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766节

  否则精明如这家伙,不会拿出好容易筹集到的、准备抄底英资的三十五亿港币现金,陪他梭哈。

  海运大厦。

  这里是世界第一华语商营电视台港城无线电视台的总部,又称TVB。

  在这幢大厦中,很容易看见当红明星,或者未来的天王天后,李建昆还是第一次过来,作为老板的邵一夫亲自陪同,领着他四处参观。

  一行人所过之处,吸睛无数。

  那些明星和未来的天王天后们,看李建昆的眼神,比那些狂热的追星族有过之而无不及。

  路过一间训练班的教室时,耳畔传来没忍住的尖叫,李建昆循声望去,好像看见戳在门口那拨姑娘中有:周慧敏、邱淑贞、李丽珍、周海媚、蓝洁瑛……

  随后,安保人员的对讲机里传来声音,李建昆他们等候的人到了。

  一行人遂下楼,来到大厦一楼迎接。

  门外停着两辆黑色皇冠轿车,李建昆他们过来时,车上的人已经走进大厅,与袁耕同行的还有两名中年男人,余下的是工作人员。

  李建昆和邵一夫上前握手,袁耕给他做介绍,两名中年男人的身份都不一般,一个来自首都,一是接下来驻港某机构的负责人。

  三人全是雷厉风行的性格,婉拒了邵一夫的款待邀请,立马投入工作状态。

  在大厦内有一个筹备好的演播室,今晚八点黄金时段,TVB将以直播的形式播出一场访谈。

  嘉宾正是袁耕三人。

  在正式直播之前,还有不少事要忙活。

  李建昆本想和他们共进晚餐,三个忙于彩排的工作狂,也没抽出时间。索性各自胡乱对付一口。

  在一间休息室里,一份烧鹅饭吃到一半时,冉姿敲门走进来,怀里抱着一摞报纸。

  这是今晚港城的所有晚报。

  李建昆一边吃着饭,一份一份看过去。

  报纸上也是一场大战。偏官方性质的报纸上,全在看衰港城经济,数量更多的其他报纸上,则正好相反。

  别说港城居民,李建昆暂时抛开自己的思维,都给看懵了。不知道相信谁的好。

  冉姿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现在市民们普遍一脸茫然,我刚从街上过来,报刊亭附近围满人,全拿着报纸在讨论个话题,也讨论不出个所以然。最后可能舆论互相抵消,报纸上的宣传根本没用。”

  “是没用。”李建昆把报纸扔在一旁,所以他才提前策划了这场电视访谈。

  这会变得非常关键。

  虽说英资也在进行电视宣传,请了些所谓的专家和学者,但那些人,与袁耕三人的身份,完全不在一个级量,尤其是现在这个特殊时期。

  首先,三人都代表大陆官方。

  其次,袁耕代表经济。

  张首长代表秩序。

  陈主任代表制度。

  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制度管理,三管齐下。大陆方面做出如此快的反应,绝对会带来极大的信心和稳定。

  时间流逝,晚上八点,电视直播访谈正式开始。

  李建昆也来到现场,待在演播厅的黑暗一角,安静观摩。

  袁耕三人坐在台上的一张米黄色真皮沙发上,男主持人独自坐在单人位,详细介绍过袁耕三人的身份后,主持人开始提问

  这些问题主要出自李建昆之手。

  

  TVB今晚八点档的收视率,或许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无论再好的影视作品,毕竟只是娱乐,而现在电视里播放的访谈内容,则关乎港城的未来。

  身在这座城市中的人,无人能不在乎。

  在夜幕下的万家灯火中,也不知道多少港城市民守在电视机前,清晰可见的是,街上的车流和行人都比往常少得多。

  “大陆居然这么快就来人了。”

  “好家伙,主持人就像我肚子里的蛔虫,问的全是我想知道的问题。”

  “大陆三个代表,一个回答经济问题,一个回答秩序问题,一个回答管理问题,全方位无死角啊。”

  “一国两制,太棒了!”

  …

  类似的言论,同时发生在千家万户里。

  太平山,波佬道31号庄园中,这几天始终心神不宁的黄茵竹,今晚拉着老母亲又来这边蹭饭,当然,主要目的是等某人回来,想从他那儿获悉一些不为人知的消息。

  今晚她们母女俩,倒成了这座庄园的主人,因为李建昆、艾菲,冉姿这些人,暂时都不见影儿。

  母女俩坐在客厅的欧式沙发上,佣人们站在后方,所有人的眼睛都盯在那台21英的日立牌彩电上。

  电视里,主持人抛出一个新问题。

  “联合申明的签订,被英资普遍认为是不利的消息,据悉很多英资企业已经明确表示,会马上撤离港城,有专家认为这将导致港城经济下行,港股甚至有崩盘的风险。对此,三位怎么看?”

  袁耕:“首先,不知道主持人提到的是哪位专家,我对这番言论实难苟同。

  “诚然,英资企业大多很有钱,他们是港城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在此我申明一点:如果他们愿意留下来发展,我方持欢迎态度。如果不愿意呢……用句老话说,地球少了谁还不转?

  “这位专家的想法过于狭隘和片面了,他只是看到英资企业从港城大撤离后造成的经济损失,却完全没想过联合申明签订后,港城会得到什么。

  “港城的所有英资企业加在一起,资金体量有多大?比起泱泱大陆又如何?

