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破壁网站!”
骚乱因为这句话突然停止了。
人口消减计划:其实流量地球已经告诉了你们答案,以不让子孙后代受苦为理由,配合延长人类寿命的基因编辑技术,执行整整四百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同时借用全世界越发严重的自然灾害,倾尽一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手段降低人口数量,减小全人类逃亡的难度。…
天灾如果救治得不及时,政府就会失去公信力,而陈曦先生,您会因为‘持续性的批判各国不顾民生’而收获人民的支持,您没有放弃建立联合政府的计划。
人工智能计划不只是为了提高社会的生产力,还是为了减少工业、农业对人的需求,最终使人类社会人口的增长率进入负增长状态。
就像曾经的发达国家一样。
如果地球上只剩下一亿人类,如果陈曦先生完成了机械化大生产,如果联合政府真的建立了,那么凭借跨越时间的冬眠技术,与具有小型可循环生态圈系统的低光速宇宙飞船,人类就能完成全族逃亡的壮举。
可惜,这不可能做到,谁能生育,谁不能生育,遇到的问题其实与逃亡主义一样。
陈曦先生,真的,我真的很佩服您,您的谋略是那么的显而易见、光明正大,我甚至不知道我了您的计划是不是间接的帮助您。
ETO破壁人:秦始皇。
真正的秦始皇正在心中骂娘,我踏马什么时候破你壁了,狗屎!这踏马是你自导自演的一出戏!该死的!我竟然无法揭露你!
ETO这几年一直借着智子信息的名义在太空军和联合国之间挑拨离间,搞到现在被告发反倒成了荣誉,甚至成了忠诚的象征。
“妈的,都是你们搞坏了我们信誉,我踏马手上有证据也没办法,他们会以为这是我伪造的,该死!陈曦!你到底想做什么!”
耳麦又传来萨伊的声音:“陈曦先生,舆论反转了,民众们很支持您的计划。”
“大家认为死于天灾怨不得别人,自己能长久且幸福的活着,就算不生育也没关系。”
萨伊轻声笑着说,她现在很开心:“陈曦先生,联合国勒令我们关闭直播,您被禁止在任何社交平台发布任何信息、不允许在任何有媒体的公共场所露面,他们好像怕了。”
“就在刚刚,联合国针对因为您极速蔓延的失败主义与享乐主义思潮,进行了一场紧急会议,全票通过了互联网实名制,对所有人在网络上的言论进行审核与监管。”
“他们在剥夺您舆论上的影响力。”
第十七章 类脑智能第一步
15年6月17日,曙光大厦,于办公室绞尽脑汁创作的陈曦听到了沉闷的敲门声。
他随手划掉笔记本上几段废设,然后戴上助听器,“请进。”
萨伊女士走进来,将一份联合国文件放到桌上,“先生,他们希望您能用曙光科技的游戏、电影、电视剧传播有关人类文明战胜三体文明、取得胜利的价值观。”
“我不同意会怎样?”
“他们说,将派遣军队接管曙光。”
陈曦无奈的咧了一下嘴,道:“一群强盗,好吧,让我想想…”
“这样,流浪地球三的剧本:联合政府为了拦截三体舰队的追击,重启了人工智能MOSS,倾尽全球之力造了两千艘恒星级战舰,二十万军人自愿赴死,前去阻击三体文明的舰队,最终与之同归于尽,惨胜。”
如果变成现实,估计是新版春节两千响。
“流浪地球四,没有智子的阻碍、几百年的发展,两轮技术大爆炸,人类的科学取得无比辉煌的成果,最新的战舰甚至拥有了梦幻般的光速航行技术,于是联合政府决定返航、夺回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如果是现实,三体人早就追上来,用超级武器,比如说奇点炸弹,将人类与地球一块扬喽。
“流浪四主要有两条线,第一条是地球转向,第二条是光速舰队先行出发开战。”
“在弄个电视剧,讲讲人类流浪几百年的人文变化,安插些ETO份子搞破坏老套剧情,游戏的话,可以弄弄维修、保卫行星发动机,或者与三体文明之间的宇宙战争。”
“老规矩,不许搞个人英雄主义,必须具有联合政府的要素…”
陈曦零零碎碎讲了很多。
萨伊一一记下来,然后道:“第二件事,解析摄像机到了,按您的要求,放在了计算机部门。”
“嗯,我知道了。
想了想,陈曦又道:“萨伊女士,能麻烦您一件事吗,帮我把丁仪博士挖过来,我听说他最近又转向理论物理研究了,试图寻找在高能粒子实验中摆脱智子干扰的方法。”
“是的,但支持他进行研究的人寥寥无几,因为理论物理研究太消耗资源了,现在也不可能得到成果。”
“那感情好,就说曙光科技愿意支持他的研究,虽然拿不出多少资源。”
……
得到解析摄像机,陈曦兴高采烈的开始了研究:用芯片与算法模拟神经元的运动。
