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2000:大国机长 第309节

当然了徐苍期望得到外援的想法也是奢望,他是不知道此刻客舱的情况,如果他知晓了,也不会有这般不切实际的想法了。

无法打开驾驶舱舱门,徐苍没有再试了,再试的话,那就是耗去他最后一点儿力气了。

两万英尺的高度怎么下去?在他失去意识的情况下,在没有自动驾驶,没有人力干预的情况下,飞机到底怎么下到一万英尺?

徐苍从来不是一个甘愿等死的人,他顶着狂风,仅凭最后一丝气力,微微起身,将之前黑田隆司关闭的偏航阻尼器电门重新打开了。之后,他收回了减速板,右手换左手,将氧气面罩继续捧着贴近脸部,同时微微低头,再将氧气面罩抵在驾驶盘上,最后将右手下垂,直接放弃了飞机的控制。

“你会让我活下来吧?”

徐苍感受到氧气面罩吹出来的微弱氧气气流,意识终于只剩下最后一丝,在喃喃自语后,一切都归于了黑暗。

在这一刻,全日空45航班的驾驶舱中陷入了极其诡异的场景,除了呼啸的气流,其余再也没有任何动静。黑田隆司瘫在左座座椅上,生死不知。而徐苍则是左手捧着氧气面罩,抵着驾驶盘,右手垂落下去,完全不对飞机进行控制。

此刻,这架载着上百人的庞然大物就是真正的无人驾驶。

......

约莫三四分钟后,东京区域管制室里,主管望着雷达屏幕上歪歪扭扭的全日空45航班的飞行轨迹,脸色阴沉到了极点。此刻,雷达显示这个飞机的高度已经超过五万英尺了。

此前在突破升限的时候,主管还是不解与害怕,但在这个时候,他反倒是释然了。

如果通过某些特殊手段可能能让737达到四万五千英尺,可五万英尺明显已经一个超乎逻辑的数字了。与其相信飞机真的到了五万英尺,主管已经开始怀疑这个数字的准确性了。

“会不会是那飞机的应答机出问题了?”别说主管了,负责的管制员也感觉到一丝问题了。

管制雷达上的飞机高度信息是来自于飞机的应答机,如果飞机应答机出了问题,那传递过来的高度信息自然也是错的。如果是应答机的问题,那可能性就大很多了,至少比737飞到五万英尺的高空来得概率大。

不对,是大很多!

主管其实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他并没有说话,因为他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

如果刚才说话的那人是徐苍,既然他能将这话报出去,那比较大的概率是劫机已经成为了一个不那么迫切的问题。那么,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缺氧和释压。….

在刚才那句话中,徐苍清楚地点明了要求清空空域,而且范围非常大。另外还提及了机组失能的事情,结合雷达屏幕上混乱的飞行轨迹,主管脑海中其实有一个非常可怕的念头,那就是现在全日空45航班上到底有没有一个清醒的人在控制飞机。

主管略一低头,正好与管制员对上眼。从管制员的脸上,主管也看到一丝恐惧,这说明管制员也想到了这个可能性。

一架完全没有控制的飞机意味着什么?

没人敢给出这个回答,尤其是在下方就是东京都市圈的前提下。

突地,刚刚去联系JCAB的助理过来了,手里捧着电话,走近过来:“接通了。”

主管的目光死死地盯着雷达屏幕,其上全日空45航班的飞行轨迹还是那般混乱而没有规律。蓦地,主管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好像是下了什么决定一样,接过了助理递过来的电话。

......

与此同时,不久后,汉京民航总局局长办公室,李解如同往常一样正在处理公务。

身为整个的领导者,李解的办公室相当简陋,而且风格有些古板,唯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房间一侧的巨大书柜,其中放满了形形***的书籍,甚至于整个办公室都充斥着油墨的香气。

突然间,办公室被狠狠地推开了,航安司司长李林冲入其中。

李解放下笔,面色不变地朝着李林问了一句:“何事?”

