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全部是进口货。
这个节骨眼上有钱都买不到。
何况他们其实没钱。
“哎呀,太好了!”
“我们准备的车差得远,来来,王参谋,赶紧从你们那边调车调人过来……”
候在这里的所有人都高兴不已。
“建昆同志,那……”
“赶紧卸吧,一定要送到最需要的灾民手中。”
“这您放心!”
李建昆这么一点头后,已经在解放车旁列队候命的人民子弟兵,立马行动起来,在机组人员的安排下,既火热朝天,又有条不紊地开始卸载满满一飞机珍贵物资。
李建昆望向神情疲惫的白鹭:“人呢?”
“在招待所。”
李建昆正欲向大家告辞时,耳畔率先传来声音:“我们也刚得到这个消息不久,已经组织人员在沈记者失踪的地区展开地毯式搜索,只是灾区现在情况比较复杂,寻找一个人并不容易,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建昆同志你先别急,我把话放在这里,就算掘地三尺也要把沈记者找到!”
“谢谢。”
从港城也跟来几个人,看起来好像只是跟班,实际上分公司老总起步,都被李建昆留下来帮忙了。
然后他和富贵一起,跟随白鹭,乘坐一辆特地从省里调来供他们使用的切诺基,离开机场。
这辆深蓝色的越野车,由北汽和克莱斯勒公司合资生产,一九八五年上市,外形轮廓分明,与后世的吉普系车辆区别并不大,采用了四连杆螺旋弹簧与车轴相连的Quadra-Link前悬架设计,是当前最先进的技术。
其操控性和越野性能要优于许多美国本土的皮卡系车辆。
也是当下在我国制造的性能最好的越野车。
这辆是豪华型,售价三十万人民币。
在距离市政府不远的一个招待所里。
李建昆见到了一男一女两位记者。
他们都来自《首都青年报》,是这次和沈红衣一起过来的同伴。
两人显然都受到了惊吓,到现在还没回过神。
他们现在所处的是男记者的客房。
女记者刚才是被白鹭搀扶进来的,身体瑟瑟发抖,白鹭将她扶到房间里唯一一张红漆靠背椅上坐下。
李建昆望着两个年龄都不大的记者,猜想他们应该都是沈红衣的组员,正欲开口问些事情时,女孩突然一下子泪崩了,然后弯着腰,双手抱着头,紧紧揪扯着头发。
“姑娘,别怕别怕,已经没事了……”
白鹭好生宽慰,然而并没有取到作用。
“带她去休息吧。”李建昆道,这样的情绪,根本问不出什么。
白鹭搀扶走女孩后,李建昆望向男记者。
他披着一件劣质的棕色皮夹克,坐在床沿边,脸色苍白,嘴唇干裂到起皮。
李建昆递过去一根华子,并亲自替他点上。
男记者是认识他的,或者说没有记者不认识他,这样一通操作下来,注意力似乎被转移了,渐渐能说出一些利索的话。
从他的话中,李建昆得知了两个重要的信息:
1、沈红衣失踪的地方。
LCLZZ自治县,战马坡村。
2、沈红衣失踪时的情况。
“当、当时,地在抖,山上不断有碎石滚下来,有些像石磙那么大。
“我们意识到就算待在没有建筑物的开阔地带也不安全。
“战马坡村旁边有条河,于是我们慌乱之下赶紧往河道里跑。
“其实那也不是什么好主意,河道的地势更低,从山上滚下来的石头如果冲击力足够,全往河里滚,唯一的好处是如果察觉到危险,赶紧闭气钻到水里,河水能抵御一些冲击。
“我们就这样好像跟石头捉迷藏样,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当我再次从水面冒头时,只看见小杨,组长不见了……”
李建昆完全代入他的话中,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山崩地裂的灾难,额头溢出汗渍:
“你们没有找过?”
“当然找过,小杨大喊,我游到最后看见组长的地方,潜入水里好多次,那河不浅,地震这么一搅动,地下一片浑浊,我真的尽力了。后面震感逐渐变小,有一队士兵出现,把我们喊了上去,我跟他们说了组长的事,有两个士兵脱了衣服跳下去,在那一片又找了好久,还是一无所获……”
富贵突然望向李建昆:“红衣姐会游泳吗?”
“会,她是在长江边长大的。”
李建昆回答他的话后,摆回头,继续问道:“河水应该是流动的,那河水流得急吗?”
