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戳着几个人,为首的是一个身材矮小的小老头,败顶,为数不多的头发全白,戴着一副酒瓶底眼镜。
廖司令笑着迎上去,人未至,手先到,“潘老来了,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李东方惊愕,不过很快回过神来,潘境夫?
尽管未见其人,但是这个名字,李东方可谓如雷贯耳。可以这么说,他们这一代海上人有舰可用,此人当居首功。李东方如此犟种的一个人,也不由得作躬身姿态,面露敬意。
潘境夫是个很随和的性子,跟廖司令也是老相识,直接喊他老廖,其实两人没相差几岁。
大家在办公室里的一套红漆木艺沙发上落座后,潘境夫忙不迭打听起瓦良格号的情况,这个项目他还未考虑好要不要接手,他手上有好几个项目在干,都是关于国产舰船的研发或升级。是廖司令再三相邀,说过来之后他肯定不会后悔,潘境夫这才暂停手头工作,打算先来看看。
作为专业人士,潘境夫对目前世界上的航母和舰船,正在服役的,甚至是在建的,可以如数家珍。
“老廖,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2号舰,据我了解,根本没建设好啊,顶多只有船体完工,因为八八年下水了,如果只是研究船体的话,恕我直言,我手头上的那几个项目,不说更重要吧,可能更迫切一些。”
能随口说出瓦良格号的全名,足以看得出潘境夫对其的关注和了解。
廖司令呵呵一笑,因为再次被他制止喊廖老,只能随他的意,“老哥即便贵人多事,起码也听说过吧,瓦良格号这次是开回我国的。”
他把“开”字加了重音。
潘境夫心说你们把消息藏得这么严实,我待的那地方,通讯又不便利,听说过一点,也仅仅是一点,不过确认到瓦良格号的动力系统完备,高低还是让他有些惊讶,他沉吟问:“航速如何?”
廖司令摇摇头,“我们的人目前还没参与其中,没有具体数据,只能从航行的时间上来推断,从起航到现在确定的预计到港时间,花费了一个半月。”
潘境夫皱眉道:“那也不快啊。”
要知道,新型航母的航速,一般可以达到三十节左右,即每小时五十多公里。瓦良格号始建于一九八五年,自然也是一艘新型航母。
按照这个航速的话,从乌国抵达我国东北,十天半个月足矣。现在等于说花了三倍时间。
通过这个信息和分析,潘境夫大致得出一个结论:即便瓦良格号动力系统完备,但是现在装载的动力系统,肯定不是设计时的那套动力系统。
事实上,这件事完全可以理解。能从外国买来一艘航母,本就是一件极为惊人的事,他最初听说时,也感到无比震惊。只是后面冷静下来想想,他又觉得大概率买不到什么好东西,如今看来,果真如此。
前苏联老式的蒸汽机轮,我们是有的,早年我们从前苏联进口过战舰。也就是说,研究这样的蒸汽机轮技术,我们并不缺实物,事实上一直也在研究,并得到过一些成果。
而这样的蒸汽机轮和技术,搭配一般的舰船尚可,对于航母,甚至是新一代舰船,无异于小马拉大车。
潘境夫手上的有一个项目,就是涉及到从这些技术上推陈出新,致力于研发出更强动力的舰船发动机。
见他脸上有些失望之色,廖司令道:“这事还不好过早下定论,反正建昆同志告诉我,现在瓦良格号上面的动力系统,就是设计时的动力系统,或许负责驾驶瓦良格号的乌方人马,没有全速开拔,或许航行途中有耽搁,都有可能。”
其实都不是,问题出在李建昆。
如果不是美国人一个劲儿催,他原本计划两个月把瓦良格号开回来就行。
“李建昆?”听他第二次提到这个名字,潘境夫饶有兴致问,这孩子的名字他也是如雷贯耳啊。
“此次我们能得到瓦良格号,建昆同志居功至伟。”廖司令由衷道。
旁边的李东方心想,这个“家们”,也是个妙人,干出如此壮举,连他家人他媳妇儿,一点都不知情。上次端午登门拜访,弄得人家一头雾水,他也是一头雾水,好在廖司令的心意代为转交了。
“小伙子确实不错,无论如何,这份赤诚都是难能可贵的。”潘境夫附和道。
廖司令苦笑道:“老哥你别这么消极啊,建昆同志虽然没有细讲,但是从他的话里就能听出来,他在那边没少折腾,各种博弈,他可说原本由于美国人掺和,瓦良格号拆掉的设施,全给复原装回去了。”
潘境夫含笑摇摇头,“我只是怕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尤其是你们这些满怀期待的人,咱们还是要冷静下来现实地想想,这个小李同志呢,他在某些领域天纵奇才,但对于舰船方面,他毕竟是个外行。能买回这艘航母,已是天大的功绩,我可没说瓦良格号没有研究价值,它的船体结构,研究意义重大,只不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咱们想建设那样的大战舰,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我这边而言,事急从权,我必须以迫切需求为重。可以让其他人和团队来研究嘛。”
这话等于婉拒了。
廖司令也不知道再怎么劝说,想想后,只能道:“这样吧,老哥你来都来了,瓦良格号到港就在这几天,难道舍得不看上一眼?等看完再说,如何?”
