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唐:我的日不落帝国 第78节

“微臣见过陛下!”

柴绍行礼的声音,打断震惊中的李世民。一旁的刘连忙领着众臣给李世民行礼:

“臣等见过陛下!”

李世民示意他们平身后,上前拍拍柴绍的肩膀道:

“嗣昌,这些年让你待在北方,让你受罪了。高明和我讲过你的情况,一来北方确实需要你,二来朕也有问题。”

“呜呜......”柴绍哭得跟小孩一样。

李秀宁的死,让还是皇帝的李渊不喜欢他。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逼他站队,他并没有回应。因此,李世民也不大待见他。

李世民等他平静后,感慨着道:“东突厥灭了,你随朕一起回京。”

说完后,两人又聊了几句,柴绍将夏州的官员、将领引见给李世民。

“不枉太子向朕推荐你,刘刺史将夏州治理得不错。尤其是朔方城,出乎朕之所料。”

被点名的刘激动得脸色通红,羞赧着道:

“陛下谬赞,如果没有太子殿下,朔方城压根不可能建成。”

李世民有些木然。

他都来到夏州,居然还能听见有人赞美太子。

与此同时,派到朔方城的庶出勋贵子弟们,终于有机会在李世民跟前露脸。

李世民让他们平身后,冷着脸敲打着他们:

“李唐依靠关陇贵族获得天下,朕不是卸磨杀驴之人。高明既然为尔等探出一条新路,朕希望你们珍惜,好好为李唐服务。”

魏嗣、长孙安恒等人对视一眼,一起躬着腰道:“愿为大唐效死!!”

李世民又与李正宝、梁洛仁两位降将聊了会,劝慰他们好好为大唐服务。

柴绍见天色不早,过来催促道:“陛下,先进城吧,接风宴已经准备好了。”

李世民边走边问:

“嗣昌,朕发现朔方周围良田不少啊,绿油油一片种的是什么作物?”

“不仅良田不少,更难能可贵的是水利设施,修建得十分到位。甚至连道路,比关内的还要好上百倍,究竟是何原因?”

柴绍朝身后的马周招招手,示意他上前来。

“陛下,一切都是太子的功劳。他指定的负责人,将二十万奴隶打理得井井有条。”

柴绍话音一落,马周连忙下马躬身行礼道:“微臣马周,见过陛下!”

李世民赞许的点着头:“见微知著,你很不错。好好锻炼几年,将来一定成就宰辅之才。”

马周兴奋得话都说不利索。

李世民看着城内大气的布局,他内心感慨不已。

长子高明,暗地里为他做了不少的事情。

幸亏此次他北上朔方。

如果他真的待在长安城,恐怕用不了十来年,周边的国家都被高明灭光了。

李世民收敛心神问马周:“朕观朔方城十分壮观,建造如此雄伟的坚城,恐怕花费大量的钱财吧?”

马周敬佩着道:“陛下,微臣当初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是经过微臣与刘刺史统计,朔方城的建造不仅未花一文钱,反而赚了上百万贯。”

“什么!!”

李世民心底骇然。

如此雄伟的一座坚城,不花钱就算了,怎么可能上百万贯?

第96章 朔方布局,惊喜连连

李世民站在城墙上,城中的布局让他体会到一个词:

粗犷之美!

朔方城内每一条道之间的距离,足足两百步。城内所有的房屋,全部用条石建造,简易的线条勾勒出粗犷的美感。

清一色的青瓦,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李世民看着城池中间硕大的城堡,他的脸皮有些抽搐。

他脸色不悦道:“嗣昌,中间的城堡是刺史府吗?”

柴绍赶紧回答道:

“陛下,当然不是刺史府,那是专门给太子殿下修的行宫。高明说等道路修好后,会带皇后娘娘、姑姑以及他的妹妹们过来旅游。”

李世民像小孩般生着气问:“朕今晚住哪里,难道住军帐不成?”

“当然住行宫里面。高明特意来信,担心陛下受不了北方的苦寒,特意交待让您一定住进行宫里。”

很快,众人来到行宫。

得知朔方建城后赚了上百万贯,李世民觉得接风宴寡淡无味。

既然朔方能赚上百万贯,做皇帝的他怎么连一点消息都没有。

莫非高明将上百万贯独吞了?

他只是九岁的孩子而已,要那么多钱能干嘛,多危险啊。

找机会向他要过来。

草草结束接风宴后,李世民将马周、刘、柴绍、房玄龄、长孙无忌、萧等人召到书房。

李世民开门见山问:“说说吧,朕在长安,怎么不知朔方建城还能赚上百万贯?”

