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1375节

  李建昆吻上了她的香唇。

  短暂温存一番,以解相思之后,李建昆的手隔着羽绒被轻轻覆在沈红衣隆起明显的肚皮上,笑得比富贵还傻。

  然后又把耳朵贴上去,静静听着,无声而笑,心里大浪拍石,久久无法平息。

  沈红衣抚摸着他的脑瓜,橘黄色的床头灯光下,不施粉黛的女人美若芙蓉,神近菩萨。

  

  隔日,李建昆就马不停蹄办一件事。

  搬家。

  其实对于这座小四合院,他颇为有些不舍,但是现实情况又导致不得不搬,知道这里是他家的人,太多了。

  还有一个原因,院子终究小了些。

  新家那边就不同,即便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往后又被许多人知道,但是就算不出门,在院子里也足够遛弯散步了。

  这件事回来之前他就开始安排。

  不是别处,正是皇城根下曾为沈姑娘置的那座大宅院,院里有池塘,塘畔杨柳依依的那座。

  杂志社已经搬出去,其他的事交给山河办的。山河说啥也不用带,保管一应俱全,还说整整后顶适合住人的,古代皇亲贵胄不过如此。

  李建昆也是这样跟家人说的,但是想让玉英婆娘把这边的东西全不要,那是不可能的。

  拉东西的车一折腾,街坊邻居纷纷上门打听,得知老李家要搬走,大家都很舍不得,尽管因为老李家的存在,胡同里不再那么宁静,但是又因为老李家的存在,带给这条胡同许多荣耀,街坊邻居们也是与有荣焉。

  同时李建昆在家,也引发不小的动静。

  趁着胡同里还不至于走不动路,一天之间,发动十几个青壮劳动力,用上两辆绿皮解放车,老李家迅速搬离,夜晚时已经住进皇城根下的大宅院。

  大宅院由于占地较广,距离最近的邻居家也有几脚路,山河早前发出消息,说这座院子卖掉了,因此街坊邻居只知道新来了一个大户人家,远没到知根知底的程度。

  贵飞懒汉在全家人的逼迫下,立下出门嘴巴要把门的誓言。

  新家一搬,好处立竿见影。

  老李家谁都可以大摇大摆出门晃荡,不会再遭到一大帮人拉着搭话,或者被人当成猴看,除了李建昆,他这张脸太出名了,无论如何出门也得遮掩一下。

  上午日头正好,吃过早饭后,李云裳用进口婴儿车推着小喜乐,玉英婆娘拎着一只小蓝布袋,跟在旁边照应着,袋子里装着奶瓶尿不湿啥的。李建昆搀扶着沈红衣,出门遛弯,也是带家人熟悉一下周边环境。

  由于长期保持锻炼,沈红衣身体素质极好,尽管挺着快要生的大肚皮,脚步仍然轻快,其实压根不需要李建昆搀扶。

  李建昆不担心其他,就怕她看不到脚下,万一脚滑。

  沈红衣说他是瞎担心,小声跟他议论,说二姐从来都看不见脚尖,也没见天天摔跤啊。

  李建昆无言以对,只能感慨唐国耀好福气。

  昨天搬家的事,就是唐国耀带人带车来搞定的,如今走了正路,开了一家建筑公司,手底下养着一群建筑工人,四处包工程做,赶上这个时代,活多得做不完,忙不得不可开交,不过累并快乐着,问就是要挣钱养娃养媳妇儿,李云裳和小喜乐穿的用的吃的,永远是市面上能买到的最俏皮的东西,有些甚至买不到。

  所以这个好福气,该他有。

  至于两人的婚事,应该是要等到小喜乐三岁的时候了。

  有时候李建昆会拿这件事激励终于惦记上女人的富贵,回京后,李建昆也不需要他时刻在身边,所以这家伙常常不见踪影,李建昆倒是知道他红衣姐常给他支招,具体什么招就不晓得了。

  李建昆曾躺在被窝里,搂着媳妇儿柔若无骨的娇躯,心里痒痒得紧,却又不敢付诸于行动时,问过沈姑娘一个人问题:“你这比我还积极地掺和,你真的觉得他俩……配套吗?”

  在当时那种氛围之下,沈红衣自然明白他的污想法,没好气道:“要你管!”

  “可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啊。”

  “自然有办法的。”

  “我媳妇儿果然聪明,那你说咱们现在这个情况,是不是也有其他办法?”

