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沉默了下来,他不得不承认范景文说的有道理,如果让李自成真去了江南,破坏了江南,他大清的确会有损失。
正在这时,有建奴骑兵策马而来:“禀报王爷,河南传回八百里急报,有流贼突然在怀庆府境内活动,已攻下济源和孟县两城!”
范文程忙惊愕地看了范景文一眼:“王爷,真让范景文说中了,李自成有意渡河南下,孟县和济源皆是渡河去江南必经之路。”
多尔衮也沉思起来,突然决定道:“传令,让多铎部停止南下江南,转而去河南,追剿李自成,待与阿济格一起剿灭李自成主力后再回师经虎牢关南下!”
范景文因此暗自松了一口气:“可算是完成陛下交待的任务了。”
范景文回去后立即对范北说道:“传消息回南方,多尔衮已让多铎和阿济格先去陕西剿李自成!”
【作者题外话】:崇祯后宫生活日常:董小宛问朱由检:陛下为何每次御赐我吃食皆为木瓜奶酪?朱由检哼了一声:你看看皇后,再看看你,小宛小宛真是小碗般小!多吃这个有好处!
第38章 国有召,召必去!
因为时间已经来到崇祯十七年十月。
所以,对于南迁到淮安的朱由检而言,他的大明政权与建奴殖民政权的存亡之战无疑更加临近。
而紧张气氛也因此越来越浓厚。
似乎整个淮安一带的空气都紧张到稀薄了些,让人呼吸都不得不加促。
“快!”
“快!”
“快!”
……
“都他娘的给老子快点!”
“关大虎,你他娘的给老子再快点,娘的,慢的跟蜗牛似的,老子要是鞑子,第一个先杀你!”
“杜亭松,谁让你他娘的回头的,给老子赶紧冲!”
淮安。
训练场。
近卫军教官邓知远正在继续训练着一批士兵。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的训练着,为的就是为将来与建奴决战做准备。
如今,因为建奴大军已经南下的事通告全军,他和其他教官一样更是训练的比之前要更严格了起来。
“建奴已经明确下诏让多铎领十万兵南下灭我大明,而阿济格也领十万大军尾随李自成而来,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耿精忠等汉贼更是做急先锋,正席卷而来!
我大明江山,我汉家民族,已经到了最后的存亡关头!
陛下已经于三个月前下了战前动员诏书,宣谕各处,有志之士,来淮安参军!并晓谕各级官府抓紧进行战备。”
“而我们亦不能松懈,来多少兵,便加紧练多少兵,来一万,先练一万,来两万,先练两万!”
周遇吉在练兵大会上对整个新兵教导营的教官们如此训着话。
宋应星也让人抬着一箱箱银子过来,摆在了军械总局所有技术师与学徒面前:“这些都是从陛下內帑领的银子,都是你们的!一共五百万两!想要的就拿出吃奶的劲干活,打制枪管、磨制枪弹、锻造盔甲以及配置火药、炼铁制硝等,抓紧干,拿你们做的东西来换银子,而且陛下还表示,现在是已经是战时,为了动员大家积极为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火器,特地下旨,俸禄和奖金比平时多拿一份!”
宋应星说着就又道:“别偷懒!诉苦大会上,鞑子的恶行,你们都知道,谁要是不想将来老婆被鞑子玷污,孩子被鞑子割掉子孙根绝后,也不想自己做鞑子的奴才,就别怕苦怕累,咬着牙也要给把火器制造的战时速度提上来,记住,这场战争不是皇帝陛下一个人的战争,也不是我大明官兵自己的战争,是我们所有汉家儿郎都要参与的战争,是与我们所有汉家儿郎共同命运的战争!胜则继续做人,败则为胡人奴!”
“大明必胜!”
“大明必胜!”
“大明必胜!”
……
宋应星说着就振臂高呼起来。
底下的人吩咐响应。
于是,整个军械总局的广袤车间里,此起彼伏的铁锤敲击声响起,呼呼的小高炉风扇声不断。
没日没夜的干。
全部自觉九九六。
似乎整个大明的统治区已经进入了紧张的战备状态。
连江南腹地也开始有朱由检派去的官员开始积极宣传动员起来。
“诸位,本官是礼部左侍郎李明睿,陛下特派本官来此南京国子监宣谕动员诏书的,这是报纸,记载了这数月来建奴入关后是如何圈占我大明疆土,奴我汉家百姓的,无论是谁皆可令其自看,现在我宣读陛下战争动员诏书,无论是谁,但凡不欲做胡人奴的我汉家儿郎当弃笔从戎!以捍卫我汉家河山,陛下有言,此战非为朕朱家而战,此战是为煌煌华夏而战!”
