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回到八零当富翁 第96节

而且,他看出来,徐二龙确实是个耿直实在的人,多多结交说不定有更多收获。

袁记者回家后,将今天得到的二十块钱,交给爱人。

他爱人叫李春花,正在忙着炒菜:“你回来了正好,快拿碗拿筷,准备吃饭了。”

“我在外面吃过了。”袁记者回答。

李春花眉头一皱,不满嘀咕道:“早知道,我就不炒这个菜了,吃不完,多浪费。”

袁记者不在乎,他笑着,将二十块钱,递到李春花面前。

“这给我二十块钱干什么?”李春花擦了擦手,接过钱,随即反应过来:“现在没发工资啊?你这钱哪来的?”

“自然是挣的。”袁记者笑。

李春花兴高采烈的收下这一笔钱:“正好,我鞋坏了,打算去买一双皮鞋,听说现在有一家新开的皮鞋店,款式很多,而且质量特别好,兴三包,包修包退包换,我吃了饭就去看看。”

三包?这不就是徐二龙的那家步步高皮鞋店吗?

没想到,他的皮鞋店,开展一个三包服务,在广大群众的心目中,居然有了口碑,自己媳妇都要专程跑那去买皮鞋。

袁记者暗叹,早知道,自己就不回来了,直接在皮鞋店等媳妇。

“你一会儿陪我去买鞋。”李春花说。

袁记者想了想:“算了,我不去。”

他还是快些去写文章,报道报道“步步高”皮鞋店的光荣事迹吧。

从哪儿展开?

当然是从万元户这事展开啊,这话题,多热火。

****

徐大民蹲在厕所的蹲坑边。

脑海中,他反复回想的,是这两天发生的事。

先是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叫他谈话。

询问他入学后,有什么困难,生活上,是不是遇上什么大事,生活补助够不够用。

他在猜测,这谈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不等他想明白,他们系,不知道从哪儿传来风言风语,说他逼着家里人卖血供他读书。

回宿舍的时候,同宿舍的几个室友,看他的眼神,都有一种一言难尽的意味。

虽然大家什么都没说,可那种眼神,还是令徐大民如芒在背。

只有蹲在厕所的这会儿功夫,他才感觉,自在一点。

左脚挪到右脚,右脚挪到左脚。

蹲了半天,脚蹲麻了,徐大民只能起身。

磨磨蹭蹭的往回走,走到宿舍门口,想推门进去,就听见里面的几个室友在八卦。

话题中心,是他。

徐大民自知偷听别人谈话不对,可好象在说他,他不由又侧着耳朵偷听。

断断续续中,他总算听明白了,为什么室友看他的眼神异样。

他写信找家里要钱的事,不知道怎么被学校的这些人知晓了。

而且,据说寄给他的这些钱,还是他大伯卖血的钱。

甚至大伯已经写信来学校,恳求学校给予他生活补助,家里实在困难得揭不开锅了。

“看不出,徐大民不声不响的,居然是这种人,说家庭困难,要学校补助,可我们谁家庭不困难?”

“是啊,我家庭条件也很苦,我还有老婆孩子要养,我现在,每天只打二两饭,连菜都不要,努力想从牙齿缝中挤点生活费出来,寄回家去。”

“学校的困难补助有名额的,如果他真的不要脸,要去申请这个困难补助名额,我肯定检举揭发。”

“对,我们一起去反应。上周他跟他对象,还在外面吃糖葫芦,他哪有资格申请困难补助?”

“当初我看他家里还有人给他寄钱来,我以为,他们家条件不错,结果,是卖血供他,赤果果的血汗钱,他怎么好意思收的。”

这些话,东一句,西一句传到徐大民的耳中,他全身冰冷。

他确实是找家里人要了钱不假,可是,怎么家里困难到要卖血的地步?

没人跟他说这事的。

一定是假的,一定是假的。

徐大民没底气进宿舍,他转身,疾步走开。

在这边教学楼下面,他碰上了前来找他的周娅。

“大民,我来看你了。”周娅笑得温柔体贴。

看徐大民脸色不好,她踮着脚,试图去摸摸徐大民的额:“大民,你生病了吗?脸色不大好。”

徐大民一股郁气在胸口,闷声道:“宿舍的人,背后说我闲话,说我找家里要钱,逼得我大伯去卖血。”

“不会吧?”周娅道:“我们在这儿,没有老乡,谁会提老家的事,是不是搞错了?”

徐大民道:“没有搞错,否则,她们怎么知道我有一个大伯?”

而且,确实是大伯给他寄钱来,室友们都看见了的,这怎么辩解也没用。

周娅眼珠子转了转:“你生闷气也没用。清者自清,过段时间,这事就过去了。”

“这事怎么可能过去?只怕大家以后都这么看我。”徐大民懊恼的踢着树根。

周娅思索一番:“这要改变别人的看法,总得做点什么。不如,我们利用周末的时间,搞点勤工俭学之类的?”

