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大倒爷的发家之路 第204节

在他们一进去。

先前引导马玉林的那个工作人员赶紧走了过来。

“怎么啦,他怎么突然和你讲话?”

“这人,你不要和他太接近,他是最看不惯搞民营企业的老板。”

“当初一下车,我们去接他的时候,他看到车站边上全是搞私营的,当场就直接骂了我们这是在破坏祖国多年的建设成果。”

“你不要和他接触。”

绝对是善意的提醒。

虽说他并不担心袁峰华的未来,毕竟他来这里的时候,也有人说过。

袁峰华的背景,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

但眼前已经遇到了这事,亲眼看到了袁峰华的黑眼圈。

心里总归还是会多想。

随口问了句:“袁县长那边,问题不会很大吧。”

一听这个,这个工作人员愁容满面。

唉声叹气说:“以前我们其实也有些不理解他的一些做事风格。”

“胆子也有点大,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取消了国营补贴,我们总认为长宁县,会从此变得一通乱。”

“但现在看来,我们都短视了,你看看现在长宁县的天,多么的明朗。”

“财政收入也是节节拔高,估计脱贫也不过半年一年的事,可现在…”

工作人员说到这里,心情更加的沉重。

他们满怀希望做一件事情,结果这件事情眼看着就要成了。

结果半道被人按了暂停键,这事,换谁心里都不会很好受。

但他又忽然想到了什么一样。

在两人走出了大楼后,工作人员赶紧把他给拉到了边上。

几乎是在用恳求的语气说:“马老板,你认识的那个港商,我听说是副省从港城请过来投资的?”

“要不,你回长洲后,找找他,问问我们袁县长的事,他不能走啊现在。这么关键的时候。”

马玉林前世和他们这个世界的人交往也很深。

知道他们这个世界里,竞争的残酷度,丝毫不亚于商界。

要不然别人怎么说,一流的人才在仕途,二流的人才在商界,三流的人才在流浪?

汇率了这么多顶级的人才。

竞争自然就大,落井下石的事情,反而还很正常。

可,袁峰华在这边出事的时候,他下面竟然没有一个人这么干。

更是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来寻求他这么一个民营商人。

明显就是走投无路,只能胡乱找人了。

这个话,马玉林当然不能接。

毕竟他只是个民营商人,别人随便一个手指头都能捏他。

于是一副“无奈”的开口说:“抱歉,我也不愿意看到袁县长出事。”

“我更是长宁县最不愿意见到他出事的,因为没有他的支持,我们创金就走不到今天。”

“可是,我一个民营老板…”

工作人员马上回神,长叹了口气:“是我糊涂让你见笑了马老板。”

“这事,你确实还是不要参合为何,身份敏感了。”

“抱歉。”

马玉林和他握手了下:“客气了领导,但愿袁县长能够安然的度过。”

两人在门口就此告别。

马玉林随后去了国资相关部门。

提出了他自己心里的想法。

十六家工厂,十六个厂长,负责人。

总有意见不和的时候。

现在是大家一起经历过苦难的日子,懂得报团发展的珍惜。

可损失换了个人,那么是不是还会像今天一样团结,一切都是个未知数。

所以。马玉林在相关部门里提出了一个建议。

那就是整合这十六家国营厂,成立一个性质为集团的公司。

这样就能牢牢的把他们绑定在一起,形成对外的力量,不会那么轻易的被人给逐个击破。

相关部门的人非常重视马玉林的建议。

于是马上开始召开会议讨论可行性。

一个星期后。

马玉林和方建民一起回了长洲。

冰箱厂的事情已经解决了,纳入到了创金的版图当中。

下一步,就是筹集资金,去国外买生产线。

这是马昌做会方便很多。

当然了,那个杨组长的出现,等于是给马玉林提了个醒。

所以,他和马昌一合计,就把冰箱厂在港城那边注册了。

摇身一变,成了港资。

第239章 赚钱的时代

不是马玉林一定要这么做,而是成为港资后,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烦。

两人合计后,又提到了当下风气的问题。

马玉林其实特别清楚。

福南省为何会突然组织一场如此庞大的学习活动?

步新生来长洲的事情,各大媒体,报纸,疯狂的报道。

其实主要的目的,还是省里几个老爷子在向外界释放信息。

那就是坚持改革,绝对不会让时间倒流回去。

也坚决不会去过分打击民营市场。

因为信息阻塞,沟通不畅。

这年代不但货物流通有问题。

上头的一些政策下达也不是那么的顺畅。

往往到了下面后,下面的地方负责人,也总有过分解读的时候。

于是就导致了很多地方风气特别的紧张。

马玉林是心情放松的。

因为通过这件事,他解读出了,过了这个风口后,福南,估计会如广省一样开放。

彻底插上翅膀,疯狂的吸引外资。

不过,马昌在听到步新生要主动见马玉林的时候。

眉头紧锁:“你们两个以前也不认识,一个是全国闻名的人物,一个是乡村老板,他怎么会突然找你?”

“背后,有什么阴谋?”

马玉林听后哈哈大笑:“老哥,你别忘记了,我还是省个人改革先锋是不是?”

“在长宁县,哪个地方没被我改革过?”

马昌一听,脑海里忽然出现了一个场景。

那就是马玉林在长宁县小学里讲改革的场景。

下面全是些小娃娃,带着H领巾,整整齐齐的坐在学校操场上。

台上的马玉林丝毫面不红耳不跳的大谈改革。

完了后,他们的校长还要求这些小学生写讲座听后感…

一群娃娃,真听懂了吗?

再转过眼,脑海里又出现了马玉林在长宁县妇联,给妇女同志讲改革的场景…

一时间忍不住问了句:“玉林老弟,当初你是怎么做到那么脸不红心不跳的?”

“尤其是给长宁县小学那些娃娃上课的时候,你难道不尴尬啊。”

马玉林没想到马昌会突然问起这个。

想了想,望着茶楼外边熙熙攘攘的街道。

说了句:“只要我不觉得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脸皮厚的至高境界。”

“咱们做民营市场的,没有一张千变万化的脸皮,怎么生存下去,是不是?”

“别说是给小学生讲改革了。”

“如果有人请我给猪圈里的猪讲改革,我一样可以对它娓娓道来个两小时不歇气。”

马昌一愣,对马玉林突然升起了一种敬佩的精神。

一大拇指甩了过去,在马玉林的跟前竖的老高。

“牛逼,前面那句话是经典,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我也终于明白王麻子的脸皮为啥那么厚了,原来也是跟你学的。”

马玉林回头:“昌哥,骂我呢?”

“哈哈哈,这哪里是骂你,我也向你学习!”

“我想明白了,虽然我们都比较低调,但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一些这种名气傍身,这样我们的身边,才会有一层金刚罩笼罩着。”

首节上一节204/4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