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山在一旁看着,笑道:“嫂子,你这三个儿子,性子各是各路,开山大哥看见了,不知该笑成什么样呢!”
“好!停!休息五分钟!”
这场戏本该顺着拍下来,可接下来潘岳明有一大段台词要念,虽说是拿着信照着念,可是万一情感不到位,之前的都得重来。
刚才易青和赵保刚商量了一下,把这场戏掐成两段,变换机位分着拍,潘岳明就算是出了岔子,前面的还能用。
听到易青喊停,赵保刚一片腿就下了炕,挤到监视器前面,让摄像把刚才的部分重新放了一遍。
“怎么样?还行吧!?”
反正易青是没觉得哪里出错,不过行不行的,还得赵保刚这个导演说了算。
“不错,就是光线暗了点儿,不过能用,灯光,待会儿拍正面镜头的时候,把灯光再打亮一点儿,得看清楚人物的表情。”
负责灯光的工作人员连忙安排。
“要不要再来一遍?”
赵保刚想了想,道:“不用了,刚才就两个特写,高娃老师的表现非常好,不用重拍了!待会儿再补一个孙嵩的特写就行了!”
场记赶紧在本子上记下。
赵保刚也是许久不演戏了,刚才演了一场,从头到尾都绷着神经,一点儿都不敢放松,生怕因为自己的缘故,导致拍摄不顺畅。
结果还不错,他刚才也着重看了自己的表演,该有的情绪都到位了。
看起来,自己还是挺有表演天赋的!
说起来,是个导演都有戏瘾,只不过谁也不拿演戏当正工,就是个兴趣的事儿,遇到有意思的角色,就客串一下,也挺有意思的。
“小易!刚才我演的怎么样?”
卧槽!这还跑过来显摆上了!
说心里话,赵保刚演的不错,业余水准以上,专业的平均水准稍微往下,不过演的是个小角色,基本合格就行。
可却也不能让他太得意了。
“怎么样?你自己心里没数,一开始你就差点儿拉了胯,还好意思说呢!”
赵保刚本来是求表扬的,结果易青一张嘴就闹了他一大,不禁红了脸,解释道:“我主要是太长时间没演了,有点儿不习惯,后来不就好了!”
“你好顶什么用啊,这场戏都在高娃老师身上,你配着就行,谁看你了。”
正在一旁帮着潘岳明顺台词的司勤高娃听见了,对着易青一拱手,特江湖的来了句:“易主任,过奖了!”
休息了五分钟,潘岳明也把台词给念熟了。
“好!接着拍,都到各自的位置上去。”
演员全都准备好,等着场记一打板,拍摄继续进行。
朱传杰喝完糊糊,咳嗽了一声,文他娘道:“小祖宗,谱摆够了吧?念信呀!”
朱传杰一副小大人的模样,清清嗓子,道:“好,俺念,文他娘,见字如面。俺自打起事兵败,这些年一直遭到官兵追杀,万不得已闯了关东,不敢和家里书信来往。现在一切都好,勿念。听说老家连年遭灾,饿死不少人,十分挂念。眼下俺在关外立住脚了,你赶快把家里的老房和几亩薄地卖了,到关外找俺。道上怎么走不便明说,来人会给你交代。知名不具。”
文他娘听罢哈哈大笑:“好你个朱开山,真神到底露面了,俺就知道你死不了,也死不起!你有三个儿子,死了也闭不上眼!”
笑着笑着又哭了:“你这个昧良心的,我等了你四年,你就吐出这么几个字把俺打发了!见了面我非问问你不可,俺在你眼里就这么不值钱?”
这个时候,朱春山劝道:“嫂子,别哭了,俺给你交代交代怎么去找他,要走就当机立断,犹犹豫豫地夜长梦多。”
文他娘抹了把眼泪,立刻下了决定:“对,得抓紧走,怎么走,你先给俺说个大荒儿。”
朱春山道:“开山在大北边三江口元宝镇落了脚,怎么走,住会儿俺叫传杰拿笔记下来。这么说吧,打咱这儿走,要说近便走黄河口,坐风船过海到大连,再坐火车。可眼下兵荒马乱的,小港口不一定有船,要保险还是走龙口,就是绕道。”
文他娘道:“还是保险点好,绕道就绕道。”
“好!过了!”
第二百五十七章 好演员
时间已经将近凌晨,尽管大家都累了,可几场戏顺利拿下,剧组每个人都显得格外兴奋,尤其是司勤高娃。
如果说剧组的哪个演员为了这部戏牺牲最大的话,司勤高娃当之无愧。
当初在定下让她演文他娘这个角色之后,易青曾对她提过一个要求一一增肥!
后来人们对司勤高娃的印象,只要就是白家门里二奶奶的那个形象,面色油光,身形富态,可事实上这个时候的司勤高娃并不胖,至少和易青想象中的文他娘相比,稍微瘦了一点儿。
没错,剧中开篇的时候,山东正在闹灾,家家户户都吃不饱,按理说,文他娘应该很瘦,但是,如果真的把文他娘的形象定位成面黄肌瘦的样子,人物就立不起来了。
所以,司勤高娃必须增肥,当时易青给她定下了指标,两个月内至少得胖二十斤。
结果那天开会的时候,司勤高娃一到,易青心里立刻就踏实了,至少这部戏的开篇稳了。
的核心虽然是朱开山,可是在故事的开篇,几乎所有的重头戏都在文他娘一个人的身上,这个人物要是立不起来,整部戏都得完蛋。
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个角色,虽然整个故事里面,主线是朱开山,后期新增的一条线是朱传武,可文他娘同样是整部戏的灵魂人物。
试想一下,朱开山的媳妇儿能是个简单人物吗?
她虽是一介女流之辈,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有格局、有胆识,也是在她的带领下,朱家一家人才会顺利从“关里”来到“关外”,才会在偌大的黑土地上成功立足。虽是女子,却能顶一片天。
在故事的开篇,朱开山因参加义和团而失去了消息,文他娘带着三个儿子在山东老家过活。
在那个年代,因为天灾人祸,导致民不聊生,老百姓的生活很艰难,一个男人养活一大家子尚且吃力,何况是一介女子。
但生活再怎么艰难,文他娘也没有退缩,她不但将孩子们照顾的很好,还差一点儿就为老大讨了媳妇。
只不过,老大传文的婚事并不顺利,在娶亲的路上遭遇土匪打劫,他们将传文家东拼西凑的小米都抢走了。
在面对土匪的时候,要是换做别的女人,怕是早就吓得魂不附体了,可文他娘不但站得稳,而且还和土匪有来有回的交锋了一场,尽管最后小米还是被抢走了,可谁都能瞧得出来,这个女人不简单。
小米没了,婚事还能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