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士绅是在威胁朕!”
朱由检收到黄澍的奏疏后就直接将这封奏疏摔在了地上。
而此时,在朱由检身边就王承恩一人。
李岩则在准备撤退事宜。
红娘子已去了南阳。
于是,王承恩则在这时候不得不主动劝道:“陛下息怒,板荡之时,难免有小人跳出来,以陛下之明,这些人终究会受到严惩!”
“你说得对,这样也挺好,朕至少可以看出来,谁才是真正的忠臣!”
朱由检说后就道:“奏疏留中!这些江南士绅虽然把左良玉的八十万大军当初一个可以威胁朕的筹码,但朕还真没把这八十万大军放在眼里,继续说说建奴的事,去叫李岩来!”
“遵旨!”
王承恩回了一句。
很快。
李岩就赶了来:“陛下!”
“说说吧,现在情况如何?”
朱由检问了一句。
李岩忙回道:“多铎部大军撤回洛阳后一直在筹集粮草,现在龙门关之围已解,只南阳方向还没传来消息,不过,娘子带着两千兵马赶了过去,守住南阳问题不大。”
朱由检听李岩说后点了点头:“如此来看,谭泰一部想拿下南阳和鲁阳关难度不小,就算他一部兵马来,我们也不怕,如今多铎短期内不敢再来,因而我们撤退时可以不用担心什么,但如果朕没料错的话,阿济格快要追到武昌来了,还有可能从山东来的建奴,如果我们不及时撤出河南,在淮安一带重新阻止防线与建奴决战,兵力空虚的淮安会面临建奴的三面夹击!”
“陛下说的是!”
李岩回了一句。
而这时候,吴孟明这时候走了进来:“陛下,最新消息,豪格领兵南下山东,如今其麾下右翼统领阿巴泰部已进占曲阜,而其先锋准塔部已逼近东昌,东昌的刘泽清已暗中投清!另外,建奴多尔衮已让阿济溯江北上,准备与多铎、豪格三路大军一起围攻淮安!”
一时间。
屋内的空气再次凝固起来。
王承恩、李岩、吴孟明等皆不答。
很明显左良玉的造反以及江南士绅的威胁再加上现在的刘泽清投清,让他们都对大明内部的许多势力都倍感失望。
朱由检也因此怒极反笑起来:“到底是发生了!”
“陛下!”
王承恩张口欲言,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跟了朱由检多年。
但他不得不承认他已经很久没有看见皇帝陛下这种愤怒而又无法发泄的失望样子了。
在他记忆里。
皇帝陛下朱由检还是在孙传庭部全军覆没后才出现了这个样子,当时也是如此,而且直接气晕了过去。
但王承恩后来感到庆幸的是,自己的皇帝陛下自从那一次后就仿佛变了一个人,开始变得自信沉稳,做事颇有章法,且果断。
譬如,及时离开京城,招募新兵,在淮安扎根,从而避免了大明社稷终结的命运。
当然。
王承恩自己承认他没有陛下看的远。
他是在知道李自成从山西攻打到北京只用了三个月,而且一路上大明守官几乎是望风而降后,才承认自己的皇帝陛下及时南迁的确是对的。
他不敢相信如果当时陛下没有南迁会是什么后果。
而王承恩也因此对大明内部的官员更加失望。
如今,王承恩甚至也没什么心思在皇帝陛下面前说这些官员多废物。
所以,王承恩即便想劝慰一下皇帝陛下,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去劝。
但王承恩不得不承认他现在很心疼自己的陛下。
因为他亲眼看见自己的陛下很努力,为了复兴大明,敢背上屠戮士绅的骂名,为了复兴大明,也敢降尊纡贵与流贼接触。
但却没多少人理解自己的陛下。
甚至还一个劲拖陛下的后腿。
王承恩有时候也痛恨自己的无能,不能帮陛下于一二。
朱由检见王承恩饱含热泪的看着自己,还喊了自己一下,也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只摆了摆手道:“没事!天塌不下来!”
吴孟明和王承恩的心情是一样的。
李岩也是如此,他现在也算是知道了朱由检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但越是清楚,他也因此越对朱由检感到痛心。
“烂透了!”
朱由检突然又说了一句,然后看向了李岩等人:“左良玉、刘泽清,这些贪生怕死又见利忘义者,以后还有更多,他们不是第一批,也不是最后一批,但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丧失掉信心,按照计划,准备撤军吧,建奴这下子在我们后面很可能会派来两路大军,河南已经没有守住的意义,黄得功等又要防左良玉,不撤不行!”
【作者题外话】:崇祯后宫日常生活:收到朱由检的来信后,后就与诸妃嫔说了起来:左良玉反了,已经率领他的八十万大军南下,他们这是在抄陛下的后路!袁妃哼了一声:这些人受国恩深重,怎么一个个都敢这么不讲道义!田妃也点了点。而董小宛则有些惊讶:怎么会这样?我听复社的侯公子说过,左良玉素来忠贞,怎么现在会做出这样的事来?后冷笑:复社江南文人的话能信吗?董小宛则有些疑惑:不能信吗,娘娘?
第89章 埋伏建奴大将谭泰
“遵旨!”
