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救驾,朱元璋非要给我封王! 第94节

李成、唐杰听完面面相觑,不明白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如何巧施计谋,又见吕珍不愿多说,两人只能闷在心里,等到时再看吧!

…………

常遇春一连猛攻湖州数日,眼看就要取得点成绩,探马却突然来报,有诚王军六万大军来援。

常遇春忽然想起,朱文正走前曾专门交代,一旦敌军大举增援,不可轻敌冒进。

他略一思索,决定留五万兵马,交给赵德胜和沐英,继续围困监视湖州,自己亲带十万大军和双刀王弼一起,赶往东面,迎击敌军增援。

双方很快迎面相遇,常遇春和吕珍都是当代名将,互相都知道些底细。

常遇春见吕珍所部,队形严整,衣甲鲜亮,装备极其精良,不禁大叹此乃罕见之强敌。

吕珍见常遇春所部,旗帜井然有序,大队人马调动从容不迫,官兵士气旺盛,求战心切,心中也是暗赞,此乃虎狼之师也。

双方都是精锐,一照面也不废话,常遇春率先发起攻击,用弓弩密集攒射,吕珍毫不示弱,同样万箭齐发。

只见漫天飞箭,似暴雨倾盆,不断投射进对方行伍中,溅起一片片血花。

双方士卒中箭倒地者无数,队形却丝毫不散,只是各自迈着坚定的步伐,带起一片金戈铁马声,勇往直前。

吕珍随即又发动碗口炮齐射,常遇春以牙还牙,用一窝蜂回击,双方你来我往,铳炮震天,整个战场只打得硝烟弥漫,鲜血飞散到半空中,几乎将白雾染成红雾。

不断有士兵被打得鲜血四溅,又或被利箭射成刺猬,挣扎惨叫着翻滚落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死神的镰刀下,被疯狂收割。

无论是吴王军,还是诚王军,都顶着巨大的伤亡,顽强前进,没有任何一方,流露出胆怯害怕的神情。

很快,双方进入三十步内,两边火铳几乎同时举起,只听一阵密集的爆豆声炸响,无数火龙喷涌而出,几乎遮蔽了整个战场。

双方前排士兵,被打得成片成片的倒下,尸体密集犹如割倒的麦田。

常遇春抓住时机,嘶声大吼道:

“兄弟们,奋勇向前!杀!”

吕珍挥舞方天画戟,咆哮道:

“全军冲锋!杀”

两股庞大的人流,在主帅激励下,嘶吼咆哮着,犹如决堤汹涌的江水,狠狠撞在了一起。

一方是精锐之旅,一方是虎狼之师,这场战斗从一开始,注定就会变得极其残酷。

只见战场上,刀光剑影,箭飞火射,双方士卒持刀操枪,奋力厮杀,每一刻都有人头落地,每一刻都有血花飞起。

双方寸步不让,都想凭借强大的意志力,彻底压垮对方,这一通恶战,足足持续了半个时辰,直杀的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常遇春到底人多,他分兵两万给王弼,命其从右翼迂回,然后挥动虎头湛金枪,凶猛杀入敌阵中。

吕珍毫不相让,当即提起方天画戟,直奔常遇春而来。

双方皆是绝世名将,胯下坐骑奔驰如飞,打马刚一交错,就爆出一片惊天寒芒!

常遇春枪出如虎啸,吕珍戟刺如雷鸣,两人战作一团,如暴风龙卷而起,方圆几十步竟无人敢靠近。

就在这时,双刀王弼及时包抄上来,利用兵力优势,不断挤压诚王军右翼,诚王军两面受敌,开始变得渐渐不支。

吕珍又是恶斗几回合,发现局势不妙,再打下去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他急忙虚晃一枪,冲着士兵大吼道:

“撤退!全军撤退!”

