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反动派 第1910节

“段委员长,目前我国前方战士不缺枪炮,也不缺弹药。但我们目前缺乏运输车辆,以及军粮。我想如果可以,是不是能够支持我们?”

“当然没有问题。虽然我国还没有通过类似‘租借法案’之类的法案,但凭借中苏两国的友谊,只要不涉及军火,那么其他的一些物资完全可以赊欠,用远东的木材和毛皮抵押就可以。苏军前线需要的卡车,需要的军粮,我国都可以支持。其他的不敢说,我国在三个月之内,可以支持苏军3000辆卡车、1万吨面粉、5000万份牛肉罐头,缓解苏军的不足。”

“那就感谢中国的支持。”

段勋和斯大林两个人谈的高兴。

却让罗斯福和丘吉尔很是不满意。北欧的重要性,不比黑海海峡差,甚至比黑海海峡更加重要。波罗的海三国在战前就被苏联吞并,虽然后来失去,但苏联肯定是要重新控制波罗的海三国的。

如果苏联拿下波罗的海三国之后,又控制了北欧,那么苏联就完全控制了波罗的海。加上挪威那边的港口,苏联就可以威胁北海,威慑英国。

这个比苏联控制黑海海峡更让英美难受。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到现在,很多国家已经是精疲力尽,大家都是咬牙坚持。苏联虽然现在看起来很是艰难,但并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如果真有中国的支持,苏联还真是有能力往北欧发展。列宁格勒方面苏联已经是占据绝对优势,列宁格勒战役的胜利就在眼前。

等苏联从列宁格勒那边抽出空来,在这个方向上苏联是可以动用上百万军队的。要是有了中国全力支持,在这个方向上使用二三百万军队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苏联真的改变进攻目标,那么对于英美的欧洲战略会带来很大的问题。英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需要苏军牵制住德军主力。如果苏军放松对于德军的打击,一旦让德军调兵南线,对于英美的作战会非常不利。

因此丘吉尔道:“这不符合我们之前讨论的欧洲战略。出兵北欧会耽误战争的胜利。”

“怎么会呢?苏联如果在北欧获得决定性胜利,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外来支持。有了这些支持,对于苏联接下来的军事行动肯定是有巨大的好处。”

段勋微微一笑,反驳了丘吉尔。

斯大林在旁边是连连点头。

本来苏联的情况很不好,面对英美有些底气不足。历史上苏联在谈判当中其实让步很多,不仅在远东,包括在欧洲方面,面对英美都有很多让步。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苏联打击太大,苏联面对英美真的是底气不足。说苏联怕英美,就有些夸张。但苏联对于英美非常忌惮,这的确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但现在不一样。

虽然中苏两国的关系也不怎么样,但国与国之间利益是最重要的。现在是苏联历史上最佳的一次机会,一个可以拿下出海口的机会。斯大林怎么可能放弃,因此虽然和中国打过仗,但也愿意和中国合作。

有了中国的支持,斯大林就有了底气。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工业国,工业规模仅次于美国。相比起美国现在两线作战,中国这边更加游刃有余。现在就可以看出来。

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苏联现在应付东线也非常困难,哪里有实力进行北欧战略。就算斯大林想要进行北欧战略,英美也不会相信。而且斯大林比他们更着急,不可能费力去攻打北欧。但有了中国,这些都不成问题。

“为了战争的胜利,给与苏联黑海舰队更多的行动自由,我想应该是可以的。”

罗斯福微微皱眉,很是不满现在的情况。

但罗斯福还是改了说法,算是退了一步,支持苏联临时接管黑海海峡。至于土耳其,说句不客气的话,土耳其算个屁?虽然在巴尔干地区土耳其算是大国,历史也非常悠久,但在英美苏中这些大国这里是随时可以牺牲的国家。英美苏中牺牲土耳其的利益,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虽然英美都竭力想要争取土耳其加入反法西斯同盟,但他们更不能看着中苏两国合作,真的进行北欧战略。

“罗斯福总统说的太对了。土耳其应该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自己的贡献。”

751

接连召开了德黑兰会议和阿拉木图会议。

1940年的10月末和11月前半段的时间,段勋都在会议当中渡过。先是参加了英美苏中四国领导人参加的德黑兰会议,之后在阿拉木图举行了中美英三国领导人参加的阿拉木图会议。

虽然都是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但侧重点不一样。

德黑兰会议重点讨论的是欧洲战场的问题,而阿拉木图会议则是中美英三国讨论远东的问题。说的更简单就是,德黑兰会议是为了对付德国,阿拉木图会议是为了对付日本。

德黑兰会议时间不长,只进行了六天时间。不过六天时间已经是远远超过原来的会议计划。不过讨论的内容倒是很重要,甚至可以说基本上完成了欧洲战后秩序的脉络。

首先大家达成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方面的共识,包括登陆方案、登陆时间,都有了一致的决定。不过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不是一句两句话的事情。此次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登陆作战,英美要动员五六千艘,甚至七八千艘的舰艇参与。除了海军部队,英美两国还要动员几千架的战斗飞机和运输飞机参战。

