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单靠一本小说想爆发的太多也不现实,小说的受众还是有局限性。
这时候,《香江日报》突然在头版头条里爆出猛料,点明写《寻秦记》的作者江佑,是一个刚刚从大陆游过来的十八岁大陆仔,拿身份证才半年。
而且《香江日报》还报道称江佑是百年难遇的小说奇才。
小说《寻秦记》征服了报社总编,得到了千字五百的超高稿费,
文章还写道,相信江佑的未来前途成就肯定远超倪框,因为江佑只来了香江半年,稿酬已经和在香港混了二十多年的倪框齐平了。
此新闻一出,《香江日报》和江佑立即引起了传媒界的轰动。
江佑能想象明天各大报纸的反应,至少有一大半的媒体会骂《香江日报》乱来。
这大陆仔何德何能,小小年纪竟敢和倪框相提并论?
倪框乃是香港家喻户晓的小说名家,写过多少本书才能有今天的稿费地位啊?
而江佑只是个刚出书的新人作家,就被《香江日报》提到了与倪框相当的高度,全香港九成九的作者都被江佑踩到了脚下。
明天其他新闻媒体不把《香江日报》和江佑骂的体无完肤才怪。
不过这种“骂”名,江佑并不怎么担心。
就像钟楚虹港姐‘高跟鞋’事件一样,虽然惹来了不少骂名,但也引来了不少关注,她才有机会出演电影,出人头地。
江佑也一样,这些骂他的人,也是在为他传播名声,只要名声打出去了,总有用好处的。
同样,《香江日报》也是好处多多,引爆舆论可以继续炒高报纸的销量。
而且因为给江佑高额的稿费,还会吸引一大批眼红的作者,向《香江日报》踊跃投稿。
不出所料,这篇文章让《香江日报》的销量突破了十万份,达到了十一万多,快十二万了。
同时,这篇文章也让江佑的名声响彻了清水湾片场。
虽然有赖于张彪的免费送报宣传,很多人都知道江佑在《香江日报》上写了篇小说。
但谁都想不到,他的稿费那么高,千字二百啊!
现在有些地方的楼价都不用二千一尺,江佑写个一万字,就能买一尺。
等他写完,岂不是能买一套千尺豪宅?这让清水湾片场里的人又羡又妒,那些人的目光让江佑没事都懒得去片场了。
这天,在家里闷头码了几天字的江佑准备出去逛逛。
不过清水湾片场不想去,逛街买衣服什么的江佑也没兴趣。
心想,要不就去逛菜市场买点菜回来犒劳一下自己吧!
前世江佑单独一个人在外面漂,偶尔也会做饭给自己吃。
虽然没练出什么高明厨艺,但可能是吃自己做的饭菜比较香吧!江佑有时间挺喜欢自己做饭的。
想吃就做,江佑带上一些散钱,直奔菜市场。
香江的菜市场跟大陆的没什么不同,江佑很快买好想吃的材料,最后来到一家调味料店,准备买点调味料。
江佑进到这小店的时候,正有一个大婶和一个风韵犹存的老板娘在聊股票。
这阵子经常看报纸,江佑知道现在香江的股票市场正处于牛市。
香江人大部分人都喜欢炒股,对于两位大婶聊股市,江佑既不意外也没兴趣听。
正想开口让风韵犹存的老板娘拿调味料,突然听到那位大婶用充满羡慕的语气开口问道:
“诶,阿娟,上次听你说买进了不少佳宁公司的股票,昨晚我看财经新闻,听说这支股票翻了几倍了,你赚翻了吧?”
那老板娘语气中带着一点得意又有些惋惜说道:“唉,别说了,我抛的早了,才升了三倍多我就放了,听说昨天升到了差不多五倍,如果没抛的话,能赚多一半啊!”
大婶在一旁羡慕道:“赚了三倍多,真是爽死你了。”
江佑浑身一震,喃喃道:“佳宁公司?”
第34章 《东方日报》竟然是友军?
《东方日报》。
马成坤与总编徐良新也在讨论着如何应对《香江日报》。
现在《香江日报》已经销量已经直逼他们《东方日报》,一不小心就会被爆局,所以马成坤现在很焦虑。
“老徐,这《香江日报》销量火爆,就快追上我们了,你有没有办法把他们的销量打下来?我们报社绝对不能被超越。”
徐良新沉稳说道:“马总,这《香江日报》爆火的几期我都仔细研究过了,爆火主要靠两点。
“第一,是靠《寻秦记》这部小说,我看过这部小说,的确是一部难得的精品。
第二,就是靠炒作,他们通过炒作‘许文强与冯程程’的绯闻,还有炒《寻秦记》作者天佑与倪框比肩的超高稿费,来提升销量。
“我们要想把《香江日报》的销量打下来,也可以从这两方面下手。
“第一点,我们可以把《寻秦记》这部小说的作者‘天佑’挖过来。
“如果挖不动的话,必要时,老板或许可以用些手段?”
马成坤摇了摇头,说道:“不行,正常挖人的话,就要提高他的稿费。
“这‘天佑’稿费已经是香江最高之一了,如果我们还加钱的话,原来为我们供稿的作者们会怎么想?所以正常挖人行不通。
“而用手段的话~”马成坤有点心动,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用手段也不行,现在我们马家现在正处于风口浪尖,不宜轻举妄动。”
徐良新点了点头,也明白马诚坤的顾虑。
前段时间,马家的长辈因为卖洗衣粉的事,被香江方面通缉,纷纷逃到了湾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