一句话喊完,他拍马就走。

不得不说,诚王军逃命的本事,一直都是最大的特色。

只见吕珍所部留下小股士卒殿后,其余大军如潮水般飞速退去,只留下战场上一地狼藉。

常遇春一战得胜,当即带兵猛追,生怕放跑了这股强敌,日后留下麻烦。

但追着追着,跑了没几步,常遇春就发现有点不对劲了。

刚刚激战时,常遇春就看到吕珍大军的后方,停着不少大车,他最开始以为,那些是装运粮草补给,又或者拖运碗口炮用的。

但是等吴军士兵冲到跟前一看,竟意外惊喜的发现,这些大车上装的全是大坛的好酒,大块的好肉。

不但如此,许多酒坛还被提前打开,飘散出浓郁的酒香味。

吴国早就下达过禁酒令,许多士兵已是数年没见过酒水,这一闻到酒香味,肚子里的蛔虫,立马就咕咕直叫。

一些吴军士兵一看,诚王军早就跑远了,便趁着带队百户不注意,将手伸进酒坛中,捧起一把,就如牛痛饮。

其他士兵见状,纷纷有样学样,反正诚王军是出了名的富有,这些酒肉扔的到处都是,随手就能捡到。

随着越来越多的士兵加入,有些百户千户也忍不住了,跟着一起就是大快朵颐。

这些吴军官兵吃得满嘴流油,酒水洒得到处都是,有些人还嫌不过瘾,干脆扔下手中兵器,抱着酒坛就是一通猛灌。

常遇春见状大急,厉声喝止,命令吴军将校军官,立即收拢队伍。

但这个时候,吴军官兵早就在追击中,被酒肉勾引着,跑散了队伍,即便有些清醒的将校,试图出面维持纪律,也早已是有心无力了。

场面一时分外混乱,常遇春连声大喝,却是毫无效果,许多吴军士兵开始喝得晕晕乎乎,哪里还听得清他在喊些什么?

常遇春勃然大怒,严令身边亲兵,一连砍了几个犯事的吴军士卒,仍然于事无补。

常遇春突然发现,想要在这种局面下,快速整顿好队伍,根本无异于痴人说梦。

就在吴军组织大乱时,吕珍却突然杀了个回马枪,带着数万精锐之师,气势汹汹的,又冲了回来。

常遇春又急又怒,只觉得大事不妙……

第133章 急转直下

常遇春万万没想到,吕珍竟会使出如此阴险的伎俩,这一招精准无比的砍在了吴军的软肋上,让人猝不及防。

常遇春心有不甘,试图纵马厮杀,无奈大军组织涣散,早已无法接收号令,更不能组织起像样的防御。

双刀王弼拍马冲上前,急道:

“大人!快撤!”

常遇春双眼赤红,大怒道:

“谁敢言退!老子砍了他!”

王弼是常遇春的老部下,深知老上级是心直口快,闻言大喊道:

“再不走就来不及了!白白增加损失!”

常遇春猛然惊醒,万般无奈的挥军后退。

吕珍一鼓作气,越战越勇,一路追着吴军猛冲猛打,常遇春一连退到湖州城西,在赵德胜和沐英的接应下,才勉强站住阵脚。

赵德胜和沐英虽然只有五万兵,但朱文正亲自训练的四万精兵,全在他们手中,吕珍也不敢小视。

但吴军终归失利,湖州东门已经被吕珍打开,城内城外两股敌军合二为一,兵力高达十二万。

而常遇春之前攻城时,就损失了数千兵马,今日一战更是死伤逃散近万,全军只剩十三万出头。

双方此消彼长下,实力竟然变得几乎相当。

常遇春又急又怒,本来大好的形势,转眼就变成了这样,如今吕珍所部在东门外扎营,跟城内敌军连接成片,互为犄角。

常遇春不要说攻下湖州城,现在连自保都成了问题。

盛怒之下,常遇春的老毛病又犯了,不顾众人劝阻,将那些俘获的诚王军押到城下,当着城内守军的面,一一处斩。

常遇春的本意是出口恶气,杀鸡儆猴,但却没想到弄巧成拙,他杀了俘虏,反而彻底激起了城内守军抵抗的意志。

就连战斗力最弱的黄宝所部,也坚定了战斗决心。

毕竟遇到这种杀神,谁也不敢投降,还不如拼死一搏!