越想,越感觉这个办法可行,让同学们亲眼看见徐大民在勤工俭学,总不能再说徐大民找家里要钱,逼得大伯卖血供徐大民读书?

徐大民微微思索一下,也认可这个办法。

他也该想办法挣钱了,否则,继续找家里要钱,只怕还有更多的人背后戳他脊背骨。

第139章 皮鞋店生意火爆

“步步高”皮鞋店的生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火爆起来。

以往,一天只能销售十来双皮鞋,可现在,每天能销售三四十双。

一来,天气越来越冷,换一双保暖的反毛皮鞋,是硬性需求。

二来,皮鞋店的口碑,已经在县城慢慢发酵,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家皮鞋店,高端大气上档次,而且人家实际“三包”,质量有保证。

再加上,袁记者写的那一篇软文,也起了一些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文章,写的是徐二龙创业故事。

一个普通的乡下孩子,因为小时候,穿着草鞋,被玻璃划伤脚,留下深刻印象。

从那时候起,他幼小的心灵,就有了想法,要让大家都有一双质量好的皮鞋,让大家,不再光脚受伤。

在改革春风吹拂下,他响应号召,决定完成幼时的梦想,让广大的劳动人民有皮鞋穿。

为此,他四处取经,学习别人的方式方法,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沪市运回高档皮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他不光热情周到的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百问不厌,百拿不厌,对顾客永远象春风般的温暖。

在此基础上,他还开辟先河,首创了皮鞋三包卡,对于每双皮鞋,都实行三包,包修包退包换,免了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为此,徐二龙靠着自己的努力,从一个没鞋穿的乡下小子,成了万元户,并获得了表彰。

文章,就是这么一个老套而伟光正的文章。

但符合宣传需要啊。

县里才开了万元户表彰大会,这趁着热点,宣扬一波万元户的经历,最最好不过。

所以,这一篇文章,就放在了头版头条上。

甚至,还配了两张照片,作为宣传展示。

其中一张照片,是徐二龙拿着“为民除害”的锦旗,特意标注他协助公安,打掉了一伙车匪路霸,被表彰。

而另一张,则是这次评选为万元户,被上级表彰握手的时候。

这也有点变相拉虎皮作大旗的意味。

“小袁,你这一篇人物专访做得好啊。”上级表扬着袁记者:“紧跟时事,深挖人物的闪光点,不错不错。”

袁记者谦虚着,心中却想,这还多亏徐二龙提醒。

这是名也出了,利也有了。

如果说,靠顾客之间口口相传,赢得的回头客,是普通的工薪阶层。

那么,袁记者写的这一篇软文,就相当于给那些企事业单位的文化人作了推荐。

这报纸,是地方报纸,县里所有的企事业单位,人手一份。

这些人,大部分是坐办公室,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就可以消磨一天的时间。

而这一部分人,旱涝保收,又是最有消费能力的一部分人。

翻着报纸,对于报道这什么人物不人物的,他们不关心,但却是记住了步步高皮鞋店。

嗯,这个百拿不厌、百问不厌,大家看报道看惯了,不稀奇。

可这皮鞋三包,还真是第一次听说啊,包修包退包换。

真这么好,那得去看看。

****

徐二龙现在全天时间,都呆在皮鞋店,应对着慕名而来的顾客,忙得有些晕头转向。

“徐二龙。”脆生生的女声响起,娇憨中带着任性。

徐二龙正在给一位顾客介绍皮鞋,抬头一看,就见得李迎彤带着她的两个姐妹伙,站在旁边。

怎么说,也算是熟人。

徐二龙示意缺牙齿过来,招待这位顾客,他笑着同李迎彤道:“好一阵不见,美女越长越漂亮了。”

“哼,油嘴滑舌。”李迎彤听着他的夸奖,心里美滋滋的,可鼻腔却是冷哼一声:“果真做生意的人嘴,哄人的鬼,你怕是看见一个女同志,都是这么说的吧?”

“没有。”徐二龙轻咳一声:“你看,我就对你的两个朋友,没这么说。”

“哼,算你识相。”李迎彤傲骄冷哼,又道:“你现在威风了,大家都知道你开了皮鞋店。”

在她们这一群姑娘心目中,“步步高”皮鞋店,就是高档场合,能以在这儿买一双皮鞋为荣。

十七八岁的年龄,正是爱美的年龄。

可这个年龄阶段,许多姑娘还没有工作,属于待业青年,没有经济实力来消费买皮鞋。

袁娜和杨丽丽,就是属于这样的姑娘。

她们一直听说这皮鞋店怎么好,一直想来开开眼界,可不好意思来白逛。

首节上一节96/4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