他的话一下子让柴绍、马周、刘三人面面相觑,不知该怎么回答圣上的问题。

久久没有得到回复,李世民心火‘噌’的烧起来。刚准备发火,马周出列小心翼翼道:

“陛下,朔方城从账面上看,确实赚了上百万贯。但并不是当年见成效,上百万的收益得上十年才能收回来。”

“太子殿下利用二十万奴隶,在朔方城周边、以及黄河南岸,开垦出五十十万亩的良田。”

“同时利用奴隶修建沟渠,引入黄河水,让朔方直接成为塞上江南。”

一旁的长孙无忌疑惑着问:“马先生讲这么多,与上百万贯有什么关系?”

马周感慨着说:

“当然有关系。太子殿下将其中二十万亩良田拿出来,一亩三贯卖给勋贵,单单卖地一项,收获六十万贯的铜钱。”

“考虑到关陇勋贵们没那么多铜钱,太子殿下提出可以用粮食折算。折算的价格对勋贵们颇为有利,百文钱一石精粮。”

“如此一来,朔方城账面上就有三百万石的粮食。加上朔方城里殿下卖出去的产业,确实有百万贯。”

李世民的虎目亮了,连忙问:

“爱卿的意思是,朔方城有三百万石的粮食?”

马周连忙摇摇头:

“三百万石粮食是账面上的,实际只到位八十万石粮食。不过即便如此,提供二三十万大军的粮草,绰绰有余。”

房玄龄被震得目瞪口呆,原来打仗的后勤还能这样玩。

太子殿下的想法天马行空,却十分的奏效。

从关内运粮食到朔方,一百文一石粮食对勋贵们而言,压根赚不了什么钱。

但将粮食在关内销售,粮价又不高,一石粮食只有六十文钱。大宗粮食出售,或许还卖不上六十文。

所以在他们看来,粮食换耕地反而划算一些。

其实勋贵们也不傻,刚开始一亩土地卖三贯,勋贵们并不乐意。

直到马周再三跟他们保证,只要种上太子殿下提供的新式种子,三年的产出就能回本。

当然有前提,那就是新式种子培育需要时间,勋贵们需要先从内地弄百万贯粮食送到朔方。

萧疑惑着问:“除去卖出去的二十万亩土地,另外三十万亩地,太子殿下有何打算?”

夏州刺史刘笑着道:

“当然是从关内移民。太子殿下说过,只要是内地移民到朔方,一户免费提供三十亩的永业田。”

“青壮劳力较多的家庭,只要向朝廷申请,核实后就能分更多的永业田。而且,太子殿下讲过,前五年免租免庸。”

“什么!!”

李世民与房玄龄等人直接愣住,太子殿下开出的条件,会有人往朔方城移民?

此时朝廷使用的是均田制,即二十岁的成年男子,朝廷提供二十亩的永业田,八十亩的口分田。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经历战乱后,唐初的人口很稀缺。

一户一百亩田,在没有机械的年代里,只能采用粗耕粗种的模式。

反正一百亩田地的租子,才两石粟,外加服二十天的力役。

确实很休养生息!!

李世民脑壳有点疼。以高明开出的条件,想要吸引内地移民,简直是天方夜谭。

高明还是太年轻啊,出发点是好的。按照他的规划,似乎能弄来一万户的移民。

如果朔方真能有上万户的移民,修养生意一二十年,朔方的人口能增长不少。

问题是内地人愿意往朔方移民吗?

......

李承乾在长安城住了几天,很快便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

不是怕母后担忧,李承乾早就返回蓝田的府邸。

“殿下,段尚书过来了。”

刘瑾谄媚的声音,打断正在审核科举的李承乾。

李承乾愣了下,很快他便明白姑丈过来的意思。

李承乾招招手,段伦很快带到他跟前。

行过礼后,段伦苦笑着说:“高明,姑丈这回算被你害惨了。”

李承乾乐了,拉着段伦的手问:“龙椅做好了?”

段伦点着头。

李承乾没等他说什么,直接出门骑着小自行车,往太极殿跑去。

刘瑾跑得跟兔子一般,在李承乾身后叫着:“哎呀殿下慢点,宫里地面不平整。”

刚下学的李泰、李恪、李、李四人,看着火急火燎的李承乾,李泰连忙大叫一声:

首节上一节78/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