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改革,严格而言,他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只不过,他连一个可以给他参谋,给他查漏补缺的人都没有。
这个时代,没有经历百年苦难屈辱,没有经历那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无尽绝望,更没有千万信仰一致的人,一起奋斗。
只有他一个人,孤零零的守着这个后世灵魂,最后的执念。
没人任何人理解他!
人们只知道,数千年都是如此过来了,数千年皆是天朝上国,数千年也都有着一场场青史铭刻的盛世!
何必自毁根基!何必费力不讨好!
逼得他只能将所有人都当做工具,顺者昌逆者亡的工具!
他甚至有时候会想,若他活得不够长久,大恒二世而亡,恐怕是必然!
就如始皇嬴政一般,在那个时代,秦之一朝,亦是建立了跨时代的伟业。
始皇能够镇得住建立跨时代伟业的无穷隐患,但秦二世,哪怕是素有贤明的扶苏,也绝对镇不住!
秦二世而亡,汉收拢人心,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秦之伟业,建立了一个将这个民族命名的盛世王朝!
典型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而隋之一朝,同样也是如此,只不过,杨广是倒在了开创伟业的路上,唐顺势而上,沿着杨广的路继续前行,同样是一代千古称赞的盛世。
也算得上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而他大恒……
自崇祯驾崩,至今时,多少次天倾之局,他自己都有些记不清了。
无尽的血腥席卷了整个天下,时至如今,伟业终成。
但,正如秦统六国一般,这个成,只是事实意义上的成!
最难成的,是人心!
哪怕是后世那个繁华时代,那般高效集权的统治体系,都遏制不了人心,都能让历朝历代的弊病,换一个方式光明正大的存在……
更何况,还是在这个都称得上愚昧的时代!
哪怕大恒不会二世而亡,但那时候的大恒,也绝对不是他想要的大恒了!
……
第五百一十六章 终定!
史载:昭武三年,八月初一。
天子召朝堂百官,各省巡抚督师入朝,开大朝议论改革。
大策终定!
天子下旨,开启改革之策。
定十二巡查组,巡查天下。
各地驻军戒严,严阵以待,磨刀霍霍。
高悬大恒天下的改革大势,在这一场朝议之后,亦是以雷霆万钧之势,轰然落下!
稀里糊涂过了百来年的这个天下,亦是第一次迎来了一个真正系统化的统治。
锦衣卫缇骑探子奔走天下,飞鱼绣春监察着整个天下。
各级衙役兵丁奔走,大白话的改革告示,几乎贴到了村一级!
各地官员,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勋,也不管是情愿与否,在这雷霆大势之下,也只能组织着队伍踏入乡里村镇,普查人口,丈量土地……
户部那百余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的户籍土地黄册,亦是在这屠刀的威逼之下,终于开始慢慢变化起来。
朝堂,地方,文官,武将,在天子不容违逆的意志之下,被强行捏合到一起,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效率,飞速运转着,将改革政策,一项接一项的轰然落在这片大地之上。
“十三年啊……”
乾清宫中,那一幅大恒乾坤图面前,天子伫立,眉宇之间,亦是难掩唏嘘。
这么多年,他终于做成了这一件事!
他还清楚记得,当初全歼努尔哈赤部后,他与崇祯,也就是在此地,在这座天子寝宫,畅聊着未来,畅聊着如何改革弊病……
事有波折,造化也多有弄人。
但,庆幸,他还是办成了。
只要改革落下了,这个起于危难,长于危难的大恒朝,就不会是外强中干,不会是徒有纵横天下之兵锋,而无蕴养兵锋之力!
至于内敌外患……
天子之目光,在蒙古与南明之间流转,眼眸之中,却是见不到一丝一毫的担心。
纵使林丹汗彻底一统蒙古,也不可能拥有历史上成吉思汗那般恐怖了。
自前明蓝玉那一战,便将蒙古的脊梁给打断了,而后这么多年,蒙古草原,你唱罢我登场,蒙古……早已落寞。
更别说他掌权以来,对蒙古的几战了,纵使没将蒙古彻底摁死,但人心这东西,可不仅仅只有汉人有,蒙古,也有!
纵使林丹汗彻底一统蒙古,也不过是一个外强中干的玩意,甚至这个强,都得打个问号。
欺负一下王朝末年的中原,或许还能做到,但大恒,哪怕是外强中干的大恒,要强行摁死蒙古,也不是不能做到,只不过,得不偿失而已。
至于南明……
天子摇了摇头,若说开始让寿王逃走,是他的疏忽,但后来,他从辽东御驾亲征归来,还能让南明继续存在着,从来就不是因为南明有多大的战力,只是因为,他需要南明这个“生路”!
自古攻城之战,最正确的,莫过于围三厥一,就是为了留出一条生路给城中敌人,不至于让敌人拼死反抗!
同理,这南明的存在,也是一个道理。
南明存在,他在这北地的任何政策,哪怕人们再不满,也有衡量得失的余地,不至于拼死反抗,毕竟,他是在掘某些人的根,要某些人的命!