“一般。”
李建昆双拳紧攥,这可不是他想要听到的答案,他更希望那河流得急,说不定沈姑娘被冲走了。
如果水流的速度一般,沈姑娘又没出事的话,怎么会找不……
李建昆不敢再想了。
“白鹭!”
一抹白色身影从隔壁客房跑进来。
“他们在卸货,要送往灾区,问问他们什么时候出发,我要和他们一起去。”
白鹭想起冉姿对她的交代,没有第一时间给出反应。
李建昆沉声道:“想想你女儿,你就明白我现在的心情!”
山海若敢挡,山海皆可平。
白鹭感同身受了,点点头后,转身离开。
第1136章 抵达
由六辆绿皮解放车和一辆深蓝色切诺基组成的车队,从PE市区出发,前往此次灾害的震源中心地区,LCLZZ自治县。
三辆绿皮解放车在前,三辆绿皮解放车在后。
切诺基被护卫在最中间。
原本负责运送这趟物资的并不是现有人马,临时换成了一支尖刀连的五十名士兵。
连长孔八斤亲自带队。
临行前孔八斤被召去一间办公室,待了半个多小时,他能清晰地感知到那些上级的压力山大,以及无可奈何。
相比起拥挤得坐不下、部分士兵不得不见缝插针般将身体塞在后斗里的解放车,切诺基内宽敞得能打扑克。
一名司机。
富贵占据副驾驶座。
后排只坐了两个人,李建昆和一个戴铁框眼镜的女人。
不是没说过让孔连长安排个人坐进来,可谁都不干。
女人看样子三十岁左右,不施粉黛,瓜子脸,稍显瘦弱,浑身透着一股子书卷气。是来自省城大学的一位青年女教师,属于留校任教的那类。
她的导师是著名民俗学者,在研究本省各民族文化和语言方面,造诣颇深。
她此次的任务是担任李建昆的秘书。
并非李建昆找的。
李建昆确实需要这样一个人帮衬,否则过去很可能变成聋子,但又有些不好意思,人家走这一趟危险的旅程,完全是因为他的私事。
“卢老师,麻烦了,还耽误了您的教学工作,等这件事结束,我希望能聊表心意,还望您到时一定不要推辞。”
“不用的。”
卢然笑着摆手,见他搭话,才敢侧过头,趁机仔细打量起这个传奇的同龄人:“我来这边工资是照发的,还有额外补助,这也是工作呀。”
“可毕竟有危险性,您能来,我非常感激。”
“该表示感谢的是我们,您捐赠的物资救助了许多我的父老乡亲,相比起您的善举,我做这点事实在不值一提。”
她是自愿申请过来的。
上面最先联系的是她的导师,导师尽管年事已高,但也有不少学生,得知情况后她第一时间主动报名。
无他。
正如她话里所言,她想略尽绵薄之力,回馈对方为她的家乡所做的善举。
但愿他的未婚妻能够平安无事。
这片土地不应该让他留下伤心和遗憾。
三批物资,包机运送,费用高达数百万美元,听说后续还会有源源不断的物资运送过来。
第一批物资抵达的时间是震后的第二天。
而且应该是受到了他的号召和影响,据说东南亚有许多富豪都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可以用“踊跃”来形容,这对于应对灾情以及灾后的重建工作,都具有重大意义。
功德无量。
两人就这样搭起话来,关系逐渐熟络。
卢然意外地并未察觉到他有太多的与众不同之处,相反,他眸子里那抹化不开的忧伤,让卢然明白了他深爱着那个女孩,现在只是一个因未婚妻失踪而担惊受怕的……弟弟。
这让她身上难免泛起了一些母性的光辉。
希望能给予他慰藉和关爱。
车队行驶几个小时后,在省道一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略作休整,顺便解决一下吃喝拉撒的问题。
李建昆不想尿尿也不饿,在车内闭目养神。
心里很是焦急。
如果不考虑其他人,他希望到目的地之前,汽车的油门永远处于地板油状态。
鼻尖传来一股饭食的香气。
李建昆缓缓睁开眼睛,只见卢然端着一碗公仔面,隔着车窗递进来,脸上挂着一抹能使人内心宁静的微笑:
“吃点东西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是铁饭是钢。”
李建昆下意识接过公仔面,好奇她哪搞的开水,也没见有人生火,疑惑问:“走了这么久,应该快到了吧?”
“没有呢,孔连长说接下来的路很难走,说不定根本没路,还得清障,他们连工具都带了。”
李建昆心头一凛,端着公仔面走下汽车,想去找孔八斤打听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