李明睿说着就开始宣读诏书起来。
宣读完诏书后,李明睿有拿出捐款箱出来:“这是捐款箱,为这场护卫我华夏的捐款,若有愿让我大明皇帝陛下打赢建奴、护住江南者,但请捐银助军!”
这时候,一名士子走了出来,朝李明睿一拱手:“学生郑森!愿从军卫国!”
说着,这名叫郑森的士子就对自己的仆人说道:“把银子全部拿出来,放进捐款箱里!”
“学生顾炎武,亦愿从军卫国!”
此时,又有一名士子走了过来,将身上的钱袋取了下来,并全部放入了捐款箱里。
一时间,颇多士民前来捐款资军。
虽然大多为普通士子与平民,大官绅和权贵比较少见,但李明睿见此抱拳相谢:“看来我汉家儿郎尚有血性!我大明江山必不亡于区区鞑虏之手!”
犹如李明睿所言,虽然历史上投清的汉奸不少,但也的确不是没有血性的汉家儿郎。
不仅仅是捐款,因朱由检的一纸招兵诏书,虽然打动不了大官绅与权贵,但也的确吸引了不少仁人志士来淮安投军。
宁波。
“孩儿拜别父亲,国有召,儿必去,往父亲大人谅解!”
历史上矢志不渝抗清达数十年的张煌言跪在自己父亲重重磕了个头,然后转身而去。
江阴。
“汉室有难,吾等怎能偷生,诸位朋友勿劝,阎某自认有些知兵之能,岂能不去淮安?再见!”
历史上死守江阴的阎应元也朝众人拱了拱手,然后登舟而去。
松江。
“国家养士百年,皆在今日,吾等当效王命,为国而死!”
历史上抗清数年的陈一龙也招募起义师,带家产数万往淮安而来。
一时,运河上皆是北上之人。
……
“甚好,天下还是有不少忠义之士的。”
朱由检站在淮安城楼上看着连绵数十里的舟船颇为感慨地说了一句,然后问着周遇吉:“现在我近卫军已经练兵多少?”
“回陛下,已练兵有三万余,其中装备燧发枪的战兵有一万,装备鸟铳的战兵有两万,骑兵三千。”
周遇吉回道。
接着,朱由检又问着张凤翔:“目前新招兵源有多少?”
“回陛下,自战争动员令和征兵诏书昭告天下后,目前已有八万余青壮来淮安投军,而且每天还以两三百人的数字增加着。”
张凤翔回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这次建奴南下带来了十万兵马,我们的兵源是够的,但真正能战的战兵精锐还不算多,得抓紧训练,但也不必过于着急,宁缺毋滥,尤其是战兵一定要身体素质与家世考核都要过关,当然如果家世考核过关但身体素质不行或在战兵训练中被淘汰的也不要让其回乡,可以编为工程兵和辅兵或者守兵,实在不行可转为负责民事工作,负责构造防御工事和组织民众以及承担预备功能,已经训练完成的近卫军可以派一部分去河南支援灭虏军,以朕看,与建奴决战的第一战场应该是在河南,现在我们商量一下派哪支军队去。”
“遵旨!”
周遇吉和张凤翔回了一句。
【作者题外话】:这一日,帝偶遇一宫女,见其貌美,颇为心动,一时觉得与其聊一聊(撩一撩)。帝问:你叫什么?宫女曰:窦美仪帝点头,心想:历史上李自成入紫禁城后被李自成收了纳为妃的,如今倒是还在朕自己手里接着,帝又问:你喜欢做饭吗?答:喜欢!帝接着问:喜欢花吗?答:喜欢!帝继续问:喜欢孩子吗?宫女窦美仪羞涩地低下头,捻了捻衣脚:喜欢,不过,陛下您还是要谨慎点,婢女是皇后娘娘身边的人,您还是给皇后娘娘说说比较好。帝一时不解……
第39章 朕亲自担任大都督,节制天下兵…
“守河南必守虎牢关,故臣认为,灭虏军当扼守虎牢关。”
周遇吉先对朱由检说了起来。
朱由检点了点头,他知道周遇吉在历史上一直是一名善守的将领。
所以,朱由检对于周遇吉在守河南上的见解还是很信任的。
而周遇吉则继续又说道:“还有龙门和南阳两处地方,也得扼守住,这两城加上虎牢关,卡在去归德的三条要道上。”
“归德是河南通往南直隶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守住南直隶江淮地区,必先守归德,而要守归德,如宁武伯所言,臣也认为必须要守住龙门关、虎牢关、南阳这三座城池,尤其是虎牢关,当年唐太宗李世民能大破王世充与窦建德联军,便是因为他攻破了虎牢关!”
