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鹿一时所勒索的近百万两白银则被明军直接没收,且以工代赈,通过这笔钱雇佣百姓们加固道路以及增修桥梁来增强明军后勤能力。
百姓们也因此很是积极,觉得明军来了后清朝的这个县令后。
而明军直接继续向获嘉县进攻。
获嘉县自然也很快被攻破。
紧接着就是新乡、汲县、胙城被攻破。
可以说,一路上,大明近卫军是所向披靡,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就顺利攻占河南怀庆、卫辉两府的大部分地区。
到崇祯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整个怀庆、卫辉两府就只剩下卫辉这座府城。
清廷河南巡抚德类格早已逃到彰德。
而卫辉就只剩下清廷的河南提督流梦勤和他的五千绿营兵防守。
阎应元直接把攻打卫辉府的任务交给游击董伟,而他自己则与崇祯帝朱由检以及中路军主力直接掉头去了山西境内,且让特务兵突袭拿下了宁山卫城。
因为按照大明枢密院制定的北伐策略,中路军在收复河南大部后,主力当进入山西境内,沿着太行山一路北上,拦住建奴西去之路。
所以,中路军主力也就进入了山西。
而朱由检也因此得以亲自领着中路大军挥兵入三晋之地。
“眼下我大军进展顺利,沿途已收复河南黄河以北的大部地区,但陛下,我军主力的兵力数里则开始减少,毕竟局部重要城镇要留守一定的近卫军以震慑当地土匪维持治安,而后勤压力也因此变大,臣建议不妨就地从已经解救的北方百姓中整编出一只军队来在短暂休整期间予以整训,尤其是被清廷强征入伍的绿营兵本身已经具备一定军事素养经过改造后定然能成为可以使用的一支北伐力量。”
中路军总训导官官秦荣真在中路军于宁山卫城休整期间对朱由检提出了建言。
朱由检听后很是赞同地道:“准!立即着三军照此执行,将一些需要休整的近卫军暂时留在地方维持治安并防守要隘,同时将预备役的民兵从各处皇庄调来充当甲级主力使用,并对当地解救汉人百姓与绿营汉兵进行改造整训,编为乙级主力使用,并给予新的临时番号,现在就将河南收复的这几个州县的百姓中体格健壮的百姓招募起来定为暂编第九镇,由李定国任参将,派一个称职的营级训导官任他的助手,让其负责北上收复彰德、大名府一带的州县!”
第639章 新的大明帝国
“臣遵旨!”
秦荣真便立即按照朱由检的意思照办起来。
而接下来。
大明中路军便在宁山卫城重新进行力量整合。
最终,朱由检亲自拍板决定,阎应元率领近卫军第一镇和第四镇继续北上,收复山西各地。
而秦荣真和李定国则留在宁山卫城准备编练出暂编第九镇的近卫军出来。
崇祯帝朱由检自然也是和阎应元所率的近卫军中路军主力一起北上。
而朱由检和他亲自率领的中路军主力下一个要攻打的自然是高平城。
高平就是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所在地。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此时驻守高平城的清廷官员是山西兵备道道台阳野天和他麾下的六千清军绿营兵和一万团练武装。
阳野天在这之前本身大明的一任知县官。
而在李自成入北京后,他已挂冠而去,但在清军入关后则被举荐出来任了知州,如今也颇受山西巡抚李国翰重视,故而已升至正四品的兵备道。
阳野天以为自己就会这么一直在大清朝干下去。
但他没想到自己曾效忠的大明朝有一天会卷土重来。
而自己还不得不对抗其北伐之势。
阳野天的内心自然是复杂的。
和大多数北方汉人士族一样,阳野天对于大明的重新崛起感到非常憎恨,他宁肯看见崇祯被杀,也不愿意看见崇祯和他的大明卷土重来。
因为只要崇祯朱由检卷土重来,他这种受了儒家教育的儒生所有的颜面就会扫地,就会被剥的体无完肤。
连他自己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发现自己原来没有践行圣人所教的忠君思想。
不过,阳野天虽然不愿意看见崇祯和大明卷土重来,但他现在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而且也不得不面对即将到来的明军。
自从阳野天得知明军出现在宁州一带后就已经开始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
“如今的明军到底是有多厉害?竟已经到达宁州,难道河南怀庆已经失守,不是说李藻中此人素来知兵善战吗?”