李岩咬牙拱了拱手,他是河南巡抚,对守河南用心最多,但现在他不得不承认皇帝陛下要求主动撤出河南的计划是明智的,而且他早已同意甚至亲自制定了这一计划。
但李岩这时候又突然说道:“陛下!臣还想说,对于撤退计划,可否改一下,让近卫军撤走,近卫军战斗力强,不必留在河南,当去淮安与建奴决战,让灭虏军留守河南,臣和灭虏军愿为河南流尽最后一滴血!”
“不准!”
朱由检直接否决了李岩的提议。
首先。
这样明显没有意义。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朱由检不会为了守一个河南让所有灭虏军都殒命于此,那样换来的不过是敌我双方势力的此长彼消。
其次。
一旦灭虏军承受不足防守压力后撤,会崩溃且丧失斗志的。
而且。
朱由检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忠勇的军队了。
除了新组建的近卫军就只有现在这支还算忠勇的灭虏军。
所以,朱由检不会像以前的崇祯一样宁可眼睁睁看见卢象升的天雄军全军覆没也不救援。
现在的朱由检必须为自己的大明为汉家尽可能地保存有生力量。
正因为此。
朱由检很直接地拒绝了李岩的提议。
于是。
接下来,朱由检和他的兵马便正式开始有序后撤。
与朱由检一起撤离的自然还有所有河南军民。
毕竟这年头人力也是资源。
更何况欲占据汉家天下的满人最缺的就是人力资源。
所以,朱由检没打算给多铎留一个可以用作后勤运输的人丁,且对整个河南实行彻底的坚壁清野。
因为考虑到灭虏军组织度比不上把政治思想工作建在旗队上的近卫军,所以,是由灭虏军和普通百姓先撤,而杨朝庚奉命率近卫军第一野战步兵营留守虎牢关三天,待主力撤出开封后,再陆续后撤。
而刘肇基也奉命留守龙门关三天。
红娘子则带着南阳的灭虏军奉命撤离回荥阳担任朱由检的中军。
当然,红娘子在知道自己要后撤时也表示想死守河南但被李岩劝住了。
而周遇吉负责留守鲁阳关三天,在确定谭泰部有没有来鲁阳关后再回归德。
另外,朱由检把除负责留守龙门关、虎牢关、鲁阳关的近卫军的三个营都交给了周遇吉,由周遇吉统一指挥撤退事宜。
崇祯十八年三月初十日,朱由检正式撤离荥阳城。
因而,在三日后,整个河南西部也就只剩下近卫军三个营的兵马。
但在这三天对于近卫军的三个野战步兵营而言,其实不过是休整三日而已。
因为多铎部这一仗折损了六千多兵马,而且满洲甲兵就占了一半,要想恢复元气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恢复的,何况,多铎部这一仗因为退的太匆忙,连粮秣与大炮都丢失了很多,所以,多铎部的建奴大军接下来的几日也就没再继续进军。
不过,对于驻守鲁阳关的周遇吉而言,他倒是没有因此大意。
作为打了十几年仗的老将,周遇吉很熟悉建奴的习性,所以,他还是会派出近卫军第四野战步兵营的营部直属哨骑去哨探建奴的踪迹。
周遇吉觉得以谭泰的习性在明军主动放弃南阳后不可能不会搂草打兔子试着进攻一下鲁阳关。
“有没有发现建奴斥候?”
这一天,在朱由检和灭虏军等撤退第五天后,依旧没有选择立即撤退鲁阳关,只让刘肇基和杨朝庚率另外两个营来鲁阳关的周遇吉正问着前去哨探的哨骑。
而该哨探正大口大口地喝着水,喝完后也顾不得抹去嘴边的水渍,回道:“有!大概二三十个斥候望鲁阳关方向来了,小的不敢走的太靠前,用望远镜(单筒望远镜,明末已有此物)发现的。”
周遇吉听后点了点头,看向了刘肇基:“准备伏击!待谭泰一进入鲁阳关,就全军出击,将其吃掉!”
“是!”
刘肇基回了一句就立即下去准备起来。
鲁阳关处于南阳盆地和洛阳盆地之间的山口,所以是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谭泰要想经过南阳去归德,就必须走鲁阳关。
谭泰此时在拿下南阳后就来到了去往鲁阳关的三鸦路上。
谭泰妹夫佟图赖此时问着谭泰:“内兄,豫亲王让我们退回洛阳,我们这样贸然向鲁阳关进犯,只怕不妥?”
谭泰笑了起来:“豫亲王被明军击退,倒是出乎我意料之外,但是你难道就没想想为什么明军会突然弃守南阳吗?明军既然能在虎牢关击退豫亲王,难道就做不到在南阳挡住我一支偏师?”
“那以内兄的意思?”
佟图赖询问了一句。
“这朱由检的后院很可能起了火,也或者是摄政王增派了兵马从山东进军,当然,也许是英亲王的大军太顺利,已经快要进发江南,所以他朱由检才不得不弃守南阳,只怕现在近卫军已经撤退!无论什么情况,都在说明朱由检在弃守河南,所以这是我大清进占河南的最佳时机,岂能因豫亲王一时的战败而退缩?我已经派人将此事告知于豫亲王,相信他不久后也会继续向虎牢关进发。”
谭泰说着就有斥候来报:“将军,前面有明军在鲁阳关关口出没。”
谭泰忙问道:“是吗,有多少明军?”
“不足十人,已经匆忙下了关口。”
该建奴斥候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