至于南明会不会成为威胁………
自古以来,南方防御北方,靠的,就是江河天险,靠的,就是水师!
如今的南明,江河天险,无一掌握,就连江南这腹地,北直隶,江浙都还在大恒的掌握之中。
水师的话,如今的李定格,借着郑芝龙与南明朝廷的矛盾,可谓是占据上风。
更别说如今南明朝廷,几乎完美将他与崇祯费尽心思打压下去的党争复活,那防友军如防虎的混账模样。
这样的南明……
哪怕朱元璋在世,哪怕前明那一大票开国将帅,都以最巅峰的姿态降临,也绝对改变不了南明注定的结局。
伫立许久,天子才缓缓将目光从这一副大恒乾坤图上挪开,曾经眉宇间那挥散不去的忧虑,在这一刻,已然彻底消散。
“安排得怎么样了?”
天子行至乾清殿前,突然出声。
“回禀陛下,已经安排下去了,各地的动静,会第一时间上报上来。”
王五从一旁走出,朝天子一拜。
说完,王五犹豫一会,又道:“锦衣卫那边,应该是察觉到了端倪,据下面人汇报,近来各地钱庄商行,都出现了被人盯梢的情况……”
“无妨!”
天子摆了摆手。
他一直都不太愿意让宦官的手在外面伸得太远,但不愿归不愿,只要钱庄商行一日还属于内廷,宦官的手,就可以轻而易举的伸到整个天下去。
而经历了之前那么多事,对锦衣卫,天子已然保持了不少怀疑的态度。
当然,他不怀疑锦衣卫能把事情办好,但,锦衣卫在明面上,且存在了这么多年,注定有极大的利益牵扯。
不涉及锦衣卫本身利益的事,与涉及锦衣卫本身利益的事,是完全两个概念。
而内廷所辖的钱庄商行,早已遍布大恒各地,某种意义上而言,只要他想,这钱庄商行,随时可成为他监控天下的又一利器。
之前他一直不愿用,但现在,在这事关大恒国运的改革之下,他,也只能开这个口子。
大恒的东厂,亦是在他的旨意下,已经用另外一种形式,出现在了大恒天下。
当然,这个机构,没有任何法理支撑,真正有法理的,是钱庄,是各大商行,这个机构,不过是借体生蛋,生的,还是一个临时蛋!
只不过,这个临时蛋,也算是他最大的底牌了。
只有他清楚的了解各地改革之景,才不至于被蒙蔽,从而避免善政变为苛政。
国家大事,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
种种思绪流转,蓦然间,天子却是有种莫名空虚之感。
之前无数个日日夜夜,皆是他独自一人为这场改革谋划,然后用刀子逼着每个人按照他的意义前进。
到现在,改革真的彻底落下去了,整个天下,都忙了起来,都忙得不可开交。
各地的改革反馈,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出现的。
他这个天子,竟成了最无所事事的人……
“走吧,好久没去后宫了,去看一下那几个兔崽子。”
天子长吐一口气,也没坐上那龙撵,慢悠悠的朝后宫方向而去。
第五百一十七章 四皇子
“千算万算,还是让这老家伙成了!”
锦衣卫衙门,副指挥使昌河平愤恨出声。
“大恒钱庄遍布大恒天下,各大商行更是在各地都有分行,每天来往各地的商队数不胜数,来来往往接触的人无数,这规模,两个锦衣卫加起来都比不了!”
一旁的锦衣卫指挥同知吴道跟着出声:“之前靖国公不是劝诫过一次嘛,而且,上次陛下微服私访,可是让那老家伙栽了个大跟头………”
“你们以为,只是王五那老家伙栽跟头了嘛?”
李若链放下茶杯,阴冷的扫视了一眼在场几人。
“咱们是锦衣卫,是天子鹰犬,没了陛下信任,咱们屁都不是!”
“这次改革,你们要想保住自己脑袋的话,最好就把那些关系都撇开。”
此言一出,在场几人神色皆是一变。
指挥同知吴道沉声道:“都督你的意思是……”
李若链冷哼一声:“王五那老家伙手都伸出来了,你们还看不明白嘛?”
“陛下为了这改革,耗费了多少心血,杀了多少人,你们觉得,陛下能够容忍再出差错嘛?”
堂中一片沉默,几位锦衣卫顶层大佬,也不禁感到后背发凉。
在以前,他们能用春秋笔法略过更多事情,从而完成利益的平衡,但现如今,另一双暗处的眼睛已经显露,且与他们毫无关联,那很多事情,可就不一定了。
李若链沉吟片刻,再道:“陛下应该还有所顾虑,王五这老家伙的手,虽然伸出来了,但没有个名义,况且,朝堂那边,可一直对钱庄商行虎视眈眈。”
“等天下稳定下来了,那些文官肯定会不甘心,到时候咱们……”
……
“算账之人,都准备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