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反动派 第1318节

找几个出色的机器制造厂,和他们合作。重工业部给他们投资,地方政府给土地。其实对于工厂也有好处,因为这样他们的工厂就会变成半官方企业。

在融资上肯定有很多优惠。

“你觉得如何?我们能造机床吗?”

虽然段勋在上面,任鸿隽在旁边,还有一堆的政府高官在段勋旁边,可是胡厥文还是没有直接回答。虽然听到重工业部选择了自己的工厂,让胡厥文还是很得意。

因为这表明重工业部是肯定他们的实力。

但他不可能随意的回答。因为这个事情太大,特别是和政府合作,很多人很高兴,但不代表胡厥文也高兴。

因为和政府合作,总是会有很多顾虑的地方。

还有一个原因是,胡厥文得想一想,自己的工厂有没有能力接这样的大事情。机床国产化一看就是重工业部重要的计划。

连段勋这个内阁总理都惊动了。这样的事情自己可不敢随意的打包票,一旦没能够成功,到时候怎么跟重工业部交代,怎么和段勋交代。因此胡厥文才低声询问李承干。李承干是新民机器厂的总工程师,胡厥文也是相当佩服的。

任何机器,让李承干拆开研究一段时间,就能够模仿出来。在这方面李承干的能力真的很强。新民机器厂能够有现在的规模,和李承干的能力是分不开的。

李承干的能力的确是很出色。历史上李承干可是担任过民国最大的军工厂,金陵制造局的厂长。后来工厂搬迁到重庆,号称建造了抗战国军一半的武器。李承干的能力可见一斑。

因此胡厥文是问李承干,机床制造在技术上行不行。

“我们工厂使用的那些机床我研究过,只要有一定的配套设备,我们应该是可以造出来的。不过我没试过,所以不敢打包票。而且机床这个东西也要看用在什么地方。如果是一些简单的机器加工需要的机床,我认为我们的技术能力应该能够弄出来。但有些精密部件加工需要的机床,我们短时间之内很难弄出来。”

李承干也是低声回答胡厥文。

胡厥文点头,明白了李承干的意思。李承干是一个实干家,平常说话都是不会很满。但他说道这个程度,胡厥文就知道李承干是有把握的。所以抬头对任鸿隽道:“任部长,重工业部会干涉我们的经营吗?或者会给我们下达指标任务吗?”

“这个我来说说。”

段勋一直听着任鸿隽和胡厥文谈合作的事情。

本来只是静静地听着,然后和跟着自己过来的一些领导谈谈上海的问题。不过听胡厥文的问题,段勋还是开了口。

“我的意思是,既然重工业部选择这样合作的模式,那就应该对于自己选择的工厂充分的信任。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选择了新民机器厂,就等于是选择了胡老板为首的经营团队,等于是选择了新民机器厂的经营方式。那么在经营上,应该是全权信任。重工业部这边应该是派遣代表进入公司董事会,监督公司的经营和财政,而不应该干涉公司的经营。对于公私合营的企业,政府部门大部分都应该采取这样的态度。任部长,你说呢?”

“是,总理。”

任鸿隽点头。

道:“我们重工业部如果想要自己经营,就不会采取这样的方式。就是因为我们重工业部缺乏资金,没有精力,也抽不出人来,所以才会这样。胡老板,我们重工业部不会干涉公司的经营。”

任鸿隽立马是表态。

如果有钱、有人,重工业部岂会选择和这些地方企业合作。完全是因为没钱,没有人,所以才会选择这样的合作模式。

这样不仅是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胡厥文这样出色经营者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够吸引一些民间资本流入到这里。

