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1199节

  李建昆疑惑:“那这个大厦也不大嘛,一层楼够开厂吗,还是制造程控交换机这种设备?”

  “够”

  “够啥够啊。”

  侯卫贵打断任正飞,望着李建昆,唏嘘道:“我们公司和他们比,还算好点,毕竟有上属单位背景。

  “程控交换机这东西,算个高价商品,成本造价也贵,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

  “像他们公司,一层楼,分隔成单板、电源、总测和准备四个工段。

  “另外还有仓库和厨房,睡觉的话,床板白天收起来,到晚上才拿出来,沿着墙边一溜排开,床板不够,就用泡沫板代替。

  “买不起高端设备,电路板全靠手画……”

  任正飞从背后拍了侯卫贵一把,也没有将他打断。

  李建昆更疑惑了,望向任正飞问:“给华电做服务商,华为也赚了些钱吧?”

  任正飞连连点头道:“赚了的,赚了的”

  侯卫贵插话道:“上了次当。”

  李建昆:“……”

  所以说,他当年将华为拉过来做服务商,本想给老任提供点起步资金,结果白费劲一把?

  “行吧,踏踏实实搞产品好。”

  李建昆也没追问是怎么上当的,明显是一桩闹心事,道:“我国电话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迟早会像外国样,成为家庭必须的通讯工具,这个时期做程控交换机还是有搞头的。”

  任正飞颔首道:“我也是这样想的。”

  “可是,李董,有个问题。”侯卫贵说道。

  “什么?”

  “我们这种小企业,想采购点核心零配件,太难了,比如DRAM芯片。”

  李建昆一头雾水,指指不远处正在签单的一名销售部员工,道:“你们去找我们销售部的人啊。我们的产量可以,倒也不用着急。”

  唰!

  众人眼神大亮。

  侯卫贵眼里精光四溢道:“您是意思说,可以给货我们?”

  “不然呢?”

  “不是……您应该知道,我们这种小企业每次进货,不会很多。”

  “无妨,你们一家进货量不大,这么多家加起来,不也等于一个大客户?积水成渊嘛,我们江浙人做买卖,不挑客户,一毛钱也是生意。”

  众人大喜过望,纷纷咧嘴笑起来。

  侯卫贵竖起大拇指道:“您圣明。”

  他顿了顿,迟疑问:“那、像我们这种小户的采购价?”

  李建昆可算明白,如此火热的环境中,他们这群人,为什么坐在后排像是在挨冻一样。

  他抬抬手,示意侯卫贵稍等。

  遂转身,大步走向高台。

  不多时,李建昆来到台上,重新取过麦克风,朗声说道:

  “诸位实在热情了,以至于我刚才有些话没说清楚。

  “下面我做个补充。

  “特区华电公司,既然立足于内地,那么我们便将内地视为我们的主要市场,同时内地的客户,也是我们最珍视的合作伙伴。

  “嗯,我说的是所有内地客户。

  “诚然,咱们国家目前经济情况不算好,许多民营企业规模还极小。

  “但我认为,越是这样的企业,越应该在现阶段提携一把。

  “往大了说,于国家有利;往小了说,对华电也有利。我敢笃定这些企业中,将来一定会诞生大公司。

  “世事无常,华电兴许某一天也会陷入困境,到时还要仰仗大家的提携。

  “所以我宣布:只要是内地客户,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在华电拿货,一视同仁,都是出厂价,都享受人民币官方汇率结算的待遇。

  “即使拿货一片,也是批发价。”

  嚯!

  如果说现场的大户们,只是感慨于李董为人处事,当真要得。

  那么礼堂后排的小户们,则一个个激动到蹦起来。

  欢呼!雀跃!

  为华电,也为他们自己。

  很多人望向李建昆的眸子里,甚至热泪盈眶。

  这是真正的人物!

  无关年龄,商界前辈!

  包括任正飞和侯卫贵。

  此恩此情,他们铭记于心!

第1103章 师出有名

  龙腾Ⅰ发布暨订货会,取得圆满成功。

  会后统计,当日到场的全国各大商家,共二百九十三家。

  接到订单三百零四张。

  缘由是,当时发布会还没开完,客商们在大礼堂内便争抢恐后下订单,等签完订单后,一些企业前来的高管,将这边的情况反馈回单位,坐镇单位的同僚们一听。

  卧槽。

  买白菜啊!

  那还不多买点。

  反正内存条又不会过期。

  于是又追加了几张订单。

  龙腾Ⅰ这次初次露脸,可谓一炮而红。

  超过百分之百的成交率,更堪称表现炸裂。

  特区华电公司的职工,心头的些许忐忑,也消散得无影无踪。

  华电产业园内,充斥着浓郁的喜庆氛围。

  接下来,便是客商货款到位后,华电按照订单安排出库发货。

  这年头不像后世,许多事还没那么方便,比如客商缴款,像任正飞和侯卫贵这样的小户,都是直接拎现金过来的。

  发货也没个靠谱的物流。

  大家更情愿亲自押货回去。

  以至于多半客商在发布会之后,并没有马上离开华电产业园或特区。

  产业园内看起来忙忙碌碌。

  不过职工们每个人都喜气洋洋。

  忙,才是好事。

  而比华电产业园内更热闹的,则是媒体圈子,以及国际DRAM市场。

  龙腾Ⅰ的发布会虽然已结束,但发布会所带来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第一波来自内地。

  发布会当晚,羊城日报近水楼台先得月,率先在当天的晚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标题为:

  【龙腾Ⅰ发布暨订货会现场直击:倍受追捧,引发哄抢!】。

  隔日。

  各大主流媒体的新闻,便一窝蜂出炉了。

  解放日报发表文章,标题为:

  【了不起的华电!龙腾Ⅰ性价比之王!】。

  文汇报发表文章,标题为:

  【华电大企业之典范!】。

  新民晚报发表文章,标题为:

  【龙腾Ⅰ发布会上,前去订货的客商,为何潸然泪下?】。

  创业家杂志,开始连更长篇故事集《国产芯片的从无到有》,并发表第一篇,标题为:

  【那年,一块BB机电路板都还只是梦……】。

  京城日报发表文章,标题为:

  【论DRAM芯片的重要性!】。

  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标题为:

  【捷报:科研领域的重大突破!】。

  人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标题为: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大善!】。

  第二波来自港城。

  毫无疑问,又是一水儿的粗大震惊体标题,说话又好听。

  港城的新闻不是重点,重点是港城作为自由港,关于龙腾Ⅰ发布会的新闻见报后,迅速在国际上引发极大震荡。

  台媒率先出炉了相关新闻,一篇文章,标题没有字,只有数字和符号

  【$ 0.99???】

  内容的字里行间中,充满了不可思议,以及怀疑人生。

  日媒怒了,朝日新闻发表文章,标题为:

  【这是以低劣的产品,不正当竞争!】。

  仗着自家DRAM芯片确实更优一筹,对华电的行为大肆抨击。

  美媒在芯片领域,应该是近些年唯一没和日媒唱反调的一次,且在日媒的言论上,进化了一个层级。

首节上一节1199/13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