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山抱着半扇猪肉,笑道:“我以前就听说过这位易导,出手特大方,看看这一后备箱吃的,都够咱们几个月的工资了。”
“别叨叨了,赶紧搬,回头中午咱们炖肉改善伙食。”
吴晓东除了演孙权之外,还是剧组的导演助理,平时负责管理男演员,还是挺有威信的。
果然,他这话一说,大家全都安静下来,抄起一片猪肉就往厨房送。
易青贡献了劳军的物资,剩下的就不管了,带着何情去见导演王福林,一路上不断招呼着未来中国影视界响当当的腕儿们。
这些日后可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啊,只可惜,仅有少数的几位演员彻底摆脱了三国人物带来的桎梏,大多数人,在拍完《三国演义》之后,虽然依旧活跃在影视圈,可到底没能走出来。
“鲍老师!”
招待所门口的台阶上,鲍国安正拿着《三国演义》的原著在看,聚精会神的,易青走到他面前都没发现。
鲍国安听到有人在叫他,连忙抬头,见来的是易青,立刻笑了,俩人之前在试镜的时候,已经见过一面了,他也知道自己这个角色是易青推荐的。
前世,鲍国安在出演央视版的《三国演义》之前,已经演过了山东版的水浒传,凭借着宋江这个角色,在业内名声鹊起,而现在,他只是中戏的老师,虽然也出演过电影,但却没什么名气。
能够出演曹操这个角色,他是非常激动,对易青也是十分感谢,但是在激动之余,他也不免感受到了压力。
《三国演义》这部书虽然是抑曹扬刘,可是要说角色的重要性,曹操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男主角,从黄巾起义开始,征战中原,兵伐徐州,官渡之战,征讨西凉,赤壁之战,到处都有他的身影,形象比之刘关张要丰满的多。
演得好了,声名鹊起,演不好的话,怕是要遭受许多非议。
易青也看出来鲍国安很紧张,但是,他也没法开解,这个只能自己去适应,调节,别人帮不上忙。
俩人简单的聊了几句,易青就带着何情上了楼,王福林这会儿正在二楼的教室里开会,一帮编剧和历史专家顾问全都来了。
敲开门,开门的正是王福林,见着易青就想把他拉进来,接着又瞧见了跟在易青身后的何情,老头儿上次在《绝代双骄》剧组曾见过一次,印象非常深刻。
“小乔也来啦!”
被王福林这么称呼,何情还有点儿不好意思,连忙鞠躬问好:“王导,您好。”
“来得正好,一起进来吧。”
何情一怔,里面在讨论剧本,她进去干什么?易青不是说一起过来打个招呼嘛!
王福林见状解释道:“我们现在正讨论的就是周瑜这个人物,你演的是周瑜的夫人,也一起来听一下,对了,《三国演义》看了吗?”
何情点头:“看过了!”
她这些日子在家里也没有别的事,闲下来就捧着《三国演义》看,当然,重点看的都是赤壁之战这一节。
“那就好,进来吧,也说说你的想法。”
何情见推不了,只好看向了易青。
“进来吧,里面都是这方面的专家老师,听听没坏处。”
易青都这么说了,何情也只好跟着进去了,只是这屋里面~~~~~~
“抽烟的同志都歇一会儿,咱们有女同志来了,照顾一下。”
一帮中年人外加老头儿见王福林引进来一个大姑娘,纷纷把手里的烟给掐灭了,靠窗的还把窗户打开,顿时浓烟滚滚往外冒。
易青也观察了一下,之间开会的时候,几个编剧都是见过的,还有一些不认识的,应该就是剧组请来的专家顾问了。
桌子上还摆着各种资料,《三国演义》、《三国志》,易青还看见了毛宗岗删改版的《三国演义》。
这玩意儿也能当参考?
第六百二十七章 非嫉其才恨其不为东吴所用
第六百二十七章 非嫉其才,恨其不能为东吴所用
还是因为周瑜的人设!
易青听了也就不奇怪王福林给他打电话,非要让他过来一趟参与剧本讨论了。
现在参与剧本改编的众多编剧,倾向于按照《三国演义》当中,罗贯中对于周瑜这个人物的描写来塑造这位东吴的大将军,而历史学家则偏向于正史当中那个风流儒雅,雅量高致的周公瑾。
王福林现在也是举棋不定,建组的时候,虽然已经定下了要以演义为基础,正史为参考的改编方针,但是周瑜这么一个重要的人物该怎么塑造,他一时半会儿也是决定不了。
易青当初曾和王福林一起讨论过周瑜这个人物,王福林想起来就把易青也给叫了过来。
对于编剧们的想法,易青能理解,毕竟《三国演义》的主导思想就是抑曹扬刘,以刘汉为正统。
刘备集团的人物自然都是正面角色,而与周瑜相对应的诸葛亮,其地位的重要性,甚至要超过关张,所以,贬低周瑜,正好可以衬托诸葛亮,让诸葛亮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
“其实,我倒是觉得大家考虑的不无道理,就是有些偏了,要衬托诸葛亮,也不一定要贬低周瑜。”
这怎么说?
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要是不贬低周瑜的话,这些情节怎么拍?
要知道整部《三国演义》,关于赤壁之战这一部分,最精彩就是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斗法,连曹老板都成了陪衬。
“我的意思是,大家可以跳出这些原著当中的故事,只是单纯的想一下,周瑜之所以几次三番的要加害诸葛亮,真的只是因为他嫉妒诸葛亮的才华?”
什么叫一语点醒梦中人,易青一句话,这些天为了周瑜人设问题争论得不可开交,脑袋都晕乎乎的编剧和专家们,顿时有了一丝明悟。
对啊!
为什么一定要单纯从周瑜气量狭小,嫉妒卧龙之才来考虑呢?
“其实原著中有过描述,诸葛亮也曾对刘备说过:人言周公瑾嫉吾之才远胜于他,非也,其所恨乃亮之才不能为东吴所用耳。”
现在民间流传的故事,都是说周瑜嫉贤妒能,因为诸葛亮才高志广,心生嫉恨,这才屡次加害,还把“既生瑜,何生亮”给解读成,周公瑾临死还是不能放下心中的怨恨。
暂且抛开正史,只看演义当中的描述。
罗贯中笔下的周瑜真的只是因为妒贤嫉能,就去加害共同抗曹的盟友吗?
当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