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正这才明白,这一仗对于朱元璋来说,是一场豪赌,是决定天下命运的一战,根本输不起。
既然马夫人来了,朱文正这个侄儿总得去拜访一下。
朱文正看向胡大锤,发现这货早就爬起来了,正蹲在一边揉屁股。
“怎么样?伤得重不重?”
胡大锤咧了咧嘴:
“没事,就是这小子劲真大。”
朱文正笑骂了一句,又压着蓝玉给他陪了个不是,这才让胡大锤去船上取些东西来。
朱文正出发时,谢翠英怕他夜里冻着,给他捎了几套薄毯,此时正好用得上。
蓝玉带着朱文正找到马皇后的营帐,门口卫兵通报一声,朱文正抱着朱棣就走了进去。
刚掀开帐帘,一个慈眉善目的中年妇女便迎了上来。
她穿着一件普通的黄色布衣,一见到朱文正,就连忙接过他手中的朱棣,又满脸关切的,拉住他的手嘘寒问暖道:
“文正,你来了,这段日子可让你受苦了!”
朱文正觉得她的手很粗糙,只有长期参与劳作才会如此,她的袖口估摸是磨损严重,还打了一个显眼的补丁。
都说马皇后勤俭、贤惠,是难得的贤后,看来所言非虚。
“四婶,我挺好的,不用担心。怕您和弟弟们冻着,我给您还带了两床薄毯。”
“傻孩子,带这些做什么,我这里都有。”
马夫人拉着朱文正的手,上下打量,直觉得比之前瘦了许多,忍不住心疼道:
“文正啊,你爹娘走得早,就当四婶是你亲娘,有什么需要的直管跟四婶说,可千万别苦了自己!”
这番话情真意切,朱文正只觉得心中一暖,对马夫人的好感又多了几分。
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童声响起啊:
“大兄,你来了!请喝茶!”
朱文正扭头一看,只见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少年,头戴方巾,手端茶杯,正笑吟吟的看着自己。
这就是太子朱标?果然知书达礼。
朱文正接过茶杯,押了一口茶,只觉得清香扑鼻,回味无穷,忍不住问道:
“这茶是你泡的?”
朱标拱手作了一揖:
“是我跟宋先生学的,他老人家可是茶中高手!”
朱文正向他身后看去,果然有一个年约五十,面貌儒雅的老者。
这应该就是大儒宋濂,朱标的老师,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朱文正看看手持木棍,正在营帐中“咿呀”乱跑的朱棣,又看看一身儒雅,饱读诗书的朱标,心中忍不住一阵唏嘘。
都是朱元璋的儿子,待遇却完全不同,朱标分明是按太子的标准在培养,至于朱棣,完全就是当狗在放养。
人比人,真是急死人!
第43章 鄱阳湖首战
辞别马夫人一行人后,接下来数日,吴军大军都在湖口磨刀霍霍,全力备战。
与此同时,汉军在鄱阳湖也没闲着,双方只有哨船穿梭于湖面,不断袭扰试探。
鄱阳湖边,只见汉军衣甲、铠仗、旗帜、火炮、弓弩等不计其数,战船成百上千,士卒人山人海。
陈友谅全身披挂,手扶宝剑,亲自站在岸边,督促三军备战。
张定边的伤势已经痊愈,他对这次作战极为担忧,忍不住找到陈友谅,出言劝告道:
“汉王!如今我后路被吴军切断,已成背水之阵,如若战之不能胜,则恐怕凶多吉少!”
要是换个人这么说话,早被陈友谅一巴掌教训了,但张定边不同,深得汉王信赖。
陈友谅信心满满,指着湖边身形巨大、多之如林的战船,笑道:
“朱重八有这些吗?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我若不置身险地,能引出吴军主力吗?”
张定边又耐心劝道:
“汉王之计虽好,但也不能孤注一掷,若是有个闪失……”
陈友谅仰天大笑,显得胸有成竹,张定边见他如此模样,觉得似有蹊跷。
果然,陈友谅劝退左右,将张定边单独引入帐内,贴耳细说一番,张定边恍然大悟:
“若是如此,定能一举歼灭吴军主力!”
陈友谅嘴角勾起一个阴狠的笑容:
“那朱文正自以为厉害,不过是鼠目寸光之辈,我还要谢他替我引来朱元璋。此计若成,必灭朱家满门!”
…………
七月二十日,吴汉两军皆已准备完毕,双方各自列出大队战船,于鄱阳湖中康郎山相遇。
吴军战船以海舟、快船为主,统一涂刷白漆。
汉军战船以大型楼船为主,辅以海舟、快船,统一涂刷红漆。
双方战舰云集湖面,各自排开,绵延数里,一时间是旌旗蔽日,锣鼓震天。
陈友谅率先发起攻击,以五艘楼船为先导,迎面冲来。
朱文正放眼望去,只见汉军楼船极为高大,竟有上下三层,下层列有矛窗,可以伸出长矛刺杀登船的敌人;上两层是弩窗,除了射箭,还可以发射碗口炮;顶层上竟还列有投石机、檑木、滚石等武器。
底层船身用木板隔开,伸出数十支船桨,汉军逆流而上,全靠这些船桨机动。
这种巨型楼船,看起来就像一只全副武装的刺猬,吴军的海舟不要说进攻,就连想登船都很难够的到。
更离谱的是,陈友谅给这些巨型战舰,都起了一些非常夸张的名字。
朱文正只见汉军旗帜上高高挂着,什么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鳖等等大字,陈友谅的坐舰,干脆就直接叫“混江龙”。
朱文正又扭头看向身边朱元璋的坐舰,只见上面只书了两个大字“白海”。
“白海”战舰?
