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大倒爷的发家之路 第214节

张鸿源赶紧开口回应。

十六家工厂为何在明明知道何茂松过来搞他们,还要真金白银的去大量进原材料?

并不是他们对何茂松抱有期待。

而是他们后来联系上了张浩东。

这个大佬回了c鲜后,就一直没了消息。

但联系上后,才知道他又去了欧洲那边采购东西。

故而把这事给放在了边上。

电话里,他一听,李明智竟然在抱着目的搞人?

气得直骂娘。

当然了,也给了很多足够的诚意,说你们有多少我吃多少。

并给了定金过来。

还在电话里说:“等我下次去h国,见到李明智后,我要抽他几巴掌。”

“这个狗东西,我带着他回来采购东西,是双方都赚的事。”

“好好的一桩生意,愣是被他为了那么一点利润而搅黄,关键他还想要搞垮我们的工厂。”

“老子把皮鞋脱了,用皮鞋底抽他,都不解我心头之火。”

东叔虽然上年纪了,可毕竟也是泥地里上岸的人,也是个十足的性情中人。

一旦火气上来了,那真就是一点面子都不给的那种。

这就是他们疯狂生产的底气所在,因为有人接货。

还有马昌的那个朋友袁海生,帮他们倒腾冰箱过来的。

这人也已经在港城准备了一个很大的仓库,打算和他们合作大干一把。

他们根本不缺销路,只是,现在又遇到了调查组的事情。

今天调查组否决了他们整合的提议。

要是明天带着人去他们仓库怎么办?

这是马玉林有些头疼的问题。

张鸿源很快汇报了一遍跟单情况。

只是最后又补充了一句:“钟表厂的李冬声打电话过来说,他们十几个厂长,现在面对调查组的人,也有些慌张。”

“不知道该怎么办。”

第250章:落后就要追

这么大的事情,不恐慌肯定是假的。

前面,他们已经全部都把货款砸在了材料上。

成品已经全部都出来了。

工厂也已经没有了现金流,就等着仓库里的货,马上变现。

现在好了,突然一下闹出了这档子事,谁不慌张。

万一工厂仓库真被封了呢?

十六家工厂因为已经没了现金流,估计也挺不了多长的时间。

涉及到的环节太多了,一个环节出问题,那么他们最终还是要面临着倒闭的问题。

马玉林烟头烧的很快。一根烟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被他给吸到了尽头。

回神,把烟头在烟灰缸里按灭了后。

他开口道:“我们账户上,现在有多少钱?”

张鸿源几人一听,就知道马玉林想要干嘛。

心里很是难受。

但现在,他们也不得不这么做。

开口说:“大概有两三百万吧,东叔那边的货款也没有付齐全,这两三百万里,有一百来万,是我们的家底。”

马玉林魄力十足的开口说:“成,你马上联系他们,就跟他们说,我们永远站在他们的身后。”

“货款,我们先给他们支付,然后生产出来的货,先拉到我们自己码头。”

“不要再进他们自己的仓库。”

马玉林开始一点点的吩咐着。

下面的人,也开始一点点的记着。

再接着,马玉林开始吩咐第二件事。

那就是关于这些冰箱的事。

这一个星期以来,他们定的冰箱已经陆陆续续全部到齐了。

这些冰箱压了他们挺大的资金流。

加上长宁县工厂的货款一付。

马玉林的资金流又开始枯竭了。

这是没有任何办法的事情。

现在他们已经早就挺入到了百万级别的公司。

全国到现在,估计还没有一个百万级别的民营企业。

除非是境外投资。

按道理来说,他们应该很有钱才是。

可王麻子他们总是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他们总是特别的缺钱,感觉无论他们赚了多少钱。

可是不到几天的时间,可能一笔生意就让他们的资金全部给吞光。

明明很有钱,可却总是缺钱,谁也说不清楚。

在安排了这些事后,马玉林马上去了工厂那边。

创金电器厂里。

按照他们的刚刚的计划,张鸿源他们会马上联系他们在省城里先前联系的客户。

然后迅速的把这些冰箱给拉出去变现。

但马玉林搞回来这些冰箱,还真不是贩卖这么简单。

工厂虽然还没有开工,但已经有几批工人去了广省冰箱厂里学习,工作。

另外,工厂里还请了不少制冷设备当年的专家。

这年头的专家,还真不是几十年后靠嘴巴忽悠吃饭的。

是真有含金量在里头。

都是那种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知识分子。

马玉林当时就吩咐了他们。

我拿十台冰箱出来给你们拆。

你们好好研究人家内部,以及配件。

能在国内找到相同配件的,我们就在国内找合作。

买不到的,我们就进口。

说白了,就是学习人家的构造,然后开始仿。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你让马玉林他们一开始就去搞研发,这基本不可能。

先赚钱生存,然后再慢慢研发出自己的事。

现在国产冰箱的效果很差,国外冰箱的效果特别好。

价格也几乎是国内冰箱的一倍左右。

如果我们能仿出声宝百分之八十的效果。

再用国产的价格去卖,简直就是一记王炸。

能瞬间把市场打开。

也没啥丢人不丢人的,起步阶段,没点非人的手段,你根本站不住脚。

工厂有一栋三层小楼。

以前是办公大楼,但是现在给了这几个请来的专家们当工作室。

马玉林到了这边后,在窗口看到了这些专家们正在拿着一个个配件讨论。

一边讨论,还一边在记着笔记。

他们也融入这边了。

为头的是一个叫潘立军的人,年纪五十多岁了。

以前是长州制冷设备厂的技术负责人。

工厂后来倒闭了,他们也失业在家。

马玉林也是通过马昌的关系,才找到的他。

然后请到了这边负责技术板块。

一群人拿着配件讨论了很久后,一个个摇头叹息,全部都沉默了。

有种悲观的情绪,在他们的心里滋生。

好几天,潘立军忽然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摇了

摇头说:“我们,都是在闭门造车啊。”

“干了一辈子,总以为自己搞出来的东西就是最好的。”

“直到现在才发现,我们落后了人家这么多。”

“小鬼子的东西,能够在全球畅销十几二十年,不是没有理由的。”

“这也不是米帝主义的阴谋。”

马玉林看他们这样,笑着从屋子外面走了进来。

笑了笑说:“看来,各位是过了心里那关,能安心的留下来搞产品了?”

首节上一节214/4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