“你个老廖啊……”潘境夫朗声而笑。
确实想看看,这毕竟是我国的第一艘航母,就算是一艘空壳子,也没有舰船人能不稀罕。
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薄雾,轻柔地洒在海边港口。天空渐渐染上了橙红色,像是被打翻的调色盘,与深蓝色的大海相互映衬,形成一幅美丽画卷。
大连港畔,由于禁海,一艘艘渔船安静停泊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咸腥气味。
但是海面上,并不宁静,甚至喧嚣。
一大早家住海边的人们注意到,前段时间陆续集中过来的大小舰船,集体起航,以整齐的队列,驶向同一个方向。
老黄家,老黄头从厨房走出来,手捧一只搪瓷海碗,一边吃着,一边向小院外面走去,打算去村口的老榕树底下听听八卦,这不是实在闲得慌么。
刚出院门,蓦地发现小院外面不远的夯土路上,全是人,而且人流向一个方向涌动,老黄头疑惑,心说这是干啥哟,循着人流涌动的方向望去,那边是港口啊。
“诶,大海!”
他喊住一个熟人,打听情况。
被他称呼为大海的中年汉子,让他赶紧扒拉两口,拽着他一起去看热闹。
“啥热闹?”老黄头问,不过很快反应过来,“军演开始了?”
大海点头。
老黄头更诧异了,又问:“港口不是不给进去吗,你们还往那边涌,能看着什么?”
“黄叔喂,我听我爸说你这段时间净顾着睡觉了,这消息也忒落后,今儿个港口解封了,让进。”
老黄头用拿筷子的手挠挠头,感觉有些蹊跷,你想啊,军演没开始之前,不让进,好嘛,军演开始了,随便进,这不合道理嘛。
他倒还真想看个究竟,于是囫囵个地扒完半碗苞米茬子,跟随大海一起,汇入人流,涌向港口。
来到港口,好家伙,十步一个岗哨啊,同样是前段时间调派过来的士兵们,随处可见,稀奇的是,有几个专门留出来的路口,对进入人员进行检查后,还真给进。老黄头就这么进入港口了,杵在堤坝边,眺望着某个方位舰船阵列的尾巴渐行渐远,心说这也没啥好看的呀,再过一会儿,芝麻绿豆都看不见。
大海说看不见就看不见,等迟点打炮的时候,听个响儿也成,运气好炮往天上打,还能当成烟花看,反正不也没事干么,两家都是靠海吃海的人家。
黄老头从蓝布褂子的胸口兜里,摸出一根前几天人家散的皱巴巴的大前门,点上,想着来都来了,也不能白来。
“黄叔,我觉得这回有戏看。”大海掏出自己兜里的经济烟,也点上,笑呵呵道,“你瞅啊,这啥阵仗,明显是特意放咱们进来的,不就是寻思让咱们来看吗?”
这话有点道理,黄老头扫视着附近站立如标枪的士兵,可谓把港口拱卫得一只苍蝇未经过允许,都无法乱入。
等吧。
等着等着。
临近中午时,还未听到一声炮响,更别提大海说的烟花。
许多人兴致缺缺,要回家烧饭或吃饭,悻悻然离开。
老黄头也觉得白等一通,打算走人,大海拽都没拽住,正当老黄头转身离去时,耳畔传来大海的声音,“黄叔,慢慢慢,你看那是什么!”