  “无论是以前、现在,还是未来,港城永远是我们的东方明珠,确定它会回归后,我们只会加倍珍惜和爱护它,把它打造成我们的经济桥头堡,使它背靠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和十亿人口的广袤市场。

  “来,我接受任何经济专家的辩驳,港城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

  袁耕这番震耳发聩的话,引得电视机前的无数人陷入思考,包括黄茵竹。

  她嘴唇翕合,似乎想辩驳两句,然而,组织不出来任何语言。

  世人皆知,日不落帝国早已不复昔日辉煌,每况愈下,甚至这个名称现在叫出来,都带有一种调侃意味。

  反之,大陆越来越强大。

  这次中英谈判的结果,便是最好的佐证。

  “阿竹,这番话在理啊,细细一想,确实是这样,单从经济上讲,港城离开英资,或许小有损失,但全方位获得大陆市场,那绝对是天大的赚头!”

  熟悉丁兆玲的人都知道,她和港城许多富太太差不多,属于精致利己的那拨人群,她在港城出身,在大陆也没有亲眷,这番感慨完全从自身利益出发。

  黄茵竹盯着她,喃喃说:“港股还真有上涨的可能?”

  丁兆玲两眼放光:“要是明天开市,大盘涨了……嘶!”

  且不提建昆,她女儿应该能成为全港最有钱的女人!

  建昆说过,阿竹在昆竹集团所持的股份融出来的钱,投资所得全给阿竹。

第822章 港股开市

  橘黄色的阳光透过白色的薄纱,洒进房间,李建昆揉着惺忪的睡眼,从床上爬起来。

  饶是在港城,这个季节的早晨也能感受到一丝冬意。

  穿戴洗漱好,李建昆走出房门,看见某个妞坐在二楼的小客厅里,即便刻意化了个浓妆,也遮掩不住一对熊猫眼。

  “你看看几点了,还不换衣服,艾菲早走了。”黄茵竹戳戳手腕上的一块百达翡丽,上下打量着一身居家棉衣造型的李建昆。

  “我没打算去啊。”李建昆说。

  “你不去港交所?”黄茵竹睁大眼睛。

  李建昆摊摊手:“去干嘛?货期交易,买定离手的事,再加上今天这个特殊日子,不管上午开市后大盘是涨是跌,哪怕谁临时砸几百亿进去,也改变不了大的走势。”

  理是这个理儿……黄茵竹从小沙发起身,踱步到他身旁,转着圈圈打量着他,好像瞻仰异形。“你就、一点不紧张?”

  “这话说的,谁砸四百亿玩一票,能不紧张?”李建昆微微一笑。

  黄茵竹心说,真没看出来你紧张,没心没肺似的。“你要是这把输了……”

  “时不待我,那也没辙。”李建昆耸耸肩,“该做的都做了。放心吧,都说我掏干所有家底,其实我在大陆还有个产业,不会让你要饭的。”

  黄茵竹嘴上哼一声,眸子里却有股温柔:“我是你什么人啊,要你管我这么多。”

  说罢,摇曳着腰肢离开,回房去睡回笼觉。本想和他一起去港交所,哪料到这家伙一副根本不在乎的样子,那她更不在乎。

  要饭是假的,最惨不过归隐山林。

  李建昆来到楼下,发现除了小白外,人均顶着一对黑眼圈,包括佣人阿姨们,她们应该是在担心他破产,失去这份待遇不错的工作。

  小白,是艾菲养的一只沙皮狗。

  

  港股上午九点半开市,临近九点时,亨利罗宾逊和他的英资集团的盟友们,从贵宾通道,率先进入港交所内部。

  透过玻璃窗,望着交易所门前人满为患的景象,亨利心头的那丝忐忑,总算消散。

  只怪昨晚TVB的那个访谈节目,看得他差点没把电视砸了。

  一派胡言!

  妖言惑众!

  说得他们好像可有可无一样,没有他们,港城能有今日的辉煌?

  失去他们,凭大陆那拨人,连股市都不知道为何物,能把亚洲金融中心之一的港城发展好?

  得亏这些黄皮猴子们还算有点脑子。

  在亨利看来,这些人一大早乌泱泱冲过来堵门,显然是想着交易所开门后,第一时间冲进去抛售股票。

  “华资集团才来这么几个人?”

  英资集团的人很快发现,如同他们的浩浩荡荡不同,华资集团的人这时也进场了,但人数还没有昨天过来建仓时的一半多。

  “李建昆不在。”

  “董浩芸也不在。”

  华资集团的三大主力,仅有一个李佳成到场。

  “莫不是……已经怂了?”

  “听说董船王心脏不好,没过来情有可原,不然待会儿大盘指数陡然一泄,钱赔了不要紧,别把老命也赔了。”

  “哈哈哈哈!”

  英资集团的人齐声大笑。

  又是一个利好的征兆,使得亨利的心情忽然变得极好,不过也有一丝遗憾,他设想过这样一个场景:

  等做空成功后,他要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堂而皇之地走到李建昆面前,戳着这小子的鼻头,狠狠教训一顿。

  以泻心头之恨。

  到时李建昆算个啥?

  只是个破产的垃圾。

首节上一节766/1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