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回到八零当富翁 第10节

大人小孩子都往河里跳,不时有大长腿的美女,穿着泳装,结伴而过。

(有人质疑那年头男女不能游泳,贴张图。希望大家不要拿无知来质疑这书的真实性)

徐二龙巡视好全地,果然,现在河边没有卖凉水的。

(时间、地点、人物都有了。)

他决定,就在河边卖凉水,再开辟一个赚钱的门道。

别瞧不起卖水这个小行道。

小小生意赚大钱。

(多贴几张游泳的图)

这八十年代,曾经有过几句顺口溜。

拿手术刀的,不如拿杀猪刀的。

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甚至连卖瓜子就能在七十年代赚成百万富翁。

这也侧面证明,一些不起眼的小生意,哪怕只是赚的一分两分钱,但在强大的买方市场下,也能赚得一大桶的金。

来河边卖水,这也是昨天那几个河里游泳的小伙子,无形中给了他启发。

游泳,是一个极为消耗体力的体育活动,两小时运动下来,许多人都会又渴又饿。

这年头,没有矿泉水这样易携带的瓶装饮料,大多数人,出门都是自带军用水壶。

徐二龙看中的,就是在这儿游泳的人,大多数是年轻人,以小青年居多。

这是对钱最不敏感的一群人。

在又饿又渴的情况下,他们会乐意花上两三分钱,买一杯水喝。

说干就干。

徐二龙转身跑回化工厂,找到了王伯林,要求借一副铁皮水桶。

“你借这水桶做啥?”王伯林好奇,但也没有为难,指了指角落的那一副铁皮水桶:“那个桶暂时没用,你拿去吧,只是,自己要洗一洗。”

“嗯,我就借几天。”徐二龙又塞给王伯林半包烟:“你需要的时候,我就给你送过来。”

挑着桶,徐二龙站到厂里的一处水龙头前,把桶里里外外清洗一番。

然后,他再去厂外面的供销社,买了一斤老荫茶。

这老荫茶,是当地的一种特色茶,严格来说,算不上茶叶,只能算一种树叶。

煮熟后,就变成红褐色,能消暑解渴,提神透气,久泡不馊,是广大群众常喝的茶。

徐二龙将这一斤老荫茶,丢进桶中,又挑着桶,来到化工厂的锅炉房前。

国营大厂就是好,锅炉房的开水,随便打,大锅炉嘟嘟冒着热气。

徐二龙给锅炉房的师傅递了一支烟后,心安理得的站在一边,拧着水笼头,往水桶中灌开水。

一支烟的功夫,他跟锅炉房的师傅聊熟了,那两桶开水,也灌满了。

徐二龙挑着水桶,跟锅炉房的师傅打个招呼:“王哥,我先走了。”

“好嘞,明天再来。”王师傅热情的回应。

反正他烧锅炉,这开水,谁来打,不是打?

徐二龙挑着水桶,晃晃悠悠的往着桃花河走,在经过供销社的时候,他折进去,又买了几个玻璃杯子。

一路走走停停,把水挑到河边,那桶子水,也凉了下来。

找了一块硬木板,支楞在一个桶上,再摆上玻璃杯,一个简单的凉水摊,算是搭好。

再将桶里的老荫茶,往玻璃杯里一倒,琥珀色的茶水,清透澄亮。

徐二龙忙碌半天,自己也累了渴了,他端起杯子,咕嘟咕嘟,自己连着喝了两三杯,这才解了暑气。

“这是卖水?”有人路过,问了一句。

“对,老荫茶,又清热来又解渴,来一杯不?”徐二龙问。

“要钱?”

徐二龙笑了:“瞧你说的,这大热的天,我这是学雷锋,不要钱,可这打开水,总是花了钱,你开水钱得付我吧?这老荫茶也是花钱买的,这也得给钱吧。”

这一说,好像是个道理,在外面打一壶开水也得一分钱呢。

“那多少钱一杯?”

“三分钱一杯。”

对方道:“三分?这么贵?冰棍才四分钱一支。”

徐二龙笑道:“冰棍没这个解渴消暑。”

旁边另有两个穿着大裤衩的年轻人路过,听着是卖水,舔了舔干渴的嘴唇,二话不说,花了三分钱,买了一杯水喝。

这算是开了一个好头,陆陆续续的,又有不少人过来买水喝。

事实证明,徐二龙的这个想法,是正确的。

这个天然的游泳池,吸引了全县老老少少那么多人。

就算十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想喝水,这也是一笔好买卖。

徐二龙一分两分的收着钱。

现在,他也不嫌这一分两分的寒碜。

除了那种有得天独厚优势的人,别的人,谁不是这么一步一步的过来?