咋不叫“白虎”呢?
朱元璋配白虎,那不是一骑定乾坤!
说起来,还是我的坐舰名字起的好,朱文正低头看了看身下的海舟,“定远”号,多有气势!
就在这时,吴军中突然一声炮响,徐达率领数十艘海舟、快船鱼贯而出。
只见徐达所部分成十一个队列,每队拥有数艘战船,由一名千户统领,迎着汉军就围了上去。
汉军楼船仗着身高体大,火力众多,丝毫不惧,调转船身就准备调整角度,狠狠射击徐达的部队。
徐达的小队,每一队都分出一艘快船,利用机动优势,首先吸引汉军火力。
这个时候,吴军顺流而下,汉军逆流而上的差距就开始显现。
吴军快船虽然载人不多,但速度极有优势,汉军楼船上的抛石机一连射出两轮,连快船的毛都没摸到一根。
至于楼船两侧安置的碗口炮,更是因为船只笨重,转向困难,连射击角度都找不到。
就在吴军快船,成功吸引住汉军楼船转向时,吴军剩下的战船一拥而上,利用汉军楼船的死角,纷纷贴近射击。
吴军装备了大量火器,铳炮齐射下,一时间湖面上火光四射,硝烟四起,无数铁砂石丸,如天女散花一般,凶猛扑向汉军,将汉军楼船打得木屑飞溅,血肉横飞。
汉军见势不妙,急忙放过吴军快船,试图调整船身进行反击,但他们很快就发现,每一艘巨型楼船,都被吴军数艘小船团团包围。
汉军机动困难,常常顾此失彼,竟如一个行动不便的巨人,空有一身力气,就是抓不住灵活的吴军小船。
再加上湖面硝烟弥漫,能见度逐渐降低,汉军大船顿时有如抓瞎。
徐达指挥所部越战愈勇,一举击毁汉军战船二十余艘,更将一艘巨型楼船成功焚毁,斩杀汉军数千。
这个时候,就能看出陈友谅有多缺德了。
为了防止士卒逃跑,陈友谅的巨舰专门用木板,将底层水手跟上层隔断,即便上面打得血肉横飞,局面失利,但下层水手仍然什么也听不见,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只能闷头向前划。
徐达焚毁的那一艘巨舰,就是这样落入重围的。
吴军首战旗开得胜,士气大涨,朱元璋坐镇中军,忍不住对徐达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陈友谅很快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他迅速调整阵型,一口气派出数十艘巨舰,要求各舰齐头并进,不许落单孤行。
汉军阵型变得尤为密集,各艘巨舰之间,只留出二三十步距离,它们像一群发怒的公牛,汹涌澎湃的直奔徐达而来。
这一次,徐达根本没有回旋机动的空间,双方刚一接阵,就有两艘吴军海舟,被汉军巨舰一举撞沉。
巨大的楼船将吴军海舟撞的粉身碎骨,犹如坦克碾过三轮车一般,吴军士兵纷纷惨叫着跌落湖中。
许多人奋力挣扎着冒出水面,又被汉军弓弩密集攒射成一只只刺猬。
几艘吴军海舟想插入汉军缝隙之中,却正中陈友谅下怀,汉军楼船两面夹击,弓弩火炮齐射,箭矢铁丸如暴雨般扫荡而过,将吴军海舟打成了筛子。
另有几艘吴军海舟,试图强行登上汉军楼船,却被楼船上密集如林的长矛,刺的血肉横飞。
一名吴军千户眼见局势危急,死战不退,竟被汉军枪矛高高挂起,又重重丢入湖中。
汉军楼船檑木、滚石齐下,将吴军海舟砸的千疮百孔,吴军战船嘎吱嘎吱怪响着,慢慢沉入湖底。
汉军趁势猛攻,战船连排而入,吴军海舟无法抵挡,纷纷溃退。
徐达所部损失惨重、死伤狼藉,鲜红的血液,很快便染红了湖水。
第44章 直捣黄龙
吴军前锋乱做一团,湖面上到处都是起火的战船,士兵中箭落水者不计其数。
在一片混乱中,徐达坐舰被击中起火,不得不放弃旗舰,转移到其他船只,吴军前锋暂时失去指挥,局面更加混乱。
朱元璋见徐达形势危急,立即派出中军救助,试图稳住战线。
就在这时,汉军中一艘巨型楼船挺身而出,在两艘海舟的左右护卫下,直奔吴军而来。
这艘楼船正是张定边的坐舰,起先并没有引起朱元璋的注意,大家都以为,他不过是出来巡视战场,激励士气的。
谁也没想到,张定边竟开足桨力,一路穿过混乱的前线,直冲向吴军中军。
朱元璋开始意识到不对劲,这张定边分明就是奔着自己来的。
不得不说,张定边身为汉军第一名将,果然名不虚传。
他不光胆量过人,带着三艘战船,就敢直闯龙潭,其战场判断力也是一流,敏锐抓住吴军前锋混乱,中军空虚的机会,毫不犹豫就冲了过来。
朱元璋急令自己的“白海”战船调头躲避,可越急越是出乱,由于转舵太急,“白海”战船竟意外搁浅,动弹不得!
张定边趁势直扑朱元璋,吴军将士大惊失色,纷纷上前救驾。
转眼间,张定边就被三十多条战船团团围住,简直是前有龙潭虎穴,后有刀山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