李林深吸一口气:“李局,JCAB局长电话找你,有急事。”

这下李解彻底停下了工作,深深地看了一眼李林:“将电话转过来。”

“好!”李林只是应了一声,转身朝着外面看了一眼,仿佛外面有人等着。

很快,李解桌上的座机就响了,他拿起话筒,对面立刻传过来一个极有口音的中文:“李局长,很抱歉打扰你了,但是现在有急事,需要咨询一下你的意见。”

李解眉毛一挑,这声音还真是日本民航局JCAB局长的声音。

“长岛局长,有什么事但说无妨。”

“李局长,就在不久前,一架全日空45号航班在东京空域遭遇了一些状况。现在我方严重怀疑机上人员因为释压缺氧而失去了对飞机的控制,也就是说有一架无人控制的飞机正在东京上空。”

听到这里,李解眉头皱起:“长岛局长,如果你就是来告知我这个消息的,那我只能说对此表示遗憾。”

“不!”日本民航局局长沉声道:“与那架飞机的最后一次通讯来自于一个说中文的人,依照我们现有的信息,有极大可能那人是你们的一名叫徐苍的飞行员。他的最后一次通讯内容中似乎表明他的处境很糟糕,而现在飞机的雷达轨迹也显示飞机并不在控制之中。李局长,一架无人控制的飞机在我方首都上空,这是不可接受的。”

李解嘴唇抿了抿:“你什么意思?”

“为了整个东京的安全,我觉得有必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但是,我在与全日空社长的通话中了解到这个叫徐苍的人很不一般,或许他有改变一切的可能性。”日本民航局局长道:“在这个事情上,我不相信全日空的社长。既然徐苍是你们的人,我自然就要问你。你觉得他......可以吗?”

李解沉默了片刻:“长岛局长,你这是在将问题抛给我!”

“不不不!”日本民航局局长道:“最后会由我来做决定!李局长,你知道的,这是一个无比艰难的决定。如果可以的话,我不想下,只要你给我一个理由。”

李解知道长岛局长所说的一切必要的措施是什么,一架无人控制的飞机在首都上空,这不就是一颗定时炸弹吗?换作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接受的。

看得出来,日本民航局的局长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其实,李解已经能够猜到日本民航局局长内心的想法了,只是在这个关口,他需要别人的支持。

李解在这个时候是可以置身事外的,但是他想了下,郑重地说道:“接下来的话,我不是以的局长告知于你,而是以我私人的身份向你提出我的建议。”

长岛局长长出一口气:“我明白,你说吧。”

李解眼睛微微眯起,以一种不容置疑地语气说道:“相信他吧,相信他就是相信奇迹!”

梅子徐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精华书阁】w w w.jhssd.com,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 wap.jhssd.com,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

第269章 东震瀛洲!给日本一点小小的震撼!

于那无尽黑暗之中,感官和知觉在这里好像都是凝固住了,似乎不管过去了千万年,那黏稠的黑暗都不会有丝毫变化。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这原本了无生机,好像永恒不变的黑暗中出现了一丝细微的扰动,一点儿理智的灵光破开黑幕,绽放了属于他的慧光。

蓦地,就宛如陷入梦魇之中无法自拔的人终于摆脱了缠绕的一切,耳边响起的呼啸气流之声于空虚的寂静中掀起了扰动,他又能开始感知到现实世界的一切了。

在那气流包围中,徐苍缓缓睁开眼睛。此刻,他还保持着左手捧着氧气面罩的姿态,但是周围已经没有原先那般寒冷了。在他的睫毛上挂上了些许寒霜,甚至在睁开双眼时,因为寒霜的存在而微微粘合了上下眼皮。

“呼!”

徐苍依旧保持着低头的状态,即使没有借助氧气面罩,徐苍也鲜少有呼吸迟滞的感觉了。这种情况无疑说明飞机已经下落到了一个足够低的高度。

将氧气面罩放到一边,看了眼还处在昏迷状态的黑田隆司,徐苍长出一口气,心中稍稍放松了些。

虽然徐苍不喜欢波音这家公司,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波音737NG的确是一款静稳定性极佳的飞机。

所谓静稳定性,即是飞机在受到短暂的外界扰动后而偏离原先的位置,但是飞机会自发产生回到原先平衡位置的趋势。

静稳定性包括纵向稳定性,横向稳定性以及航向稳定性,即对应飞机在空间的XYZ三轴。

飞机的纵向稳定性表现在在受到扰动影响后,迎角变化的情况下,在不用施加外力的情况下,飞机有自动恢复原先迎角的趋势。

飞机纵向稳定性的由机翼,尾翼,机身和发动机。其中,水平尾翼是提供飞机纵向稳定性的最主要部件,其长力臂下能产生很大的俯仰力矩,其力矩方向正好与机翼相反。

对于具有静稳定性的飞机而言,任何在迎角上的变化都必须随之产生阻止其变化的力矩,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而横向静稳定则是反应在机翼,机翼和垂直尾翼之和的偏航力矩的自发性反力矩。不过,其稳定性的大小还极大地受到机翼的上反角,后掠角以及垂尾影响。

