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岛君,阁下的意思是不合作?”
“乔本先生,恰恰相反,我们一定要与华国人加强合作。在这些领域,美帝根本不允许倭国的企业进入,只有与华国人合作,我们才可能获得一丝发展的机会。
就算合作不成功,我们也能够对华国的半导体设备的研发有所了解,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时机。”
大岛先生这番话,说中了在场倭国精英的内心。美帝对于倭国半导体产业的打压已经持续了十几年,以至于倭国人被迫放弃了好不容易赢得的存储器市场,损失无比巨大。
而在技术的制高点,虽然在浸没式光刻机的技术转让上没有得逞,但是美帝在深紫外和极紫外的研究上,竟然毫不留情的将倭国企业排挤出去,甚至还不允许他们进行相应的研发。
显然,美帝想逼迫倭国人放弃光刻机这一制高点,偏偏这个时候,华国人递过来橄榄枝。如果放在过去,倭国人当然不屑一顾,但是现在他们却不得不考虑华国人。
道理很简单,华国人已经在光刻机领域证明了自己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而他们现在的落后,更多的是基本功的不足。
倭国以技术立国,几十年来积累无数,两国如果联合起来,确实有不小的优势,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两家可是有着血海深仇,要想联合起来,难上加难。
所以大岛的想法就是成当然好,不成也能摸一摸华国人的底,既然要合作,总得拿出点真家伙吧。
乔本先生默默的点点头,然后问道,“那液晶领域的合作呢?”
说到了液晶领域,在场的倭国商界精英就有些头疼,这两年他们面临着艰难的选择,下一代显示器之争,他们到底应该怎么选择,是液晶,还是在等离子。
如果是在八十年代,倭国人根本不用发愁,既然有两条路线,那就一起发展就是,倭国有足够的资本,但是到了现在,不行了。
随着经济泡沫的破灭和亚洲经济危机的爆发,已经停滞了十多年的倭国各大财团,在这一场投入越来越大的竞争中,必须有所取舍,必须把最宝贵的资金放在最重要的领域。
此时投资巨大的等离子电视开始量产,因为成本太高和技术限制,等离子面板主要是大屏幕,所以倭国人的等离子彩电卖得不是非常好,一年总出货量也只有几十万台,但是这是一个独家市场,他们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随着进一步研发和产能的扩大,等离子彩电成本必然会下来,到时候出货量自然会上去,骄傲的倭国人对此十分自信。
但是与等离子领域一帆风顺相比,倭国人在液晶领域,竟然十分意外的被人赶上了。华国人和南朝人乘着他们限于选择之机,率先搞出了五代液晶线,然后推出了20-30英寸之间小屏幕液晶彩电。
虽说这种小屏幕液晶彩电市场占有率不高,一年的总出货量也不过两三百万台,只占有电视机市场的百分之一多一点,但是最起码证明液晶用于小屏幕显示有着不小的价值。
所以液晶领域的老大夏普立刻就凭借着深厚的底蕴跟了上来,他们甚至还超前了一步,计划在年底推出30英寸的液晶电视,同时确定在两年后六代线量产,这样就可以追上并超过也同样在为六代线拼命的华国人和南朝人。
但是问题在于,现在液晶领域的玩家太多了,华国有两家,南朝有两家,湾湾一口气冒出了五六家液晶生产企业,这个市场简直乱成了一锅粥。
市场一混乱,竞争的人多了起来,利润自然就不大行了。夏普的产品质量最好,他们的液晶电视也卖得最贵,但是即便如此,他们的利润也就那么回事。
而技术水平相对最低的华国欧派液晶,他们简直是赔本赚吆喝,投资巨大的五代线,刚刚过了盈亏线,还没有赚钱补血,竟然就迫不及待的准备投产一条六代线,也不知道穷得要死的华国人哪来的那么多钱?
随着华国和南朝这两条抢食的狗疯狂的加大投入,液晶市场完蛋了。很明显,液晶面板领域两三年前大赚特赚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未来就将进入到残酷的价格战。痛定思痛,倭国人认为,液晶之所以被做烂了,根源在于液晶的专利太分散了。
所以这两年,几家有些困难的财团纷纷把生产线卖给湾湾,甚至还在和华国的京东方谈判出售一条生产线。既然不赚钱,当然就不能在做了,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利润更好的上游,通过液晶材料和设备赚取更加丰厚的利润。
这样节省下来的投资用于拥有完善专利,并且占据着大屏幕高端市场的等离子面板,可以说是顺理成章。而且为了以防万一,倭国人还留下了拥有最好液晶技术的夏普,这样就算有什么偏差,倭国人同样有回旋的余地。
可以这么说,产经会的决策已经做到了万无一失,因此当乔本先生问起了液晶领域的安排时,也同样得到了肯定的答应。
既然已经把重点放在了等离子,那么自然要拉拢在液晶领域疯狂投入的华国,要不然他们这些上游的设备卖给谁呀,毕竟液晶设备领域,倭国人并不是独一无二。
倭国人对华国很了解,这帮人只要能够买到,就不会想到研发设备,所以合作也是必须的,要让华国人对倭国有充分的信心,要不然怎么能赚到大钱呢。
就在倭国人做出决策的时候,还不知道华国即将得到大好处的孙祖杰,正在看两篇文章,看完之后,他微微叹了一口气,把两张纸放了下来,然后拨通了电话。
“元平同志,那两篇文章,是陶总交代下来的?”