段勋继续道:“至于,下达指标这种东西,既然不干涉经营,当然不会随意的下达指标。可是胡老板,如果真的成立上海机床厂,那就是中国第一家正式的国产机床厂。我国是一个大国,工业发展起来之后,需要各类型机床,全国需要十几个,几十个大型机床厂才可以满足国家的需要。重工业部是希望上海机床厂可以成为全国机床厂的摇篮,在这里可以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可以有更多的技术积累,以后可以支援其他机床厂。同样一旦重工业部有什么大型的技术攻关项目,肯定也需要上海机床厂来完成。当然政府不会让胡老板你们吃亏,该给出的资金一定会批下来。但我们希望胡老板能够配合重工业部的一些计划。”

段勋为什么要让政府控制主要产业。

就是因为国家很多政策必须要下面的配合。政府自己的产业,指挥起来才会容易。如果那些重要的产业被私人控制,到时候政府很多政策都很难推行下去。他们也不可能完全听从政府的命令。

机器制造企业也是如此。

政府必须要有话语权。重工业部出钱,地方政府出土地,都是为了在新成立的上海机床厂增加话语权。

当然重工业部也不会选择一个合作伙伴。重工业部会在上海、武昌、重庆、天津这几个工业基础比较好的城市,都会成立一家机床厂。

“总理,我懂你的意思了。”

胡厥文站了起来。

立马道:“总理,实业救国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我也是学习机械制造的,机床对于我国工业的重要性我也很清楚。既然重工业部有这样的计划,那么我也是义不容辞。”

“好。”

段勋很高兴。

道:“胡老板,你们都是中国工业的建设者。”

476

“这个给北京发过去。”

在上海一天的劳累之后,段勋回到自己屋子也没有休息。因为今天和上海领导谈了之后,段勋发现还有很多重要问题没有解决。应该说内阁有很多问题没有考虑清楚,很多事情必须要提上日程。

因此回到屋子之后,段勋立马开始写了自己的一些意见,让陈布雷发给北京。虽然段勋在上海,但和北京之间的联络是时时刻刻不中断的。

提议不少,但主要是三点。

第一点是给民政部和公安部,让他们尽快的拿出一份户籍政策。在全国范围之内尽快的完成全面的户籍登记。

虽然之前内阁也是做了初步的人口统计,但都是基于原来的户籍档案,并没有大规模的进行人口统计。但以前的户籍档案,毕竟是很老的档案,已经无法全面统计人口数量。所以必须要重新建立户籍档案,让政府能够全面的掌握全国的人口数量,以及段勋要控制人口流动。不能让人口无序的流动,政府必须要掌握人口流动,由政府来引导人口流动。

这一次在上海听上海领导的报告,段勋才大吃一惊。

城市化太无序了。

这样盲目的城市化,必然会带来城市周围大片大片农村失去人口,耕地成为荒地。这样可不行。段勋打压粮价,是希望农村的功能就是生产粮食。可能有些残酷,但段勋是希望未来十年、二十年当中,中国农村都只是可以温饱就行。农村主要功能是给城市提供粮食。

等段勋完成了初步的工业化之后,才会开始反辅农村。可绝对不是现在。但人不是机器,人是一个有思想、有想法的种族。不是段勋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在大城市周围的那些农民,看到大城市的收入远远超过种地的收入,甚至大城市的乞丐都挣得比农村多,他们当然是一个个全都跑到了大城市。这可不是段勋想要的。因此段勋要弄出一个户籍制度,控制人口的流动。

要有秩序的,有方向性的人口流动。现在大家一窝蜂的跑到城市,等城市无法容纳这么多人口的时候,就会爆发各种各样的问题。段勋必须要提早做一些准备。

第二点是给教育部,让他们尽快的考虑怎么推进全国性的高考。这个不是段勋的发明,中国历史上已经有千年的科举历史,对于如何推行全国性的考试,中国有非常充分的经验。

科举取消了,但这种考试模式还是要继承。这对于统一全国,或者是统一全省的教育是有很大好处的。

要不然让这些大学自主招生,对于那些一个省连一个大学都没有的读书人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

第三点是给中国银行的。

要求中国银行指导一下目前全国的金融机构。现在来说中国金融机构当中,政府的实力是非常强悍的。

首节上一节1318/19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