  招徕一顿粉拳后,李建昆如愿以偿。

  个中细节,不好与外人道。

  “你们是新搬来的那大宅院里的人家吧?”走在胡同里遇见人打招呼。

  玉英婆娘和李云裳回以笑容,沈红衣用地道的京片子跟大娘搭话,大娘见她挺着大肚皮,那可有得唠,全是过来人的经验,又吸引来一些街坊邻居。

  一副时髦青年打扮、戴着蛤蟆镜的李建昆,摸出一包华子,上前给抽烟的男人都散了一支。

  得知他是这大户人家的儿子、沈红衣肚皮里孩子的父亲后,街坊邻居们显然颇为意外,实在忍不住话头的一位大婶儿对沈红衣道:“你丈夫可真年轻啊。”

  虽说进入新时代,李建昆这样的打扮大街上随处可见,但是在老一辈人心中,皮夹克配蛤蟆镜这种装扮,仍然有些不良。

  于是乎街坊邻居们猜测,李建昆他爸,这户人家的当家男人,肯定不简单。

  一段日子后,自认摸清楚这户人家根脚的碎嘴人,斩钉截铁地道出一些信息,在周围的胡同巷子里广为流传,毕竟这座大宅院很有来头,大家对能住进去的人家天然会多一份关注。

  “那家人啊,当家的男人厉害,做大生意的,儿子不成器,瞎混的。”

  “要不怎么说爹有本事儿享福呢,你们看那个天天戴着蛤蟆镜的小子干过正事吗,老子的钱花都花不完,还娶了个这么漂亮这么知书达理的媳妇儿,他等于躺着享福。”

  “那家的女婿也能耐,上次有人认出来,在外面包大工程做的,因为时常不着家,媳妇儿和娃才住在娘家。有这么个有钱姐夫,得,那屁事不干的小子又爽歪歪了。”

  “那小子命真好。”

  …

  于是乎,李建昆在街坊邻居们眼中,便形成了这样一种上辈子可能拯救了银河系的光辉形象。

  但是打心眼里,没人瞧得上。

第1234章 下一代

  胡同巷子里的流言蜚语,李建昆自然门清,甚至可以说周边的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耳目,他安排了一些人,主要是防范媒体记者找过来,那些人总是神通广大。

  沈红衣打趣着问他作何感想,李建昆哈哈大笑,就两个字:挺好。

  谁不愿意做一个家里钱用不完,还能娶上漂亮媳妇儿,只需要享受人生的富二代?绝大多数人下辈子投胎的目标不过如此了。

  冷嘲热讽纯属羡慕而已。

  天将蒙蒙亮,李建昆从床上爬起来,准备去给媳妇儿和宝宝觅食,刚搬来这边,家里人对附近环境还没有摸得特别清楚,昨天采买的食材不算好,这是个大事。老娘就曾对他偷偷抱怨过,说红衣这就快要生了,肚皮瞅着也太小,跟二姐怀小喜乐时相比,要小上好一圈。

  李建昆没好反驳,那红衣的身架本来跟二姐也不能比啊。总之让媳妇儿吃好,让宝宝多些营养这事,总归没有坏处,毕竟红衣现在也不算胖,更没到胖得不能动的程度。

  “买菜让春草去就行了,你再睡会,每天还有那么多事要处理。”沈红衣靠坐在床头埋怨道。

  甭管旁人怎么嚼舌根子,她却知道丈夫有多忙。昨晚在书房里打电话,一直到凌晨。丈夫回京后,冉小姐也过来了一趟,带来一个斯斯文文的男青年,往后会长居首都,自那以后,每天都会登门向丈夫汇报工作。

  “都处理好了呀。”李建昆咧嘴,“天大地大,大不过把媳妇儿养得白白胖胖,再给我生个大胖宝宝。”

  不给沈姑娘再劝说的机会,李建昆俯身在她额间一吻,兴高采烈出了门。

  累?不存在的。

  李建昆十分享受现在的生活,出门也不用车,推着一辆二八大杠,主要是为了方便待会儿载货,不然他更愿意徒步。时至今日,能够孤身一人大摇大摆走在街头,于他而言已经算是一种幸福。

  当然,能遮住半张脸的蛤蟆镜必不可少,衣服也是尽量往“不正经”的路数来,如此才能最大程度降低被人认出来的可能,退一万步说如果真被眼贼的人看出端倪,他就承认了,保证没人会信。

  “小李子,这么早啊。”

  “刘大爷啊,这是,去练功?”

  在胡同里遇到一个胳肢窝里夹着明黄色蒲团,手上端着大茶缸子里的小老头,李建昆推着自行车走过去,敬上一支华子。

  刘大爷接过华子,没好气道:“火呢,你这小子,上烟不给火啊。”

  李建昆又摸出金属打火机,叮咚一声送上火。

  刘大爷叼着华子吞云吐雾,把大茶缸子搁在大凤凰的座板上,抬手拍着李建昆肩膀,语重心长道:“小李子啊,别怪大爷说话直,我是看你小子至少懂礼,一般像你这种打扮的小年轻,我都不稀得说。”

  李建昆嗯嗯点头,静待下文。

  “这再怎么殷实的人家呢,也不能坐吃山空,父母老子不可能一直陪着你,你终究要找个正经事干,我看你闲在家里,你老子那班你肯定接不了,不是做买卖的料对吧?凡事不要好高骛远,从小事做起,这样人家也会高看你一眼,不会觉得你是个混子。你说呢?”