前一世,他经历太多,坐过牢,擦过皮鞋,当过棒棒、修过汽车、开过叉车、卖过烧烤、开过网店……零零总总的,有过得意的高光时刻,也有落魄的灰暗时刻。

可这又怎么样,看成败,人生豪迈,不过就是从头再来。

看着天边染起晚霞,桃花河里游泳的人,渐渐少了一大半,徐二龙这两桶水,也卖光了。

他站起身,收了摊子,将几只玻璃水杯放进水桶中,挑着水桶回家了。

家里,张金芳、徐小玲按着他的交待,在家里收黄鳝。

只是,张金芳腼腆,不好意思在村里大张旗鼓的张扬,说要收黄鳝,所以,今天家里的黄鳝,其实就是喻平、金牙齿和黄小刚他们弄来的这些。

倒是那些小孩子,听黄小霞说,可以拿黄鳝换糖吃,一个个极为兴奋,光着小胳膊,在稻田里、河沟里捉着黄鳝,拿着去换糖吃。

第15章 村里来了外人

徐二龙回家的时候,天已经擦黑,张金芳在村口张望了好几趟,担忧他出了什么问题。

直到徐二龙的身影,出现在村口的田埂上,张金芳才放下心来。

“哥,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徐小玲把饭菜端上桌。

昨天的肥肠,所剩无多,小玲舍不得倒掉这些汤水,又往里面煮了一些冬瓜。

徐二龙也饿了。

他今天守在河边,哪儿也没走,也没功夫去吃饭,喝了一肚子的老荫茶。

端着饭碗,他使劲扒拉着。

虽然不能说是餐餐大鱼大肉,可至少比没分家的时候强。

吃过饭,徐二龙进了里屋,将布袋中的那些一分两分的零钱,全倒出来。

“这么多钱?”小玲眼睛晶晶亮。

徐二龙无语,这一分两分的,算什么多钱。

“你数数,看看有多少。”徐二龙交代小玲一声,他自己去屋后面,提了一桶水,舒舒服服洗个澡。

他拿着毛巾,擦着湿漉漉的头发返回屋,徐小玲把钱清点得差不多了。

这一分两分的,看着不起眼,可全部清点下来,竟差不多有五块钱。

徐二龙估算了一下,也差不多这个数。

这五块钱,还是建立在他初次尝试,只卖了一担水,品种单一的份上。

如果,早点去,多卖几担水,再加入一点新品种,比如,薄荷水、或者桔子水,单价可以提高一些。

毕竟,这也算是一个一本万利的项目。

水的成全,可以忽略不计。

这薄荷叶的成本,也不计,田间地头,随便就可以摘两把。

徐二龙和小玲、张金芳正说话,就听得村里的狗此起彼伏叫起来。

生产队里,许多人家都养了狗,平时这些狗,不会冲着本生产队的人叫。

这显然,是有外人来了。

徐二龙示意把钱收好,他站出去张望一眼。

远远看着有人打着手电筒走近,估计被这一阵阵的狗叫声,给吓住。

那人没有再走近,操着一口外地话,冲着村里大叫:“有人吗?我们需要帮点忙。有人吗?”

生产队的人,大多都在外面地坝纳凉,听得狗叫,就知道有外人来了。

黄正农也跟着几个生产队的人在一起摆龙门阵,闻言,站起身,将身上的短褂拉了拉,冲着来人喝道:“你是什么人?”

“我是外地过路的司机,我们的车,出了一点问题,现在停在路边,我就看着这边有人,想过来讨个火,弄点热食吃。”

他们骑鞍村,离国道319并不远,时常有外地货车经过。

“过来吧。”黄正农喊了一声。

这是他的地盘,生产队老老少少这么多人,他才不怵一个外地人。

只能说,这年头,大多数人,还是淳朴,这有困难,过来讨个火,讨碗水之类的,都还可行。

对方拿着手电筒,穿过田埂,进了村子。

看着村里这么多男人站在一起看着他,对方心中也发怵。

原本打算,在村子里借火煮点东西吃,现在也改变主意了。

“你们村这么多人,有会修车的吗?”对方问。

如果能修好车,他们直接开车走,安全系数高多了。

这年头,跑长途货运的,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玩,挣钱的机会大,但危险也多。

车匪路霸,可是全国各地都有的问题。

许多货车司机,开车出门,就再也没机会回家。

“当然,不会白修,我们会给钱,修好车,给十块钱。”对方说,然后,想想,提高价:“二十也行。”

“走,我去看看。”黄正农心动了。

首节上一节10/4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