通常来说,上反角提供横向静稳定性,下反角则是提供横向不稳定性。而波音737就是采用的上反角。

对于航向静稳定性,飞机则是通过垂尾来实现的,而波音737则是拥有相对大面积的垂尾,在航向稳定性上表现不错。

由于民航客机的运行特性,普遍采用静稳定性的布局。静稳定性的布局有自身的优点,但是也缺点,比如会损失一部分机动性能。

有些机动动作,即便不考虑到民航客机的结构强度,光是因为静稳定性的存在,这个气动布局本身就会阻止那种大机动的出现。….

因此,在此前已经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徐苍只能将一切的希望寄予在737NG的静稳定性上。

飞机的静稳定性并非是一个在微观层面上反馈特别明显且及时的特性,其特点在于只有出现了偏离平衡较大的偏差时才会有足够的修正力矩,这就导致在偏差较小时,飞机实际上不会及时地进行自我恢复的。

只有在飞机产生了大的偏差,静稳定性才会起比较明显的作用。而在实际空域中,气流不可能是持续稳定的,因此飞机只能在一个大概的状态范围内维持一个大概稳定的状态。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徐苍需要管制清空自己方圆二十五海里的空域,因为他也不能预知到飞机会进入怎样一个状态。

为了保证飞机的静稳定性,徐苍最后是收回了减速板,而在释压的紧急下降程序中其实是应该拉出减速板,以便可以以最快速度下降。然而,减速板本身就是破坏升力的装置,按理说应该不会产生什么延伸的问题,但是为了安全起见,防止减速板影响到了飞机的气动布局,从而改变了飞机的静稳定性,徐苍只能将减速板收回。

另外,徐苍还重新打开了偏航阻尼器。这是为了防止飞机陷入某些不可预计的复杂状态,比如是荷兰滚。

同时,徐苍尽可能地将自己贴合氧气面罩,让他可以呼吸到微弱的面罩中吹拂出来的纯氧,以便让他不要陷入过于深度的缺氧之中,可以尽早恢复过来。

就靠着737一手极强的静稳定性,飞机在慢车推力下硬是自己飘下来了。说实在的,737属于时代感相对浓重的机型,有些过于注重静稳定性了。其实,即便是深度失速,只要高度足够,在飞行员不进行改出的情况下,飞机甚至可以自行改出,但是前提是必须要有足够的高度,基本是以上万尺的高度损失为底线。

稍许时间过后,徐苍的意识逐渐清晰起来,恢复了思考能力。

此时,他半眯着眼睛,在强烈的气流中,眼睛是不能完全睁开的,否则会非常难受。徐苍尝试了一下抬起头,但是依旧强劲的气流还是吹得他无法忍受,只能又是低下头来,借助仪表板阻挡气流。

虽然现在驾驶舱的环境还是无比恶劣,虽然还是在操纵是存在大困难的,但至少释压缺氧的问题似乎是解决了,那是涉及到生死的迫切问题。

徐苍当即看了下PFD,通过姿态仪等各类仪表,想要分辨一下现在飞机的状态。

此刻他无法目视外界,不能够通过外面的目视参考来辨别自己飞机的具体范围和姿态。不过,仅通过仪表来判断飞机状态并不算什么难事,在航校的仪表等级阶段就有相关训练,想必也是任何一个合格的飞行员的必备技能。

然而,就在看到各个仪表之际,徐苍直接给愣住了。….

姿态仪倒是没什么奇怪的,飞机正处在正一度的俯仰姿态。别看姿态是正值,可实际上要维持飞机平飞,正一度是不太够的,飞机此刻就处在一千四百英尺每分钟的下降率中。

当然飞机正在下降并非一个什么值得的问题,问题是出在高度和速度上。

此刻,在空速表和高度表上都出现了不一致的显示,即IASDISAGREE和ALTDISAGREE。

“什么意思?静压口出问题了?”徐苍一怔,这是空速和高度都不可靠了?