  “大爷说的在理。”李建昆虚心受教。

  “我那大儿子还算有点出息,跟街道正经联营办了家五金厂,现在招学徒工,虽说没工资,但是管两餐还能学手艺……”

  “大爷大爷,你知道的,我媳妇儿快要生了,现在肯定不行。”

  “也是哈,行吧行吧,那赶明再说。”

  客客气气地把小老头送走,李建昆不禁会心一笑。

  大约半个小时后,李建昆推着二八大杠来到附近最大的农贸集市,其实就是个菜场,一间苏式大礼堂改建而成,里面大概有百十家档口摊位。

  “大姐,这鸡蛋确定是乡下散养的土鸡蛋?”

  在一个档口前面,李建昆停下脚步,拿起一颗鸡蛋左看右瞧。说实话,看不出个所以然,这年头吃饲料的鸡蛋也不大,尽管放鸡蛋的箩筐旁边有块瓦楞纸板,上面标明的是散养土鸡蛋。

  卖鸡蛋的大姐把丰硕的胸脯拍得啪啪响。

  李建昆放回鸡蛋,推车离开。

  辨认鸡蛋确实非他所长,不过察言观色他自认还算有点心得。

  这位大姐的鸡蛋卖得贵,摊位前面还有几个人是冲这散养土鸡蛋来的,正在挑选。大姐瞥一眼李建昆,没好气道:“嘿,你这小伙子,问了又不买。”

  李建昆扫一眼挑鸡蛋的几人,其中有位挽着菜篮子戴黑框老花镜的老奶奶,衣着得体,有些气质,观她篮子里采买的事物,应该跟他的情况一样,家里也有人怀孕,于是微微顿脚道:“你这鸡蛋不是纯散养土鸡蛋。”

  老奶奶手一顿。

  大姐顿时怒了,欲将从铺子里跑出来,揪住李建昆争辩。

  李建昆破荒而逃。

  因为他拿不出这鸡蛋不是散养土鸡蛋的证据。

  一圈菜场逛下来,除了采买到想要的东西,李建昆也凭借察言观色的能力,看出不少龌龊,内心颇为感慨,市场经济固然带来了繁荣,却也不可避免的在磨消淳朴。

  八十年代,终究一去不返了。

  返程快到家的时候,路过一个小卖部,门外支起一方油布棚子,下面有人在下象棋,有人围观,还有几个跟他差不多打扮的年轻人,喝着北冰洋,叼着香烟吹牛打屁。

  “你就是大宅院里的那户人家少爷?”年轻人中,有一人喊住李建昆问。

  “嗨,啥年代了,还少爷。”李建昆摇摇头,回以笑容。

  问话的人走上前,散给他一支大前门,李建昆接过去后,他笑嘿嘿道:“哥们瞅你倒是顺眼,你家新搬来的,别说街坊邻居不照顾,以后出了胡同有什么事,报我二强子的名字,有紧急事,到这小卖部来,我们一般在这里有人,哥们分分钟拉出几十号人,干他丫的!”

  李建昆说好,也摸出香烟来,连带他和聚上来的小年轻,一人散一根。

  小年轻们叼起华子,感觉倍有面儿,看他就更顺眼了,二强子揽过他肩膀,勾肩搭背,说以后就是兄弟。

  回到家,春草说有客到。

  李建昆已经知道是谁,皇冠车停在胡同口没开进来。

  把东西交给春草,快步走向正院。

  “嘿,王叔,你咋一个人来,我兰姨呢,不是说好让你们一起来喝酒吗?”

  按照传统习俗,乔迁新居得办酒,李建昆没打算办,不过入内的人还是应该请来搓一顿的。

  王秉权笑着说喝酒啥时候不行啊,这次过来找你是有正事。

  看着他鬓角的白霜,李建昆有些唏嘘,老王终究是老了。这些年一直在创业,钱没少赚,名没少攒,清溪牌电冰箱如今畅销全国,老王也成为全国有数的大民营企业家。

  自然没少付出。

  李贵飞看着比他年轻多了。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不要李贵飞在周边浪,这家伙如今时常不着家,也有个事在忙活,干劲十足。李贵飞想在皇城根下盖一座五星级酒店,用他的话说,吃喝玩乐样样不能少,你们这些不孝子处处管着我,老子一把年纪了,还有几年好活,我自己盖个地方享受行不?

首节上一节1375/13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