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道:“大明啊,这人啥来头啊?”
“卧槽!”
“哎呀,你这孩子,都是当干部的人,这啥话头啊?注意点影响。”
“不是爸,我跟你讲哈,你一定一定把人招待好喽,千万千万别让我妈收人家钱”
“那、恐怕不成,已经收了。”
“退退退!退给他们!你们就当啥事都不知道,我明天一早赶回来!至于大勇哥家的事,你必须做好工作,那孩子留不住的,也不能留……算啦算啦,反正我明天回来,到时咱俩一起去。”
村长:“不是……你还没说他是谁呢?”
“财神爷!
“现在全国最红的人物。
“是个衙门都想求他办事。
“像咱们县这种档次,甭管谁,正常情况下想见他都见不到。
“我明天先回来确认一下,到底是不是他,如果真是……爹啊,你后面就等着看,你想修多年的入屯的路,被车碾平吧!”
大儿子的激动,村长隔着电话线都能感受到。
这才明白,人家真没吹牛逼。
他们这姥姥不亲舅舅不疼的山旮旯,竟来了个天大的人物。
回到家后。
村长立马找到婆娘,将大儿子的话,原封不动告诉她。
村长媳妇儿是个精于算计的人,尽管心疼钱,但意识到这事很可能关系到大儿子的前途,如此一比较,挣个几百块钱,也就不算个事了。
出门时,正巧遇到打水洗漱的沈红衣,硬是将钱塞给了她,还说只是开个玩笑。
又说咱东北人热情好客,哪能真收钱哩。
沈红衣挠挠头后,来到李建昆和哼哈二将的房间,遂将村长媳妇儿把钱退回来的事,告知给李建昆。
李建昆心知肚明,村长打听过他的底细了。
思忖着应该不是坏事。
明天大概率会有当地父母官过来。
与警方还是有所区别的。
翌日,天将将蒙蒙亮的时候。
屯里的狗子们一起吠起来。
同时传来的还有汽车的轰鸣。
不多时,村长家院外传来喊门声,村长的大儿子回来了。
与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两人。
是他科里的左右手。
这件事他现在还没向上反馈。
沈红衣独自一间房,最先爬起来。
李建昆和哼哈二将一起包成粽子出房时,看见沈红衣和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正在堂屋交谈,旁边还围着两个男人,以及村长两口子。
当看清李建昆的脸后。
瞎!
村长大儿子和他的左右手,险些没一下子给跪了。
还真是!
“建昆同志,久仰久仰,没想到您来到了我们屯,还住在我家,缘分呐。”
村长大儿子抢脚上前,人未至,双手先到。
李建昆与他握了握手后,被村长大儿子请到中堂下面的四方桌首位坐下。
村长笑呵呵地端茶倒水。
村长媳妇儿美滋滋地去张罗早饭。
尽管他们仍没搞清楚李建昆的身份,但都能看出来,这个人对于大儿子,非常非常重要。
一番交谈后,村长大儿子拍着胸脯道:“您放心,这事我来办!”
李建昆笑笑道:“好。”
如果村长大儿子真能办妥,他也不介意送一段前程。
这是个很贫困的小县,总人口才十几万。
第1073章 反
晌午。
橘黄色的阳光下。
胡家的院子外面,看热闹的人们里三层外三层。
有些调皮的熊孩子,更是翻到墙头上,一边吃瓜,一边评头论足。
“我娘说傻根是买来的。”
“我娘三百年前就跟我说过。”
“买来的,那不就是大勇叔家的么,就跟买吃的一样。”
“咦~那漂亮女的看起来还挺好,想不到连孩子都卖。”
“那是傻根他姐!你个憨货,她顶二十多岁,十几岁生孩子啊?”
“咋地,不行啊,我奶十六岁生我爸。”
“傻根要是被带走了怎么办?傻根挺好的。”
“丫丫,你竟然喜欢傻根!”
“我没!不是喜欢!”
与墙根上的气氛完全不同。
胡家的砖房里,随着村长家的大儿子不停做工作,空气仿佛凝滞。
胡家女人戳在房门旁,将傻根紧紧搂在怀里,身体止不住颤抖,仿佛下一秒,便会失去盼了二十年才得到的儿子。
胡大勇坐在堂屋里的四方桌主位上,口鼻间喷薄着热气,呼吸越来越粗。
“大勇哥,话不好听,但都在理儿。”
村长家的儿子道:“咱们理性地想想这个问题:买来的孩子,就算家里没任何背景,家人找上门,你又能怎么办?
“你不给,那么好嘛,人家只要一报警,法律肯定站在人家那边。
“现在的情况是:傻……这孩子,家里背景滔天呐!
“我说句话,你可能更不爱听:只要他姐夫愿意,今天过来做工作的就不是我,我算老几?别说县里市里,连省里都会有人下来!
“可这都是事实。”
村长家的儿子递过去一根迎春烟,胡大勇理都没理。
他拿到自己嘴边,本想点上,想想又拿下来,塞回烟盒里,接着说道:
“平心而论,人家还算好的,跑咱们这边来,没惊动任何人……你懂我意思吧,人家没想着亮出身份背景,带一大批人过来,而是想着先和你好商好量。
“不过呢,我拿人头跟你担保,这人没几个人敢招惹,还都想着巴结。
“人家绝对不是怕事的人,而且是真有能量。
“这叫作先礼后兵。
“你犟在这,没有任何好处的。”
唰!
胡大勇突然抬手,指向左侧方的房门,问:“她是谁?”
村长家的大儿子怔了怔,不过还是答道:“我桂春嫂子啊。”
“你好好看看你桂春嫂子,她离开傻根活不成了,你是想逼死她吗?!”
“我……”
村长家的大儿子倒也知道,桂春嫂子想孩子都想魔怔了。
然而,一年等一年,一年盼一年,始终怀不上。
三十岁后终于等不住。
隔三差五去医院检查,县里的人民医院,市里的,都去看过。
每次结果都一样:不育不孕。
眼看实在没有一点希望。
后面,两口子才出此下策,想从外面买一个回来。
一年前,大勇哥带回这孩子,取名胡家根,“傻根”最早也不知道是谁喊出来的。
大勇哥和桂春嫂子也没在意农村有这种说法:贱名好养活。
于是屯里人便这样叫起来了。
孩子尽管有些憨……或者说反应迟钝不假,却也比一般孩子更单纯。
你对他好,他就对你好,相处一段时间后,都知道帮桂春嫂子分担家务,也乐意吊在大勇哥屁股后面,跟他进山学打猎。
农忙的时候,不用谁吩咐,凉好的粗茶水,送到地里。
屯里人看到都艳羡。
他们的亲崽儿,都没有这么贴心哩。
傻根傻不傻,不知从何时起,成为了屯里人闲暇时讨论不完的话题。
对于这孩子,大勇哥和桂春嫂子,那是打心眼里疼爱,且这种爱,每过一天便更深沉一份。
这些,村长家的大儿子都晓得。
可是,这终究不是他们的孩子。
没人找也罢了。
有人找,得还。
更何况,孩子家里的背景还如此吓人,怎么可能留得住呢?
村长家的大儿子唾沫都说干了,就是想让胡家两口子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