“昨天办公厅交代下来的。”
“既然陶总有交代,没必要让他为难,所以我们一些影响大的动作先不要做。但是一些人可以先从大学调出来。他们想说什么,登在报纸上,我不反对,但是他们不能留在大学教书育人。”
“恐怕有些大学会抵制!”
“能调走一个也是好的,再说了,哪些大学抵制,我们还不知道,只是尝试了才能知道。”
“好,就这么办!”
“你把报告准备好,先让我看一看。咱们要有理有据有节,中枢会议讨论通过后,我们在做。我们要做的是很正当的事情,道理一定要充分。”
高部长笑着说道,“秘书长,我一定按照您的指示去办!”
“对了,小徐和老宁都是不错的助手,你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跟他们多商量。”
交代好了这件事,孙祖杰就拿起了一份外务部的文件,研究起来,骄傲的美帝果然找到了可怜的伊拉克,心中为那位自己的老朋友默哀三十秒之后,孙祖杰又开始阅读下一份文件。
这是一份很重要的文件,是华改办主任齐凌云同志递过来的,华改委的一些老同志认为华改办尽管有一些问题,但是有存在的必要。
现在有一种声音,发展离不开改革,既然这样,就应该把华改办和计发委合并,成为发改委。但是齐凌云认为从职能上来看,华国发改委既要负责投资行政审批,还要管理经济运行和物价,无法像华改委一样,只负责经济体制改革。
所以最好的选择是保留华改办,继续做一些调研和改革试点工作,当然了报告也做了一些让步,他认为可以只需要保留中枢和省一级的华改办就够了,不需要在市县一级也有这样的机构。
事实上这是华改办最后一次拯救自己,这个90个人的办公室,在这一次机构改革中将被整编为一个司,再联想到陶总昨天发出了那两篇文章,孙祖杰只好苦笑了两下。
他仔细想了想,在文件上做了一个批示,中枢决策已经明确,华改办撤销无需再讨论。但进行相关改革研究却有必要,建议设立事业单位,华国改革研究中心。
孙祖杰的想法十分中庸,老同志们的意见当然要尊重,但是撤销华改办也已经定了下来,那就搞一个研究中心吧。从办公室变成事业单位研究中心,可以养一些人,另外一些很喜欢谈论改革的人也放在里面,作为一个智囊机构也不错。
他这个批示递交上去,很快鲍总就打来了电话,他对于在政务院下面,成立这样的机构也有兴趣。所以两人约定好,后天召集相关同志,讨论了一下这个研究中心方案。
这一次政务院机构改革,相比于前一次,虽然规模小了点,但是还是有不小的变动,比如经贸委撤销,其职权分别由商务部、国资委和发改委承担。
另外,还有一些小的改革,比如药监局,前面加了一个食品,就变成食药局,而这个人选则因为孙祖杰的推荐,联合医药出身的黄林文成为局长。
当然这么一番调整之后,铁老板在任期间,强势无比的经委系统被拆分得四分五裂,而过去十年相对寂寞的计委系统,又一次崛起,权力陡然间加强了许多。
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也是因为铁老板把经贸委搞得太大,项目审批和核心企业的管理都要听他们的,可以说搞得人人侧目,换了新老板之后,当然要平衡一下。
自这一次改革之后,华国经济管理体系基本明确下来,发改委的作用得到加强之后自然引起较大的争取,现在已经基本确定下来,这一届的发改委主任将由大家都能接受的前政务院副秘书长宣卫同志担任。
而孙祖杰比较看重的经贸委老刘则去了难度很大的国资委,至于商务部则是一位很擅长海外谈判的同志担任,这个安排考虑得相当周到。
而华改办这个规格很高的小办公室看着也没什么作用,所以这一次就被撤销了,变成了一个司局,只不过孙祖杰和鲍总对此都不太满意。
所以两人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就在后天召开了一次碰头会议,会议得出了结论,华改办可以撤销,但是成立一个研究中心也是有必要的。而这个研究中心将继续由齐凌云同志担任主任。
而这个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则由财经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何昌同志担任,研究中心嘛,肯定要找一个很擅长研究的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