阳野天内心震惊之余,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同时也对明军感到了恐惧。
但无论如何,阳野天知道他必须得做好应对准备。
阳野天一边派人向满清朝廷通报了明军已出现在宁州境内的消息,一边也开始要求自己麾下所有文武官员立即准备阻击明军。
等明军前沿部队抵达到高平县城时,高平县城已是城门禁闭,整个城台上已聚集了密密麻麻的清军。
但皆是绿营兵和地方团练武装。
也就是说,全是汉人在为清廷守城。
满清自己的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以及汉军八旗早就被消灭殆尽,最后一支正蓝旗兵马刚刚在四川被消灭。
所以,现实就是这么讽刺。
本来是一场民族复兴的战争,却硬生生变成了一场汉人与汉人之间的拼杀。
关键更荒诞的是,为满清守城的这些汉人官员还挺忠勇。
即便是阳野天此时虽然对城外看上去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强壮敢战的明军感到有些害怕,但也依旧抱定着自己是在护卫自己大清社稷、护卫天下正义的决心,所以,脸上浮现出的神色倒是颇为坚毅。
因为这个时代还没有多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
对于接受儒家教育的士大夫而言,谁让他当官,他就效忠谁。
而且,儒家士大夫讲究的就是士为知己者死。
阳野天能位至道台靠的是汉军八旗旗人李国翰的提拔和重用,所以他对李国翰乃至李国翰背后的大清一直是很忠心的。
可如今大明的卷土重来对于这些没有国家和民族意识到的士大夫们而言完全是一个灾难。
他们不得不竭尽全力地消弭这个灾难,让这个世界的规则服从在他们所想要的规则之下,即明亡清兴乃天下大势。
但他们明显不能消弭这个灾难。
朱由检带领的大明已经凤凰涅槃,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大明,是一个即将开启新时代重新定义世界新规则的新帝国。
这个帝国就是旧有规则的破坏者。
正义将被新的大明定国重新定义。
而邪恶也将被新的大明定国重新定义。
按照传统的规则,杨由科、李藻中这些为满清死守城池而丧命者依旧是守节的君子、忠心的英雄,但在大明定义的新规则之下,他们都是汉奸、都是屠夫、都是顽固而落后的人。
不值得被可怜。
而真正可怜的是被他们视为草芥的庶民。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这是张养浩对于改朝换代所总结出的规律。
因为他在时代的面对的是元朝兴起的那段历史。
无论是被灭掉的金和南宋还是兴起的元都没把百姓当回事。
但此时的大明帝国不一样,他们是已经进步的帝国文明。
工业化的大明需要倾销工业产品的市场,需要为自己生产的工人,需要把老百姓从这些地主的庄园里解救出来,不再和地主之间有人身依附,进而可以成为各大工厂的劳动力,并能自由购买帝国各大工厂生产的商品。
虽然同样是需要剥削庶民来建立起一个金字塔似的统治层。
但至少新的大明帝国需要老百姓们承担更多的功能,不但要他们缴税、劳动还要他们买自己的东西。
因而新的大明帝国不能一下子把老百姓们剥削得太狠,使其没有任何剩余价值,甚至直接一下子搞死,而不能导致没多少人可以买得起自己的商品。
所以,新的大明帝国需要更加尊重老百姓活着的权利,需要允许甚至是鼓励他们实现富足的生活。
毕竟如果还是像以前一样,地主可以打死佃农不用偿命,官员贵族打死百姓也不用偿命,那天下还有谁去购买帝国各大工厂生产出的商品。
如果还像以前一样,享受什么待遇都得讲等级,比如唯有有功名的士子和官员才能穿绸缎,唯有官员才可以坐轿子,那市场就做不大,就没有多少人来购买工厂里生产出的大量精美布匹。
第640章 碾压
所以,现在的大明帝国开始自上而下的认为天下汉人都有生命得到尊重的权利以及享受富足生活的权利。
而这样认为的理由是大家皆是大明皇帝陛下的子民,皆是同胞,无高低贵贱之分。
所以,朱由检也顺应大势多次下达准予大明汉家平民穿绫罗绸缎、准予大明汉家平民修亭台楼阁、准予大明汉家平民出门远游进而废除路引制度、准予大明汉家平民乘坐轿子甚至不必见官下跪的旨意。
这些表面上看是大明皇帝在消除等级制度,但实际上是顺应新大明帝国的统治需求。
无论如何。
新大明帝国的老百姓确实要比以前的王朝以及现在的满清统治区的百姓活得更有人的权利。
正因为此,现在的大明帝国无疑更得百姓们的支持。
自然也更强大。
这种强大不是靠几个忠勇的士大夫能阻挡的。
阳野天发现,在训练有素的明军后面,是源源不断地将粮食与弹药运到前线来的百姓,漫山遍野都是,而且还一个个脸上带着笑容,很自然的笑容,也非常卖力,整个运粮的百姓队伍中甚至还没有监工持着鞭子催促。
阳野天非常愤怒,他不明白这些百姓怎么如此不知好歹,竟会如此积极地为明军运粮。
“难道这些明军很受百姓爱戴?”
阳野天发自内心的问了起来。
但事实上,百姓们也不是爱戴明军,当然也说不是恨,毕竟明军才刚刚出现,也没有和当地百姓们建立起太多感情,就像人与人之间不可能一下子就很亲密一样。
而百姓们现在很积极,则完全是因为明军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给予他们薪酬,而且是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所以,这些百姓们为了吃得饱挣得多,硬是非常积极地支持着明军的北伐。
轰!
轰!
轰!
百姓们的积极运粮运弹药,使得大明的火炮可以很快地投入战斗,进而很快地开始轰炸着高平县城。
阳野天不得不开始眼睁睁地看见自己发动民众加固的城墙被轰炸得如狗啃了的苹果一般参差不齐,而且自己这边的清军也只能躲避起来,不敢抬头。
然而,更令阳野天绝望的是,这时候,天上飞来了早已被他从温县逃兵那里得知的热气球,这些热气球将他的那些躲在城墙内的清军炸得血肉横飞。
而阳野天自己好在一直躲在地窖下,所以没被炸到。
但也因此,阳野天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清军在明军还没出现在城墙下时就被炸死伤许多。
阳野天不得不承认他现在还是毫无办法反击这些明军,只能等着明军冲进来与明军进行巷战。
……
朱由检看着硝烟弥漫的高平县城再次不由得笑了起来,虽然他知道自己所开展的这场北伐之战在战争艺术性上很没有美感,因为两边力量的悬殊已经使得一场攻坚战都变成了绝对碾压,但他依旧觉得心情很舒畅。
因为担惊受怕好些年的他现在总算是可以扬眉吐气地对这些不服从自己统治的势力想怎么碾压就怎么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