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妃一听,立马来了精神,告辞一声快步而去,直奔杜家。
长乐公主抱住了泪流满面就要跪下的杨妃,杜少清安慰说道:“我去探望了三哥,他在牢里没受什么苦楚,杨姨娘请放心,为防小人暗害,我还特意留下了保命药丸给他,在监牢里他会很安全的。”
“恪儿能有你照顾,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了。
听说你强闯天牢,还被陛下禁足了?是我们连累了你。”杨妃感激道。
“说什么连累,三哥是萱萱的舅舅,他被诬陷了我们一家不可能不救的,虽然我出不去家门,但杜家商会还能帮上忙,只要咱们合力查出幕后真相,三哥就能出来了。”杜少清提醒道。
“对对,查明真相,我却是急坏了脑子,我这就去求陛下,不管别人怎么说,我是绝对不相信恪儿会养死士谋反的。”
杨妃眼神坚定的告辞而去,这次她打算就是撞死在宫门上,也要见到皇帝一面。
长乐公主看着杨妃的背影心有戚戚道:“杨姨娘本是一个集美丽和智慧于一身的奇女子,连母后有时都说自己不如呢,没想到为了儿子竟然失态至此。”
“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个做娘的都是孩子的守护神。”杜少清感叹道,随后转头看向了妻子,揶揄道:“不过好像也有例外,当初有人可是连萱萱都不想要就走了的,啧啧”
什么???
公主瞬间涨红了脸,追着丈夫打闹起来,“你怎么可以这么说我?那不是因为母后病危吗?
再说了,如果我不回来的话,你跟萱萱能够来到长安城安身立命?留在落霞镇还不知道咱们的女儿能不能养活长大,我真担心哪一天她因为挨饿”
说着说着公主眼泪就掉了下来,杜少清赶忙拉住哄着。
“原来你是这么想的呀,那你不早说,为了女儿,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出发不就好了,我又不怕什么。”
拭去眼泪,公主白了丈夫一眼,幽怨道:“就你的胆子,我若是告诉你我是公主,还不要把你吓死?
再说了,母后病体不好,来了长安没人保护咱们一家三口,恐怕悲剧的更快些。
你也是,你有一身好医术为何瞒着我?”
得得得,怎么又绕回来了?没事我扯这个做什么?
就在各方势力全都关注李恪案件的时候,有人脑子活泛起来了,现如今太子李承乾被废为大皇子,连个王爷都轮不上。
另外一个嫡子就是四皇子魏王李泰,因为之前刺杀太子被发配到了边疆,剩余成年的皇子里面,李恪就是最有力的储君竞争者。
原本他稳坐江南吴地还好,可现在竟然被下狱,那若是他在狱中出个什么岔子的话,呵呵
第535章 真有胆大的(二合一)
转眼间十几天过去了,吴王李恪因为谋反被下狱的事情已经被百姓议论多日,就连街头小儿都知道这件事,因为关注度太高,所以相关衙门口不敢不加快调查进度。
刑部、大理寺,还有专管皇室的宗正府,全都在调查取证。
本来吴王李恪担任扬州都督,属于封疆大吏,这种人物寻常时候横霸一方,没人能够动他的,可朝廷在各地设有监察御史,虽然御史品级很低,但权限极广。
这次李恪事发,就是当地一名御史得到了暗桩举报,坐实了李恪豢养私兵的证据。
这人第一时间想上书长安御史台汇报的,可巧就巧在,吴王李恪察觉了此事,看到遮掩不住,直接要杀人灭口。
所以正当这位御史觉得要完的时候,负责扬州政务的吴王府长史,深明大义带人来援。
这里说明一下,李恪带的是自己豢养的私兵,见不得光的存在,吴王府长史统领政务,虽然名义上是李恪下属,但却是实权大员,他带的是当地正经城防士卒。
说白了像李恪这种皇子,年纪轻轻出去做官就是去封地享福的,免得皇子留在长安影响不好,再闹出什么争宠夺嫡的风波。
本来这位御史心中认为,李恪豢养私兵这么大的事情,吴王府肯定被经营的固若金汤,长史不可能不知道,一定是李恪一伙的,他怎么也没想到长史是来救他的。
所以当他看到两伙人厮杀在一起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什么情况?吴王府长史反水了吗?幡然悔悟弃暗投明?
不管怎样,这位御史都是感激这位长史的救命之恩的,本想在战后寻到对方问问清楚报答一下的,可惜的是,吴王府长史身中流矢而死,于是这位御史将对救命恩人的感激,全都化作了仇恨,倾泻在李恪的身上。
所以当李恪被从吴王府里抓出来,直接扭送回长安的时候,这位御史一路跟着押送,生怕被李恪中途跑了不能伏法。
从吴王府里抓出李恪?没错,就是从王府里将之抓出来的,因为之前的双方火拼大战,李恪没有参加,根本就不在场。
李恪自己都说了,自己根本不知情,全是手下人冒名干的。
可这时候谁能相信呢?豢养一万私兵,多大的手笔?多大的财力物力,没你吴王府撑腰,这江南之地,谁能做到?况且还是你手下近臣心腹领头,现在你想弃车保帅?门也没有!
令人惋惜的是,吴王府长史,这位三品实权大员竟然身中流矢而死,他是李二手下的老臣了,皇帝李二都感觉心痛,如果他还活着,兴许就能够说清楚真相了。
毕竟在扬州,他是主管政务的,而且能够及时出兵拦截一万私兵,可见这位长史一定知道些什么消息。
说起吴王府长史的时候,李恪也悲痛交加,说是自己的属下,不如说是皇帝派出来给自己做老师的,毕竟早晚有一天自己这个吴王要学会亲自料理治下事务,所以他很是敬重自己的长史。
真相就是当时吴王府长史接到线报,说有一股来历不明的死士在城中大肆杀戮。
所以长史当机立断,亲自调兵指挥迎敌合围,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万死士被擒拿诛杀,长史也不幸身死。
更为巧合的是,死士之中领头的无一生擒,全都宁死不降,硬拼至死,其中就有李恪手下的心腹近臣。
这就是扬州谋反事件的经过了,可刑部、大理寺多方调查取证,也没能找到有理证据复原真相,或者说,他们能够坐实的,还是这位御史复述的部分,也是他亲眼所见的一切。
所以最终的调查结果,无一例外,全都对李恪不利,或者说,基本上坐实了李恪的罪名。
刑部尚书李道宗面无表情的将一份案件复述奏折呈了上去,大理寺卿给了差不多的一份。
李二脸色阴沉的看完两方奏表,冷声道:“这么说,确实是李恪做的了?”
语气中带有微不可查的嘲讽。
李道宗老神在在的站在一旁没搭话,大理寺卿正色道:“是的陛下,多方取证,吴王殿下罪名属实,依照大唐律,现在就差跟他当堂对质了。”
哦当堂对质!李二拉了一个长音。
随后开口问道:“无论他认不认,律法可是只认证据的,那就是说,确凿无疑。
依照大唐律,该定何罪?”
这个
饶是大理寺卿再耿直,也不敢妄议一位皇子的生死,这点政治规矩还是清楚的,所以他话锋一转答道:“陛下,谋逆大罪,其罪当诛,但吴王殿下毕竟年少,难免一时冲动做错事,所以可以量刑从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