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秘书长(杨永泰)。”
“总理。”
“你代表我们内阁宣布,我们内阁认为这次的事情既然是牵涉到了内阁,内阁是被告。那么最高法院如果继续在内阁领导之下,必然会影响此次裁决。而且内阁早就有想法,支持法院独立审案的权力。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内阁决定让法院独立出来,以后法院成为和内阁平行的单位,不再是隶属于内阁指挥。”
405
民告官。
几个安徽商人状告内阁。
稀罕的事情。
受到了全国的瞩目,本来报道“中日南京条约”,以及报道中国银行新组建的中国储蓄银行,以及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商业银行、中国储蓄银行开始吞并地方银行的动作的报纸,全都转移话题开始讨论这件事情。
因为这个事情话题性太足。
不过后面的事情轰动性更大。
民告官很稀罕,而且告内阁这个最高行政机关更稀罕,而最高法院院长王宠惠宣布接受这份状子就更加稀罕。
1923年9月21日,王宠惠公开宣布接受这个案子。
不仅接受案子,王宠惠还要求安徽那些商人亲自北上,还要带上他们的律师。同时要求内阁做好应诉的准备,要求内阁也准备好应诉的律师。
然后上报给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准备公开审讯这一次的案子。不仅是公开审讯,最高法院还表态,为了此次案件的公正性,会邀请很多各领域的代表作为陪审员参加此次审讯。
目瞪口呆。
本来很多人以为这样荒唐的案子,最高法院会和安徽法院一样驳回去。没想到最高法院竟然真的接了这个案子,而且还要公开审讯。
太意外。
很轰动。
但意外的事情是一个接着一个。
1923年9月22日,内阁办公厅主任,同时兼任内阁发言人职务的陈布雷宣布,内阁尊重最高法院的决定。在这一次的官司当中,内阁会尊重民国法律,会积极应诉。
内阁没有斥责最高法院,反而宣布尊重最高法院的决定。
都是很多报纸没有想过的。
至此大家都明白,一场大戏要开始了。
不过很多报纸都怀疑。
开玩笑。
几个商人要告内阁,还是目前因为“中日南京条约”的签订,威望大涨的内阁。以至于才刚刚传出消息,但已经有很多激进的报纸和学生团体批评这些人是汉奸。说这是汉奸在反攻,要求内阁调查这些汉奸,惩处这些汉奸。
闹得是沸沸扬扬。
而很多媒体的观点也是一样。包括“大公报”、“申报”这些大报都认为,这个官司基本上就不用打了。
能打赢吗?
那可是内阁。最高法院所有的一切都要听内阁的命令。
就在很多报纸讨论这次事情的时候,内阁再次公布了一个重磅消息,一个足以让所有报纸失声的消息。
1923年9月24日,内阁副总理杨永泰亲自召开新闻发布会。
宣布了内阁又一项决定。
杨永泰宣布,经历此次官司内阁认为法院继续在内阁手底下问题很多。包括目前各地方法院都是隶属于地方政府的,这些不利于法院的公正性。
为了防备内阁,还有地方政府干涉法院平常的工作,给法院一个不受干扰独立审案的权力。内阁决定,把法院从内阁所属的机构变成和内阁平行的单位。
全国的法院以后都隶属于最高法院指挥,是最高法院的直属机构。人事任命地方政府都不能插手,全都交给最高法院负责。
杨永泰最后宣布,内阁会坚定不移的坚持司法独立。内阁的这份决定要上交到临时参议院,交给临时参议院进行审核。
只要通过了,到时候法院就正式脱离内阁,成为一个和内阁平行的独立单位。
很大的一个消息。
一个又一个炸弹丢给了舆论。弄得这几年的报纸是应接不暇,天天都在报道这些新闻。
“郑先生,请坐。”
“总理,客气了。”
在外面为了这个事情沸沸扬扬的时候,内阁也在做应诉的准备。段勋在内阁和内阁秘书长梁鸿志一起和一位女子见面。
一位民国传奇女子。
号称是民国第一女杀手,又是民国第一女法学博士的郑毓秀。
郑毓秀参加过很多次的暗杀。
郑毓秀第一次参加的暗杀,就是清末轰动全国的汪精卫暗杀摄政王的事情。当时的炸弹,就是郑毓秀他们准备的。
第二次暗杀也是轰动全国。
那就是革命党人在大街上扔炸弹,暗杀袁世凯。当时就是这些革命党人训练不足,应该说他们都是读书人出身。
并不是专门的军事人才。
刺杀的时候他们有些紧张,因此扔的炸弹没有准头,没能够炸死袁世凯。但当时也把袁世凯吓了一大跳。因为当时革命党如果稍微冷静一些,准头稍微准一点,很有可能真的炸死了袁世凯。不过这次的暗杀,让袁世凯再也不敢随便出来。
后来最让她悲痛的刺杀,就是刺杀宗社党首领,在清末和铁良一起号称清末干将的良弼事件。当时亲自参加刺杀的,就是京津同盟会暗杀机关部部长彭家珍。
彭家珍是郑毓秀姐姐的未婚夫,是郑毓秀的未来姐夫。当时两个人还没有结婚,彭家珍就决定去暗杀良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