在摄像机的辅助下,人们看到了神经元的全部运动,魏成与他的团队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搞定了神经元的运动算法。
基于结构,神经元大致可以分成四类:单极、多极、双极和伪单极神经元。
陈曦是这样要求研究员的:首先,神经元芯片必须能完美模拟四种结构的神经元,结构可以根据需求切换,方便未来的类脑主机调配不同的、所需要的模拟神经元,并且能完美运行与之匹配的运动算法。…
其次,芯片一定要足够的小,小到可以塞进薄薄的智能手机里,并且能对各种各样的智能电子设备进行远程最高权限的操作。
第二个要求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简单在于技术上的问题很容易解决,难点在于因为隐私等问题,不容易通过各国政府的审批。
不过与人工智能相比,这是小问题。
两个要求加起来,可难倒了陈曦手底下的工程师:芯片小,内存必定大不到哪去。
四种运动算法的本体就算不运行时,数据量也不亚于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一旦运行起来,产生的数据能在半小时内塞满一个几百GB的硬盘。
陈曦恨铁不成钢的骂:“笨呐,让你们研究新一代的数据传输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云端储存技术,不就是为了这个?”
“以后的建筑物里必定全是芯片,有负责储存的、有负责运算的,将计算与存储分开,神经元芯片干脆绑定数据传输得了。”
危机纪元17年,神经元芯片诞生了,小的只有小拇指的指甲盖那么大,大的有巴掌那么大,前者是安装在小型电子设备上的,后者是超级计算机、神经元主脑的基础单元结构。
幸运的是,山衫惠子还在忙活算法,得知陈曦有了芯片后,她就直接拿去用了。
……
曙光科技的某个实验园区,类脑的学习实验开始了。
志愿者头上戴上一个金属罩,金属罩内部是低温液氦和超导线圈,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核磁共振仪,但远比那玩意要先进很多。
随后,他开始写字,解析摄像机毫秒级拍摄志愿者大脑神经元的运动,这些运动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能形成可供脑科学家们进行分析、研究的神经元网络模型。
由于算力问题,计算机处理摄像机拍到的信息整整花了一个星期,之后,脑科学家们将神经元的运动信息一点点输入类脑。
这个过程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但结果还是失败了,因为智脑太小,只有区区一百万个模拟神经元,而人脑拥有将近一千亿个神经元。
没办法,他们只能猜测哪些神经元运动是写字时出现的运动,一点点剔除。
这是无比庞大的工作量,陈曦不想浪费有限的生命,于是选择了为期两年的冬眠。
18年,曙光类脑操控机械手臂,歪歪扭扭的写下了一行字。
脑科学家、计算机学家意识到,只要将与行为对应的神经元运动信息准确的输入类脑,且转译系统足够优秀,类脑就能完美的复现神经元运动对应的行为,人能干的事它都能干,无论有多复杂。
转译系统是个软件,可以将模拟神经元的模拟神经信号转化为机器能听懂的数字信号。
这玩意稍微升级一下,就有一个暂时没什么实用价值的应用真‘人’工智能:解析摄像机捕捉佩戴者的神经元活动,将之转化为数字信号发送给机器,机器做出响应。
没有实用价值是因为解析摄像机太大、太笨重,转译器仅仅只记录了八十亿人中某一个人写某些字时的神经元活动的翻译语句,没有普适性。
19年,计算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计算力比以前强了一万倍,传统硅基芯片走到头了,但还有起步阶段的光子计算机。
各国纷纷建造新一代超级计算机,曙光科技也一样,各国瞧见类脑智能的潜力,给予了大量资源技术人力以支持。
第十八章
19年末,陈曦结束了第二次冬眠。
经过两年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突破,类脑智能也迎来了爆炸式的发展。
实验室,陈曦看到一个跟真人差不多的机器人,它手拿针线,竟是在绣花。
这是类脑控制的仿生机器人。
他兴奋的评价:“动作流利,像个心灵手巧的妇人,精度够高的话,是不是可以独立完成外伤缝合手术?它还能绣些什么?”
