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国民党式微,有很多人脱离国民党,特别是年轻党员大规模的离开了国民党。以及国民党党员当中有大批的帮派份子,这些年被段勋镇压了不知道有多少。还有很多国民党党员去国外的也有不少。要不然这一次统计,估计来报到的十二三万也是有的。
不过就算是八万人,人数依旧是非常多的。
可以看出国民党这个曾经的中国第一党派的实力。毕竟中国的政党发展历史有限,能够有八万多人过来报到,国民党实力可见一斑。其他所谓的大党派,包括梁启超的进步党,如果真的论起人数,也就是几千人。
不过报到有八万人,但怎么可能全都通过。唐群英可是眼睛里不揉沙子的人。国民党那些党员是什么人?国民党的前身同盟会成立的时候就是大杂烩,乱七八糟的人一大堆。后来成立国民党是在同盟会的基础上又弄了大杂烩,比同盟会还要杂。
当时是什么程度?
只要是有点名气的人,国民党都拉进来,还吞并了不少小党派。甚至宋教仁让北洋军那些大佬也加入国民党。宋教仁为了所谓的国会第一大党都着魔了。这个结果是整个国民党什么人都有。
结果是什么?
每次国民党有事情的时候,根本就指挥不动国民党党员。最典型的就是二次革命。甭管二次革命的时候,孙中山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但既然孙中山、黄兴他们国民党高层已经决定武力反抗,那么国民党党员就应该遵从。那些党员只要没有退出国民党,那么就是国民党党员,应该服从上面的命令。可是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
根本没有几个人响应。
一堆国民党议员留恋自己的议员资格,继续留在北京,不听从国民党中央的命令。不过袁世凯可不给他们这个面子,直接宣布国民党非法,把那些议员全都赶出了国会,连国会都关闭了。
还有很多国民党地方实力派。
他们都是国民党,可同时还是一群军阀。他们左右摇摆,看看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利益,因此根本不响应。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北洋军部队长驱直入,二次革命迅速的落败。国民党从辛亥年开始打造的那些部队丢盔弃甲,完全崩溃。
这就是国民党一盘散沙的情况。
孙中山在二次革命之后,建立了中华革命党,要求所有的党员按手印,表示忠心自己。这个事情被后人抨击很多,也让很多国民党大佬和孙中山闹翻。但起因是什么,起因就是国民党一盘散沙根本聚拢不起来。国民党中央作出的决定,下面都不当一回事情。如果对自己有利,他们就听从命令。如果对自己不利,他们根本不把你当一回事情。这样的结果是国民党什么事情都办不了。
而且这种事情发生了不是一次两次。
护法运动的时候也是如此。
孙中山在广州被陆荣廷他们一脚踢出来的时候,多少国民党党员是和陆荣廷站在一起。包括护法运动的时候南下的那些国民党议员,他们为什么选择和陆荣廷结盟。就是因为孙中山没什么权力,给不了他们什么东西。
相反陆荣廷是地方霸主。
手握两广地区,要钱有钱,要军队有军队,是真正掌握两广权力的人。所以那些人就倒向了陆荣廷。
在他们眼中,党派是什么?
就是为了往上爬,所以才加入了国民党。当国民党不能给他们前程的时候,他们根本不搭理国民党。国民党根本就没有什么纪律约束。
这么多的历史污迹,唐群英怎么会留手。
查历史,一个一个的刷掉,或者说是一群一群的刷掉。十个人当中有九个人被刷掉。汪精卫是非常不满意的。
因为人民党现在太强势。
目前全国有多少人民党党员,有九十多万党员。这还是正规的党员人数。除了这些党员,人民党下属还有青年团,有一些学习组织等等,加起来估计能有两百万人左右。
国民党八万人已经是属于人数非常少了。
但唐群英把关如此之严格。
但唐群英脾气很大,她才不给汪精卫面子。唐群英带来的人审查历史非常严谨,国民党有多少党员能够合格。报到的有八万人,到现在真正统计之后,成为正式国民党党员的还不到一万人。其他人都不承认他们是国民党党员。
可是事已至此,汪精卫也没有办法。和人民党合作,国民党处于弱势,这是大趋势。现在合作还有筹码,再过几年,筹码就会越来越少。
“汪先生,以后我们就是一个战壕里的同志,我们都是人民党党员。我想调几个人来北京任职,想要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总理,你说。”
合作了,合并了。
但毕竟是开始,双方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国民党高层有不少人才,让他们闲置在地方那是浪费人才。更大的问题是,这些人没有发挥才华的地方,就会满腹牢骚,在地方以批评政府为乐。这些人名气都很大,号召力也不错。放任他们在地方大放厥词,就是一些不安定分子。想要不让他们扰乱舆论,最好的办法就是整编他们。
所以段勋准备把一些国民党大佬调到北京。可是这需要和汪精卫谈谈。毕竟汪精卫是国民党总裁,是孙中山在国民党的接班人。而且加入人民党之后,又是中常会的一员。
“内阁最近成立经济发展计划委员会,准备统筹管理和计划我国的经济发展。我想邀请张静江先生北上进入这个部门,参与制定我国经济发展计划。”
“应该没问题。”
汪精卫点头。
张静江一直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是孙中山的财神爷。不过这些年孙中山在上海静静的写书,张静江也就陪着孙中山写书。
张静江写了不少关于发展工商业的文章。
张静江不仅家里出身是南浔大富豪之家,而且他本人也是很成功的商人。清末他在经商之前,作为外交官员去欧洲待过好长时间。考察过欧洲的工商业发展,所以对于欧洲工商业很熟悉。而且作为南浔大商人之家出身,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很是熟悉。
不过从清末开始为了支持孙中山的革命,张静江几乎是倾家荡产,身家缩水非常严重。这几年他也不怎么关心自己的生意,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写书上。写怎么发展中国的工商业,他写的很多文章段勋也是看过的。
段勋想要调他回到北京可以理解。
“还有就是,让陈友仁来外交部吧。欧洲战争结束之后,这些年虽然没有打仗,但国际形势依旧是风起云涌,外交部的工作很是繁杂。让陈友仁这样的外交大才流落民间,真是浪费人才。”
“行。”
汪精卫点头。
大家刚刚合作,段勋提出的又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条件,而是很正常的人员调动,汪精卫没有理由不同意。
“那就好了。”
看到汪精卫,段勋还是很高兴。
国民党早期的那些大佬,甭管是孙中山还是黄兴,或者是宋教仁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相比起来汪精卫圆滑很多。
和汪精卫合作,比较容易。
“汪先生,走。我们去见见记者们。”
“是。”
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