众所周知,飞机的速度是需要用到动压和静压的,而高度是需要用到静压数据的。如此一来,如果仅仅是动压,也就是皮托管出问题了,那仅仅会是飞机空速出问题,而要是静压口出什么故障了,那速度和高度的数据都会受到影响。

当然了,也有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那就是不管是皮托管,还是静压口,全都出故障了。但是,飞机上探测装置的皮托管和静压口有很多备份,不至于全都出问题了。

不过,现在猜测也没有意义了。如果是仅仅空速,还是高度出问题了,那实际上还是相对好处理的。但是,要是速度和高度都不可靠了,那事情就比较棘手,更何况现在飞机驾驶舱内的环境并非那么适宜处置故障的。长时间的高空气流冲击下,即便徐苍恢复了意识,但是体温已经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再这么耽搁下去,怕是要得失温症了。

看了一下座舱高度指示灯,那个灯还在亮着的,这说明飞机高度还是在一万英尺以上的。如果高度太低,徐苍还是比较犯难的。因为如果按照一贯的处置,这时候应该设置一个爬升的推力和姿态,以保证绝对的越障需求。

可如果设置爬升推力,由于程序限制,必须采用最大的爬升推力,在这样的设置下,爬升率普遍要超过三千英尺每分钟。自己好不容易才从上面飘下来,难不成再上去?

不过,要是飞机在超过一万英尺的高度上,那基本不用担心了。要知道日本最高峰富士山也就一万三千英尺,而且按照的位置,就算是径直往北飞,也要需要超过二十分钟。要是自己昏迷二十分钟中,虽然缺氧不算太严重,但是时间这么长,就算不死,至少也不会如此清楚地恢复意识,所以,徐苍可以肯定从自己昏迷到清醒,时间绝对不会很长。

而且,现在自己是可以比较顺畅地呼吸的,也就是说飞机高度应该不会太高,差不多是在一万多英尺。也就是说,飞机在自己昏迷期间实际损失了两万多英尺。

这个损失的高度看起来很多,可在慢车推力下,估计也够支撑五六分钟。

以之前自己记忆的位置,五六分钟的时间是绝对不可能飞到富士山的。而且,富士山就那么大,这要是能撞上,他徐苍的运气也太差了些。….

之前由于方式控制面板的损坏,导致导航页面的DU也是不能用了,不然还能确定一下现在飞机的位置。不过,现在还不能确定是导航页面功能不能用了,还是相关DU显示故障。

如果是DU显示故障,可以通过切换DU显示,将导航页面切换到下DU来重新获得相关数据。但是,徐苍在扫了一眼左边的导航页面DU也是不可用后,比较倾向于是导航功能失效了。

方式控制板的损坏波及了一些其他的系统,其中似乎就包括了导航系统,也不知道空速和高度的数据问题是不是也是这个原因所导致的。

徐苍稍微一抬头,瞄了一眼探头加温电门,核实这两个电门是开着的。不过,就是这么一抬头,气流吹在脸上就跟刀子刮一样,甚是难受。

徐苍之所以要确定探头加温电门是开着的,因为很多情况下,速度和高度不可靠的问题就在于结冰。为什么波音要设计探头加温装置,正是因为像皮托管这样的孔洞在结冰条件下相较于圆滑的机身更容易积冰。一旦探头积冰堵住了皮托管或者静压口,那空速和高度速度就要跟着出问题。

因此,在快速检查单中应对空速不可靠的第一步就是检查探头加温电门有没有在开位。

正是知晓这个速度和高度不可靠的最重要的原因,所以徐苍才愈发觉得并非探头方面的问题,因为飞机自始至终就没有经过结冰区域,何来探头积冰堵塞的问题?

当然,也不是说只有积冰才会堵塞探头。在民航历史上也曾经出过一些比较离谱的事件,比如小虫子堵住了探头孔径。不过,这种都是极小概率的事情,不太能作为考虑的范畴。

相较而言,徐苍人为方式控制面板的损坏引起了大气数据惯性基准的故障,从而导致两个重要飞行数据的问题。

在徐苍的印象中,如果大气数据惯性基准出了问题,检查单中可是没有相关的解决办法的。

“但愿不是吧!”徐苍心中祈祷道。

对于徐苍这个级别的飞行员,就算没有空速和高度显示,仅仅依靠目视依旧可以完成落地的。对于这种目视降落,徐苍还是很有信心的,来一百次,连一次都不会失手。

可问题是现在风挡破裂,气流冲击之下,徐苍只要稍微抬头往外面看,眼睛根本就支撑不住。只能低着头依靠着仪表飞行,在这种情况下,徐苍既不知道飞机速度,也不知道飞机高度,这还怎么落?

难不成还要让徐苍做一次747S2开关的真“盲降”?

首节上一节309/4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