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因为登陆作战是一个很困难的军事行动。一旦德军提前有了判断,那么登陆作战就会变得非常困难。这个从英美联军的北非战役就可以看出来。当陆地部队有了准备之后,登陆部队损失惨重。英美两国在登陆作战上有了很多经验,因此比谁都明白登陆作战的困难。

所以为了登陆作战,英美苏要做的很多。

解决德国海军,特别是德国的潜艇部队。然后利用航空部队持续的打击德国的工业实力,最后还要玩一些战略欺骗,让德军无法判断英美联军确切的登陆地点。因此具体的计划需要英美苏军方继续开会制定。

之后是德国和波兰的问题。

德国的问题并不复杂,毕竟是战败国,只能是接受战胜国的安排。虽然具体的计划没有完全确定下来,但大家已经决定如何处罚德国。也讨论了战后几个大国在德国驻军,彻底解决德国的威胁。

相比起来波兰的问题比较复杂。

波兰历史上领土就没有固定过,光是这几十年时间波兰的边境线就发生过太多次的变化。而且波兰这几十年几乎得罪过周围所有的大国。

而且波兰毕竟是一个连国家都失去的没落国家。

在支持波兰独立的议程当中,苏联当然是要割走一些重要地方。为了补偿波兰,就把德国那边的一些地方割给波兰。在公义的名义之下,英美苏这些国家,当然也包括中国,根本不把德国、波兰这些国家主权放在眼里。随随便便就决定他们的领土问题。这就是这个世界现在运转的秩序,典型的强权政治。

英美苏中四个国家目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完全可以自己决定世界秩序,可以决定那些国家的主权问题。就如历史上苏联和美国随意的决定外蒙古的问题,中国东北问题一样。

不过因为里面有不少不利于波兰的内容,因此罗斯福希望这一次签署的条款现在不要公布。因为美国国内还有几十万波兰后裔,罗斯福害怕国内会出现一些其他的问题。

结束了德黑兰会议之后,斯大林回到了苏联,部署接下来的军事行动。此次会议苏联得到了很多利益,包括争取到了英美联军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直接威胁德国军队,减轻苏军的压力。除了这个让斯大林更高兴的是,德黑兰会议决定让土耳其让出黑海海峡,暂时交给苏联控制。

斯大林心满意足的回到了苏联,而罗斯福、丘吉尔、段勋并没有解散。三个人离开了德黑兰,来到了新疆的阿拉木图,在这里举行了阿拉木图会议。

讨论的就是如何统一行动,如何打击日本。

在阿拉木图会议上,罗斯福表态美国愿意继续支持英国。特别是准备给远东的英国舰队补充800艘运输舰,以及120艘驱逐舰,10艘护航航母,帮助英国重新组建远东舰队。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趁着日本海军大量牵制在太平洋,在马六甲海峡那边实力大减的机会,让英军可以支持澳大利亚。最好是让英国可以从澳大利亚运出几十万部队,参加英国印缅战场当中。

美国自己单独对抗日本伤亡太大,都到了承受不住的地步。每每占领一个日军控制的岛屿,美军的伤亡就有几千人。这还是美军并没有触及到日军大部队镇守的岛屿。等到进攻这些岛屿,美军的伤亡肯定是急剧上升。

所以美国才要帮助英国反攻印缅战场。可是以现在英国在印缅战场上的实力,顶多把日军推出印度,想要反攻缅甸基本上不可能。所以从澳大利亚调动几十万部队,帮助英国军队反攻印缅战场上的日军,是目前最佳的办法。澳大利亚军队的战斗力很强。

这个从日军和澳大利亚军队几次交手可以看出来。

而丘吉尔则是答应,英国在1944年2月份会组织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日军彻底从印度驱逐出去。而且也表态,等英军重组远东舰队之后,1944年6月份会在缅甸展开反攻。

其实关于对抗日军方面,英美私底下已经是达成了协议。这一次在阿拉木图会议上郑重的谈这个问题,他们的目标是拉中国下水。段勋也没有藏着掖着,很明确的表态,回去之后就会召开“中华联邦会议”。让中华联邦的几个国家慢慢的和日本脱钩,等中华联邦国家都顺利的和日本脱钩,中国就会带领这些国家对日本开战。

而且段勋还给了罗斯福和丘吉尔一个具体时间线。

首节上一节1910/19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