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916节

  想起了许多青葱往事。

  嘴角不自觉弯起,露出一种如今已很少出现在他脸上的、质朴而纯真的笑容。

  也不知过去多久,也不知汽车开到了哪儿,直到旁边的孙震义说“到了”,李建昆才回过神儿来。

  哗啦!

  两人带着穿休闲西装、仿佛同行的工作人员的富贵兄弟,下了车。

  面前是一栋三层小楼。

  孙震义解释说,田中隼人的办公室和研究所,就在这栋楼里面。

  此人是东京工业大学的明星化学教授,他负责的田中研究所,孕育出不少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一行人上楼。

  还没见到田中隼人时,先遭遇了一个门槛。

  孙震义没有预约,被一个女秘书拦下来。

  事实上,孙震义预约过不止一次,但这边的所有回答,都是田中教授没有时间。

  或许是真没时间。

  或许,只因为他孙震义没什么名气,包括新创立的标准科技公司也一样。

  今天过来,不是他等不及了,而是李建昆等不住。

  “您看,我们来都来了,还请一定让我们见田中教授一面……”

  孙震义很好地发挥了自己的厚脸皮,他可不是空手来的,还带着伴手礼。

  这个女秘书,三十来岁,事实上也是这所学校的一名青年老师,哪是他的对手?

  分分钟败下阵来,拎着精致的礼物手袋,一阵为难说:“田中教授在是在,不过他真的很忙,上午还有访客,我去汇报一下,至于他愿不愿意见你们,就不是我能决定的。”

  孙震义躬身道谢:“请把这个带给田中教授。”

  说罢,又递上一袋伴手礼。

  女秘书:“……”

  读书人终究脸皮薄,即使礼物他们或许并不在意。

  五分钟后,李建昆和孙震义在一间由于书籍太多、略显拥挤的办公室里,见到了田中隼人。

  此人的年纪,比李建昆想象中更大。

  一头银发,脸上满是褶皱。

  按照日苯现在的法令,肯定已到了退休的年龄。

  田中隼人从窗台边的案台上起身,合拢一本厚厚的资料,一边摘掉老花镜,一边邀请二人在靠墙的木艺沙发上落座。

  孙震义适时上前呈送名片,并抬手向旁边作介绍:

  “我的朋友李先生,国外来的,久仰田中教授大名,一起前来拜会。”

  李建昆用英文打招呼,田中隼人也用英文回应了,他知道这是番客套话,对于李建昆的身份毫不在意,甚至是孙震义的身份。

  三人都在木艺沙发上坐下后,田中隼人直截了当说:

  “科技公司的人,应该也是为ArF光刻胶技术来的吧。”

  李建昆:“!!!”

  他险些没有惊呼出声。

  居然还是ArF光刻胶的技术?

  来之前他都没敢指望。

  至于说让孙震义打听消息,倒是打听到一些,但对于光刻胶,孙震义的了解很浅显。

  必须拿下!李建昆在心里说。

  什么叫ArF光刻胶?

  说白了,就是匹配配置了ArF激光光源的光刻机、使用的光刻胶。

  华夏硅谷公司研制出的第四代光刻机,使用的正是ArF193nm激光光源。

  光刻胶和许多产品一样,也有多种款式,不同的光刻机,需要匹配不同的光刻胶使用。

  光刻胶按照显示的效果,可分为正性光刻胶和负性光刻胶

  如果显影时未曝光部分溶解于显影液,形成的图形与掩膜版相反,称为负性光刻胶;如果显影时曝光部分溶解于显影液,形成的图形与掩膜版相同,称为正性光刻胶。

  根据波长,又可分为:

  G线光刻胶(436nm)。

  I线光刻胶(365nm)。

  KrF光刻胶(248nm)。

  ArF光刻胶(193nm)。

  以及后世第五代光刻机上用到的EUV光刻胶(13.5nm)。

  分辨率逐步提升。

  第五代光刻机还没有问世,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这也就意味着,ArF光刻胶,是目前技术最先进的光刻胶。

