那这么多稿件怎么来的呢?大多数人都在给亲朋好友代投!

这工本费倒是小事,只是使京城的酒馆最近生意红火了一点而已,关键问题是这个名声,如果谁的文章能有幸被吴梅村吴大人选中登上《新京报》,那他就出大名了,说闻名全国都不为过,因为《新京报》本来就是全国发行的。

现在《新京报》的销量是多少恐怕没人能想的到,的确,这个数字连朱慈炅都没想到,《新京报》的销量竟达到了恐怖的五百万份!而且这还不是朱慈炅的功劳,竟然是吴梅村这个古人想出来的点子,让《新京报》销量暴增!

其实这个点子说出来一点都不复杂,只是一般人不会往这方面去想而已,这个点子的关键就在于抓住了《新京报》最大的读者群。

《新京报》最大的读者群是些什么人?首先可以肯定,不是进士,毕竟三年才出三百个进士,平均一年一百个十年才一千个,一百年才一万个,有几个能活到一百岁还不死的,所以大明全国的进士加起来都没一万个;也不是举人和秀才,这些人也是千万读书人中翘楚,一省才那么多名额,数量也不会太多,要不范进就不会因为中个举人而疯掉了。

《新京报》最大的读者群其实是那些没有功名的童生,这个童生不是说他们年纪小啊,而是他们没有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没有考上生员,没有取得功名。生员在民间一般都称之为秀才,而童生,他们也有个通俗的名字,叫读书人。

大明的读书人到底有多少呢?这个还真没人统计过,不过“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明朝这个最重视科举考试的朝代,读书人应该不会少,不说全民读书那么夸张,十几个人里面应该有那么个把读书人,按大明上亿人口计算,那么大明的读书人就有差不多一千万!

这么庞大的读者群,怎么让他们来买报纸呢?很简单,搞清楚他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就行了,不要说什么为大明之崛起而读书,那会儿的人还没这么高的觉悟;也不要说什么为了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古代没谁会这么闲的蛋疼。自从有科举制度以来,绝大多数读书人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金榜题名。

人生两大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怎样才能金榜题名呢?这个问题恐怕是绝大部分读书人都想知道的,吴梅村就是抓住了这一点,从第四期《新京报》开始,就开设了一个专栏,专栏的题目就叫《论金榜题名》。

要问谁最有资格论金榜题名,那自然是金榜一甲第一名状元郎,而吴梅村正好是新科状元,所以专栏的第一篇文章,他亲自操刀,将自己写八股文的经验心得,还有从县试、府试、院试到乡试、会试、殿试的亲身体验全部写了出来。然后,他又去找历届状元,舔着脸求他们写心得写体验。

上一科的状元史可法倒好说,大家都是皇上的亲信,一句话过去他第二天就把文章写好送过来了。其他的状元就不大好说话了,状元可是千万读书人中的魁首,谁没点傲气,而且一般高中状元之后只要不犯错误,官途都比较顺畅,比他吴梅村官大的比比皆是,你算那颗葱啊,让我写我就写?

吴梅村较起真来也是比较恐怖的,为了让皇上高兴,把《新京报》的销量搞上去,他豁出脸去不要了,威逼利诱都用上了。你给不给我面子?你给我面子,我给你银子,一篇文章一百两,你好我好大家好;你不给我面子,我可上皇上那告你了啊,到时候皇上发起飚来你可别怪我!

这货是皇上跟前的红人,这个大家都知道,他说去告状那可不是开玩笑的,在一百两和惹皇上生气之间选择,只要不是傻子就会选择一百两,能高中状元的会是傻子吗?所以,吴梅村得偿所愿,历届状元全部乖乖的写了点心得体验,把这个神经有点不正常的新科状元给打发了,《新京报》中的《论金榜题名》专栏得以连续刊登十几期状元文章。

这下可不得了了,一传十,十传百,天下的读书人都开始疯狂抢购《新京报》,开玩笑,谁不想金榜题名啊,就算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光冲着状元文章都要买啊。那可是状元郎,千万读书人的偶像,平时你想看他们的文章,十文?你一个字都别想看到!

《新京报》前三期免费过后,第四期就要开始收钱了,吴梅村印了一百万份试了试水,结果各处邮局先后传来消息,报纸一到就被抢光了。这些人倒不是为状元文章和金榜题名而来,主要是前面三期看得人热血沸腾,大家头脑正发热呢,想继续沸腾下去的多了,所以报纸被抢光了。

第五期,吴梅村让印了两百万份,还是被抢光了,这时候《新京报》上面有提有状元文章教你怎么金榜题名的事已经慢慢被传开了,头脑发热的有之,奔着状元文章和金榜题名而来也有之。

第六期,吴梅村让印了三百万份,还是被抢光了,这时候上面有状元文章已经人尽皆知了,大部分人都是奔着状元文章和金榜题名来的。

第七期,吴梅村让印了四百万份,还是被抢光了,没办法,状元文章写的就是好,虽然大多数状元都是为了打发吴梅村这个疯子的,但他们也爱惜自己的名声,这可是要全国发行的,他们敢胡乱写吗?所以,每一篇都是他们认认真真写出来的,能高中状元,那文采还用说,天下读书人都看的如醉如痴,欲罢不能。

第八期,吴梅村让印了五百万份,还是被抢光了,看《新京报》已经成为读书人的时尚,这几天读书人在一起聊天,开口都是:你看了某某状元写的某某文没,那一句什么什么什么......,要是你没看,答不上来,那丢人就丢大发了。说夸张点现在大明的读书人没看《新京报》都不大敢出门,因为一出门碰见朋友,人家肯定跟你聊报上的内容,没看?接不上话?你好意思说你是读书人!

