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救驾,朱元璋非要给我封王! 第77节

朱文正不忍却了他的好意,只能端起碗筷,大口大口吃起来。

朱元璋看他狼吞虎咽,吃得格外香甜,一时触景生情,却突然叹了口气,神情有些萧索道:

“文正啊!一晃快二十年了,想当初在老家时,我们家里穷,常常饿得前心贴肚皮。那时你还小,看见财主家小子吃馍馍,总是流着口水跟大哥要,大哥也没办法,闹烦了还用竹条抽你。

你总是哭着跑来找我,我看了心里也难受,只能带你去田里摸泥鳅,可人都吃不饱,哪里还剩几条泥鳅?

那时我就在想,要是啥时候能吃饱饭,不用天天饿肚子,该多好啊……”

朱文正见他真情流露,忍不住放下碗筷,出言宽慰道:

“叔父,现在不是都好了吗,咱们再也不用饿着了!”

谁知,听到这句话,朱元璋眼圈竟然开始泛红,他语气低沉道:

“我们是不用饿着了……可是你爷爷和爹爹却没这个福分。他们走得早,去世的时候,连个埋的地方都没有。

那年我才十五岁,跟你二叔抬着他们,走遍整个村子,求爷爷告奶奶,都找不到一个好心人,肯让我们下葬……”

朱元璋说到这里,竟有些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朱文正急忙倒了一杯水,端给他喝了下去,又替他轻抚后背,才让朱元璋缓过劲来,接着说道:

“后来……还是隔壁老刘家看我们可怜,划出一小块地,这才安葬了你爷爷和爹爹……”

朱元璋重视亲情,这件事是他一生的痛点,总觉得身为人子,却连父亲死了都不能好生安葬,实在愧对祖宗!

朱文正万万没想到,老朱平日里总是一副铁板脸,不威自怒,竟然也有如此人性的一面。

看起来,经过上次的敲打后,他似乎对自己放下了心防,才会展现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朱文正顿时心生感慨,无论是凡夫俗子,还是九五之尊,说到底,都还是个人呐,谁会没有一点人情味呢?

朱文正见他这副模样,担心他忧伤过度,便温言相劝道:

“叔父不要过于感伤,相信爷爷和爹爹在天有灵,也会为我们能有今日,感到高兴的!”

朱元璋到底见惯了风浪,很快控制住情绪,随手擦了擦眼角,释然一笑:

“你说得是,不管以前如何,我们今日总算走出来了。”

说完,他话锋一转,又郑重叮嘱朱文正道:

“如今天下未定,张士诚和北元朝廷皆是罕有之强敌,我们虽然取得点成绩,但万万不可松懈!

文正你智勇双全,为叔父分担许多,只是你从小爱玩,不拘礼法,叔父担心你误入歧途,上次才有意鞭策。

希望你能明白,不要辜负了叔父的一片苦心!”

朱文正这才搞清楚,原来朱元璋还是很在意自己的感受,这是借着吃饭,要跟自己说个通透,以免两人产生隔阂。

他当即表态道:

“叔父教训的是,那日回洪都后,我心中苦闷,便去贵溪马场散了散心,日思夜想下,竟也悟出些道理!”

朱元璋奇道:

“是些什么道理,说来听听?”

朱文正当即搜肠刮肚,努力编织出一个像样的故事:

“我见草场中有数百匹骏马,看起来蔚为壮观,跑起来却整齐划一,犹如一匹。

我心中好奇,便暗暗观察,发现马群中有一匹神骏的马王,那马王无论前进还是后退,其他马儿都是紧密相随,若是有一匹调皮捣蛋,马群就会跑散。

我突然醒悟,治理国家也是如此,只有上行下效,令行禁止,国家才能兴旺强大!”

朱元璋听完两眼放光,忍不住击掌大赞,他万万没想到,朱文正竟能从马群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这比儒家讲的那些大道理,可要通俗易懂的多!

尤其朱文正那个神骏马王的比喻,不正好契合了自己吴王的身份吗?

朱元璋顿时大喜过望,心中连连感叹:

“不容易啊,这小子自幼顽劣,如今可总算是开窍了!”

朱文正见老朱容颜大悦,又趁机倒了一杯水,热情的递了上去。

老朱接过水杯,一饮而尽,又不过瘾的咂了咂嘴,说道:

“只可惜天下缺粮,不能酿酒,不然你今日凯旋,叔父定要跟你喝个痛快!”

朱文正一看,这可是难得增进感情的机会,赶紧说道:

“叔父!我这里正好有两瓶好酒!”

朱元璋一听,神情有些尴尬道:

“叔父只是随口说说,你不知如今颁布了禁酒令吗?”

朱文正嘿嘿一笑:

“叔父不用担心,这是我用马奶自酿的酒,没有耗费一粒粮食!”

朱元璋一听是马奶酒,心中有些失望,那酒寡淡如水,还一股奶腥味,老朱如何喝得惯?

但今天是大喜的日子,朱元璋不忍拒了朱文正的好意,想想马奶就马奶吧,只要高兴就行!

等朱文正叫人将酒送上来,打开瓶口时,一股醇厚的酒香,立刻征服了朱元璋的嗅觉。

老朱其实很好酒,但禁酒令是他亲口下的,为了作出表率,他也是许久没有喝过正宗的白酒了。

这一股酒香飘出来,简直把老朱肚子里的馋虫都给直接勾飞了。

待见到清澈透亮,带着一抹奢华金色的酒液,从瓶中飞流而下时,朱元璋都显得有些迫不及待了。

他不等朱文正一杯倒满,就拿起杯子一饮而尽,一股辛辣直冲肺腑,顿时全身都是暖洋洋的。

朱元璋大呼过瘾,连声赞叹道:

“好酒!好酒!这可是难得的烈酒!”