常遇春一连两次失误,形势变得越发恶劣。

这个时候,他无比思念朱文正,要是朱文正在这儿,怎能让我有此大失!

常遇春越想越害怕,倒不是怕死,而是怕误了吴王的大事,若是湖州打不下来,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徐达的南路军,到时凭借徐达手中十万兵马,要怎么才能打下平江?

常遇春思来想去,要破解眼前僵局,似乎只有增兵一法。

而现在唯一现成的部队,只有待在长江附近的傅友德所部。

常遇春当机立断,准备急调傅友德前来增援。

赵德胜却坚决反对:

“大人万万不可,大都督临走时曾特意强调,长江守军不能轻动!”

常遇春脸色发苦:

“我何尝不知道,但要是湖州打不下,傅友德带着四万人待在那里,又有何用?”

赵德胜神情一滞,竟无言以对。

常遇春随即又说道:

“你放心,我不需全部兵马,让傅友德留五千兵马守江即可!那长江是天险,纵然王保保想来,也不是那么容易过江的!”

…………

傅友德接到命令,顿时也犯了难,朱文正曾三令五申强调,他手下人马绝不能轻动。

但眼前这种糟糕的局面该怎么办,大都督并没交代过!

如果傅友德不去湖州,常遇春有战败的风险,至少也是无功而返,那傅友德守在这里就失去意义。

而且,现在北路军统帅也换成了常遇春,按道理讲,之前的命令就该作废,一切以新统帅为主。

傅友德左思右想,觉得还是要顾全大局,先解湖州之忧再说,这里留下五千兵马,再怎么也能拱卫一段时间,想来那王保保总不是天兵天将吧?

于是,傅友德点起三万五千兵马,火速驰援常遇春。

…………

另一边,数日前,河南府路,郑州,王保保的大本营。(元朝叫府路,吴军叫行省)

王保保在历史上,曾被误认为是一个汉人,因为这个名字实在太过汉化,其实不然,他是正宗的蒙古人,原名扩廓帖木儿,这个名字在蒙语中代表着“青铁”。

他的生父是元末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

其母为元末名将“察罕帖木儿”的姐姐。

幼时王保保体弱多病,便被送给了舅舅“察罕帖木儿”,作为养子,并被元顺帝亲自赐名为扩廓贴木儿。

这家伙虽然是蒙古人,却天生对汉文化充满喜爱,不但勤于学习,善于模仿,甚至还给自己取了个汉人名字,就是王保保。

王保保小时候身体虽然不好,但他舅舅膝下无子,对其却是宠爱非常,不但遍请名医,更是花费重金采买药材滋补。

成年后,王保保一改颓唐,不但身长七尺,眉毛修长超过双目,左边脸颊还长有三根毫毛,每当生气时,便会勃然立起,气势非凡。

(王保保的形象没有查到,这是根据他舅舅推测的,都说外甥像舅,很合理吧)

此时的王保保,正是春风得意时,不光继承了舅舅留下的庞大基业,更是在内战中稳操胜券。

但王保保却开心不起来,这是因为在他的南方,有一位强大的邻居,正在飞快崛起。

这位邻居的名字,叫做朱元璋!

这位朱元璋实在出人意料,几年前还是个不引人注目的小虾米,需要依附韩林儿求得庇护,如今却已占据大半个南方,连元朝百万大军都没能拿下的张士诚,也被他给盯上了。

王保保很想早点会会这个朱元璋,但此时北元的局面却异常复杂。

首节上一节94/1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