  原本李建昆想的是:只要是光刻胶就好,无论哪种,带回去等于有个基础,再沿着基础进行研发。

  现在的情况是,这款光刻胶带回去,直接就能用上。继续研发,也是为以后做打算。

  内心惊喜而雀跃的同时,李建昆又想到一个问题,他默默说:

  ‘想要拿下这款光刻胶,只怕困难重重啊。’

  想想就知道,ArF光刻胶这种最新型的产品,只要是有光刻胶业务、但自己又没研发成功的企业,都不会错过。

  而日苯搞光刻胶的公司,可真不少。

  倒不是说日苯人的智商甩开世界其他民族一大截,这么难弄的一种材料,有那么多家公司都捣鼓出来了。

  李建昆认为还是一个环境问题。

  这个“环境”有两重意思:

  1、研发光刻胶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他的老家江浙一带,不久的将来,许多地方搞某一种产品,比如鞋子、水泵、家具等,总会形成产业链,一个镇子上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搞。

  因为大家看到邻居赚钱了,所以跟风。

  一样的道理。

  2、相关人才的流动。

  比如富士通搞出了光刻胶,给技术人员开出百万年薪,现在东芝想搞光刻胶,开出两百万年薪挖来了富士通的技术人员,即使避开专利,搞不一样的光刻胶,难度无疑也要比零起点,大大降低了。

  但这样的人才很难流到国外,或国外公司里。

  政府会干预。

  “正是!”

  孙震义回话,还想再说点什么的时候,田中隼人率先说道:“很不好意思,可能要让二位白跑一趟了,我的时间很紧,所以有些话我也就直说了,可能会得罪二位,还望海涵。”

  孙震义脸上的笑容僵住。

  李建昆心头一紧。

  田中隼人继续说道:“实不相瞒,对这项技术有兴趣,找上门来的公司,不止你们一家,我都难以应酬了。

  “作为我而言,或者说对于所有的科研工作者来说,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尽可能的发扬光大,助力科技发展,造福社会。

  “那么如果有选择的话,我肯定希望把技术转让给更有实力,且更专业的公司。

  “还望你们理解。”

  这话说得够直白了,吃了没名气的亏……李建昆的脸色微微泛白,实在是由于太想要了。

  孙震义:“田中教授,您别看我们公司不出名,那是因为我们公司刚创建,事实上我们非常有实力,不信您看”

  他从放在大腿上的棕色皮质公文包里,薅出几份资料:

  “这些文件里涉及到的科技公司,我们准备一次性给它们全部收购了!”

  田中隼人耐着性子听他把话讲完,然后才说:“可是、你们是专业生产光刻胶的吗?”

  孙震义:“……”

  “抱歉,我的想法也说给你们听了,我认为我有更好的选择。”

  李建昆坐不住了,接过话茬,盯着田中隼人:

  “我们愿意拿出最大的诚意接手您的研究成果。”

  田中隼人笑了笑:“感谢您的诚意,但是,我并不缺钱。”

  他指指自己的满头银发:

  “我这个年纪,又能花多少钱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这些年通过转让专利,我这个教书匠,也算小有身家,连下一代都够用了。

  “所以二位,真的很抱歉。”

  李建昆:“……”

  公司实力打不动对方。

  钱也打不动。

  油盐不进啊这是。

  田中隼人抬手看了看表,是一块有些年头的西铁城,此举等于送客。

  李建昆权当没看见,准备继续出招时。

  咚咚!

  门外传来敲门声。

  田中隼人说了声“进”后,之前那位女秘书推门而入:

  “教授,预约好的人过来了。”

  田中隼人望向李建昆二人,礼貌地躬身送别。

  这……只能先出去一下了。

  毕竟人家有预约,咱没有。

  李建昆二人回过礼,在女秘书的陪同下出门时,撞上戳在门外的几个西装笔挺的人,胸前都佩戴着一枚蓝色徽章。

  孙震义打量两眼后,踮脚在李建昆脖子上吐风:“东京应化的人。”

  东京应化的几人同样审视了他们一番,然后错身而过,在女秘书的带领下,走进田中隼人的办公室。

首节上一节916/1377下一节尾节目录