老黄头下意识顿住脚,转身,循着大海手指的方向望去,不由轻咦一声。
舰队。
早上开出去的舰队,又开回来了,在视线尽头如一粒粒绿豆。老黄头不由气笑了,心说这搞什么幺蛾子,提前筹备这么久,早上舰队也列队整体开拔了,驶入远海,一炮不打,又开回来?
能不能有点出息!
大海年轻,目力更好,举起的手不放,“不是啊黄叔,我说的是中间那个,你往后看,后面,卧槽,那是个啥啊?”
老黄头眯起眼睛,再次打量而去,很快发现蹊跷,在舰队中间,前排船只后面,有一个庞然大物。如果说之前瞥一眼看到的舰船,像一粒粒绿豆,那么在它们的拱卫之下,那艘船就是一个西瓜!
老黄头同样卧槽一声。
恨不能相信自己的狗眼,忙用袖子抹一把。
都是海上捞营生的人,咱们的舰船,别人家的舰船,都没少见,什么规模心里有数,比它们大那么多的船,是个什么玩意?
发现这一古怪的不只是他们两人,港口上人们纷纷指点而去,议论声四起。
这时,港口的大喇叭响起来,里面传出激昂的语调。
“亲爱的同志们,乡亲们,现在你们看见的,由我们的船队护航迎接而回的,是我们的爱国商人,从国外购置的一艘……航空母舰!从此,我们也是有航空母舰的国家了!”
黄老头:“???”
港口上忽然变得鸦雀无声,很快,惊愕之余,欢呼声陡然爆发。
山崩海啸。
黄老头目视着那艘大船,身体抖动,泪流满面。
第1218章 迎接(下)
嘭!嘭!嘭!
啪啪啪啪啪啪!
所谓望山跑死马,在大海上看船也是一样的道理,趁着舰队靠港还有段时间,也不知道是谁先跑去买来爆竹,很快,港畔烟花爆竹声不断,腾起阵阵白雾,空气中的硝烟气味愈发浓郁。
尤甚过年。
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听闻消息,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港口沿岸乌泱泱的人头一片,实乃不加引号的万民围观,礼炮齐鸣。
“看,没骗你们吧,那艘大船就是航空母舰!”
“乖乖,好大一只啊。”
“那可不,上面能跑飞机哩。”
“有航母的国家掰着指头也能数过来吧?”
“嗯!”
…
人们奔走相告,招人而来。或聚集在一起谈天阔地。所有人身上都散发出无限激动,举手投足间带着一股爽利与自豪。
我们也是有航母的国家了!
对于家住海边的人而言,这个意义更加不一样。对于像黄老头这样的渔民而言,意义程度又要加深许多。
大连这座城市此刻仿佛都在哽咽,不过那是欣喜的泪水,只因其中饱含了太多太多,有对过往屈辱和辛酸的唏嘘,也有一种扬眉吐气、憧憬、期待……
“走走,大海,咱们也去买点烟花爆竹。”
“黄叔你家不是要存钱给小华娶媳妇吗?”
“那也算个事?”
黄老头一张黝黑的脸颊上,深刻的皱纹尽数舒展开。
舰队越临近港口,场面变得愈发沸腾,不仅仅是烟花爆竹,更有经久不息的欢呼声。
临时指挥所里,廖司令站在窗台边,眼眶红润。
旁边,潘境夫感慨道:“我们拥有最好的人民啊。”
廖司令深以为然,用力点头。
这时潘境夫岔开话题道:“航速确实不快。”
廖司令侧头,一时哑然,继而苦笑道:“我们有意为之,这一阵子对周边多有叨扰,外加消息保密,弄得老百姓们多有怨言,所以之前就商量好了,等到瓦良格号到港的那天,来个万民同庆。”
潘境夫又道:“等航母停泊好,我希望第一时间上去看看。”
廖司令哈哈一笑,“谁不希望?我陪你。”
尽管港口对外放开,但是提前安排好的、供瓦良格号停泊的港口一个深水区域,仍处于禁封状态。
这个没有办法。
正如廖司令所言,谁不想登上瓦良格号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