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反动派 第722节

目前全国来说,论实力在成都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化工学院、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装备学院、四川警察大学、四川陆军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政法大学、四川铁路学堂都是目前中国大学之最,这些大学不比在北京的大学差。甭管是从师资力量,还是学生质量,以及教育经费,都可以和北大这种名校相提并论。

这就是一种集群效应。

成都的教育越发达,越是吸引人才来到成都。那些国外留学归来的人才,大批大批都选择成都高校的邀请。就如今年刚刚回国的李四光。

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同时发出了邀请,甚至北京大学的蔡元培写了亲笔信邀请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主任。可是李四光最后还是选择了四川大学担任地质学院的院长。因为中国最好的地质研究机构在成都,最好的地质专家都集中在成都,北京大学根本就竞争不过。北京大学的地质系,不要说和四川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相比,就连在昆明成立的西南联合大学的地质系都远远好于北京大学。

除了各大学之外,这几年段勋在四川大力发展工业,所以配套的专业学院,也就是各类技校在成都也是发展的非常迅猛。可以说目前的成都在中国绝对是教育最发达的城市。

但这种大规模的人才流动,流动到四川的情况,北京政府丝毫没有办法。这些人才排除他们的专业能力,他们其实也是普通人。他们也需要生活,也需要养家糊口。

你不给钱,他们自然而然选择给钱的地方。

虽然很不甘心,但北京政府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这些人才离开北京。当然虽然有这些小插曲,但全国局势还算稳定。

没发生什么足以引发军事冲突的事情。

而段勋这边,刚刚过完了元宵节一周左右,1920年3月14日在武昌迎来了第一批从美国购买的飞机。其实按照时间来计算,杨仙逸才刚刚到了美国没有多长时间。

可是飞机已经来了。

从电报当中,段勋才知道,这些飞机是杨仙逸的父亲和一些美国华侨富商集资购买送给段勋的,算是他们这些华侨支援国家的。这让段勋大为惊喜和感谢。

十六架飞机。

这可不是小数目。

有了这些飞机段勋这边的航校、航空队都有了着落。

1920年3月19日,武昌航校要进行第一次的飞机试飞。十六架飞机运到武昌之后,这几天技术人员一直在检查这些飞机。检查没有问题之后,就要进行试飞,确认飞机的一些性能。因此段勋、熊克武、徐永昌、杨杰、韩麟春、顾品珍这些边防督署军事部的大佬都来参观一下,毕竟这是段勋这边第一次拥有飞机,大家都是非常好奇。

除了段勋他们之外,还有秦国镛、王助、巴玉藻等人也跟随。

因为这是段勋第一批的飞机。

除了和美国那边购买飞机,秦国镛已经和法国接触。法国方面的意思是,可以卖训练用的飞机,但轰炸机不行。段勋也没有和他们废话,训练用的飞机也没问题。

这个时候飞机也没有多少分别。

训练用的飞机又如何,往里面装上炸弹。打仗的时候往别人的阵地扔下去,就算没有命中目标也能够吓唬吓唬他们。特别是目前中国很多军队都是土老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飞机。打仗的时候吓唬吓唬他们一下,立马就士气大降。改装一下也能够当做是轰炸机来使用。

反正目前的中国又没有高射炮,也没有战斗机。只要能飞,只要能扔炸弹就能当做轰炸机使用。

因此段勋从法国订购了十八架飞机。不过这些飞机要运过来,估计怎么也要在四月末或者五月初,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将军,比我们在南苑航校教学时候用的飞机先进很多。那时候我们用的飞机是七八年前从法国购买的,各方面都非常落后。现在的飞机速度、高度,都远远超过我们之前的飞机。”

秦国镛看着天上的飞机说话。

这是美国飞机。

正好杨仙逸带来的一批人,他们都有美国的飞行执照,而且对于美国飞机比较熟悉。所以此次试飞,开始都是杨仙逸带来的那些人。之后是南苑航校毕业的那些学生。

“这就是科学发展。战争对于科技的推动是巨大的。欧战之前的飞机和经过欧战之后的飞机完全是不一样的种类。技术继续发展,未来的飞机会是现在飞机速度的好几倍,高度的好几倍。秦处长(秦国镛),你看留几架在武昌航校比较适合?”

“将军,最少六架飞机。此次我们招生,招了一百多名学生,比我在南苑航校时候多招了一倍。我仔细算过,想要维持他们正常的教学,最少需要六架飞机。这样他们毕业的时候,才能够有最好的基础。”

对于能够拉拢秦国镛,段勋是非常得意的。

因为秦国镛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乎把南苑航校的师生搬空了。也就是说袁世凯开始到后来的段祺瑞,虽然没有投入多少钱,但最起码也毕业了两期学生,近百名毕业生。在目前的全中国来说,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航空人才也都在秦国镛那里。此次全都被段勋一网打尽。

可以说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的航空人才都在段勋这里。

段勋完全不用费心,只要花点钱就能够轻松打造一个航校,轻松组建一个航空队。而其他军阀部队,就算是认识到了空军的重要性,但想要组建航校,组建空军那真是千难万难,因为他们没有人才。

“六架?”

“是。”

“好,我就给武昌航校六架飞机。等到法国那边的飞机到了,我再给航校五架飞机。”

“谢将军。”

“应该的。”

段勋转过头问了坐在另一旁的巴玉藻:“巴厂长,你们飞机制造厂那边可需要飞机?”

“需要。”

巴玉藻立马回答。

“将军,我们的飞机制造厂想要能够完成批量生产飞机的任务,光是凭借着我们一家飞机制造厂是没有办法的。周围是需要配套的厂。我要让其他一些厂看看什么是飞机,让周围的配套工厂尽快的熟悉他们要做的事情。”

“恩,你们需要几架飞机。”

相比起目前成立的船厂,段勋更关注飞机的发展。因为造船厂那是需要投入大笔资金的。短时间之内,甚至是几年、十年之内段勋都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资金投入到海军建设当中。而且更重要的是,海军建设太费钱。海军一艘战列舰,能够养活十万陆军部队。甚至海军需要的钱,比空军都要贵很多。

可是以中国在造船上的技术积累,都不知道需要多少年才能够赶上世界水平。和日本海军打仗,在十几年之内估计都不是日本海军的对手。

而且段勋目前的主要任务还是国内战争,需要的依旧是陆军的强大。因此不可能投入大笔资金进入海军领域。

但飞机不一样。

虽然在技术储备上,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各国。但目前来说,飞机是新鲜事物刚刚开始发展。只要中国加油,并不会落后世界多少。

而且中国这么大个国家。

只要空军发展好了,以后和日本打仗,在沿海地区并不一定就比日本差。掌握制空权,怎么都好说。所以在飞机制造厂当中,段勋不仅成立飞机研发处,还在飞机制造厂旁边设立配套的工厂。

从开始就是一个目标。

那就是几年之内中国的飞机制造厂能够批量生产飞机。

“两架。”

“好。”

首节上一节722/19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