一杯下肚,朱元璋大为好奇道:

“文正!这果真是马奶酒?为何与市面上的完全不同?”

朱文正见他喜欢,暗叫有戏,趁机说道:

“叔父!这是我在马场上,无意中琢磨出的一种新酒,经过特殊蒸馏处理后,才有此种绝妙风味!”

朱元璋当即大赞道:

“若是如此,无需耗费粮食,那当真是再好不过!”

朱文正趁机抖出自己的想法:

“实不相瞒,侄儿正有意经营这马奶酒,同时也希望能给国家贡献点税收!”

朱文正在老朱面前谈这个,是大有深意的,他想借马奶酒这个机会,撬动老朱的固执观念,让老朱重视商业税收,改变日后整个大明王朝的命运。

第108章 税收强国

众所周知,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低税收朝代,作为一个领土面积远超宋代的庞大帝国,明代税收却常常只有宋代的八分之一不到。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就是从朱元璋时代定下的税收政策。

朱元璋自己是农民出身,受过贪官奸商的严重盘剥,对商业行为有着严重的偏见。

所以,朱元璋建国后,一直走得是重农抑商的路线,不但对商业行为采取限制,还实行严厉的海禁,甚至连商业税也懒得收,几乎快要没有。

以1578年的浙江金华县为例,这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地方,按常理应该能贡献出大量税银,但当年实际收入的商业税只有不足7两,这是一个多么离谱的数字!

就连金华县在地方志中也只能坦率承认,该地的商税征收,实际已经停止了很长时间。

商业收不到税,那就只能从农业入手,偏偏老朱又是个非常同情农民的人,他制定的农业税也是历代最低水平。

到底有多低呢?

洪武初年,一亩地只收大约三到四斗米,即便这么低,后来还进一步下调,调整为每亩只需缴纳一斗米。

明代一斗米合约十八斤左右。

而明代一亩地的平均产量,大约在三百四十斤上下(南北方会有一些浮动)。

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如此低廉的收税,要如何供养一个庞大的帝国呢?

官员的工资要发,将士的军饷要发,打仗要花钱吧,治水赈灾也要花钱吧,那么钱从哪里来呢?

老朱一拍脑门,想出一个绝顶妙计,那就是削减官员俸禄,让士兵自己种田,养活自己。

不得不说,这套办法,在乱世还是很有用的。

那个时期生产力被严重破坏,一方面税收确实不高,另一方面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对生活的要求都很低,能吃饱肚子,活下来就行。

但随着大明朝的建立,这套制度就慢慢行不通了。

当官的也是人呐,十年寒窗苦读,最后挑上一副重担,不说升官发财,手里拿的薪水,却连养家糊口都不够,这谁还能干得下去?

以明代最著名的清官海瑞为例,他一生清廉,从不贪污受贿,日子过得穷困潦倒,连肉都吃不起。

有一次,海瑞母亲过大寿,他思来想去,终于决定狠心上街买一回肉吃,可结果到了菜市场,却发现以他手里那点钱,根本买不起肉,只能叹息一声,转身离去。

海瑞死时,御史王用汲为他主持葬礼,结果发现海瑞家一贫如洗,到处破破烂烂,连下葬的钱都没有。

王用汲当场落泪,自己掏钱,这才安葬了海瑞。

如此低廉的俸禄,使得大量官吏想办法自己捞偏门赚外快,比如赫赫有名的“淋尖踢斛”。

当时百姓交公粮以斛(hú)为计量单位,明确要求斛顶必须堆满,形成一个尖角,才能算数。

于是呢,就有官员想出办法,在验收公粮时用脚使猛踢斛,斛顶上的粮食就会撒下来,这部分粮食被称为“损耗”,光明正大的装入了当地官员的口袋。

长此以往,吏治越发腐败,整个制度完全变了味。

朱元璋以杀贪官闻名,却发现无论怎么杀,那些贪官就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怎么也杀不完。

老朱的本意是降低税收,体恤民情,结果国家没钱救灾打仗,官员没钱养家糊口,反倒催生出许多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

这些苛捐杂税强加在百姓头上,最后的结果是,老百姓身上负担一点也不轻,而国家手里反而没有银子,完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至于当兵,也是一样的苦逼,当兵本来就是要玩命,属于高风险职业。

结果非但没有优待,反而还要种地养活自己,长此以往,又有谁愿意当兵?

等吏治腐败后,军田又被大量侵占,士兵们无地可种,吃饭都成了问题,大量士兵开始逃亡,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纵观大明一朝,除了少数几个时期,大部分时间都在为钱发愁,最后连李自成打进北京,崇祯皇帝手里连招兵的钱都没有,还要落下颜面,找大臣们借钱。

朱文正正是了解这些,才希望趁着大明还没有建立,说服朱元璋适当鼓励商业行为,并合理收取商业税。

当然,老朱是千古一帝,极有自己的主见,想要靠着一张红口白牙,就轻易说服他,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朱文正的策略就是,先把马奶酒搞起来,然后主动上税,让老朱尝到商业税的甜头,然后再鼓动他,正式制定政策!

朱元璋听到朱文正想做马奶酒生意,倒也没什么其他想法,只是点点头,表示支持。

朱文正却趁机说道:

“叔父,我不但想做这笔生意,更希望能将收入的十分之一,上交国家充当税收!”

朱元璋一愣,自古以来,只听过偷税漏税的,还是第一次见到要主动上税的,他有些不明所以的问道:

“文正,国家并没有征收酒税,你这是为何呀?”

首节上一节77/1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