工程师遗憾的说:“暂时只能绣花,脑神经元的运动太过复杂,就算有解析摄像机与超算的帮助,我们编译模拟神经元、裁剪与所需行为无关的神经元运动也难如登天。”
“PDC不允许我们大规模招收志愿者进行实验,他们担心人类的思维会暴露,杞人忧天的顾虑,这群王八蛋在阻碍技术的进步!”
“没事,没事,慢慢来…”
逛着逛着,陈曦发现个好玩的东西,那是一个可旋转的机炮,操控它的人戴着解析摄像机的头盔,这个头盔没有与之配套的超算。
“老板,那是军方的人。”
工程师气愤的说:“那群王八蛋占了我们的资源,让我们给他们开发新武器!”
陈曦示意自己明白:“我会抗议的。”
观察片刻,他询问:“原理是通过解析摄像机扫描人脑的神经元运动,在检测到特定的神经元运动后,命令机炮做出相应动作?”
“是的。”工程师肯定道。
“解析摄像机的诞生让大脑的神经元运动再无秘密可言,我们能轻而易举的确认某个神经运动独有的神经编码,即上万、甚至是上亿个神经元在大脑中的排列顺序与相对位置。”
他指了指远处配备着超算的摄像机,“实验员先要通过那玩意设定激活和使用智能武器的神经元指令集,指令集不具有通用性。”
然后又指着实验员头上的头盔。
“我们叫这玩意控制头盔,头盔只对大脑的部分区域进行扫描,被扫描的区域出现神经运动时,就会与芯片记录的神经元指令进行对比,只要相似度超过百分之九十,头盔就会向外发出信号,控制智能武器进行攻击。”
“神经元指令?”
陈曦思付片刻:“遇到的难题是大脑神经运动与神经元指令的对比速度上吧?”
简单来说,就是延迟太大了。
“是的,神经元指令太庞大了,一般芯片无法进行毫秒级的对比,但用上大型计算机的话,武器造价又会飙升几万倍,这太贵了。”
陈曦感到奇怪的问:“他们难道想制作单兵武器?宇宙战争还需要单兵武器?”
未来的战舰上一定配备着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分出一点算力支持智能武器的运行,可以说轻而易举,甚至超级计算机还能通过预判来修正数据传输到来的微小延迟。
工程师耸耸肩,无奈道:“可能是用来对付人类的,其实我更希望制造单兵机甲。”…
“他们的想法不现实,庞大的控制头盔装着液氦,液氦泡着的超导材料需要大量电力的支持才能产生足够强的磁场进行核磁共振。”
“有线输电,战场上不现实,而无线输电在传输过程中损耗太大,现有技术,离开电力发射塔超过十米就无法获得足够的能源。”
陈曦笑了笑:“这可能要靠汪淼博士的常温纳米超导材料来解决了,有了它,无线电传输不是问题,还能缩小头盔的体积、重量。”
“难啊,几年都没有进展…”
……
某天夜晚,陈曦在曙光大厦的天台上欣赏夜空中明亮如太阳的星星。
那是在三万公里高空进行的大功率核聚变反应堆实验,是未来宇宙飞船的发动机。
出现星星,意味着实验失败。
托总计二十几次实验的福,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整整一摄氏度,如果让实验继续下去,蓝星迟早会变成热死人的蒸笼。
陈曦突然想到什么,在轮椅前的屏幕上操作一番,让轮椅带自己溜回办公室。
他打开笔记本,太阳系星图。
在写流浪地球一的剧本时,他就向智子表明了一个作废的计划:你三体人入侵太阳系的目的是获得新家园,那我就将太阳系变成比三体星系还不适合生存的炼狱用行星发动机将水星推入太阳,也就是雷迪亚兹计划的翻版。
但很遗憾,人类造不出足够多的恒星级核弹,也不可能拥有行星发动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