张凤翔也附和起来,向朱由检进一步强调了守住这三座城池的重要性。
朱由检看了一下最新由兵部绘制的地图一眼,点了点头:“龙门、虎牢、南阳、归德,也不知李岩和红娘子的两万灭虏军能否为大明守住这四座城池,写封手诏给李岩,让他参考一下我们的策略,但不必要求他强行按照我们的意见来。”
“遵旨!”
说完,朱由检就看向李国祯:“襄城伯,你去河南慰问灭虏军时,以你的观察,这支军队气象如何?你觉得他们能坚守河南这四城几日?”
“回陛下,臣认为灭虏军比我们近卫军差的太远,首先是匪气很重,上下尊卑不分,视官绅如仇人,其次是军器低劣,也造成士兵战力参差不齐,有悍勇且一身杀气的骑兵,但也有才拿起锄头的农夫,臣认为,如果建奴军队的战力在我们近卫军之上的话,那灭虏军会守不住河南。”
李国祯回道。
“还是希望灭虏军能尽量拖住建奴一段时间,也好让我们练出更多的精兵来,但是,我们也不能放着灭虏军不管,为了让他们愿意为大明出战建奴,钱粮军器资源前期都可以给他们支援。”
朱由检说后就看向了王承恩和蒋德璟。
王承恩和蒋德璟忙都回了一句:“请陛下放心,我们已经为灭虏军准备了相应的辎重。”
朱由检点了点头,又看向周遇吉:“为增加灭虏军抵御建奴的势力,我们需要派一支近卫军小股军队去帮助李岩和红娘子抵御建奴,同时也是增强近卫军与建奴作战的实力!”
“陛下说的是!”
周遇吉回了一句。
“另外,归德府城的防御不能不加强,朕意在近卫军整编训练结束后,亲自去归德府组织防御,到时候周遇吉与张凤翔还有吴孟明、王承恩随朕一起去,蒋德璟与李国祯留守淮安城。”
朱由检说了一句。
但这时候,张凤翔站了出来,禀道:“陛下,臣认为不可!虽然归德离淮安不远,但沿途有徐州的高杰、睢州的许定国,这两军镇一个是流贼出身,如今虽归附大明,然未必真心归附,一个是军纪败坏意图割据,陛下此去,难免有危险。”
蒋德璟也附和了起来:“陛下,臣认为大司马所言甚是,陛下亲自去归德府,实在是很危险,臣请陛下三思。”
张凤翔则干脆继续说了起来:“陛下,臣愿代陛下去归德府,请陛下放心,有臣在,归德府必能保住!除非臣死!”
“无妨!朕去归德府一是为了加强归德府的防备,二也是为了试探高杰与许定国二人的心思,如果这两人无意抗清,朕只能先把这两人除掉,以免将来建奴来后为后患!至于朕的安全,诸位爱卿不必担心,朕有近卫军,朕就不相信他高杰与许定国真敢对朕动手。”
朱由检说后,见这两人还要劝,甚至连周遇吉都跃跃欲试地要说些什么,就干脆果断地一挥手:“不必再说了!此事朕意已决!就算朕有不测,也无大碍,朕已令太子在南京监国,到时候也不会让大明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其实,朱由检也知道高杰和许定国都是不可绝对信任的部将。
而且,朱由检根据历史知道,这两人的兵马的确军纪败坏,常滋扰地方,这两人还互相不服。
所以,朱由检还担心一旦建奴来袭,恐怕这两人会起内讧。
朱由检觉得自己必须采取相应应对措施,比如调解一下两者矛盾,或者除掉会投清的一方。
朱由检说后就道:“传旨,封高杰兴平伯、许定国梁平伯,令其固守所在城池,没朕旨令,不得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