第九期,吴梅村让印了六百万份,呃,没印成,还是五百万份,京城造纸作坊和印刷作坊的老板这几天都快疯了,说好的一天一百万份呢?不带这么玩人的!

头十天他们加班加点印了三千万份,然后修整了两天,第三天一百万份,大家都很轻松,早就准备好了,班都不用加,这钱赚的真舒坦啊,作坊老板们都笑开了花。

第四天两百万份,好吧,谁嫌钱多啊,加加班就印出来了,他们都笑的合不拢嘴了。

第五天三百万份,来吧来吧,咱不嫌钱多,两班倒,刚好,他们下巴都快笑掉了。

第六天四百万份,这些老板急了,疯狂找人疯狂印,总算应付过去了。

第七天五百万份,这些老板要疯了,全部盯到作坊里,别偷懒啊,给我使劲印。吃饭?等等,我给你们找个顶班的,一个个轮流去吃,不准停;出恭?排队啊,一个个去,没顶班的就给我憋着,不准停。总之就是加班加点一刻都不停,终于印出来了。

第八天六百万份,这些老板真要疯了,吴大人你绕了我们吧,实在是印不出来啊!吴梅村只得作罢了,至于找其他地方的作坊印,这点朱慈炅是明令禁止的,开什么玩笑,到处印,他们印多少你管的住吗?到时候你一份都卖不出去,市场全被盗版货给占领了!他还专门让锦衣卫和东厂盯着,谁敢盗版,立马抓起来,所有设备全部没收。

盗版有多恐怖作为现代人的朱慈炅是知道的,一旦让盗版盛行起来,别说赚钱了,稿费都要倒贴,赔钱去养盗版商,绝对不行,坚决不能让盗版货出现在大明!

正当吴梅村忙的晕头转向、不亦乐乎时,皇上传旨,让他入宫觐见。

他赶紧放下手中的稿件,匆匆向皇宫赶去。

朱慈炅找吴梅村主要还是为了收复辽东的事情,兵法有云:师出必有名,虽说打击侵略者,收复失地这个理由已经很充分了,但是,就这么默默无闻的去了,大明的百姓大部分都不知道,也不参与,好像打击侵略者是他崇正皇帝一个人的事情一样,其他人就在后方等着看结果,连个摇旗呐喊的都没有,等你打赢了举国沸腾,万一打输了骂声一片,这怎么行!

火炮已先行,报导要跟上。

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动员

人民战争的力量是无穷的,朱慈炅深知其中的道理,他自然不会学以往的皇帝做脱离人民的孤家寡人。人民战争并不是说要所有人都冲上去打,而是要让全民参与,这样才能拧成一股绳,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那么怎么和治下的子民联系在一起呢?要保持帝王的权威,就必须高高在上,俯览众生;要和治下的子民联系在一起就必须和他们沟通交流。治下的子民在想什么皇帝或许能知道,但一个皇帝在想什么,治下的子民是不可能知道的,他不可能跑去告诉每一个子民,朕今天想干什么朕明天又想干什么。以前的任何一个皇帝都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意愿传达给每一个子民,但是朱慈炅有。

报纸就是连接的纽带,沟通的桥梁,通过报纸宣传就能让大明的百姓和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当然,人的思想是最难掌控的,不是你想别人跟你往一处想,别人就一定会跟你往一处想。要想左右人的思想,难度很大,一般人压根就做不到。还好,朱慈炅不是一般人,他是穿越而来,前世的时候全民动员这种事情他见的多了,该怎么引导,该怎么控制,都有现成的例子,他只要让吴梅村去照做就行了。

当吴梅村匆匆赶到御书房时,朱慈炅正拿着一份《新京报》在仔细的品读,他生怕打断了皇上的雅兴,只得躬身立在书桌前静静的候着。

朱慈炅其实已经看见他了,但这一期的状元文章着实精彩,他忍不住一口气看完了,这才微笑道:“这状元文章果然精彩,难怪五百万份报纸都被抢购一空,不错不错,你这点子想的很不错。不过在世的状元也就这么多,接下来怎么办你想好了吗?”

吴梅村胸有成竹的回道:“回皇上的话,微臣接下来想找些一甲进士及第的同僚继续论金榜题名,能荣登一甲,进士及第,文采其实都差不多,我想皇上排定名次时应该主要还是看他们策对的内容吧。”

朱慈炅回想了一下,还真是这么回事,他主持了两次殿试,每次都亲自看了不少试卷,要说文采,他还真没看出高低来。不过他选状元看的可不是策对的内容,而是看名字,后世最有名的肯定是最厉害的,就这么简单,吴梅村要知道他是这个标准,估计能惊的眼珠子都掉出来。

当然,朱慈炅是不可能把这个标准告诉吴梅村的,他点了点头,直接略过这个问题,考校道:“朕明年要收复辽东,你能让大明的百姓都为朕摇旗呐喊,甚至是出钱出力吗?”

吴梅村闻言一愣,脑袋瓜子疯狂运转起来,这样这样、那样那样,想了好一会儿,他才试探着回答道:“要不专门出一期辽东专刊,专门写建奴是怎么在辽东烧杀抢掠的。”

朱慈炅摇头道:“不够。”

吴梅村又小心道:“要不再来一期,专门写辽东汉民现在过的多凄惨?”

朱慈炅继续摇头道:“还不够。”

吴梅村绞尽脑汁想了一阵,这才继续回道:“要不再来一期,专门介绍辽东富饶的物产,辽阔的土地?”

首节上一节97/48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